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学中国化内涵的再认识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文斌 王雅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50-59,共10页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化"(本土化)一直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有必要批评两种有关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观点:一是认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理论具有科学的普遍性与规律性,因此本土化的意义...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化"(本土化)一直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有必要批评两种有关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观点:一是认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理论具有科学的普遍性与规律性,因此本土化的意义并不大;二是一种类似于"压迫—反抗"式的观点,将社会学本土化视作各国家各民族在学术上对优势国家文化殖民或学术殖民的被动反抗。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进程是紧紧嵌入进本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中的,并呈现出变动性;此外,中国深厚的文明传统也形塑了社会学在中国的独特品质,而且具有稳定性。正是这"变动——稳定"的辩证关系,才能予以社会学中国化最好的诠释。当前,在新的社会现实与历史机遇下,对生活的回归可以成为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中国社会学 生活的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