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8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籼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130
1
作者 田文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15-221,共7页
为了提高籼稻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频率,研究了影响再生的各种因素,如:在诱导培养基或继代培养基中加细胞分裂素和萘乙酸(KT、BAP、玉米素或Zip1毫克/升),或加Thidiazuron(0.5毫克/升),以及愈伤组织的... 为了提高籼稻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频率,研究了影响再生的各种因素,如:在诱导培养基或继代培养基中加细胞分裂素和萘乙酸(KT、BAP、玉米素或Zip1毫克/升),或加Thidiazuron(0.5毫克/升),以及愈伤组织的部分干燥处理等。这些措施明显地提高籼稻愈伤组织的再生频率。结合使用这些处理可使T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超高产水稻中早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9
2
作者 徐春梅 王丹英 +1 位作者 邵国胜 章秀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7-512,共6页
以超高产水稻中早22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N0、105、150、195kg/hm2)和栽插密度(24万、30万、36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各栽插密度下,产量差异未达... 以超高产水稻中早22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N0、105、150、195kg/hm2)和栽插密度(24万、30万、36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各栽插密度下,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氮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195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明显,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不同栽插密度对中早22稻米品质影响不明显,蛋白质含量随栽插密度提高略有增加;4)氮肥用量的增加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和外观品质,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籼稻 产量 稻米品质 栽插密度
下载PDF
用于筛选直链淀粉含量为中等的籼稻品种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88
3
作者 蔡秀玲 刘巧泉 +2 位作者 汤述翥 顾铭洪 王宗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用PCR AccⅠ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检测了来自不同地区的 6 3个栽培水稻品种 (系 )蜡质基因第 1内含子剪接供体 +1位碱基是G或是T。另外 ,还测定了这些水稻成熟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显示该位置是G碱基的水稻品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 用PCR AccⅠ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检测了来自不同地区的 6 3个栽培水稻品种 (系 )蜡质基因第 1内含子剪接供体 +1位碱基是G或是T。另外 ,还测定了这些水稻成熟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显示该位置是G碱基的水稻品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均高于 2 0 % ,该位置是T的均低于 18%。在杂交育种过程中 ,这一分子标记可用于预测水稻植株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亲本与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亲本之间 5个籼型杂交组合F2 群体的分析表明 ,蜡质基因第 1内含子 +1位碱基是G或是T与水稻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的高或低是紧密连锁 ,共同分离的。这些结果表明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籼稻 品种 分子标记 食用品质 蜡质基因
下载PDF
早籼粒形的遗传和改良 被引量:74
4
作者 石春海 申宗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2,共6页
谷粒的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和粒重都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多数组合或性状是以加性效应为主,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28.3%~94.0%和4.0%~83.2%,并有较高的遗传进度。粒长、粒宽与长宽比间的相关最为密... 谷粒的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和粒重都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多数组合或性状是以加性效应为主,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28.3%~94.0%和4.0%~83.2%,并有较高的遗传进度。粒长、粒宽与长宽比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加强杂交后代长粒形的选择压,并注意穗重和穗数可明显改进粒长和长宽比。通过上述选择方法已初步育成细长粒高产品系浙农928和浙农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粒形 籼稻 遗传
下载PDF
籼稻稻米蒸煮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66
5
作者 石春海 朱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9-134,共6页
采用不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分析了以珍汕97A等6个籼型不育系与测早2-2等3个恢复系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的籼稻稻米蒸煮品质资料。结果表明,胶稠度除了受制于种子遗传效应外,主要受母体遗传效应的影响;直链淀... 采用不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分析了以珍汕97A等6个籼型不育系与测早2-2等3个恢复系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的籼稻稻米蒸煮品质资料。结果表明,胶稠度除了受制于种子遗传效应外,主要受母体遗传效应的影响;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性状则主要受制于种子直接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在供试材料中26715是蒸煮品质性状较为理想的优良亲本,与其它亲本所配的组合具有较好的蒸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品质 籼稻 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
下载PDF
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72
6
作者 单玉华 王余龙 +5 位作者 山本由德 黄建晔 董桂春 杨连新 张传胜 居静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 1 9个常规籼稻和 1 6个杂交籼稻代表性品种 (组合 )的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1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的干物质生产效率 (NUEp)及籽粒生产效率 (NUEg)在品种 (组合 )间的变化幅度均较大 ,两者的变异系数均较...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 1 9个常规籼稻和 1 6个杂交籼稻代表性品种 (组合 )的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1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的干物质生产效率 (NUEp)及籽粒生产效率 (NUEg)在品种 (组合 )间的变化幅度均较大 ,两者的变异系数均较大 ,但杂交籼稻的变化幅度低于常规籼稻。2无论是常规籼稻还是杂交籼稻 ,NUEp在抽穗至成熟这段时间内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两类籼稻分别提高 2 8.2 %和 1 3 .3 %。 3杂交籼稻的 NUEp在抽穗期高于常规籼稻 ,成熟期则低于常规籼稻 ;而杂交籼稻的 NUEg则比常规籼稻高。4随品种 (组合 )产量水平的提高 ,杂交籼稻及常规籼稻的氮利用效率 (包括 NUEp及 NUEg)下降 ,且变化幅度减小 ,而氮收获指数 (NHI)则有所提高。 5杂交籼稻的产量、物质生产量与抽穗前的吸氮量的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 ,与总吸氮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氮利用效率 氮收获指数 品种差异 常规稻 杂交稻
下载PDF
中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的选育 被引量:78
7
作者 杨振玉 张国良 +4 位作者 张从合 陈金节 王合勤 张金家 严志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广占 6 3S是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与合肥丰乐种业水稻所合作选育的中籼光温敏不育系 ,2 0 0 1年 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广占 6 3S不育期间败育彻底 ,不育性稳定 ,不育株率、花粉不育度和自交套袋不实率均为10 0 %。在 12 .5h短日下 ,... 广占 6 3S是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与合肥丰乐种业水稻所合作选育的中籼光温敏不育系 ,2 0 0 1年 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广占 6 3S不育期间败育彻底 ,不育性稳定 ,不育株率、花粉不育度和自交套袋不实率均为10 0 %。在 12 .5h短日下 ,不育临界温度低于 2 4℃。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的抗性分别为高抗和抗。米质优 ,广占 6 3S垩白率、垩白度等 9项指标达农业部一级优质米标准 ,其余 3项指标达二级优质米标准 ;广占 6 3S× 9311(丰两优 1号 ) 10项指标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广占63S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优质籼稻扬稻6号库、源、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55
8
作者 谭长乐 张洪熙 +4 位作者 戴正元 赵步洪 徐卯林 刘晓斌 周桂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生产主栽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扬稻 6号的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 6号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强 ;株叶型配置好 ,透光率强 ,消光系数小 ,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产物积累量大 ,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 以生产主栽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扬稻 6号的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 6号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强 ;株叶型配置好 ,透光率强 ,消光系数小 ,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产物积累量大 ,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能力强 ,粒叶比高 ;花后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 ,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 ,库、源、流能在较高水平上协调是扬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水稻 扬稻6号品种 源库关系 物质运转 物质积累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特青及其杂交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刘巧泉 被引量:53
9
作者 刘巧泉 蔡秀玲 +6 位作者 李钱峰 汤述翥 龚志云 于恒秀 严长杰 王宗阳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9,共6页
特青是我国育成的一个超高产籼稻常规品种,同时也可作为两系杂交稻的重要亲本,但其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与食味品质较差。采用水稻蜡质基因内的一个分子标记(称为PCR-Acc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经回交转育向特青品种导入来自中等直链淀... 特青是我国育成的一个超高产籼稻常规品种,同时也可作为两系杂交稻的重要亲本,但其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与食味品质较差。采用水稻蜡质基因内的一个分子标记(称为PCR-Acc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经回交转育向特青品种导入来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籼稻的Wx基因,选育了仍保持原有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3个优质品系特青TT-1、特青TT-2和特青TT-3。改良品系胚乳中Wx基因表达量较改良前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合成大幅减少,由改良前的28.5%成功下调至15%左右的中等偏低水平。用改良品系与培矮64S所配两系杂交组合仍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及其他优异农艺性状,而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改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对亲本及杂种稻米中胶稠度等其他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直链淀粉含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蒸煮与食味品质 两系杂交稻
下载PDF
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石春海 申宗坦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05-410,共6页
以广陆矮4号等8个粗短粒品种和湘早籼3号等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和穗重等性状主要... 以广陆矮4号等8个粗短粒品种和湘早籼3号等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和穗重等性状主要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为50.9%—95.0%,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对遗传进度表明,长宽比性状的选择效果好于其它性状。亲本和杂交组合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在长粒品种中容易选出谷粒长宽比大和宽度小的亲本,而在谷粒厚度大的品种中则易选出粒重和穗重高的亲本。浙农921、湘86-70和湘早籼3号等亲本在粒形和产量性状改良中具有很大的增值作用,其中浙农921/湘86-70、中156/湘86-70和浙农921/湘早籼3号等组合能够显著降低粒宽、增加粒长和长宽比以及提高粒重和穗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谷粒性状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基因枪法转化籼稻胚性愈伤组织获得可育的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33
11
作者 许新萍 卫剑文 +1 位作者 范云六 李宝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9-227,共9页
以籼稻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基因枪法转化的靶材料,建立了可重复的、高效的籼稻转化系统。从籼稻成熟胚诱寻生长3~4周的愈伤组织,经过2~6周继代培养后,可以形成足够量的颗粒状胚性意伤组织。用含有bar基因B.t.δ-内毒素基因的质粒pFWZ1... 以籼稻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基因枪法转化的靶材料,建立了可重复的、高效的籼稻转化系统。从籼稻成熟胚诱寻生长3~4周的愈伤组织,经过2~6周继代培养后,可以形成足够量的颗粒状胚性意伤组织。用含有bar基因B.t.δ-内毒素基因的质粒pFWZ16轰击转化胚性愈伤组织,在含2~4mg/LBasta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预再生、再生及长根培养,并通过干燥处理增加再生频率和出苗数。从接种到获得转化小植株只需要4~5个月。供试的两个品种为华南地区推广的优良籼稻品种,共轰击821块胚性愈伤组织,获得48个系的477株Basta抗性植株。经PCR扩增分析和Southernblot杂交分析证实外源的bar基因和B.t.基因己整合到转基因水稻植株基因组中,Basta抗性鉴定和PNA点杂交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87.5%的转基因植株可育。Basta喷施实验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bar基因和B.t.基因已遗传至子代,并且主要按孟德尔规律进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胚性愈伤组织 基因枪法转化 育种
下载PDF
籼稻稻米外观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石春海 朱军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606-610,共5页
利用6个籼型不育系和3个籼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考察稻米外观品质等米质性状,采用种子胚乳模型分析成对性状间的多种遗传相关。结果表明,粒长与长宽比、长宽比与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胶稠度、垩白面积与... 利用6个籼型不育系和3个籼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考察稻米外观品质等米质性状,采用种子胚乳模型分析成对性状间的多种遗传相关。结果表明,粒长与长宽比、长宽比与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胶稠度、垩白面积与蛋白质指数以及垩白面积与赖氨酸指数性状间具有明显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母体植株加性相关以及种子直接加性与母体植株加性相关,但也受制于一些显性相关分量,而粒长与粒宽、粒宽与长宽比、粒宽与垩白面积、粒宽与精米率、粒宽与直链淀粉含量、长宽比与精米率、垩白面积与蛋白质含量以及至白面积与赖氨酸/蛋白质比例的相关则以显性相关为主。对于以加性相关为主的成对性状,间接改良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相关 稻米品质 籼稻
下载PDF
我国长江流域籼稻品种选育进展及改良策略 被引量:45
13
作者 杨仕华 程本义 +1 位作者 沈伟峰 廖西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3,共5页
根据对 1986~ 2 0 0 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 ,我国长江流域籼稻品种选育在经过“八五”时期的徘徊之后 ,“九五”以来取得明显进展 ,平均产量水平比“七五”和“八五”时期提高了 12 %以上 ,同时稻米品质明显... 根据对 1986~ 2 0 0 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 ,我国长江流域籼稻品种选育在经过“八五”时期的徘徊之后 ,“九五”以来取得明显进展 ,平均产量水平比“七五”和“八五”时期提高了 12 %以上 ,同时稻米品质明显改善 ,但整体抗性水平无明显提高。在品种改良中 ,适当增加植株高度对提高产量有重要的间接促进作用 ,同时 ,在保持适度的穗数和粒重前提下增加每穗粒数 ,对兼顾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至关重要。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的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籼稻 品种 选育 改良 中国 区域试验 品质
下载PDF
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石春海 陈国林 +3 位作者 朱军 臧荣春 吴建国 陈双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33-838,共6页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主要受制于基因的遗传主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对其影响较小。控...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主要受制于基因的遗传主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对其影响较小。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主效应以胚乳效应为主 ,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也有明显影响。但在环境互作效应中 ,胚环境互作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说明二倍体胚基因可以控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 ,但其基因的表达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普通遗传率和互作遗传率分别为 33.50 %和 16.16% ,表现为以普通遗传率为主。亲本遗传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选用 2 6715或 1391亲本有利于降低杂种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直链淀粉含量 胚乳 细胞质 遗传效应
下载PDF
籼米米酒和糯米米酒品质的评价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玉荣 张俊英 +3 位作者 潘婷 杜天雨 杨成聪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6-191,共6页
从湖北省孝感市采集了15个凤窝酒曲样品,以籼米和糯米为原料进行了米酒的酿造,并采用电子舌和色度仪对米酒的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和非加权组平均法分析发现,以籼米和糯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整体滋味品质存... 从湖北省孝感市采集了15个凤窝酒曲样品,以籼米和糯米为原料进行了米酒的酿造,并采用电子舌和色度仪对米酒的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和非加权组平均法分析发现,以籼米和糯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整体滋味品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冗余分析发现该差异是由于涩味、咸味、甜味、丰度(鲜的回味)和后味A(涩的回味)等5个指标导致的。经配对t检验发现,以籼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其涩味、咸味、甜味和后味A(涩的回味)及L*、a*和b*值均显著高于糯米(P<0.05)。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和乙酸为米酒中的主要有机酸,且其在以籼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中的含量显著偏高(P<0.05)。由此可见,以糯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其滋味和色泽品质要优于籼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 籼米 糯米 品质评价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籼稻明恢86高效稳定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8
16
作者 苏军 胡昌泉 +3 位作者 翟红利 颜静宛 陈在杰 王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09-213,共5页
以籼稻恢复系明恢86为材料,探讨受体材料、愈伤代龄、预培养时间、筛选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体系。转化技术参数如下,水稻花后15 d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2~6代),作为转化受体材料,经4 d预培... 以籼稻恢复系明恢86为材料,探讨受体材料、愈伤代龄、预培养时间、筛选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体系。转化技术参数如下,水稻花后15 d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2~6代),作为转化受体材料,经4 d预培养,农杆菌侵染30 min,共培养3 d后,在30 mg·L-1潮霉素筛选出抗性愈伤,抗性愈伤经50 mg·L-1潮霉素筛选10~15 d后立即分化,幼胚的胚性愈伤转化频率可达6.98%,并且能够周年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籼稻 恢复系 明恢86 转化体系 转化效率 受体材料 愈伤代龄 预培养时间 筛选时间
下载PDF
籼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石春海 申宗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42,共7页
以8个粗短粒品种和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粒形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其中粒形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是以加性相关为主,仅粒宽与长宽比性状间同时... 以8个粗短粒品种和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粒形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其中粒形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是以加性相关为主,仅粒宽与长宽比性状间同时存在着显著的显性相关。有效穗数与着粒密度、每穗粒数、穗重间具有较高的负向加性相关,与粒重则表现出明显的正向显性相关。着粒密度、每穗粒数、结实率、穗重、粒重以及单株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以加性正相关为主,但多数性状间亦存在显著的显性正相关。粒形与产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多数粒形性状与每穗粒数、结实率、粒重的加性相关要大于其它性状,但长宽比与有效穗数以及粒长与粒重性状间是以显性相关为主。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以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遗传相关 加性相关 显性相关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降低籼稻057的直链淀粉含量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士陆 倪大虎 +4 位作者 易成新 李莉 汪秀峰 王宗阳 杨剑波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7-470,共4页
以4种低直链淀粉含量(AC)的籼稻品种(R367、91499、盐恢559、恢527)作优质基因的供体,以产量配合力较强的三系籼稻恢复系057为受体轮回亲本,对高AC值的057进行回交改良.在回交改良中利用分子标记对控制AC值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并对分子标... 以4种低直链淀粉含量(AC)的籼稻品种(R367、91499、盐恢559、恢527)作优质基因的供体,以产量配合力较强的三系籼稻恢复系057为受体轮回亲本,对高AC值的057进行回交改良.在回交改良中利用分子标记对控制AC值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并对分子标记鉴定的Wx基因3种表达类型(GG、TT、GT)植株稻米的AC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GG型植株的稻米AC值高于20%;GT型的变化较大,为17.71%~28.48%;TT型的小于18%.经最小显著差数法(LSR)检验,3种基因型间AC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这种分子标记对稻米AC值的辅助选择是可靠有效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降低了057的A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籼稻 直链淀粉含量 育种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籼稻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秀花 刘巧泉 +3 位作者 王宗阳 张景六 洪孟民 顾铭洪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选用我国籼型杂交稻中的几个重要亲本 ,以携带有双元载体 p CAMBIA1 3 0 1的根癌农杆菌 EHA1 0 5为载体 ,以GUS基因的瞬间表达为依据 ,研究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籼稻的影响因素 ,确立对转化频率有重要影响的几个条件。结果表明 :经短期预... 选用我国籼型杂交稻中的几个重要亲本 ,以携带有双元载体 p CAMBIA1 3 0 1的根癌农杆菌 EHA1 0 5为载体 ,以GUS基因的瞬间表达为依据 ,研究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籼稻的影响因素 ,确立对转化频率有重要影响的几个条件。结果表明 :经短期预培养 (4~ 5d)的幼胚是较为理想的转化受体材料 ;在共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乙酰丁香酮 (3 0 0~ 4 0 0μmol/ L)可提高 GUS基因的瞬间表达频率 ;以 CC培养基作为共培养后抗性愈伤筛选的基本培养基有利于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培养。按此确立的条件 ,在特青、龙特甫 (B)、珍汕 97(B)、盐恢 559等籼稻品种或亲本中的 GUS瞬间表达率高达 80 % ,抗性愈伤组织转化率高达 7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GUS瞬间表达 幼胚 J酰丁香酮 转化频率
下载PDF
籼稻品种窄叶青8号抗稻瘟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雷财林 王久林 +2 位作者 毛世宏 朱立煌 凌忠专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6-41,共6页
籼稻品种窄叶青8号是我国北方稻区水稻育种上重要的稻瘟病抗源之一。本文利用我国北方稻区的代表菌系中10-8-14和日本的代表菌系研54-04,对窄叶青8号与感病品种京系17号和丽江新团黑谷的杂交F1F2、DH和B1F1... 籼稻品种窄叶青8号是我国北方稻区水稻育种上重要的稻瘟病抗源之一。本文利用我国北方稻区的代表菌系中10-8-14和日本的代表菌系研54-04,对窄叶青8号与感病品种京系17号和丽江新团黑谷的杂交F1F2、DH和B1F1群体进行抗病性鉴定,根据抗病性的分离,确认窄叶青8号的抗性由1对显性主效基因,即朱立煌等报道的Pi-zh基因控制。利用系研54-04接种窄叶青8号与9个具有已知抗病基因的鉴别品种杂交的F2群体,各群体都表现二基因的独立遗传,证明Pi-zh基因与Pi-i、Pi-km、Pi-z、Pi-ta、Pi-taz、Pi-zt、Pi-kp、Pi-b和Pi-t等9个已知抗病基因间存在非等位关系,是新的抗稻瘟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抗病基因 稻瘟病 窄叶青8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