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性储能规律和剩余弹性能指数的岩爆倾向性判据 被引量:103
1
作者 宫凤强 闫景一 李夕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93-2014,共22页
在考虑岩石加载全过程中能耗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储能规律和剩余弹性能指数的岩爆倾向性新判据。选用14种岩石(包括6种花岗岩、2种大理岩、4种砂岩、1种板岩、1种灰岩)进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单轴压缩一次加卸载试验,利用图形... 在考虑岩石加载全过程中能耗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储能规律和剩余弹性能指数的岩爆倾向性新判据。选用14种岩石(包括6种花岗岩、2种大理岩、4种砂岩、1种板岩、1种灰岩)进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单轴压缩一次加卸载试验,利用图形积分方式获得岩石试样在不同卸载点处的总输入能密度、弹性能密度、耗散能密度值,分别考察弹性能密度、耗散能密度和总输入能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弹性能密度和总输入能密度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发现储能系数(不同应力水平下弹性能密度和总输入能密度的比值)为定值的线性储能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岩石材料在峰值强度时储存在岩石内部弹性能的方法,改进了峰值能量冲击性指数的计算公式,进而建立一种基于剩余弹性能指数(峰前弹性能密度和峰后破坏能密度的差值)的岩爆倾向性判据。依据岩石试验破坏情况,提出基于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室内岩石材料岩爆等级划分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岩爆倾向性新判据所得判别结果和岩石材料实际岩爆倾向性等级比较一致,为从岩石材料全加载过程中能耗特性方面分析岩爆倾向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爆 倾向性判据 峰值能量冲击性指数 一次加卸载试验 线性储能规律 剩余弹性能指数
原文传递
煤的冲击倾向性研究进展及冲击地压“人-煤-环”三要素机理 被引量:34
2
作者 宫凤强 赵英杰 +1 位作者 王云亮 彭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74-2010,共37页
煤的冲击倾向性是冲击地压机理的基础研究问题之一,也是目前评估和预测煤矿冲击地压危险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系统梳理了煤的冲击倾向性专业术语和冲击倾向性指数的研究历史,提出了煤的冲击倾向性直接指数和间接指数的概念和定义。对现... 煤的冲击倾向性是冲击地压机理的基础研究问题之一,也是目前评估和预测煤矿冲击地压危险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系统梳理了煤的冲击倾向性专业术语和冲击倾向性指数的研究历史,提出了煤的冲击倾向性直接指数和间接指数的概念和定义。对现有的16种冲击倾向性指数的出处、定义、表征符号、计算公式、试验过程、分类标准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来自5个煤矿的30个煤样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利用试验结果对16种冲击倾向性指数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具体的冲击倾向性类别。为了对煤的16种冲击倾向性指数的判别结果进行统一验证,根据煤样破坏过程和破坏状态,提出了基于试验现象的煤样冲击倾向性定性判据及分类标准。通过统一对比,结果表明剩余弹性能指数判别结果和定性判据判别结果完全一致。剩余弹性能指数以煤线性储能规律为基础,从煤样受力全过程中能量输入、储存、消耗、剩余的角度出发,以煤样破坏时剩余的绝对能量值作为判别指标,符合冲击地压发生时释放弹性应变能的本质。剩余弹性能指数属于煤的冲击倾向性直接指数,所得结果实现了和定性判别结果的相互验证和统一,具有科学性与适用性。根据冲击地压属于深部工程地质灾害的特点,借鉴系统工程学思想提出了冲击地压“人-煤-环”三要素机理,进一步明确了煤的冲击倾向性研究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从力学性质和材料性质2个方面分析了煤和岩石的本质属性差异,认为冲击地压属于固体可燃有机岩动力破坏,而岩爆属于固体不可燃无机岩动力破坏。最后,提出了煤的冲击倾向性指数研究中存在的6个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煤冲击 冲击倾向性指数 线性储能规律 剩余弹性能指数 远场弹射质量比 “人-煤-环”三要素机理 深部工程地质灾害
下载PDF
白砂岩相似材料配比试验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贾宝新 苑文雅 +2 位作者 马超义 刘丰溥 张建俊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3-512,共10页
岩爆已成为隧道工程中的常见灾害,物理模型试验是模拟和解决岩爆问题的一种有效科学手段。制作物理模型,材料选取和配比是关键。选取成昆铁路峨米段月直山隧道白砂岩为模拟对象配制白砂岩相似材料,引入弹性能指数、脆性指数和剩余弹性... 岩爆已成为隧道工程中的常见灾害,物理模型试验是模拟和解决岩爆问题的一种有效科学手段。制作物理模型,材料选取和配比是关键。选取成昆铁路峨米段月直山隧道白砂岩为模拟对象配制白砂岩相似材料,引入弹性能指数、脆性指数和剩余弹性能指数,采用正交设计法配比相似材料,结合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石英砂、铁粉、石膏、水泥、缓凝剂和减水剂为主要材料,选取石英砂含量、铁粉含量、石膏水泥比和砂子粒径4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设定4个设计水平,一共16组配比方案。测定每组试验方案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弹性能指数、脆性指数和剩余弹性能指数,对比分析这些指数随着4个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最终挑选出合理的材料配比方案,得到满足要求的白砂岩相似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弹性能指数、脆性指数和剩余弹性能指数,配制出的材料能够满足白砂岩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的要求;以水泥作为胶结材料可以使相似材料峰后曲线变缓,有效增加材料储能能力;预配制出中等强度岩爆倾向性白砂岩相似材料的关键是要合理地控制好石英砂的含量和石膏水泥比两个因素,再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铁粉含量和石英砂粒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砂岩 相似材料 正交设计 弹性能指数 脆性指数 剩余弹性能指数
下载PDF
卸荷及瓦斯作用下煤体冲击倾向性特征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志强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共11页
卸荷损伤作用下含瓦斯煤体冲击倾向性研究对于探明地下深部矿井中煤与瓦斯复合型冲击地压形成机理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探究卸荷作用对含瓦斯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影响,对含瓦斯煤体进行了不同卸荷幅度下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瓦斯... 卸荷损伤作用下含瓦斯煤体冲击倾向性研究对于探明地下深部矿井中煤与瓦斯复合型冲击地压形成机理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探究卸荷作用对含瓦斯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影响,对含瓦斯煤体进行了不同卸荷幅度下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瓦斯对煤体力学性质具有劣化作用,9 MPa围压下经过1 MPa与2 MPa瓦斯作用后的煤试件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11.2%及18.7%;在卸荷幅度分别为3 MPa与6 MPa作用下,煤试件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12.6%与36.5%,剩余弹性能指数分别降低了10.4%与16.7%;含1 MPa瓦斯煤试件抗压强度分别降低约13.5%与39.8%,剩余弹性能指数分别降低了15.9%与43.6%;含2 MPa瓦斯煤试件抗压强度分别降低约16.7%与47.2%,剩余弹性能指数分别降低了20.3%与48.5%;随着卸荷幅度的增加,煤试件力学性能不断降低,且瓦斯作用会进一步加剧卸荷劣化程度,同时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劣化程度逐步加深;此外,卸压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煤体冲击倾向性,同时含瓦斯煤体经过卸荷作用后冲击倾向性指标劣化程度高于原始煤试件,且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剩余弹性能指数降低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卸荷损伤 冲击倾向性 循环加卸载 剩余弹性能指数
下载PDF
多级围压变应力下限循环加卸载煤体冲击倾向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传玖 杜涛涛 +1 位作者 任建慧 李宣良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116,共10页
围压作用下煤体冲击倾向性研究对于探明地下深部矿井中煤体冲击地压形成机理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探究不同围压作用对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影响,对煤体进行了多级围压下不同应力下限循环加卸载。结果表明:在3、6、9 MPa围压环境下变应力下限... 围压作用下煤体冲击倾向性研究对于探明地下深部矿井中煤体冲击地压形成机理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探究不同围压作用对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影响,对煤体进行了多级围压下不同应力下限循环加卸载。结果表明:在3、6、9 MPa围压环境下变应力下限循环加卸载作用后煤试件抗压强度分别增加了3.1%、4.7%、6.2%,最后一级循环加卸载过程中轴向应变分别增加了0.61%、0.42%、0.28%,体积应变分别增长了0.32%、0.24%、0.17%,表明煤体受到的围压越大对煤体变形约束越强;随着围压的提高,声发射事件累积数量逐渐降低,峰后声发射累积数量不断降低,累积能量同样逐步降低,表明随着围压的升高,煤试件变得更加致密,破坏形式逐渐由脆性破坏过渡到韧性破坏;经过3、6、9 MPa围压作用,输入能Uinn与弹性应变能Uen不断升高,较之常压条件下煤试件剩余弹性能指数CEF分别提高了21.76%、42.92%、71.69%,说明围压对煤体冲击倾向性具有增强作用,且剩余弹性能指数CEF与围压σ3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 围压 冲击倾向性 循环加卸载 剩余弹性能指数
下载PDF
尺寸效应对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如达 张传玖 +1 位作者 李红平 贾兵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70-179,共10页
不同尺度煤体冲击倾向性研究对于厘清煤炭地下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尺寸效应形成机制起着关键作用。为探明煤体冲击倾向性尺寸效应,对不同尺寸煤试件进行单轴压缩及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标准(ϕ50 mm×100 mm)煤试件... 不同尺度煤体冲击倾向性研究对于厘清煤炭地下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尺寸效应形成机制起着关键作用。为探明煤体冲击倾向性尺寸效应,对不同尺寸煤试件进行单轴压缩及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标准(ϕ50 mm×100 mm)煤试件相比,小尺寸(ϕ25 mm×50 mm)煤试件的平均单轴抗压强度增加了8.02%,弹性模量增加了23.16%;大尺寸(ϕ75 mm×150 mm)煤试件的平均单轴抗压强度降低了11.03%,弹性模量降低了7.37%。随着煤试件尺寸的增加,声发射累积事件总数不断降低,临近破坏时煤试件表面位移场趋于无序变化。经CT扫描煤体试件内部微裂隙分形维数随其尺寸扩大不断增加,表明较大尺寸煤试件内部裂纹数量增多且空间分布更加复杂,这直接导致煤体呈现出尺寸效应特征。煤体试件尺寸从ϕ25 mm×50 mm增加至ϕ75 mm×150 mm,其剩余弹性能指数C^(EF)由26.53 kJ/m^(3)降低为21.36 kJ/m^(3),这表明尺寸效应将直接影响煤体的冲击倾向性,同种煤体的尺寸越大,其冲击倾向性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尺寸效应 煤体 裂纹 剩余弹性能指数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Relating to the Impact Tendency of Coal Sample
7
作者 Diaka Cisse Hao Wang +1 位作者 Mingyang Wen Zhanghao Liu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3年第3期569-585,共17页
Coal burst remains one of the gravest safety risks that will be encountered in mining in the future, because the stress conditions will become more complex as mining depths increase. Various influencing elements exist... Coal burst remains one of the gravest safety risks that will be encountered in mining in the future, because the stress conditions will become more complex as mining depths increase. Various influencing elements exist, and varied geological and mining circumstances might result in diverse coal burst phenomena. The impact propensity of coal has variations as a result of the distinct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qualities of each. To identify the impact propensity of coal and then understand the rules of coal burst occurrence, laboratory tests can be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affecting coal sampl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energy absorp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amples were examined experimentally in this paper using coal samples that were taken from the mine. On the basi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inclination parameters for four fundamental coal samples, novel impact inclination indica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ctures in the coal sample and the impact inclination parameters were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are the key conclusions: 1) On-site samples of No. 15 coal from the Qi yuan Coal Mine were taken (15 s) and proces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elines for the coal specimen impact inclination test. The accuracy of the specimen was sufficient for the test. 2) Analysis is done on the mechanical relevance and calculation techniques of the four fundamental coal sample impact tendency characteristics, dynamic failure time (DT), elastic strain energy index (W<sub>ET</sub>), impact energy index (K<sub>E</sub>), as well as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R<sub>C</sub>). 3) Regarding the rock burst danger of rock samples, the potential use of the ratio of pre-peak and post- peak deformation modulus to Kλ and the residual elastic strain energy index C<sub>EF</sub> as the impact propensity indices of coal samples are discussed. It is possible to utilize two new impact propensity indice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propensity of coal samples, accor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Burst Coal Impact Trend Parameter elastic Modulus index residual elastic Strain energy index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