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储集层致密与成藏耦合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安塞地区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明洁 刘震 +3 位作者 刘静静 朱文奇 黄艳辉 姚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段和安塞地区长6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包裹体荧光鉴定、孔隙度演化模拟以及石油充注临界实验,确定西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集层致密与成藏时间的先后顺序。镜下包裹体荧光鉴定发现,延长组砂岩储集...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段和安塞地区长6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包裹体荧光鉴定、孔隙度演化模拟以及石油充注临界实验,确定西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集层致密与成藏时间的先后顺序。镜下包裹体荧光鉴定发现,延长组砂岩储集层普遍存在石英次生加大边夹沥青和烃类包裹体现象;孔隙度演化模拟表明,成藏期延长组砂岩储集层孔隙度大于10%,未达到致密状态;石油充注临界条件实验发现当西峰地区长8段和安塞地区长6段砂岩孔隙度小于10%时,即使在加压条件下,石油仍不能充注进入砂岩。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安塞地区延长组砂岩储集层先成藏后致密,为典型的"后成型"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期之后,压实作用和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才使得延长组砂岩储集层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成藏后致密 烃类包裹体 孔隙度演化 石油充注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过程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韩强 云露 +2 位作者 蒋华山 邵小明 金仙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5-658,共14页
综合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构造演化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不同断裂带油气性质差异性、成藏期次及油气充注过程进行研究。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油气物性和成熟度存在差异,由西向东从7号断裂带向1号断裂... 综合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构造演化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不同断裂带油气性质差异性、成藏期次及油气充注过程进行研究。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油气物性和成熟度存在差异,由西向东从7号断裂带向1号断裂带原油密度变小,西部的7号带和5号带北段油气成熟度低,5号带南段和1号带油气成熟度高。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顺北地区奥陶系油气藏存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及喜马拉雅期多期油气充注过程。自西向东不同断裂带上主成藏期存在差异,西部的7号及5号断裂带油气成藏期为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晚期,东部的顺北1号断裂带多了一个晚期油气成藏即喜马拉雅期成藏。顺北地区多期油气充注成藏是导致该区油气成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奥陶系成藏期古构造对断裂带的油气充注具有控制作用。加里东晚期,研究区走滑断裂带构造均处于充注有利区;海西晚期,顺北11号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充注来自东部满加尔的油气概率较低。喜马拉雅期,仅顺北1号断裂带及其以东获得高熟油气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流体包裹体 油气运聚 构造演化 奥陶系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IF钢中含Ti夹杂物的衍变规律 被引量:21
3
作者 隋亚飞 孙国栋 +3 位作者 赵艳 王灿国 郭敏 张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4-1182,共9页
系统研究了Ti-IF钢冶炼过程和铸坯中含Ti夹杂物的组成、分布与微观形貌,揭示了含Ti夹杂物的衍变规律.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IF钢冶炼过程中无TiN生成,含Ti夹杂物的存在形式是以TiO_2为主的钛氧化物结合其他氧化物的复合夹杂:而在... 系统研究了Ti-IF钢冶炼过程和铸坯中含Ti夹杂物的组成、分布与微观形貌,揭示了含Ti夹杂物的衍变规律.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IF钢冶炼过程中无TiN生成,含Ti夹杂物的存在形式是以TiO_2为主的钛氧化物结合其他氧化物的复合夹杂:而在连铸凝固过程中,由于钢液温度降低和元素的偏析作用,TiN夹杂以异质形核的方式生成.IF钢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大尺寸Al_2O_3颗粒和存在中间过渡层的TiN—Al_2TiO_5-Al_2O_3复合夹杂物,其形核长大过程是[Al]、[Ti]和[O]先在细小的Al_2O_3颗粒上反应生成一层Al_2TiO_5,然后TiN在Al_2TiO_5表面形核长大.根据连铸过程和铸坯中含钛夹杂物的研究得出,Ti-IF钢铸坯中TiN夹杂难以去除,但是可以使其变性以实现对钢中含钛夹杂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炼钢 连铸 铸坯 夹杂物 衍变规律
原文传递
非铝脱氧GCr15轴承钢的夹杂物演变和控制 被引量:17
4
作者 肖微 包燕平 +3 位作者 王敏 刘宇 黄永生 孙光涛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铝脱氧轴承钢中常含有较多的D类、Ds类夹杂物,对轴承钢的疲劳性能影响较大。为了减少这类夹杂物,国内某钢厂采用低碱度渣、非铝脱氧的新冶炼思路冶炼轴承钢。对冶炼流程进行了过程取样,使用电镜、夹杂物自动分析系统等方法对夹杂物进行... 铝脱氧轴承钢中常含有较多的D类、Ds类夹杂物,对轴承钢的疲劳性能影响较大。为了减少这类夹杂物,国内某钢厂采用低碱度渣、非铝脱氧的新冶炼思路冶炼轴承钢。对冶炼流程进行了过程取样,使用电镜、夹杂物自动分析系统等方法对夹杂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夹杂物的演变机理。研究表明,这种轴承钢中的全氧质量分数达到0.000 6%~0.001 0%;冶炼过程中,最先形成以氧化硅为主的夹杂物,在LF精炼过程中不断与钙、镁、铝等成分反应而不断长大,并在RH精炼过程中被去除;最终该钢中夹杂物以小尺寸的硅酸盐为主,尖晶石和钙铝酸盐含量较少。这种冶炼方法改变了轴承钢中的主要夹杂物类型,相对于铝脱氧轴承钢,减少了D类、Ds类夹杂物含量,降低了钢中夹杂物对轴承钢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非铝脱氧 夹杂物演变 低碱度渣 非金属夹杂物
原文传递
下扬子黄桥地区龙潭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顺勇 俞昊 +4 位作者 林春明 张妮 张霞 倪培 丁俊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9-394,共6页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江苏黄桥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储层样品中包裹体较为发育,以盐水和油包裹体为主,主要分布于石英裂纹和石英次生加大边中,个体较小。油包裹体在蓝光和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发黄绿色和蓝白色荧光,表明研究...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江苏黄桥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储层样品中包裹体较为发育,以盐水和油包裹体为主,主要分布于石英裂纹和石英次生加大边中,个体较小。油包裹体在蓝光和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发黄绿色和蓝白色荧光,表明研究区龙潭组油主要为中成熟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包裹体显微测温,结合埋藏史—热史、构造演化和成岩演化模式研究,该区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89~93,115.4~126.3,135~147.6℃3个区间,认为黄桥地区龙潭组主要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73~70 Ma(晚白垩世),第二期为58~52 Ma(古近纪早期),第三期为45~38 Ma(古近纪中期),以第二期和第三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构造演化 成岩作用 油气成藏期 龙潭组 黄桥地区 下扬子区
下载PDF
钙处理过程夹杂物演变及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蔡小锋 包燕平 林路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2-36,共5页
通过检测分析钙处理前后钢中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的变化,探讨钢液钙处理过程中夹杂物演变规律.利用热力学计算,优化钙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钙处理可以将钢液中不规则固态夹杂物改性为球形液态夹杂物;1873 K下,当[Al]为0.030%时,[O]控制在5&... 通过检测分析钙处理前后钢中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的变化,探讨钢液钙处理过程中夹杂物演变规律.利用热力学计算,优化钙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钙处理可以将钢液中不规则固态夹杂物改性为球形液态夹杂物;1873 K下,当[Al]为0.030%时,[O]控制在5×10^(-6)~17×10^(-6),[Ca]控制在0.7×10^(-6)~30×10^(-6),钢中夹杂物变性效果良好;当[Al]为0.030%时,[S]控制在6×10^(-6)~19×10^(-6),既能使钢中Al_2O_3夹杂生成液态铝酸钙夹杂物,同时又可以减少CaS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处理 夹杂物 演变 热力学分析
原文传递
钙处理对含硫非调质钢中夹杂物演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陆鹏雁 吴华杰 +3 位作者 岳峰 徐阳 周蕾 孙华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5,共6页
进行了钙处理变性含硫非调质钢中夹杂物的工业试验,通过SEM+EDS定性研究钢中夹杂物类型随工序的变化,得到钙处理对夹杂物演变的影响。针对硫化物夹杂的形态控制,用牛津INCA能谱仪Feature工具的自动扫描夹杂物功能定量分析钙处理前后钢... 进行了钙处理变性含硫非调质钢中夹杂物的工业试验,通过SEM+EDS定性研究钢中夹杂物类型随工序的变化,得到钙处理对夹杂物演变的影响。针对硫化物夹杂的形态控制,用牛津INCA能谱仪Feature工具的自动扫描夹杂物功能定量分析钙处理前后钢中硫化物夹杂的类型、数量和尺寸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钙处理能够增加钢中复合硫化物数量,尤其是含钙复合硫化物,从而有利于降低轧材中长条状硫化物的比例,形成较多的球状或纺锤状硫化物,改善钢材的各向异性。进一步分析钙处理改性硫化物的作用机理,在不影响钢材机械性能前提下,钙处理适当降低钢液洁净度有利于含硫非调质钢中硫化物的形态控制,工业生产中采用钙处理的方法来进行硫化物的形态控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处理 含硫非调质钢 夹杂物演变 硫化物 形态控制
原文传递
湖南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轩一撒 袁顺达 +3 位作者 弥佳茹 赵盼捞 原垭斌 张东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3-886,共14页
宝山矿床处于NE向钦杭成矿带与EW向南岭成矿带的结合部位,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斑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其中铜钼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质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铅锌矿体则分布于断裂破碎带和石炭系的层间裂隙带中... 宝山矿床处于NE向钦杭成矿带与EW向南岭成矿带的结合部位,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斑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其中铜钼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质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铅锌矿体则分布于断裂破碎带和石炭系的层间裂隙带中。本文以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分析以及H-O同位素分析,进而对宝山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如下认识:(1)该矿床成矿演化过程可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金属硫化物阶段及萤石-方解石脉阶段;(2)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流体主要为H_2O-NaCl体系,含少量的CO_2,偶见含子晶包裹体;(3)矽卡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430~>550℃,主要集中在550℃以上,盐度范围为13.4%~21.98%NaC leqv;退化蚀变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11.8~395℃,在260~320℃和360~395℃出现两个峰值,盐度范围为3.71%~19.53%NaCleqv,该阶段围压由静岩压力向静水压力转变;金属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分布于156.7~323.1℃,主要为190~240℃,盐度范围为3.71%~19.84%NaC leqv;萤石-方解石脉阶段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0~266.5℃,主要集中于145~180℃,盐度分布在0.71%~18.3%NaC leqv。宝山矿床成矿压力介于23.8~169.9Mpa之间,利用静岩压力-静水压力梯度可得宝山矿床成矿深度约为2.25~6.29km,主要为4~6km;(4)退化蚀变阶段流体的37‰~7.47‰之间,δD_(H_2O)值介于3. 64‰;金属硫化物阶段和萤石-方解石脉阶段的δ^(18)O_(H_2O)值为-70‰^-δ^(18)O_(H_2O)值介于0.33‰~5.28‰之间,表明有大量的大气降水混入。因此,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由岩浆热液演变为大气降水,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早期高温中高盐度流体向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演化 铜多金属矿床 湖南宝山
下载PDF
Effect of Transverse Static Magnetic Field on Droplets Transient and Inclusions Evolution During the Electroslag Remelting Process of GCr15 Ingots 被引量:7
9
作者 Qiang Li Yun-Bo Zhong +4 位作者 Chu-Xiong Sun Huai Wang Tian-Xiang Zheng Wei-Li Ren Zhong-Ming Re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311-1316,共6页
The voltage was record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static magnetic field on droplet evolution during the mag-netically controlled electroslag remelting (MC-ESR) process. MC-ES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voltage was record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static magnetic field on droplet evolution during the mag-netically controlled electroslag remelting (MC-ESR) process. MC-ES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differentremelting current, and transverse static magnetic fields (TSMF) of 85 mT, 130 mT and 160 mT were superimposed.Statistical work was performed to obtain the quantitative data of the droplets. The ASPEX Explorer was utilized toinvestigate the inclusions evolution of GCr15 ingots. The number of the droplets was 31 in 20 s during the traditional ESRprocess and reached 50 and 51 under the MC-ESR process with the TSMF of 85 mT and 130 mT, respectively. Whencompared the traditional ESR process with the MC-ESR process, the inclusions amount reduced 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lag remelting Static magnetic field Droplet transient inclusions evolution Electromagnetic vibration effect
原文传递
广东韶关市一六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一昂 赖健清 +7 位作者 杨牧 梅嘉靖 刘启 吴剑 谌后成 郭兰萱 胡理芳 和秋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40-2255,共16页
一六钨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南缘,粤北曲仁盆地西南缘,是粤北地区近年来重要的找矿勘查成果之一。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帽子峰组矽卡岩以及NWW向钾长石-石英-白钨矿脉和云母石英脉中。通过野外观察和... 一六钨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南缘,粤北曲仁盆地西南缘,是粤北地区近年来重要的找矿勘查成果之一。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帽子峰组矽卡岩以及NWW向钾长石-石英-白钨矿脉和云母石英脉中。通过野外观察和镜下研究,本文将成矿过程分为矽卡岩期(A)和热液期(B),矽卡岩期可以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A1)、晚期矽卡岩阶段(A2)、钾长石英白钨矿阶段(A3),热液期可以分为云母石英脉阶段(B1)和石英碳酸盐阶段(B2)。矿区包含4种类型的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Ⅰ型)、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CO_2水溶液三相包裹体(Ⅲ型)、纯CO_2包裹体(Ⅳ型),Ⅰ型包裹体仅见于A3阶段;Ⅱ型、Ⅲ型以及Ⅳ型包裹体在A3和B1阶段石英中均有发育,在A3和B1阶段白钨矿中还发育Ⅱ型包裹体。A3阶段Ⅰ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62~381℃,盐度为30.1%~45.4%(wt%NaClequiv,下同省略),Ⅱ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54~363℃,盐度为1.49%~11.0%,Ⅲ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90~390℃,盐度为2.20%~6.88%;B1阶段Ⅱ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52~381℃,盐度为1.65%~9.32%,Ⅲ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81~378℃,盐度为2.00%~8.82%。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A3阶段和B1阶段流体中存在H_2O、CO_2、CH_4和少量CO_3^(2-),指示流体处于还原的环境。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盐度关系图表明,数据点主要集中于三个区域:a区对应早期出溶成因的高盐度流体,b区反映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c区反映早期高盐度流体与低盐度地下水混合特征。各区包裹体代表了岩浆期后残余原始流体不同阶段的演化产物。通过Ⅰ型包裹体计算得出的成矿压力范围为86.0~415.8MPa,用Ⅱ、Ⅳ型包裹体对成矿压力进行校正得出,A3阶段成矿压力范围为86~115MPa,成矿温度为176~279℃;B1阶段成矿压力范围为55~93 MPa,成矿温度为160~228℃,估算成矿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六钨矿 矽卡岩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流体演化 成矿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大宁—吉县区块上古生界盒8段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意义
11
作者 张佳琦 赵靖舟 +1 位作者 李军 杨晓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1,14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大宁—吉县区块相较于盆地内部,其构造活动强烈,地层抬升幅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导致研究区与盆地内部天然气成藏存在差异。利用单偏光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及冷热台等实验仪器,对研究区盒8段13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开...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大宁—吉县区块相较于盆地内部,其构造活动强烈,地层抬升幅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导致研究区与盆地内部天然气成藏存在差异。利用单偏光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及冷热台等实验仪器,对研究区盒8段13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开展了岩相学显微观察、测温测盐和古压力恢复,并结合地层埋藏史—热史厘定了大宁—吉县区块盒8段天然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烃类包裹体类型有CH_(4)+CO_(2)包裹体、CH_(4)包裹体及含碳质沥青包裹体。前两类烃类包裹体对应的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90~160℃,具有双峰分布特征,第3类包裹体形成时期温度较高,成岩作用阶段已达到晚期,几乎不发育与其伴生的盐水包裹体,通过计算得出含碳质沥青反射率介于2.79%~3.32%,处于高成熟阶段,为原油裂解形成。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存在三期充注成藏过程:第Ⅰ期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区间为90~120℃,天然气充注期距今175~155 Ma,古压力系数达到1.43,对应于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第Ⅱ期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区间为130~160℃,天然气充注期距今145~110 Ma,为主成藏期,充注完成时古压力系数达1.57,对应于早白垩世;第Ш期为裂解期,烃类包裹体为含碳质沥青包裹体,形成时的地层温度高于200℃,其成因为原油在早白垩世末裂解形成,古压力系数增加到2.0,距今110~1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宁—吉县 盒8段 流体包裹体 压力演化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下载PDF
高品质GCr15轴承钢二次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诚意 吴炳新 +2 位作者 张志成 李光强 潘明旭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7,共9页
采用FE-SEM/EDS研究了转炉流程生产的GCr15轴承钢LF、RH 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其演变机理。结果表明:钢中复合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可归纳为:Al2 O3→MgO·Al2 O3→(CaO-MgO-Al2 O3-(CaS))复合氧化物夹杂和 Al2 O... 采用FE-SEM/EDS研究了转炉流程生产的GCr15轴承钢LF、RH 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其演变机理。结果表明:钢中复合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可归纳为:Al2 O3→MgO·Al2 O3→(CaO-MgO-Al2 O3-(CaS))复合氧化物夹杂和 Al2 O3→(Al2 O3-MnS)→(Al2 O3-MnS-Ti(C,N))复合氧硫碳氮物夹杂2种方式。LF精炼过程脱硫作用明显,钢中的硫化物夹杂数量大幅减少。LF精炼初期钢中主要是MnS、Al2 O3、TiN的单相夹杂物。LF 精炼结束后钢中的夹杂物演变为Al2 O3为核心外包氧化物及 MnS、TiN、Ti(C,N)、CaS 的复合夹杂物。精炼渣中的CaO 和耐火材料中的MgO 经还原后与钢中溶解氧反应导致LF精炼结束时D类夹杂物增加。RH及软吹处理进一步强化了去除钢中的硫化物,但D 类及其与A、T 类复合的夹杂物含量增加。在LF阶段,夹杂物尺寸主要集中在1~3μm范围内,到R H 阶段,夹杂物尺寸则主要集中分布在小于1μm的粒度范围。最大夹杂物尺寸由10.79μm降到5.68μm,单位面积夹杂个数由372个/mm2降到258个/mm2。RH 及软吹处理有效地降低了钢中大于3μm的夹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精炼过程 夹杂物 演变
下载PDF
SPHC钢冶炼过程夹杂物特征演变及控制
13
作者 刘国旗 弓涛 +3 位作者 黄伟丽 邢立东 牛跃威 王敏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23-28,共6页
针对SPHC带钢表面经常出现的起皮、夹杂等缺陷引起的材质降级问题,通过全流程取样结合Factsage热力学计算等方法,跟踪分析了冶炼过程钢液洁净度和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及合理渣系的控制范围,为降低带钢表面夹杂物缺陷的控制提供依据。研究表... 针对SPHC带钢表面经常出现的起皮、夹杂等缺陷引起的材质降级问题,通过全流程取样结合Factsage热力学计算等方法,跟踪分析了冶炼过程钢液洁净度和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及合理渣系的控制范围,为降低带钢表面夹杂物缺陷的控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冶炼过程钢中主要夹杂物类型为氧化铝类夹杂物,其数密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多的趋势,转炉出钢阶段氧化铝类夹杂物数密度最大,吹Ar过程夹杂物数量显著降低,中间包浇注前期浇出钢过程夹杂物数量降低了70%以上,中间包过程存在一定二次氧化,全氧和夹杂物均有显著波动,这是大颗粒夹杂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C钢 夹杂物演变 缺陷遗传 炉渣氧化性
原文传递
云南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祝向平 莫宣学 +2 位作者 Noel C WHITE 孙明祥 赵思礼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9-849,共11页
哈播斑岩Cu-(Mo-Au)矿床产于哀牢山富碱斑岩带的南段,形成于青藏高原后碰撞阶段构造转换环境,属于陆-陆碰撞型斑岩矿床。根据脉体的交切关系,确定哈播矿床各种脉的演化序列为早期石英脉→石英-黄铜矿脉→石英-辉钼矿脉。脉中流体包裹体... 哈播斑岩Cu-(Mo-Au)矿床产于哀牢山富碱斑岩带的南段,形成于青藏高原后碰撞阶段构造转换环境,属于陆-陆碰撞型斑岩矿床。根据脉体的交切关系,确定哈播矿床各种脉的演化序列为早期石英脉→石英-黄铜矿脉→石英-辉钼矿脉。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各期脉中均有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各种包裹体的气相均含有CO2、SO2、H2O等气体。各期脉中多种包裹体并存并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范围,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149~427℃,盐度w(NaCleq)6.0%~15.0%;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205~405℃,盐度w(NaCleq)3.4%~19.0%;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305~516℃,盐度w(NaCleq)33.5%~61.0%。哈播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由稳定共存、不混溶的低盐度流体和高盐度流体组成,高盐度流体是哈播矿床成矿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成矿流体在400℃左右发生"二次沸腾"、分相,温度下降和挥发分持续逃逸可能是Cu-Au成矿的诱因。Mo元素在成矿流体多次沸腾、分相过程中,持续优先分配进入高盐度流体中而逐步富集;温度下降,使含钼硫化物在流体中溶解度降低、沉淀,形成石英-辉钼矿±黄铜矿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流体演化 斑岩铜矿 云南哈播
下载PDF
Evolution and deformability of inclusions in Al-killed steel with rare earth-alkali metals(Ca or Mg) combined treatment 被引量:1
15
作者 Yeguang Wang Chengjun Liu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459-1466,I0007,共9页
The quality of stainless stee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formability of inclusions,which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ir compositions.The present study first inve stigated the evolution of inclusion compositions ... The quality of stainless stee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formability of inclusions,which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ir compositions.The present study first inve stigated the evolution of inclusion compositions in AI-killed steel with rare earth-alkali metals(Ca or Mg)combined treatme nt through four laboratory-scale experiments.The Ce contents in the final steel are 0.0080 wt%,0.015 wt%,0.016 wt%and 0.010 wt%,respectively.The Mg content is 0.0014 wt%in Ce-Mg combined treated steel,and the Ca content is0.0015 wt%in Ce-Ca combined treated steel.The deformability of inclusions in both Ce_(2)O_(3)-Al_(2)O_(3)-CaO and Ce_(2)O_(3)-Al_(2)O_(3)-MgO systems was subsequently evaluated by calculating their Young's modulus at low tempera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irregular Al_(2)O_(3)and MgAl_(2)O_(4)with poor deformability are modified to CeAlO_(3)and Ce_(2)O_(3)by Ce treatment,resulting in the decrease of Young's modulus of inclusions.The deformability of inclusions is further improved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umped-like CeAlO_(3)to spherical CaO-Al_(2)O_(3)-Ce_(2)O_(3)caused by Ca treatment,and some of these inclusions are the ones with low liquidus temperature.Thermodynamic analysis was used to discuss the control condi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inclusions.Accordingly,the appropriate addition amounts of Al,Mg,Ce,and Ca are expected to control inclusion compositions and properties,including deformability and liquidus temperature,thereby improving the steel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s Alkali metals inclusions evolution inclusions deformability Thermodynamic analysis
原文传递
GH4169真空感应过程夹杂物的演变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靖 蒋世川 +1 位作者 戚慧琳 周扬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9-164,共6页
高温合金中夹杂物是影响合金冶金质量和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了GH4169镍基高温合金真空感应(VIM)熔炼制备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机制。采用真空感应炉对GH4169合金进行冶炼,通过ASPEX型自动扫描电镜分析检测夹杂物的物相组成、尺寸... 高温合金中夹杂物是影响合金冶金质量和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了GH4169镍基高温合金真空感应(VIM)熔炼制备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机制。采用真空感应炉对GH4169合金进行冶炼,通过ASPEX型自动扫描电镜分析检测夹杂物的物相组成、尺寸形貌及成分,并分析夹杂物的形成机理、来源及演变机制。结果表明,真空熔炼GH4169合金主要生成五种类型夹杂物:Al_(2)O_(3)、MgAl_(2)O_(4)和MgO单层夹杂物,MgAl_(2)O_(4)-Ti(C,N)-NbC和MgO-Ti(C,N)-NbC多层复合夹杂物。Al_(2)O_(3)在熔化期形成,MgAl_(2)O_(4)在精炼期形成,加入Nb、Al、Ti合金化后形成MgAl_(2)O_(4)-Ti(C,N)-NbC夹杂,加入Mg合金化后生成MgO和MgO-Ti(C,N)-NbC夹杂。随冶炼过程的进行,夹杂物的数量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在精炼期夹杂物数量密度达到峰值211.42个/mm^(2),精炼期结束后,夹杂物数量减少,出钢前夹杂物数量密度46.57个/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合金 真空感应熔炼 夹杂物 演变机制
原文传递
甘肃小西弓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江 吕新彪 +1 位作者 彭三国 龚银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6,共8页
小西弓金矿床是北山造山带南带重要的中型金矿床,矿体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热液成矿过程由早到晚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岩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中发育富液二相、富气二相和含CO2三相流体包裹体... 小西弓金矿床是北山造山带南带重要的中型金矿床,矿体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热液成矿过程由早到晚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岩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中发育富液二相、富气二相和含CO2三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28℃~438℃,盐度为4.03%~17.50%NaCleqv,属中高温、中低盐度流体。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中发育富液二相、富气二相、含CO2三相和纯液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2℃~376℃,盐度为3.23%~12.21%NaCleqv。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这可能是导致金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流体沸腾温度区间约为268℃~347℃。成矿早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 O和δD值分别为8.0‰~8.3‰和-84‰^-107‰。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初始成矿流体来自变质热液,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流体演化 金矿床 小西弓
原文传递
300t-BOF-RH-CC流程冶炼Ti-IF钢夹杂物的衍变行为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思源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2,共4页
试验Ti-IF钢(/%:≤0.003 5C,≤0.03Si,0.08~0.20Mn,≤0.025P,≤0.015S,0.05~0.07Ti,0.030~0.055Als,≤0.004 0N)BOF终点[C]0.03%~0.06%,终点[O]0.003 0%~0.060 0%,出钢过程加石灰和含Al钢包顶渣改质剂,RH终渣组成/%:53.38CaO,7.05FeO,1.... 试验Ti-IF钢(/%:≤0.003 5C,≤0.03Si,0.08~0.20Mn,≤0.025P,≤0.015S,0.05~0.07Ti,0.030~0.055Als,≤0.004 0N)BOF终点[C]0.03%~0.06%,终点[O]0.003 0%~0.060 0%,出钢过程加石灰和含Al钢包顶渣改质剂,RH终渣组成/%:53.38CaO,7.05FeO,1.01MnO,31.4Al_2O_3,5.7MgO,0.3P_2O_5,0.022S。RH精炼过程取样分析表明,通过加顶渣改质剂,控制8%(FeO+MnO),CaO/Al_2O_3=1.7,能较好去除钢中夹杂物,精炼过程钢中氧含量逐步下降,铸坯中氧含量为0.001 4%,氮含量为0.001 5%;脱碳结束时夹杂物主要为MnO;铝脱氧结束之后为Al_2O_3;合金化后为Al_2O_3及Al-O-Ti复合夹杂物;在铸坯中,前述夹杂物有效去除,但在凝固过程析出TiN夹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t-BOF-RH-CC流程 TI-IF钢 夹杂物 衍变行为
下载PDF
山西灵丘县刁泉银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斯达 李胜荣 +1 位作者 张聚全 王志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32-3442,共11页
刁泉银铜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燕山造山带与太行山造山带的交切部位,为一矽卡岩型银铜矿,其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碳酸盐期3个成矿期,并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本文对石榴子石矽卡岩,含石英脉花岗岩... 刁泉银铜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燕山造山带与太行山造山带的交切部位,为一矽卡岩型银铜矿,其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碳酸盐期3个成矿期,并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本文对石榴子石矽卡岩,含石英脉花岗岩、蚀变斑状花岗岩、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等岩石以及矿石中的石榴子石、石英、方解石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观察、测温及激光拉曼光谱研究。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主要类型有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包裹体。石榴子石和石英中的流体由高温高盐度流体和较低温中低盐度流体两种组分构成,方解石中主要为低温低盐度流体。石英流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出现于200~220℃区间。石榴子石中不同类型包裹体有近似的均一温度(380~420℃),表明矽卡岩期流体的沸腾及其在矿液沉淀和矿质卸载上的重要性。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盐度(%Na Cleqv)整体变化范围很大,介于0.2%~64.0%,从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和盐度均呈下降趋势。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密度分布于两个区间,而其在石英中的密度分布范围较广,在方解石中的密度分布则最为集中。估算矽卡岩期流体包裹体最低捕获压力为23~66MPa,按照静岩压力计算对应的流体深度为0.9~2.6km;石英-硫化物期5~46MPa,按照静水压力计算的流体深度为0.5~4.6km,Mo矿化主要发生在1~3km,而Cu-Ag矿化主要发生在0.5~1.5km。刁泉银铜矿为一与浅成低温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刁泉银铜矿 矽卡岩 流体包裹体 流体演化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
下载PDF
稀土镧对SWRS82B钢中氧化铝夹杂物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奕 李长荣 +1 位作者 熊星强 宁州韶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99-1206,共8页
SWRS82B钢中氧化铝夹杂物严重影响钢绞线的拉拔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仪研究了镧的不同添加(0~0.0360%范围内)对氧化铝夹杂物的成分、形态、尺寸数量和夹杂物间距的影响。基于经典热力学以及Factsage计算了稀土... SWRS82B钢中氧化铝夹杂物严重影响钢绞线的拉拔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仪研究了镧的不同添加(0~0.0360%范围内)对氧化铝夹杂物的成分、形态、尺寸数量和夹杂物间距的影响。基于经典热力学以及Factsage计算了稀土镧添加量对氧化铝夹杂物成分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钢液未加入稀土镧元素改性前,夹杂物的形貌趋于不规则的棱角状,夹杂物平均尺寸在8.65~11.32μm的范围内,夹杂物之间界面间距主要在10~100μm范围内。其次,当稀土镧添加量为0.036%的实验试样中具有最佳的夹杂物特征,其中面密度分布均匀,夹杂物之间界面间距变大,主要在100~500μm范围内,钢液中夹杂物形貌趋于近球形,夹杂物平均夹杂物尺寸减小了5.9~7.7μm。最后,通过结合上述所有热力学计算及实验结果推测了夹杂物的演变规律,目标夹杂物改性的大致路线为:Al_(2)O_(3)→La_(2)S_(3)+LaAlO_(3)→La_(2)S_(3)+LaAlO_(3)+La_(2)O_(2)S→La_(2)S_(3)+La_(2)O_(2)S,对解决高碳钢氧化铝夹杂物改性的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处理 夹杂物 热力学 演变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