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含油储集岩分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国彬 王熠 +5 位作者 李二庭 李际 黄攀 徐浩 于双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91,共16页
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地层中发现大面积连片岩性油气藏。对西斜坡百口泉组一段和二段8个含油储集岩样分别提取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并进行GC、GC-MS和GC-IRMS分析。结果表明,3类油气组分三环... 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地层中发现大面积连片岩性油气藏。对西斜坡百口泉组一段和二段8个含油储集岩样分别提取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并进行GC、GC-MS和GC-IRMS分析。结果表明,3类油气组分三环萜烷主峰含量远高于C_(30)藿烷,反映充注到百口泉组(T1b)储层的原油均具有很高的成熟度,相当于Ro>1.20%。生物标志物指标β-胡萝卜烷/(β-胡萝卜烷+nC20)、伽马蜡烷/(C_(30)藿烷+伽马蜡烷)、三环萜烷/(三环萜烷+藿烷)、Ts/(Tm+Ts)、C_(29)Ts/(C_(29)藿烷+C_(29)Ts)、C_(30)重排藿烷/(C_(30)重排藿烷+C_(30)藿烷)和甾烷C_(21)/(C_(21)+∑C_(29))比值均显示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组分成熟度依次降低的特征,表明油气组分在油藏充注过程中不断升高。与此相反,Pr/nC_(17)和Ph/nC_(18)比值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显示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组分成熟度依次升高的特征,表明油气组分从成藏早期至晚期成熟度降低。由于充注的原油为不同成熟度油气组分混合产物,生物标志物在原油中属于微量及痕量组分,而Pr、Ph和正构烷烃属于常量组分,Pr/nC_(17)和Ph/nC_(18)比值以及正构烷烃单体δ^(13)C值更能代表主体原油的成熟度。因此,对于玛湖凹陷西斜坡油气藏,主体原油成熟度从成藏早期至晚期是降低的。根据8个油砂样3类油气组分的成熟度可以推断油气充注期介于晚侏罗世-白垩纪之间。盖层密封性是控制这类油气藏成藏的重要因素。在晚侏罗世之前,下伏二叠系盖层一直阻止了油气沿断层运移。至晚侏罗世-白垩纪,下伏盖层的密封性遭受破坏,油气才从下伏二叠系沿断层运聚至百口泉组一段和二段储层(T_1b^(1–2))。由于上覆百三段(T_1b^3)和克拉玛依组(T_2k)盖层自始至终保持密封状态,百口泉组一段和二段储层(T_1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口泉组 连续型油气藏 连续抽提 油气包裹体 生物标志物 单体烃碳同位素 玛湖凹陷
下载PDF
普光气田及邻区碳酸盐储层沥青的分子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金晓东 潘长春 +1 位作者 于双 秦建中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93-302,共10页
从普光气田及邻近地区二叠系和下三叠统15个含沥青碳酸盐储集岩样品分步提取了自由态油气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并且应用限定体系(金管)热解实验获取了固体沥青热解组分。各组分进一步做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获取了生物标志物组成。分析... 从普光气田及邻近地区二叠系和下三叠统15个含沥青碳酸盐储集岩样品分步提取了自由态油气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并且应用限定体系(金管)热解实验获取了固体沥青热解组分。各组分进一步做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获取了生物标志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从油气包裹体组分、自由态油气组分至固体沥青热解组分,伽马蜡烷/C31升藿烷比值依次增高。同时油气包裹体组分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30藿烷)、C21/(C21+ΣC29)甾烷、C27重排甾烷/(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20S/(20R+20S)C29甾烷和αββ/(ααα+αββ)C29甾烷等成熟度指标与自由态组分相近,而明显高于固体沥青热解组分。根据分子指标,可以推断古油藏的原油来源于不同的烃源岩,早期充注的原油来源于下志留统烃源岩,具有较低的伽马蜡烷含量和较高的成熟度;晚期充注的原油来源于上二叠统烃源岩,具有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和较低的成熟度。固体沥青主要为晚期充注、来源于上二叠统烃源岩的原油裂解生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储层沥青热解组分 生物标志物 普光气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含油储集岩分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军 廖建德 +4 位作者 向宝力 王绪龙 于双 邹艳荣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89-501,共13页
从滴南凸起10个含油储集岩样品分步提取了自由态油气组分、束缚态油气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各组分进一步做色谱、色谱-质谱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根据生物标志物组成,可将10个含油储集岩样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D2-1和D18-12个... 从滴南凸起10个含油储集岩样品分步提取了自由态油气组分、束缚态油气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各组分进一步做色谱、色谱-质谱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根据生物标志物组成,可将10个含油储集岩样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D2-1和D18-12个侏罗系油砂样,第二类包括其他8个采自侏罗系、二叠系和石炭系含油储集岩样。两类样品生物标志物组成差异主要有:(1)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三环萜烷含量明显低于第二类样品;(2)第一类样品 C20、C21和 C23三环萜烷含量比较接近,其分布模式为 C20&lt;C21&gt;C23,第二类样品这3个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且分布模式为C20&gt;C21&gt;C23;(3)第一类样品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相对含量高于第二类样品;(4)第一类样品C27甾烷含量较低而C28甾烷含量较高,第二类样品则相反。可以推断第一类样品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均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而第二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则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一类样品油气包裹体成熟度明显高于自由态组分和束缚态组分,表明早期充注原油的成熟度高于晚期充注的原油,总体上各类油气组分成熟度位于生油高峰阶段(Ro 0.8%~1.1%)。第二类样品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成熟度依次降低,表明早期充注原油的成熟度低于晚期充注的原油,总体上各类油气组分成熟度位于高-过成熟阶段(Ro〉1.25%)。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第二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差异,组成较轻者与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储集岩 生物标志物 单体烃碳同位素 连续抽提 油气包裹体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