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与修正:性别、种族、阶级主题在《看不见的人》和《最蓝的眼睛》中的变奏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文书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2,共8页
在当代黑人文学研究中,性别冲突是个焦点问题,黑人男女作家似乎有着互不相通的文学传统。本文利用黑人文学批评中"重复与修正"的概念,对比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和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中的乱伦母题,分析后者对前者在性别... 在当代黑人文学研究中,性别冲突是个焦点问题,黑人男女作家似乎有着互不相通的文学传统。本文利用黑人文学批评中"重复与修正"的概念,对比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和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中的乱伦母题,分析后者对前者在性别议题上的颠覆和修正,以及在种族和阶级议题上对前者的继承、修正和发展,以期勾勒出一个跨越性别界限的黑人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文学 文学传统 乱伦 艾里森 莫里森
原文传递
“亲属相奸”何以为罪?——对乱伦罪回归中国刑法的深层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拥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5,共7页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乱伦往往被视为侵害社会根本利益的最为重大的犯罪之一。从晚清修律以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我国法律中仍一直保留了乱伦为罪的规定。新中国的法律一直缺失乱伦为罪的规定,从而在实践中造成了种种问题。随着政治型...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乱伦往往被视为侵害社会根本利益的最为重大的犯罪之一。从晚清修律以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我国法律中仍一直保留了乱伦为罪的规定。新中国的法律一直缺失乱伦为罪的规定,从而在实践中造成了种种问题。随着政治型社会的解构和家庭伦理的回归,在我国刑法中恢复乱伦为罪的规定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社会伦理 乱伦罪 亲属相奸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乱伦”叙事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经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95,共4页
乱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也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叙事母题,它触及到人类集体深层心理和文明进化程度。本文以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的"乱伦"叙事为论述取向,通过对其中的"乱伦欲望"、"... 乱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也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叙事母题,它触及到人类集体深层心理和文明进化程度。本文以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的"乱伦"叙事为论述取向,通过对其中的"乱伦欲望"、"原罪意识"和悲剧形态的解析,进而阐释了乱伦现象和乱伦禁忌在给作家们预设了足够的文化想象力和历史批判意识的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创造性冲动和难得的叙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乱伦 人类文明 叙事母题
下载PDF
论《悲悼》的乱伦与复仇 被引量:6
4
作者 聂珍钊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6,共7页
《悲悼》通过对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斯》的置换,无论在人物的关系上还是在复仇的性质上,都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伦理问题。在《悲悼》中,达维德和玛丽亚.卜兰脱姆的儿子卜兰特是伦理混乱的产物。从艾比.孟南同弟弟达维德争妻开始到... 《悲悼》通过对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斯》的置换,无论在人物的关系上还是在复仇的性质上,都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伦理问题。在《悲悼》中,达维德和玛丽亚.卜兰脱姆的儿子卜兰特是伦理混乱的产物。从艾比.孟南同弟弟达维德争妻开始到艾斯拉.孟南的女儿莱维妮亚的犯罪为止,孟南家族一直陷于伦理混乱。克莉斯丁背叛自己的丈夫同卜兰特私通,没有在女儿的劝阻下回归理性,任凭情欲推动自己一步步走进伦理犯罪的深渊。克莉斯丁谋害丈夫的罪行还同其它伦理犯罪联系在一起。例如,克莉斯丁犯罪后,她的儿子奥林和女儿莱维妮亚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父复仇,又演化成另一场为父复仇的乱伦罪行。《悲悼》通过描写乱伦的悲剧为人类提出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悲悼》 《俄瑞斯忒亚斯》 乱伦
原文传递
爱伦·坡在《厄舍屋的倒塌》中的心理分析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史秀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文分析了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屋的倒塌》中的主人公罗德里克由变态的爱──乱伦引起的罪恶感和恐惧感,深入到变态心理和下意识的领域中,为读者展示一个丧失正常理智和意识的畸形人的画廊。
关键词 乱伦 变态心理 恐惧感 心理分析
下载PDF
“乱伦”的阐释——再论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婚姻伦理观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九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99-105,共7页
孪生兄妹之恋、姑侄之爱是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描写爱情的一方面内容,在世人眼里这是乱伦,有悖于伦理道德,予以蔑视。然而,瓦格纳则用最美的唱段、最人性化的内容以及戏剧中重要的转折点赋予了它。为什么瓦格纳会如此表述,... 孪生兄妹之恋、姑侄之爱是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描写爱情的一方面内容,在世人眼里这是乱伦,有悖于伦理道德,予以蔑视。然而,瓦格纳则用最美的唱段、最人性化的内容以及戏剧中重要的转折点赋予了它。为什么瓦格纳会如此表述,其目的在于"破"旧俗婚姻与"立"自由之恋,借"乱伦"之意,讴歌和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极度渲染人性,将人本主义思想推向了一个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尼伯龙根的指环》 乱伦 人本主义
下载PDF
可疑父与孩子生母存在亲缘关系的PI计算
7
作者 王雨婷 朱强 +3 位作者 胡渝涵 尉艺凡 侯婷芸 张霁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推导当可疑父与孩子生母具有亲缘关系(亲子、全同胞、爷孙、叔侄、一代表亲)时,可疑父的PI计算公式。方法针对可疑父与孩子生母存在亲缘关系的情况,在PI的分子和分母假设中均考虑亲缘关系的存在,使用考虑母亲基因型的频率公式计算... 目的推导当可疑父与孩子生母具有亲缘关系(亲子、全同胞、爷孙、叔侄、一代表亲)时,可疑父的PI计算公式。方法针对可疑父与孩子生母存在亲缘关系的情况,在PI的分子和分母假设中均考虑亲缘关系的存在,使用考虑母亲基因型的频率公式计算可疑父的基因型频率,同时将分母中的随机男子被替代为母亲的另一个同等级亲属,推导出消除可疑父和孩子生母亲缘关系影响的PI计算公式。结果当可疑父与生母具有一、二、三级亲缘关系时,与不考虑亲缘关系的PI计算方法相比,使用本研究推导出的PI计算公式可以获得更保守的PI。结论本研究提供的计算方法可以消除乱伦案中可疑父与母亲的亲缘关系对PI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加准确和保守的鉴定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亲子鉴定 乱伦 亲权指数 似然比
下载PDF
人类初期有过杂乱性交阶段吗?——摩尔根模式刍议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玉波 《中国性科学》 2004年第6期1-2,7,共3页
人类初期就存在自发形式的性禁忌,它是建立在遗传基因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基础之上的。从古至今发生在少数人中的乱伦现象,不能使整个人类形成一个杂乱性交阶段。摩尔根模式是一种先验理论的产物,这种先验... 人类初期就存在自发形式的性禁忌,它是建立在遗传基因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基础之上的。从古至今发生在少数人中的乱伦现象,不能使整个人类形成一个杂乱性交阶段。摩尔根模式是一种先验理论的产物,这种先验理论模式,不仅难以客观地反映、概括多样、曲折、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性、婚姻、家庭的演化的历史进程,还传播了一种先验理论的模式化的思维路线、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初期 杂乱性交 摩尔根模式 乱伦 遗传基因 婚姻 家庭
下载PDF
重复与修正:艾丽斯·沃克对拉尔夫·艾里森和托尼·莫里森的继承和超越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文书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4,共10页
本文利用黑人文学批评中"重复与修正"的概念,研究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乱伦母题,在性别、种族和阶级三个层面,以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和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为参照,分析沃克在《紫颜色》中对艾里森和莫里森的修正,探讨沃克... 本文利用黑人文学批评中"重复与修正"的概念,研究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乱伦母题,在性别、种族和阶级三个层面,以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和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为参照,分析沃克在《紫颜色》中对艾里森和莫里森的修正,探讨沃克的文本对先存文本修正过程中的得失。本文认为,沃克通过重复乱伦母题,对艾里森和莫里森的性别、种族和阶级观点形成了修正和颠覆,同时也有继承和发展,是跨越性别界限的美国黑人文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与修正 乱伦 沃克 艾里森 莫里森
原文传递
由病与恶所成就的乱伦诗学——保尔·策兰诗文《癫痫-巨恶》之诠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建广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8,36,共10页
保尔·策兰的"你"与"我"的结构性诗学生成了其主导主题与母题,由于"抒情之我"(das lyrische Ich)与"死亡之母"(die tote Mutter)之间难以启齿的乱伦恋情,致使诗学哑言或缄默。然而,由于政... 保尔·策兰的"你"与"我"的结构性诗学生成了其主导主题与母题,由于"抒情之我"(das lyrische Ich)与"死亡之母"(die tote Mutter)之间难以启齿的乱伦恋情,致使诗学哑言或缄默。然而,由于政治正确-意识形态致使策兰诗学没有从这一关键维度得以研究,这一伦理主题却成为策兰研究中的顾忌和禁忌。《癫痫-巨恶》一诗则在病与恶的愤怒情绪中,以前所未有的病态与变态方式表述可以念想而不可实施的乱伦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尔·策兰 《癫痫-巨恶》 情色 母亲 乱伦 禁忌
下载PDF
《押沙龙,押沙龙!》中的神话原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显凤 李岩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押沙龙,押沙龙!》的篇名得自《圣经.旧约》,其故事结构与《圣经》中"押沙龙"的典故也大致相似,这使它具有了《旧约》的原始色彩与悲剧格局。除此以外,这部作品之所以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还因为在萨德本家族的两个最... 《押沙龙,押沙龙!》的篇名得自《圣经.旧约》,其故事结构与《圣经》中"押沙龙"的典故也大致相似,这使它具有了《旧约》的原始色彩与悲剧格局。除此以外,这部作品之所以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还因为在萨德本家族的两个最复杂的主人公身上,再现了有关个人命运和社会伦理的两个基本原型:其一是英雄原型,这主要体现在萨德本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创业中;其二是乱伦神话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 英雄 谜语 乱伦
下载PDF
堕落、挣扎、救赎:《洛丽塔》的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刀喊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46-149,共4页
《洛丽塔》自出版以来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在于小说的乱伦和恋童主题,小说也因此陷入道德与非道德的争议中。用伦理学的视角解读小说可知,亨伯特的一生因为触犯社会伦理而摇摆在伦理堕落、挣扎和救赎之中。因此,《洛丽塔》是亨伯特的一... 《洛丽塔》自出版以来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在于小说的乱伦和恋童主题,小说也因此陷入道德与非道德的争议中。用伦理学的视角解读小说可知,亨伯特的一生因为触犯社会伦理而摇摆在伦理堕落、挣扎和救赎之中。因此,《洛丽塔》是亨伯特的一部伦理挣扎史,亨伯特的悲剧本质上是一出伦理悲剧,而非简单的道德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乱伦 挣扎 救赎
下载PDF
第六代导演作品的审美高度与哲理思辨——以王超的《日日夜夜》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庆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3-131,286,共9页
穷人暴富的低端故事不是《日日夜夜》的重点,编导只是借助了当下社会的热点现象和人们渴望的财富问题,关注讨论了一个哲学领域的问题:有了钱以后会怎样?财富真的能改变人的道德观念和命运吗?作为人类命运的个案展示,影片的叙事不仅体现... 穷人暴富的低端故事不是《日日夜夜》的重点,编导只是借助了当下社会的热点现象和人们渴望的财富问题,关注讨论了一个哲学领域的问题:有了钱以后会怎样?财富真的能改变人的道德观念和命运吗?作为人类命运的个案展示,影片的叙事不仅体现出汉民族文化的沉重底蕴,而且在伦理层面对禁忌(乱伦)和情欲的拷问与表述,也具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价值。而所有这些,都是在有意强调的自然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中展开体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 低端叙事 高端叙事 禁忌 乱伦 汉民族文化
下载PDF
禁忌、放纵与毁灭——福克纳小说中的“乱伦”母题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立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50,共8页
乱伦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最重要的母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这一母题,试图说明美国南方贵族家庭的乱伦是美国南方走向没落的根源之一。
关键词 乱伦 禁忌 放纵 毁灭
原文传递
曹禺创作的深层心理动因分析——从《雷雨》中的“乱伦”谈起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庆生 王小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5-41,47,共8页
《雷雨》作为曹禺的第一部剧作,是作家的心灵世界受到外来影响并与之相契合的产物,对剧中"乱伦"这一线索的分析,或可使我们对其深层心理动因有所把握。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外部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固然占有相当大的比... 《雷雨》作为曹禺的第一部剧作,是作家的心灵世界受到外来影响并与之相契合的产物,对剧中"乱伦"这一线索的分析,或可使我们对其深层心理动因有所把握。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外部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固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蕴蓄在曹禺心灵深处的"原始情绪"更是支配其创作心理的重要方面,同时,这种"原始情绪"又与他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这不仅体现为《雷雨》"乱伦"情节的设置,而且始终贯穿在曹禺的前期剧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创作心理 “乱伦” 原始情绪
下载PDF
古希腊神话的精髓——从古希腊神话的三大母题谈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娜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2-14,共3页
古希腊神话极具强大的艺术魅力和个性特征。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而且叙述完整,形象鲜明。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它衍生出了许多的母题,“乱伦”母题、“复仇”母题、“弃妇”母题最为典型。这些母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的深... 古希腊神话极具强大的艺术魅力和个性特征。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而且叙述完整,形象鲜明。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它衍生出了许多的母题,“乱伦”母题、“复仇”母题、“弃妇”母题最为典型。这些母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的深层文化心理,表达了古希腊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理解,是古希腊神话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主题 复仇 乱伦 弃妇
下载PDF
从《新生》看岛崎藤村文学的告白性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晓芳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2年第1期121-127,共7页
《新生》是岛崎藤村根据自己与侄女之间的乱伦关系创作的自传性小说,自问世之日起就因其惊世骇俗的内容和别具一格的告白方式引起日本文坛的高度关注。《新生》所具有的多重告白的特征,也为后来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提供了更多可... 《新生》是岛崎藤村根据自己与侄女之间的乱伦关系创作的自传性小说,自问世之日起就因其惊世骇俗的内容和别具一格的告白方式引起日本文坛的高度关注。《新生》所具有的多重告白的特征,也为后来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新生》的告白,不只是对过去生活的暴露,同时也是对现在生活的肯定,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作者本人也通过《新生》的自我告白实现了自我拯救。《新生》在告白的形式与内容上的完美结合堪称世界文学史的绝唱,也使它成为了日本近现代告白小说的巅峰之作,成为日本私小说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岛崎藤村 乱伦 自我告白 自我拯救
原文传递
论《水泥花园》中的乱伦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胡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80-85,共6页
伊恩·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讲述了两个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杰克和朱莉在父母相继离世后发生姐弟乱伦的故事。造成他们乱伦的因素主要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在青春期成长发育过程中情窦初开,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导致他... 伊恩·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讲述了两个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杰克和朱莉在父母相继离世后发生姐弟乱伦的故事。造成他们乱伦的因素主要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在青春期成长发育过程中情窦初开,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导致他们相互渐生情愫,并最终在非理性因子战胜了理性因子的情况下发生了乱伦。他们违反社会伦理的乱伦映射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与烦恼。《水泥花园》通过描写青少年乱伦的悲剧揭示伦理禁忌对于维护社会和家庭稳定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乱伦 伦理身份 欲望 置换
下载PDF
伦理混乱下的自我毁灭——简析《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侠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2-44,共3页
《榆树下的欲望》展示了复仇、乱伦、杀子的伦理悲剧,埃本因母亲的死要报复父亲卡伯特,而他的复仇又引发了与继母阿比的乱伦之恋,孩子成为乱伦的产物,而这种伦理混乱必然造成伦理犯罪,即阿比杀子。深陷伦理困境的埃本与阿比别无选择,只... 《榆树下的欲望》展示了复仇、乱伦、杀子的伦理悲剧,埃本因母亲的死要报复父亲卡伯特,而他的复仇又引发了与继母阿比的乱伦之恋,孩子成为乱伦的产物,而这种伦理混乱必然造成伦理犯罪,即阿比杀子。深陷伦理困境的埃本与阿比别无选择,只能接受伦理道德的审判,接受破坏伦理秩序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笔者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分析剧本所呈现的伦理混乱现象,以此揭示作品的悲剧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下的欲望》 复仇 乱伦 杀子
下载PDF
《百年孤独》中乱伦现象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君 郭晶晶 《外语教育》 2018年第1期159-165,共7页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自发表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学界对该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艺术特征、主题解读、人物形象分析等。乱伦是《百年孤独》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本文拟用文学...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自发表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学界对该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艺术特征、主题解读、人物形象分析等。乱伦是《百年孤独》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本文拟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乱伦现象,认为布恩迪亚家族的乱伦是斯芬克斯因子冲突下人物伦理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乱伦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斯芬克斯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