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原位成藏理论认识及勘探开发实践 被引量:54
1
作者 何文渊 蒙启安 +2 位作者 冯子辉 张金友 王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一段—青山口组二段页岩油资源丰富,实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勘探突破,开发先导试验取得初步成果,展现了广阔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古龙页岩油为典型的原生源储原位油藏,其源储关系、运移特征、聚集动力、边界条... 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一段—青山口组二段页岩油资源丰富,实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勘探突破,开发先导试验取得初步成果,展现了广阔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古龙页岩油为典型的原生源储原位油藏,其源储关系、运移特征、聚集动力、边界条件等成藏特征和流体相态相变机理、微米—纳米级缝孔体系梯次输运机制等渗流特征与致密油、夹层型、混积型页岩油具有明显区别,为实现高效开发,形成了以"箱式开发"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系列,并初见成效。页岩中与黏土矿物共生的层状藻类体生烃后,形成以有机孔为主的孔缝体系,受毛细管力、黏滞力等作用的综合影响,油气分子未发生运移而原地超压保存,形成规模分布、相对独立、具有不同压力系统及流体性质的微米—纳米级含油孔隙集合体,构成原生源储原位油藏。增加人工裂缝复杂程度,使不同压力系统的含油孔隙逐步达到流体启动压力、孔隙内赋存的原油梯次流向裂缝网络,是实现古龙页岩原位油藏开发、油井保持长期稳产的核心。勘探开发实践推动形成了以"有机相+应力级差"为核心的箱体划分技术、以"可动油含量"为核心的黄金靶体优化技术和箱体内"一次布井、多靶叠置、立体交错、整体动用"一体优化技术,应用成效明显。古龙页岩油原位成藏理论认识丰富了传统石油地质理论,必将引领世界原位型页岩油理论发展,将页岩油革命推向新的高度。古龙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对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成藏 有机质孔缝 自封闭 箱式开发 复杂缝网体系 资源潜力 古龙页岩油
原文传递
页岩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刘成林 葛岩 +2 位作者 范柏江 公王斌 朱玉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将页岩气与煤层气、深盆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对比,总结了页岩气藏的物质来源、储集条件、运聚条件、成藏要求与保存条件,建立了页岩气成藏模式。将页岩气成藏分为早期运聚成藏、中期原地聚集成藏和晚期裂缝调整成藏3个阶段,并结合实例... 通过将页岩气与煤层气、深盆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对比,总结了页岩气藏的物质来源、储集条件、运聚条件、成藏要求与保存条件,建立了页岩气成藏模式。将页岩气成藏分为早期运聚成藏、中期原地聚集成藏和晚期裂缝调整成藏3个阶段,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页岩气各阶段的成藏特征。在与美国页岩气藏储集参数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页岩气的3种成藏模式进行了总结。早期运聚成藏阶段主要生成生物气,气体主要以游离相和溶解相的形式运移至构造高部位,保存于泥页岩原生孔隙中;中期原地聚集成藏阶段页岩开始大量生成热解气和裂解气,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形成异常压力体系,页岩气主要表现为原地聚集,气体主要保存于次生孔隙和少量原生孔隙和微裂缝中;晚期裂缝调整成藏阶段主要生成干气,页岩内部构造及成岩裂缝大量发育,相对封闭的压力体系遭到破坏,裂缝沟通不同的封闭体系,页岩气可调整成藏,由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短距离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气源岩 成藏模式 原地聚集 调整成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中的纳孔纳缝及其原位成藏理论初探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文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73,共18页
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油的,地质资源量达151亿t,是重要后备的油气资源。用电子背散射(HDBSD)发现了古龙页岩油储层中纳米孔和纳米缝非常发育,电子探针表明这些纳孔纳缝均被沥青充填。纳米孔的直径多在10~50 nm,中位数在20~30 nm,形态多... 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油的,地质资源量达151亿t,是重要后备的油气资源。用电子背散射(HDBSD)发现了古龙页岩油储层中纳米孔和纳米缝非常发育,电子探针表明这些纳孔纳缝均被沥青充填。纳米孔的直径多在10~50 nm,中位数在20~30 nm,形态多不规则,多呈多角形,主要是一种E-F纳孔,其次为E-E纳孔,多与纳米缝联结。纳缝宽度多在10~50 nm,中位数也在20~30 nm。它们主要是由黏土片(黏土域)的F-F凝聚形成的。黏土的凝聚与有机质密切相关。黏土胶体由于同晶置换会带负电荷,使得其周围会吸附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形成一个带正电的黏土团。这种带正电的黏土团又会吸附带负电的腐殖酸(有机质)和初步降解的藻,形成一个有机黏土絮凝体。这种有机黏土絮凝体进入生排烃门限后,由于生排烃有机质体积会收缩,体积收缩最高可达87%。生排出的烃会就近充填在这种收缩形成的孔隙中,又由于纳孔纳缝的毛细阻力(约12 MPa)等使得排出的烃无法运移出去便形成了古龙页岩油的特殊连续原位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黏土 有机质 纳孔纳缝 原位成藏 古龙凹陷
下载PDF
页岩油原位成藏过程及油藏特征——以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为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蒙启安 林铁锋 +3 位作者 张金友 刘召 吕建才 程心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7,共14页
为了搞清古龙页岩油成藏过程及油藏特征,指导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利用大量岩心实验分析数据,分析页岩形成的古沉积环境,通过观察大量扫描电镜照片,深入分析有机质赋存状态。以封闭体系低熟页岩生烃热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成烃—成岩—成... 为了搞清古龙页岩油成藏过程及油藏特征,指导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利用大量岩心实验分析数据,分析页岩形成的古沉积环境,通过观察大量扫描电镜照片,深入分析有机质赋存状态。以封闭体系低熟页岩生烃热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成烃—成岩—成储耦合过程研究,系统分析古龙页岩油成藏过程,从而明确其油藏特征。结果表明:(1)青山口组古沉积环境优越,层状藻是古龙页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古龙页岩原始有机碳含量高,平均在3.0%以上,奠定了页岩油生成的物质基础;(2)古龙页岩有机质主要有3种赋存状态,第1种为有机质和黏土等无机矿物呈互层状分布,第2种为有机质受挤压后在无机矿物粒间赋存,第3种为有机质在黏土矿物层间吸附沉积,有机质的不同赋存状态为古龙页岩的普遍含油奠定了结构基础;(3)古龙页岩油的成藏演化主要经历了压实—大量生烃前阶段、大量生烃阶段、原油裂解等3个阶段;(4)古龙页岩油藏具有大面积连续立体式分布、纯油油藏、压力系统稳定且与埋深关系密切、原油密度和原油黏度受成熟度控制且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变化等4个特点。研究成果明确了古龙页岩油成藏过程以及油藏特征,为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有利富集区优选以及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页岩油 有机质赋存状态 原位成藏过程 油藏特征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2 位作者 薛祥煦 杨利荣 聂浩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0-596,共7页
以毛乌素沙地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为例,将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分为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4种类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成因类型的沙漠化土地的粒度... 以毛乌素沙地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为例,将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分为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4种类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成因类型的沙漠化土地的粒度特征及其所代表的地质意义。同时,以遥感解译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为手段,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地沙漠化的区域分布。最后,探讨了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划分的理论意义、环境地质学意义和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不同类型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毛乌素沙地 沙漠化 就地起沙 风沙侵入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微—纳米孔缝油气原位形成与富集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小军 崔宝文 +5 位作者 冯子辉 邵红梅 霍秋立 张斌 高波 曾花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5-1115,1220,共12页
通过生烃热模拟、微米与纳米CT、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电镜、激光共聚焦和二维核磁等实验分析,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生成模式、储集结构与富集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古龙页岩中存在大量微微型藻、微型藻和沟鞭藻,这些形成于微咸—半... 通过生烃热模拟、微米与纳米CT、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电镜、激光共聚焦和二维核磁等实验分析,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生成模式、储集结构与富集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古龙页岩中存在大量微微型藻、微型藻和沟鞭藻,这些形成于微咸—半咸水的藻类共同构成了富氢页岩的生油母质;②青山口组页岩生油物质大多以有机黏土复合体的形式存在,有机质在成熟演化过程中黏土矿物具有抑制和加氢催化双重作用,扩大了页岩油生成窗口的下限、增加了轻烃生成数量;③古龙页岩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溶蚀和生烃作用有关,随成岩作用增强微纳米孔隙数量增加、孔隙直径变小,与页理缝发育数量增多同步,构成了古龙页岩特有的纳米级孔-微米级页理缝双重介质储集层;④古龙页岩微—纳米级储油单元具有独立的油气赋存相态,表现为小孔凝析态、大中孔气液两相(或液态)和全孔径含油的特征。古龙页岩油形成与富集机制的新认识对推进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勘探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级储油单元 油气赋存相态 有机黏土复合体 原位成藏 古龙页岩油 白垩系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建昌地区中新元古界成藏特征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喜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3,153,共4页
针对中新元古界勘探的难题,通过在建昌地区部署探井,获得良好油气显示,证实中新元古界具备基本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利用露头、二维地震及探井资料,系统评价了该区中新元古界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该区中新元古界海相烃源岩具备生油能力;多... 针对中新元古界勘探的难题,通过在建昌地区部署探井,获得良好油气显示,证实中新元古界具备基本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利用露头、二维地震及探井资料,系统评价了该区中新元古界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该区中新元古界海相烃源岩具备生油能力;多期构造运动导致储层裂缝发育,储油性能良好,油气成藏具有自生自储、多期冲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界 成藏特征 自生自储 建昌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