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I导热仪测试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顼永亮 周亚素 王思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140,共5页
阐述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TCI导热仪测试原理,通过对蒸馏水、Pyrex耐热玻璃、耐高温陶瓷、LAF6720泡沫材料导热系数的测量研究,分析影响TCI导热仪测试精度的因素。结果显示:TCI导热仪对于常见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 阐述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TCI导热仪测试原理,通过对蒸馏水、Pyrex耐热玻璃、耐高温陶瓷、LAF6720泡沫材料导热系数的测量研究,分析影响TCI导热仪测试精度的因素。结果显示:TCI导热仪对于常见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重复性,测试过程中需选择合适的校准方式,对固体材料需添加媒介以减小接触热阻。此外,对于测试时需添加触媒介质的固体材料连续测试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平面热源法 导热系数 校准方式 接触热阻 测试时间
下载PDF
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与孔隙连通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龚建洛 张金功 +4 位作者 惠涛 黄传卿 张林晔 孙志刚 陈晓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89-1797,共9页
根据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泥质岩、粉砂岩、砂岩和白云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差异及孔隙连通性差异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与孔隙连通性之间的关系。热导率实验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泥质岩、粉砂岩... 根据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泥质岩、粉砂岩、砂岩和白云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差异及孔隙连通性差异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与孔隙连通性之间的关系。热导率实验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泥质岩、粉砂岩和砂岩的平行层面方向热导率大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白云岩的平行层面方向热导率小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差异和孔隙连通性差异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孔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孔隙连通性较好方向,热导率也较高;孔隙连通性较差的的方向,热导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沾化凹陷 沉积岩 平行层面方向 垂直层面方向 热导率 孔隙连通性
下载PDF
混凝土湿热传导与湿热扩散特性试验研究(Ⅰ)——试验设计原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光廷 黄达海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12-18,共7页
了解不同含湿状态下混凝土的热物性与湿物性 ,对研究混凝土坝在不同时期的温度控制与表面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论述了“常功率平面热源法”测定混凝土湿热传导与湿热扩散特性的原理和方法 ,对影响测试精度的各个参数进行了误差传递分... 了解不同含湿状态下混凝土的热物性与湿物性 ,对研究混凝土坝在不同时期的温度控制与表面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论述了“常功率平面热源法”测定混凝土湿热传导与湿热扩散特性的原理和方法 ,对影响测试精度的各个参数进行了误差传递分析 ,讨论了进行加热片热容修正的必要性 ,使整个试验能在设计的试验精度范围内展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热源法 混凝土 导温系数 导热系数 试验
下载PDF
瞬态平面热源法热物理性能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的标定——常温下标准材料奥氏体不锈钢的热物理性能对比测试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小瓦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98,共4页
文摘瞬态平面热源法作为一种非稳态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其测量范围、测量精度和试验参数的确定是正确评价和应用这种测试技术的前提条件。本文详细描述了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装置对热物理性能标准材料奥氏体不锈钢所进行的比对测试,... 文摘瞬态平面热源法作为一种非稳态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其测量范围、测量精度和试验参数的确定是正确评价和应用这种测试技术的前提条件。本文详细描述了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装置对热物理性能标准材料奥氏体不锈钢所进行的比对测试,并由此考察这种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的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平面热源法 热物理性能 热导率 标准材料 测量精度 适用范围 奥氏体不锈钢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插层结构的高导热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与表征
5
作者 曹洪涛 程涛 +3 位作者 孙征昊 陈立 李瑶瑶 胡秉晟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94-4102,共9页
随着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结构/功能一体化碳纤维(CF)复合材料将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功能化层间技术(Functional interlayer technology,FIT)制备了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增强氰酸酯复合材料。在短切碳纤... 随着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结构/功能一体化碳纤维(CF)复合材料将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功能化层间技术(Functional interlayer technology,FIT)制备了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增强氰酸酯复合材料。在短切碳纤维薄膜表面电泳沉积石墨烯片(GNPs)和Al_(2)O_(3)制备薄膜材料GNPsAl_(2)O_(3)/CF作为多功能插层结构,以其取代纤维层之间的富树脂层区域。后者表现出良好的导热性能,正交铺层复合材料的面内热导率和面外热导率分别提高了123.1%和77.5%,准各向同性铺层复合材料的面内热导率和面外热导率分别提高了119.0%和50.0%。此外,多功能插层结构的加入可以阻碍裂纹的扩展,改善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因此,多功能插层结构既能在层间形成有效的导热网络结构,改善复合材料面内和面外热导率,又能提高层间区域的增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层间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 面内热导率 面外热导率 层间增韧
原文传递
碳纳米管膜层间增强增刚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与导热性能
6
作者 朱再斌 凌辉 +2 位作者 杨小平 李刚 王超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5-1248,共14页
近年来结构功能一体化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受到广泛关注,而高强、高模和高导热的碳纳米管膜的层间增强增刚技术为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原始的碳纳米管膜(P-CNTF),采用湿拉伸法和环氧化反应制备了取向、环氧化和取向-环... 近年来结构功能一体化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受到广泛关注,而高强、高模和高导热的碳纳米管膜的层间增强增刚技术为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原始的碳纳米管膜(P-CNTF),采用湿拉伸法和环氧化反应制备了取向、环氧化和取向-环氧化碳纳米管膜(S-CNTF、E-CNTF和S-E-CNTF),分别用于层间增强增刚CFRP(分别记作CFRP/S-CNTF、CFRP/E-CNTF和CFRP/S-E-CNTF),分析了碳纳米管膜的物化特性和拉伸性能,并结合Jumahat的联合预测模型和实验验证研究了碳纳米管膜对CFRP的纵向压缩强度和失效机制的影响,同时探讨了CFRP的面内导热性能及其导热机制。结果表明:相较P-CNTF,S-E-CNTF膜内碳管呈现高度取向的集束状态,表面化学活性明显增强,使其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到116 MPa和6.3 GPa。对比于CFRP,CFRP/S-E-CNTF的面内剪切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28.3%和34.2%,表明SE-CNTF能有效增强CFRP抵抗剪切变形和裂纹扩展的能力;模型预测表明CFRP/S-E-CNTF的理论弹性压缩应力和塑性压缩应力分别提高了30.7%和32.3%,并且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基于S-E-CNTF在CFRP层间区域构建的三维导热网络,CFRP/S-E-CNTF的面内导热系数提高到了7.8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膜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层间增强 层间增刚 纵向压缩强度 面内导热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牛皮质骨导热系数测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帅 赵韡 陈俊伟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6,共6页
为模拟皮质骨切削的温度传递过程,需要可靠的导热系数参数。该文阐述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牛皮质骨导热系数的原理及实验方法。该方法针对牛皮质骨在垂直、交叉、平行三个正交方向的导热系数进行测量,并研究其对皮质骨导热系数的影响... 为模拟皮质骨切削的温度传递过程,需要可靠的导热系数参数。该文阐述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牛皮质骨导热系数的原理及实验方法。该方法针对牛皮质骨在垂直、交叉、平行三个正交方向的导热系数进行测量,并研究其对皮质骨导热系数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及组织水分为主的骨材料性能等条件相对确定的前提下,皮质骨的平行方向导热系数测量平均值为0.628 6 W/(m·K),交叉方向导热系数测量平均值为0.628 8 W/(m·K),垂直方向导热系数测量平均值为0.725 7 W/(m·K);皮质骨导热系数在交叉方向与平行方向上差异很小,在垂直方向上实验测量值较另外两个方向增长约15%;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导热系数在平行方向和交叉方向可不做区分,取值为0.62~0.63 W/(m·K),在垂直方向可取0.72~0.73 W/(m·K)为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平面热源法 导热系数 生物骨 牛皮质骨
下载PDF
修正型平面热源法导热系数测定仪的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立雄 李艳宁 +3 位作者 聂潜超 陈治 Dante J Dorantes-gonzale 汪曣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87,共4页
在传统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导热系数测定仪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新型加热与温度测量探头,研究了半无限大平面在被加热时的瞬态热传导问题,建立了平面热源法的数学修正模型,并采用数学迭代与回归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了采用修正型平面热... 在传统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导热系数测定仪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新型加热与温度测量探头,研究了半无限大平面在被加热时的瞬态热传导问题,建立了平面热源法的数学修正模型,并采用数学迭代与回归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了采用修正型平面热源法的导热仪对材料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同时测定。测试实验数据表明:仪器测量精度可达5%,测量范围为0.003~40 W/(m.K),并且可以对单试件等不具备传统瞬态平面源法测定条件的材料进行测定和试件的在线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平面热源 导热系数 吸热系数 单试件 在线测量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dS Nano Additives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CdS Nanocomposites 被引量:1
9
作者 Dinesh Patidar Narendra Sahai Saxena 《Advances in Nanoparticles》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PVC/CdS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taking 2, 4, 6 and 8 wt% of CdS nanoparticles. PVC/CdS nano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TEM measurement. The measurement of effective therm... PVC/CdS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taking 2, 4, 6 and 8 wt% of CdS nanoparticles. PVC/CdS nano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TEM measurement. The measurement of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VC/CdS nanocomposites has also been done using transient plane source (TPS) method. 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of CdS nanoparticles and temperature on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lymer PVC/CdS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studied. The variation of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filler particles and temperature has also been discussed in terms of dispersion of filler particles into polymer matrix and phonon scattering mechanis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NANOCOMPOSIT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Transient plane Source Method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法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立强 王欣 +1 位作者 赵乾 李卓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研究了一种利用稳态红外热成像法实现自悬浮薄膜面内热导率测量的方法。从一维热传导方程出发,建立了稳态时薄膜表面温度分布的理论模型,利用稳态理论模型,只需测量薄膜边缘温度及厚度,便可同时得到面内热导率、发射率及热流,无需测量... 研究了一种利用稳态红外热成像法实现自悬浮薄膜面内热导率测量的方法。从一维热传导方程出发,建立了稳态时薄膜表面温度分布的理论模型,利用稳态理论模型,只需测量薄膜边缘温度及厚度,便可同时得到面内热导率、发射率及热流,无需测量薄膜对可见光的吸收率。仿真表明,当薄膜的温升不超过5K时,可以保证拟合得到的面内热导率与理论值的误差低于3%,薄膜样品x方向的最小尺寸为6mm。对厚度为900nm的自悬浮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实验测量,拟合得到的面内热导率为2.04W/mK、红外发射率为0.92、x=0处的热流为1.77×10^4W/m^2。实验结果与查阅文献的测量值一致,证明方法可以用来测量自悬浮薄膜的面内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方程 红外辐射 自悬浮薄膜 面内热导率
原文传递
等腰梯形蜂窝芯玻璃钢夹芯板的热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吉良 孙勇 彭明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1-1370,共10页
为研究等腰梯形蜂窝芯玻璃钢夹芯板传热机制,利用导热仪对夹芯板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夹芯板稳态导热系数模拟结果与Swann and Pittman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数值计算胞体平面模型的合理性;Part2为... 为研究等腰梯形蜂窝芯玻璃钢夹芯板传热机制,利用导热仪对夹芯板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夹芯板稳态导热系数模拟结果与Swann and Pittman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数值计算胞体平面模型的合理性;Part2为夹芯板稳态传热的主要构件,Part2胞壁厚度与边长对夹芯板导热系数有显著影响,Part2高度、Part1与Part3厚度及面板厚度对夹芯板导热系数的影响偏弱;同时,若仅需降低夹芯板的导热系数,而忽略对夹芯板静力学性能要求,应该更换蜂窝芯层材料;若需夹芯板同时满足隔热性能与静力学性能,多层蜂窝芯夹芯板是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芯板 数值计算 流体与固体耦合 平面模型 导热系数
原文传递
硅纳米薄膜法向热导率的进一步分析
12
作者 王增辉 李志信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79-182,共4页
应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平均温度为300K、厚度为2.715nm-43.44nm的单晶硅薄膜的法向热导率,模拟结果表明,薄膜热导率低于同温度下单晶硅的实验值,存在显著的尺寸效应,当膜厚度在20nm以下时,法向热导率随尺度减小而线性减... 应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平均温度为300K、厚度为2.715nm-43.44nm的单晶硅薄膜的法向热导率,模拟结果表明,薄膜热导率低于同温度下单晶硅的实验值,存在显著的尺寸效应,当膜厚度在20nm以下时,法向热导率随尺度减小而线性减小,当膜厚度大于20nm时法向热导率随尺度呈现二阶多项式变化。法向热导率的变化规律与面向热导率的变化规律类似,表明薄膜厚度和表面晶格结构对声子传热影响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分子动力学 法向热导率
下载PD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unite rocks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long with the prediction of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13
作者 Aurang Zeb Tayyaba Firdous Asghari Maqsood 《Natural Science》 2010年第6期626-630,共5页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heat capacity per unit volume of dunite rocks taken from Chillas near Gilgit, Pakistan have been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using transient plane source technique. The t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heat capacity per unit volume of dunite rocks taken from Chillas near Gilgit, Pakistan have been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using transient plane source techniqu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is studi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83-303 K. Different relations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also tested. Thermal conductivity data obey the modified Eucken’s law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NITE Density POROS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Transient plane Source (TPS) Technique
下载PDF
Therm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ypha’s Concrete for Its Integration into Construction
14
作者 Ababacar Sadikh Diaw Harouna Mamadou Bal +3 位作者 Oumar Diallo Mamadou Babacar Ndiaye Mamadou Wade Salif Gaye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21年第1期56-65,共10页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building sector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represents more than 44% in the residential and tertiary sectors in man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untries&...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building sector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represents more than 44% in the residential and tertiary sectors in man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untries</span><span style="color:#C45911;"> </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us, the building represents a real possibility of energy saving and is the subject of several studies particularly in actual context of experimentatio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with materials based on plant fibers (hemp, flax, millet wastage, etc.). These biobased materials such as typha have shown real interest in the buildings construction due to their light and porous nature. It’s in this context that we were interested in typha australis mixed with classic aggregates (cement, sand, gravel 3/8) to make typha’s concrete. On this concrete, we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contributions in the building. The interesting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typha australis, which is an invasive and harmful grass, can be valued and integrated among local building materials in the form of typha’s concret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buildings.</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a Australis Bio-Based Materials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Diffusivity Energy Efficiency Asymmetric Hot plane
下载PDF
瞬态平面热源法热物理性能测量准确度和适用范围的标定——常温下标准Pyroceram 9606材料热物理性能测量 被引量:18
15
作者 何小瓦 黄丽萍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06年第4期31-42,51,共13页
瞬态平面热源法作为一种非稳态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其测量范围、测量准确度和试验参数的确定是正确评价和应用这种测试技术的前提条件。详细介绍了瞬态平面热源法的测量原理以及常温下的测量装置,描述了采用Pyroceram 9606热物理性能标... 瞬态平面热源法作为一种非稳态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其测量范围、测量准确度和试验参数的确定是正确评价和应用这种测试技术的前提条件。详细介绍了瞬态平面热源法的测量原理以及常温下的测量装置,描述了采用Pyroceram 9606热物理性能标准材料研究瞬态平面热源法在实际测试中各种试验参数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并由此考察这种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的测量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平面热源法 热物理性质 ^+导热性 热扩散系数
下载PDF
SiO2气凝胶热参数测试及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景兴 何凤梅 +2 位作者 于帆 胡子君 李俊宁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2-94,共3页
利用非稳态阶跃平面热源法对SiO2气凝胶的热参数进行了高温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SiO2气凝胶的热导率、热扩散率以及比热容等。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800℃的热导率比室温增大约62%。在相同气压且低于600℃时,其热导率受比... 利用非稳态阶跃平面热源法对SiO2气凝胶的热参数进行了高温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SiO2气凝胶的热导率、热扩散率以及比热容等。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800℃的热导率比室温增大约62%。在相同气压且低于600℃时,其热导率受比热容影响,而在高于600℃时,则受热扩散率影响;在相同温度且高于10 kPa时,热导率亦受热扩散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平面热源法 热导率 热物理性能 SIO2气凝胶
下载PDF
一种高性能柔性导热带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姜峰 孔林 +1 位作者 柏添 李强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95,共7页
为了实现大功率活动焦面组件与散热器的高效热耦合及焦面组件与散热器的结构解耦,设计一种由主体段柔性带和刚性端子组成的高性能柔性导热带。主体段柔性导热带通过创新的回型双向传热路径方法完成高导热性及低刚度设计。刚性端子采用... 为了实现大功率活动焦面组件与散热器的高效热耦合及焦面组件与散热器的结构解耦,设计一种由主体段柔性带和刚性端子组成的高性能柔性导热带。主体段柔性导热带通过创新的回型双向传热路径方法完成高导热性及低刚度设计。刚性端子采用轻量化设计,使其具有轻质量及高效接触传热性能。柔性导热带能实现轻质量、高导热性、低刚度和良好的隔振效果。对柔性导热带的导热、隔振和刚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并将其应用到卫星的焦面电箱组件。结果表明:柔性导热带的质量较小(300 g),导热性能为0.53 W/℃,刚度小于15 N/m,可满足活动焦面组件散热设计的高导热、低刚度等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导热带 活动焦面组件 主体段柔性导热带 刚性端子 导热性能
下载PDF
基于保护平面热源法的防隔热材料热物性测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强 戴景民 COPPA P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6-1092,共7页
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测量材料热导率、热扩散率并同步估计接触热阻影响的保护平面热源法.首先,建立了能够评估接触热阻影响的热传导模型;其次,设计并搭建了用于实验验证的热物性测量装置,其中的核心部件测温探头采用了附着于陶瓷基底的刻... 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测量材料热导率、热扩散率并同步估计接触热阻影响的保护平面热源法.首先,建立了能够评估接触热阻影响的热传导模型;其次,设计并搭建了用于实验验证的热物性测量装置,其中的核心部件测温探头采用了附着于陶瓷基底的刻蚀双螺旋铂金属丝结构,可同时实现加热及测温;最后,利用此装置对2种标准材料在常温及1,200,℃下的热物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由于该方法能同时考虑接触热阻的影响,热导率及热扩散率的测量误差可分别控制在5%及10%以内.因此,考虑实际存在的接触热阻可以提高热物性测量的准确度;接触热阻会受试样与探头接触紧密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对热物性测量准确度造成影响,良性接触是保证热物性高精度测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平面热源法 热导率 热扩散率 接触热阻
下载PDF
瞬变平面热源法测定常压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导热系数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浩 樊栓狮 黄犊子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23-927,共5页
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测定了常压、温度233.15~273.15K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其范围在0.45~0.54W·m-1·K-1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常压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呈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与玻璃体的变化特性相同。常... 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测定了常压、温度233.15~273.15K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其范围在0.45~0.54W·m-1·K-1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常压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呈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与玻璃体的变化特性相同。常压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导热系数与高压下的数值相比差别很小,但常压下测得的四氢呋喃水合物导热系数的玻璃体变化特性比高压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平面热源法 四氢呋喃水合物 导热系数 常压 玻璃体
原文传递
高温长时使用隔热材料热导率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景兴 何凤梅 +3 位作者 陈聪慧 李琦 于帆 杨海龙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79-282,共4页
为研究隔热材料在高温下长时使用中所发生的吸放热变化对其热参数的影响,本文利用非稳态阶跃式平面热源法对两种隔热材料进行了高温热导率研究,并获得了高温长时使用下材料的热导率、热扩散率以及体积比热数据。结果表明,隔热材料在高... 为研究隔热材料在高温下长时使用中所发生的吸放热变化对其热参数的影响,本文利用非稳态阶跃式平面热源法对两种隔热材料进行了高温热导率研究,并获得了高温长时使用下材料的热导率、热扩散率以及体积比热数据。结果表明,隔热材料在高温长时使用中,可能伴随着吸放热过程,导致材料的隔热性能发生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可以通过测量其热导率等热参数反应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材料 高温 长时使用 非稳态平面热源法 热导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