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清辉 琚芳迪 +6 位作者 苏泽华 罗秋丽 仪杨 张晓康 张鑫 谢飞 马雪梅 《生物技术进展》 2019年第1期6-12,共7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不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也会导致其幸存者的认知活动和感觉运动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建立合理的TBI模型有助于理解TBI病理生理机制并探索其治疗方案。许多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属体...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不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也会导致其幸存者的认知活动和感觉运动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建立合理的TBI模型有助于理解TBI病理生理机制并探索其治疗方案。许多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属体内模型,in vivo TBI model)已被用来复制人类各种创伤性脑损伤,遗憾的是,在动物实验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治疗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大多无效。由于体外培养的细胞未掺杂体内复杂的影响因素,各种创伤性脑损伤体外模型(in vitro TBI model)被逐步建立起来。根据致伤方式的不同,可将常用的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分为机械作用力损伤模型、压力损伤模型、爆炸伤模型、反复性轻度损伤模型。对上述常用TBI模型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分析,以期为寻找在临床上具有神经保护效果的策略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体内模型 体外模型 动物模型 细胞模型
下载PDF
Dental pulp stem cells express tendon markers under mechanical loading and are a potential cell source for tissue engineering of tendon-like tissue 被引量:7
2
作者 Yu-Ying Chen Sheng-Teng He +5 位作者 Fu-Hua Yan Peng-Fei Zhou Kai Luo Yan-Ding Zhang Yin Xiao Min-Kui 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13-222,共10页
Postna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the capacity to differentiate into multiple cell lineage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endon tissue engin... Postna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the capacity to differentiate into multiple cell lineage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endon tissue engineering. The expression of tendon- related markers such as scleraxis, tenascin-C, tenomodulin, eye absent homologue 2, collagens I and VI was detected in dental pulp tissue. Interestingly, under mechanical stimulation, these tendon-related ma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when DPSCs were seeded in aligned polyglycolic acid (PGA) fibre scaffolds. Furthermore, mature tendon-like tissue was formed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DPSC-PGA constructs under mechanical loading conditions in a mouse model.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DPSCs could be a ootential stem cell source for tissue enEineerin~ of tendon-like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al pulp stem cells in vivo model mechanical loading tendon engineering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炎琥宁对大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施高翔 严园园 +4 位作者 邵菁 张梦翔 陆克乔 汪天明 汪长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924-2929,共6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G)衍生物炎琥宁(YHN)对大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大鼠皮下导管模型,采用YHN(40,20,10,5,2.5 mg·kg-1)腹腔注射治疗,设氟康唑(FLC)阳性对照组(80 mg·kg-1),7d后计数导管的...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G)衍生物炎琥宁(YHN)对大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大鼠皮下导管模型,采用YHN(40,20,10,5,2.5 mg·kg-1)腹腔注射治疗,设氟康唑(FLC)阳性对照组(80 mg·kg-1),7d后计数导管的菌落形成单位(CFU),XTT代谢法评估YHN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YHN干预大鼠体内生物膜的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念珠菌黏附相关基因ALS1,ALS3,HWP1,EAP1和MP65的表达量。结果:YHN组导管片上CFU明显少于空白组;XTT代谢活性也显示YHN组低于空白组,且呈剂量依赖性;扫描电镜照片显示YHN能显著减少白念珠菌对大鼠体内导管的黏附;qRT-PCR结果显示,YHN可下调ALS1,ALS3,HWP1,EAP1和MP65的表达量。结论:YHN能抑制大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炎琥宁 白念珠菌 生物膜 体内模型
原文传递
食源性致病菌感染体内外肠道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仪洋 吴梦洁 +1 位作者 董庆利 李卓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0-349,共10页
体内外肠道模型是研究食源性致病菌的重要科学工具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的致病机理、基因表型、耐受性、免疫反应和疫苗开发等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对食源性致病菌肠道模型的研究已有诸多进展,但缺乏较为系统的总结。... 体内外肠道模型是研究食源性致病菌的重要科学工具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的致病机理、基因表型、耐受性、免疫反应和疫苗开发等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对食源性致病菌肠道模型的研究已有诸多进展,但缺乏较为系统的总结。本文对近年来研究食源性致病菌的体内外肠道模型进行了系统阐述。分别归纳了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和其他一些动物模型在食源性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系统阐述了细胞模型、肠道类器官等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价值和前景,最后分析和讨论了不同肠道模型在食源性致病菌研究中的优劣势。体内动物模型可全面评价食源性致病菌的宏观感染进程以及宿主免疫反应,但由于物种差异,结果不能完全适用于人类;体外三维细胞模型,尤其是肠道类器官和器官芯片,采用人体细胞,不存在种源差异,在研究食源性致病菌微观层面上的致病机制、细胞和组织趋向性方面潜力巨大。本文的进展研究,将为研究食源性致病菌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体内模型 体外模型 肠类器官 毒性评价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体内外模型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孟锦 甘孟杰 +2 位作者 陈傲 李凤歌 汤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又称肥厚性瘢痕,是真皮或深层组织受损后,由过度增生的新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的皮肤损伤,属于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常形成于手术创面、裂伤、烧伤处或有炎症和感染性皮肤问题(如痤疮、毛囊炎、水痘和疫...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又称肥厚性瘢痕,是真皮或深层组织受损后,由过度增生的新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的皮肤损伤,属于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常形成于手术创面、裂伤、烧伤处或有炎症和感染性皮肤问题(如痤疮、毛囊炎、水痘和疫苗接种)的部位等,由于创面的异常愈合而形成,其特点为胶原蛋白大量积聚和组织纤维化增加。国内外已对增生性瘢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然而其形成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仅通过研究患者皮损标本无法探索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及其进展中的组织病理变化。因此,建立合适的体内、外模型,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 体内模型 体外模型
下载PDF
胆管癌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雄 贺慧华 高绪照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胆管癌是肝脏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是其特点,目前全球范围内胆管癌的总体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多数胆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迫切需要有效的诊断、治疗策略来改变这一现状。肿瘤建模是癌症研究的一大热... 胆管癌是肝脏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是其特点,目前全球范围内胆管癌的总体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多数胆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迫切需要有效的诊断、治疗策略来改变这一现状。肿瘤建模是癌症研究的一大热点,建立胆管癌实验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研究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药物治疗效应等,对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体外模型 3D打印 体内模型 CRISPR/Cas9 基因工程
下载PDF
西尼罗病毒假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7
作者 朱婉露 陈楠 +11 位作者 郝相君 冯俊娟 卢星 王晶 陈国江 乔春霞 李新颖 刘成华 沈倍奋 冯健男 张军 肖鹤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建立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假病毒的体内感染模型,并对抗体WNV-XH1进行体内中和活性评价。方法利用前期建立的可包装WNV假病毒的稳定细胞株制备假病毒上清,将上清浓缩后感染BHK21细胞检测假病毒滴度。假病毒经腹腔注入C57... 目的建立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假病毒的体内感染模型,并对抗体WNV-XH1进行体内中和活性评价。方法利用前期建立的可包装WNV假病毒的稳定细胞株制备假病毒上清,将上清浓缩后感染BHK21细胞检测假病毒滴度。假病毒经腹腔注入C57BL/J小鼠体内后进行生物发光成像,观测小鼠体内假病毒感染情况。同时感染后取血,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NS1水平。利用建立的小鼠感染模型,评价抗体WNV-XH1的体内功能活性。结果C57BL/J小鼠感染WNV假病毒后,体内可检测到荧光,且感染假病毒的小鼠与未感染的小鼠相比外周血血清中WNV非结构蛋白NS1水平明显升高(1.453±0.09vs0.305±0.018)。攻毒前静脉给予抗体WNV-XH1后,小鼠体内荧光信号减弱,血清中NS1水平下降(0.384±0.015)。结论成功建立WNV假病毒体内感染模型,并证实抗体WNV-XH1在体内对WNV假病毒的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病毒 假病毒 体内模型 中和试验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宇菲 范文静 +1 位作者 姜志胜 屈顺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1-844,860,共5页
主动脉夹层是危险性较高的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主动脉夹层的动物模型主要分为在体模式和离体模式,在体模式主要包括机械建模、化学物质诱导建模和基因工程技术建模等;离体模式是指在体外模拟... 主动脉夹层是危险性较高的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主动脉夹层的动物模型主要分为在体模式和离体模式,在体模式主要包括机械建模、化学物质诱导建模和基因工程技术建模等;离体模式是指在体外模拟主动脉夹层的形成。本文主要就主动脉夹层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动物模型 在体模式 离体模式
下载PDF
在体大鼠延迟相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的改进与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吴艳娜 刘艳霞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0,199,共4页
目的:改进并评价在体大鼠延迟相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方法:大鼠分为延迟相缺血预适应组(DPC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心率、血压、心电图ST段变化,记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定血浆肌酸激酶活性。结果:与I/R... 目的:改进并评价在体大鼠延迟相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方法:大鼠分为延迟相缺血预适应组(DPC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心率、血压、心电图ST段变化,记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定血浆肌酸激酶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DPC组经预适应性缺血刺激后,缺血期ST段抬高幅度明显降低(P<0.01),室早、室速出现时间推迟(P<0.01),持续时间缩短(P<0.01),室颤发生率降低(P<0.01),再灌注期间血浆肌酸激酶活性升高的程度降低(P<0.05),心肌梗死范围缩小(P<0.01)。结论:所建立的在体大鼠延迟相预适应模型的实验过程缩短,死亡率降低,可为心肌缺血预适应和药理性预适应的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延迟相缺血预适应 大鼠 在体模型
下载PDF
基于H5N1假病毒的体内中和试验模型的建立
10
作者 陈楠 郝相君 +7 位作者 王晶 陈国江 乔春霞 李新颖 沈倍奋 冯健男 柴立辉 肖鹤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8-463,共6页
目的建立H5N1假病毒的体内感染模型,并对抗体FHA3的体内中和活性进行鉴定。方法依据A/Anhui/1/2005/H5N1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序列信息,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A5和pcDNA3.1-NA1,并与质粒p... 目的建立H5N1假病毒的体内感染模型,并对抗体FHA3的体内中和活性进行鉴定。方法依据A/Anhui/1/2005/H5N1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序列信息,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A5和pcDNA3.1-NA1,并与质粒pNL4-3.Luc.R-E-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H5N1假病毒上清,电镜观察上清中假病毒颗粒形态。假病毒上清感染MDCK细胞后,测定病毒滴度;经腹腔注射入BALB/c小鼠体内,在感染后2、5、8、12 d进行生物发光成像,检测假病毒体内感染情况。利用建立的小鼠感染模型,评价抗体FHA3的体内功能活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A5和pcDNA3.1-NA1构建正确,与pNL4-3.Luc.R-E-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可制备出高滴度的假病毒上清,电镜下可见圆形的病毒颗粒。H5N1假病毒感染后,小鼠体内发出较强的荧光,而攻毒前给予抗体FHA3处理可减弱其荧光信号。结论成功构建出H5N1假病毒体内感染模型,并证实抗体FHA3对假病毒的感染具有体内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假病毒 体内模型 中和试验
原文传递
几种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明珏 曹惠玲 肖国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1-409,共9页
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目前,缺少椎间盘退变的有效干预和治疗手段,部分原因是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对于阐明该疾... 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目前,缺少椎间盘退变的有效干预和治疗手段,部分原因是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对于阐明该疾病的病理机制至关重要。椎间盘退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机械应力、结构损伤、生物化学与基因表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应用异常机械应力、结构损伤、生物化学或化学诱导和基因敲除等方式构建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生物力学是维持椎间盘稳态的重要因素,异常的机械应力会导致椎间盘退变。同时,椎间盘退变常伴随结构性损伤,椎间盘结构破坏也会导致椎间盘发生退变。此外,生物化学或化学诱导和关键基因敲除也会导致椎间盘退变。本文按照造成异常机械应力的因素将机械应力模型分为加压模型和失稳模型;按照椎间盘结构将结构损伤模型分为髓核与纤维环损伤模型和软骨终板损伤模型。总结了生物化学或化学诱导模型以及新型的基因敲除模型。讨论了不同类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可能应用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动物模型 体内模型
下载PDF
骨关节炎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晓龙 张立智 刘晓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2-795,共4页
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生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的重要工具,二维、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及生物反应器培养模型等体外模型,以及自发性、遗传修饰性、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模型等动物体内模型,可模拟疾病... 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生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的重要工具,二维、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及生物反应器培养模型等体外模型,以及自发性、遗传修饰性、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模型等动物体内模型,可模拟疾病的阶段性变化或发展全过程。对以上模型的研究是探索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手段,亦是开发和评价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本文对骨关节炎模型及其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疾病模型 动物 体外模型 细胞培养 非侵入性模型
原文传递
胃癌体内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安乐 蔡建春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0期1476-1478,共3页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医学上热门研究领域。胃癌基因治疗成效的客观估价需要能够很好再现人胃癌体内生物学变化的动物模型,本文从原理、影响因素、主要方法、动物的选择、以及观察项目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常用胃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评价其优...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医学上热门研究领域。胃癌基因治疗成效的客观估价需要能够很好再现人胃癌体内生物学变化的动物模型,本文从原理、影响因素、主要方法、动物的选择、以及观察项目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常用胃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评价其优缺点,探讨如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最佳条件构建理想的胃癌体内模型,促进胃癌体内模型在胃癌发病机制、预防、治疗尤其是基因治疗领域较深入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体内模型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常见化疗脱发研究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银利 金哲虎 +2 位作者 李初颖 金美彤 皮龙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共4页
化疗脱发(chemotherapy-induced alopecia, CIA)是化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会对肿瘤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是临床有待于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CIA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尚无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就几种经典的CIA研究模型的建立及... 化疗脱发(chemotherapy-induced alopecia, CIA)是化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会对肿瘤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是临床有待于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CIA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尚无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就几种经典的CIA研究模型的建立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以期为研究者在探明CIA的发病机制、寻找其防治手段时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脱发 体内模型 体外模型
下载PDF
应用于药物评价的血脑屏障模型研究进展
15
作者 黄韩韩 昝孟晴 +4 位作者 南楠 牛剑钊 马玲云 许鸣镝 刘倩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568-574,共7页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血脑屏障体内外模型及一种脑渗透性分类方案。其中体外模型主要有溶剂水/分配模型、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Transwell细胞模型、微流控芯片血脑屏障模型、永生化内皮细胞系建立的血脑屏障模型、三维血脑屏障模型等。体内...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血脑屏障体内外模型及一种脑渗透性分类方案。其中体外模型主要有溶剂水/分配模型、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Transwell细胞模型、微流控芯片血脑屏障模型、永生化内皮细胞系建立的血脑屏障模型、三维血脑屏障模型等。体内模型主要有脑/血浆比率测定法、小鼠脑摄取量分析法、啮齿类动物原位脑灌注法、脑微透析法等。随着血脑屏障模型的不断成熟完善,将有助于筛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和评价各种不同的血脑屏障模型,以期为血脑屏障模型研究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体外模型 体内模型 脑渗透性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内外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菁 汪长中 +1 位作者 汪天明 程惠娟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80-384,共5页
白念珠菌引起的慢性难治性感染与其形成的生物膜密切相关,生物膜的诸多生物学特征明显不同于游离菌。合适的生物膜模型的构建对于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以及药物干预至关重要。该文结合作者自身的研究,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白念珠菌... 白念珠菌引起的慢性难治性感染与其形成的生物膜密切相关,生物膜的诸多生物学特征明显不同于游离菌。合适的生物膜模型的构建对于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以及药物干预至关重要。该文结合作者自身的研究,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体内多种模型的构建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生物膜 体内模型 体外模型
下载PDF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包玉胜 《山东化工》 CAS 2014年第6期58-61,共4页
介绍了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剂型、促渗技术和体内外研究模型,为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重点查阅了国外有关透皮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促渗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透皮给药系... 介绍了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剂型、促渗技术和体内外研究模型,为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重点查阅了国外有关透皮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促渗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透皮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给药系统 促渗 体内体外模型 剂型
下载PDF
In vitro-in vivo studies on anti-trypanosomal potentials of Zapoteca portoricensis 被引量:1
18
作者 Nwodo NJ Omeje EO Bran R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Objective:Aqueous extracts of Zapoteca portoricensis are used traditionally as antidiarrhea agent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diverse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here in Nigeria specifically,the southern part.Similarly,the... Objective:Aqueous extracts of Zapoteca portoricensis are used traditionally as antidiarrhea agent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diverse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here in Nigeria specifically,the southern part.Similarly,the aqueous extract of the plant is also used traditionally as anticonvulsant,antispasmodic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tonsillitis.Recently too,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 methanol extracts of the root of Zapoteca portoricensis was reported.In this research,we are set to investigate the trypanocidal activity of Zapoteca portoricensis.Methods:The methanol extract of the root of Zapoteca portoricensis was investigated for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trypanocidal activity following established models.In summary,phytochem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both the crude powdered root and on the methanol extract following standard procedures. The oral acute toxicity test(LD<sub>50</sub> ) of the crude methanol extract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described by Lorke(1983).Albino mice(17g-21g) of either sex were used.The methanol extract was suspended in 3%v/v tween 85 and administered orally at doses of 10 mg/kg,100 mg/kg and 1 000 mg/kg to three groups of mice(n = 3 ).The animals were observed for 24 hours.Based on the result obtained in this initial test,doses of 4 mg/kg,6 mg/kg,and 8 mg/kg were administered to three different mice.The LD<sub>50</sub> was calculated as the geometric mean of the lowest dose killing a mouse and the highest dose showing no death.The invivo /in-vitro antitrypanosomal evalu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tissue cell culture respectively. Results:The result of the in vitro studies shows the inhibitive concentration-50(IC-50) against 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T.b.rhodesiense) to be 0.372 mg/kg,while the control drug melarsoprol was 0.006 mg/kg.On Trypanosoma brucei brucei(T.cruzi),the IC-50 is 6.42 mg/kg against 0.87 of the reference drug Benznidazole.The cytotoxicity on L-6 cells exhibited an IC-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poteca portoricensis Trypanocidal effects T.b.rhodensiense T.cruzi In vitro/in vivo model
下载PDF
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及相关药物药理药效学评估体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华倩 李想 +5 位作者 邓胜城 何华红 郑希 郑多 蒋晟 王霆 《药学进展》 CAS 2014年第7期507-514,共8页
前列腺癌一直是欧美男性高发疾病,在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社会老年化进程加速而呈迅猛上升之势。据估,未来10年,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或将进入高峰期,成为男性第1大癌症杀手。目前前列腺癌尤其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药... 前列腺癌一直是欧美男性高发疾病,在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社会老年化进程加速而呈迅猛上升之势。据估,未来10年,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或将进入高峰期,成为男性第1大癌症杀手。目前前列腺癌尤其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药物的疗效有限且毒副作用较大,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故开发高效低毒的抗前列腺癌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述前列腺癌治疗靶点以及包含体内外模型和临床疗效评估指标的抗前列腺癌药物药理药效学评估体系,为前列腺癌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治疗靶点 体内外模型 临床疗效评估指标
原文传递
初探异叶败酱提取物对鸡胚翅芽发生中基因表达模式的作用
20
作者 胡燕 程卫东 +2 位作者 赵望泓 刘欣 王学习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利用鸡胚翅芽模型检测异叶败酱提取物对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模式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带有异叶败酱提取物的丙烯酰胺念珠植入鸡胚翅芽,进行原位杂交,观察异叶败酱提取物对基因Myf5、Myod和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异叶败酱提取物(... 目的:利用鸡胚翅芽模型检测异叶败酱提取物对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模式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带有异叶败酱提取物的丙烯酰胺念珠植入鸡胚翅芽,进行原位杂交,观察异叶败酱提取物对基因Myf5、Myod和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异叶败酱提取物(200 mg/mL)能下调在翅芽发育过程中基因Myf5、Myod和PCNA表达。结论:异叶败酱提取物能抑制细胞分化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叶败酱 鸡胚 MYF5 MYOD PC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