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洪彬 朱利霞 +4 位作者 杨楠 吴同垒 张志强 高桂生 史秋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7-1366,共10页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体外抑菌效果 微量肉汤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下载PDF
黄连联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予 孟林敏 +2 位作者 赵国新 冯羡菊 毛理纳 《中医药学刊》 CAS 2004年第11期2033-2034,共2页
目的:观察黄连合用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稀释法测定黄连的MIC;在黄连含量为0.25和0.5 MIC情况下,扩散法测定抗生素纸片的抑菌环直径。结果:黄连水煎剂对3株标准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葡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 目的:观察黄连合用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稀释法测定黄连的MIC;在黄连含量为0.25和0.5 MIC情况下,扩散法测定抗生素纸片的抑菌环直径。结果:黄连水煎剂对3株标准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葡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临床分离株的MIC为31.25-125 mg·ml-1。5/6的试验菌株中,黄连合用头孢他啶的抑茵环直径大于单用头孢他啶的抑茵环直径;5/5的试验菌株中,黄连合用头孢噻肟的抑茵环直径大于单用头孢噻肟的抑菌环直径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黄连合用头孢他啶的抑茵环平均直径基本等于头孢他啶加棒酸的抑菌环平均直径。结论:黄连合用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可增强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体外抑菌作用
下载PDF
环丙沙星与甲氧苄氨嘧啶(TMP)的体外联合抑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叶启薇 陈杖榴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18,共5页
为了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TMP)联合用药产生的作用,作者进行了环丙沙星与TMP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先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两种药对13 种23 株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其FIC指数,判断联合药敏效果。结果表... 为了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TMP)联合用药产生的作用,作者进行了环丙沙星与TMP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先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两种药对13 种23 株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其FIC指数,判断联合药敏效果。结果表明,在20 株细菌对两种药联合药敏试验中,呈增强作用的占20% ,相加作用的占15% ,无关作用的占65% ,无出现拮抗作用。故除用药前确诊病原菌,并对联合药敏试验呈协同作用者,一般不应将环丙沙星与TMP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TMP 联合用药 体外抗菌作用
下载PDF
苗药大乌泡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考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瑶 蔡进 +3 位作者 陈瑞 刘珈伲 刘丽娜 黄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考察苗药大乌泡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将大乌泡叶煎煮水提物和80%醇提物均制备成质量浓度为200mg/m L的药液,并以氨苄青霉素和氟康唑为阳性对照(50 mg/m L),采用管碟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目的:考察苗药大乌泡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将大乌泡叶煎煮水提物和80%醇提物均制备成质量浓度为200mg/m L的药液,并以氨苄青霉素和氟康唑为阳性对照(50 mg/m L),采用管碟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普通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抑菌作用。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80%醇提物,得到相应部位萃取物(50 mg/m L)后,采用管碟法考察其对上述7种菌株的抑菌作用;筛选出具有抑菌作用的部位及对药物敏感的试验菌株,并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大乌泡叶的水提物几乎无抑菌活性,80%醇提物对各菌株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5种细菌的抑菌作用优于对2种真菌;大乌泡叶80%醇提物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部位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石油醚和水层部位几乎没有抑菌作用,各萃取部位对真菌均未见抑制作用;大乌泡叶80%醇提物对5种细菌的MIC、MBC分别在6.25~12.5、12.5~25 mg/m L之间,其乙酸乙酯部位的MIC、MBC分别为3.13、6.25 mg/m L,其正丁醇部位的MIC、MBC分别在3.13~6.25、6.25~12.5 mg/m L之间。结论:苗药大乌泡叶的80%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对细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乌泡叶 水提物 醇提物 不同部位 体外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下载PDF
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敩校 唐慕德 +5 位作者 和玉丹 郭锦凯 漆招 梁琦 刘犇 郑文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06,F0004,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犊牛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菌株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采用水提法提取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24种中药,以抑菌圈直径大小、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犊牛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菌株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采用水提法提取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24种中药,以抑菌圈直径大小、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观测指标评判中药对引发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芩、地榆2种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最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0.15 mm和10.07 mm,MIC均为31.3 mg/mL;其余22种中药对试验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差,未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地榆2种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肠杆菌 犊牛腹泻 体外抑菌效果
下载PDF
14种中药对临床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怡琳 田浪 +2 位作者 许娃丽 罗卓琳 吴保庆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1-96,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中药对标准菌及广东地区临床分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活性及菌种优势血清型的地区差异性,本试验用管碟法比较14味中药对2株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及22株广东地区分离的临床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 为了明确不同中药对标准菌及广东地区临床分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活性及菌种优势血清型的地区差异性,本试验用管碟法比较14味中药对2株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及22株广东地区分离的临床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4种中药中仅白头翁(Anemone)、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五倍子(Galla chinensis)、秦皮(Ash bar)、黄连(Coptis root)、大青叶(Isatis indigotica)6种对临床大肠杆菌菌株有抑菌作用,其中金银花和五倍子抑菌活性最强,穿心莲(Andrographs paniculata)、大黄(Rheum palmatum)、苦参(Lightyellow sophora root)等无抑菌作用;在抗菌药药敏试验中,临床大肠杆菌菌株对多黏菌素B(Polymyxin B)最为敏感。本试验为有效利用中药防治广东地区大肠杆菌病打下试验基础,对消除细菌耐药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肠杆菌 体外抑菌效果 管碟法 药敏试验
下载PDF
1株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和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彬如 余春燕 +7 位作者 黄巧辰 莫玉鹏 黄炜乾 李磊 韩凯欧 王乐平 李珣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68-4178,共11页
【目的】分离有效裂解沙门氏菌的噬菌体,为探索新的沙门氏菌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鸡白痢沙门氏菌X-1014为宿主菌,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污水中分离并纯化出噬菌体。采用噬菌斑与电子显微镜观察、宿主谱测定、生物学特... 【目的】分离有效裂解沙门氏菌的噬菌体,为探索新的沙门氏菌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鸡白痢沙门氏菌X-1014为宿主菌,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污水中分离并纯化出噬菌体。采用噬菌斑与电子显微镜观察、宿主谱测定、生物学特性测试、体外抑菌试验及噬菌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评估该噬菌体。【结果】分离纯化出1株能裂解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ZH5(GenBank登录号:OM864357.1)。双层平板法结果显示,噬菌斑透亮且边缘清晰。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ZH5头部呈二十面体、头部直经约50 nm,尾部长度约20 nm。宿主谱分析结果显示,噬菌体ZH5能裂解3株沙门氏菌和1株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最佳感染复数为10,潜伏期和爆发期分别为20和60 min,裂解量约为139 PFU/cell;酸碱耐受范围为pH 4.0~10.0,且在温度为4~50℃的环境中能存活30 min。体外抑菌结果显示,当感染复数为10时,噬菌体ZH5对沙门氏菌X-1014和CVCC 1806抑制效果最佳。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该噬菌体全长为42949 bp,GC含量为51.41%,其中已知功能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s,CDS)占比为52%。线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噬菌体ZH5与大肠杆菌噬菌体Minorna相似性最高(相似性94.19%;覆盖率84%)。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噬菌体ZH5属于Drulisvirus属。【结论】本研究分离出1株能跨宿主裂解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噬菌体,为进一步研究沙门氏菌抗菌剂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体外抑菌效果 全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银离子水凝胶涂层导尿管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娟 岳卫华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评价银离子水凝胶涂层导尿管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银离子在琼脂培养基中经溶出扩散可以形成不同的浓度梯度以发挥其抑菌作用,通过抑菌环大小可评价抑菌效果,该研究以不含银离子水凝胶涂层的同种材质导尿管作为阴性对照样品,以金黄... 目的评价银离子水凝胶涂层导尿管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银离子在琼脂培养基中经溶出扩散可以形成不同的浓度梯度以发挥其抑菌作用,通过抑菌环大小可评价抑菌效果,该研究以不含银离子水凝胶涂层的同种材质导尿管作为阴性对照样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作为试验菌株,采用抑菌环试验来评价银离子水凝胶涂层导尿管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银离子水凝胶涂层导尿管对上述4种试验菌的抑菌环直径均能达到2 mm以上,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对于产品抑菌作用的评价规定。结论银离子水凝胶涂层导尿管对上述4种试验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水凝胶涂层导尿管 体外抑菌效果 抑菌环
下载PDF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制剂体外抗菌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刚 赵琳娜 +5 位作者 王学硕 刘娜 刘宗银 曹慧敏 林兰 崔生辉 《中国药事》 CAS 2021年第6期666-672,共7页
目的:建立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制剂的抗菌效能评价体系。方法:建立适用于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制定的琼脂稀释法的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制剂前处理方法,搭建由11个种属72株... 目的:建立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制剂的抗菌效能评价体系。方法:建立适用于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制定的琼脂稀释法的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制剂前处理方法,搭建由11个种属72株细菌构成的评价用菌种库,并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制剂的抗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待评价制剂MIC与相同处方比例的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X和Y的MIC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极显著高于进口制剂A的MIC(P<0.01),极显著低于进口制剂B的MIC(P<0.01)。结论:本文初步建立了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制剂体外抗菌效果评价用菌种库和针对性前处理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制剂之间由于抗菌成分配方不同引起的抗菌效果差异,为今后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制剂体外抗菌效果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琼脂稀释法 体外抗菌效果 评价
下载PDF
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胜耀 苑青艳 +2 位作者 郭芳茹 张遂平 王菊萍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为了对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进行药效学研究,采用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考察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的体外抑菌效果,以仔猪为实验动物考察其临床药效。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的体外抑菌效果是普通散剂的... 为了对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进行药效学研究,采用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考察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的体外抑菌效果,以仔猪为实验动物考察其临床药效。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的体外抑菌效果是普通散剂的2倍,临床治疗效果比普通散剂提高了30%。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制剂显著提高了黄连解毒散对猪大肠杆菌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体 体外抑菌试验 临床药效试验
下载PDF
复方八正散液灌胃大鼠尿液的体外抑菌和对左氧氟沙星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子剑 吴峰 《山西中医》 2007年第3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八正散液灌胃大鼠尿液的体外抑菌作用和对左氧氟沙星抗菌效果的增效作用。方法:大鼠给药后收集尿液,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转染法测定复方八正散液灌胃大鼠尿液对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 目的:观察复方八正散液灌胃大鼠尿液的体外抑菌作用和对左氧氟沙星抗菌效果的增效作用。方法:大鼠给药后收集尿液,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转染法测定复方八正散液灌胃大鼠尿液对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对左氧氟沙星抗菌效果的增效作用。结果:复方八正散液灌胃大鼠尿液体外能有效抑制和灭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与左氧氟沙星合用,增加后者的抗菌效果稀释度。结论:复方八正散液能抑制和灭活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效果具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八正散液 体外抑菌 增效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鹅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佳琪 李仕楷 +6 位作者 苏文楠 陈亦杏 钟嘉诚 张溢珊 陈济铛 朱婉君 张济培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4-1202,共9页
对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鹅坏死性肠炎疑似病例肠道内容物和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并纯化,获得52株菌。分离菌株经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种特异性PCR鉴定,确定52株菌均为产气荚膜梭菌;采用PCR对分离株毒素基因鉴定... 对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鹅坏死性肠炎疑似病例肠道内容物和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并纯化,获得52株菌。分离菌株经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种特异性PCR鉴定,确定52株菌均为产气荚膜梭菌;采用PCR对分离株毒素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均为毒素型A型,其中cpβ_(2)基因的检出率为61.5%,未检测到肠毒素cpe基因和netB毒素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噻肟(100%)、头孢噻呋(100%)、氟苯尼考(100%)和多西环素(94%)表现为高度敏感,其次为恩诺沙星(88%)和氧氟沙星(88%);而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磺胺类药物,其中磺胺甲恶唑耐药率为100%,其次是林可胺类药物,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8%和46%;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单味中药黄连、黄柏、黄芩和复方中药乌梅散、白头翁汤、郁金散对产气荚膜梭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连的MIC值为1.57 g/L,远低于其他试验中药的MIC值,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本试验为广东省主要鹅养殖区域鹅产气荚膜梭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鹅源 毒素基因分型 中药体外抑菌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