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住房紧张问题及其初步缓解 被引量:4
1
作者 瞿晓琳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83,127,共11页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的住房紧张问题非常严重,群众对此意见极大。党和政府依据《宪法》,落实私房政策;加大住房投入与调整供给模式,扩大住房供给;进行危旧房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等措施,初步缓解了城市住房紧张问题。但由于重工业优先...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的住房紧张问题非常严重,群众对此意见极大。党和政府依据《宪法》,落实私房政策;加大住房投入与调整供给模式,扩大住房供给;进行危旧房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等措施,初步缓解了城市住房紧张问题。但由于重工业优先战略下积累与消费比例的失调、住房商品化与福利分房制度并行条件下职工个人购房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未能使住房紧张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然而这一阶段的改革实践为此后的住房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初期 城市 住房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酒店建筑遗产的历史见证及历史借鉴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凯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117,共6页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修建了一批我国传统岭南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建筑。它们是我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文章主要以广州改革开放初期兴建的酒店建筑为例,深入分析其独特的历史见证价值与历史借...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修建了一批我国传统岭南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建筑。它们是我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文章主要以广州改革开放初期兴建的酒店建筑为例,深入分析其独特的历史见证价值与历史借鉴价值,旨在阐明我国特殊时段、特殊地域兴建的特色建筑之特殊本质,更透彻地阐释保护好现代建筑遗产的重要意义,进而为新时代深入推进我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酒店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广州酒店建筑遗产 历史见证价值 历史借鉴价值
下载PDF
走向市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
3
作者 包嘉峻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4年第5期68-78,共11页
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企改革源于企业效益下降与财政收入困难,是国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83年,深圳开启国企改革,因独特的政策条件、区位优势与观念因素,使其探索的过程更具前瞻性和持续性,为全国的国企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企改革源于企业效益下降与财政收入困难,是国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83年,深圳开启国企改革,因独特的政策条件、区位优势与观念因素,使其探索的过程更具前瞻性和持续性,为全国的国企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产生了示范效应。深圳通过探索国企改革,转换国企的角色定位,促使国企向“市场主体”转型,推动市场观念逐步融入经济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深圳 国企改革 市场主体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草根慈善组织的兴起(1985—1994)
4
作者 黄均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1-79,共9页
中国当代草根慈善组织兴起于1985年,以广州市民办至灵学校、“辛文助学会”等组织的出现为标志。它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体制改革,“灰色地带”出现、弱势群体需求广泛、“草根力量”觉醒与国际慈善组织示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当代草根慈善组织兴起于1985年,以广州市民办至灵学校、“辛文助学会”等组织的出现为标志。它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体制改革,“灰色地带”出现、弱势群体需求广泛、“草根力量”觉醒与国际慈善组织示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当代中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动向。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草根慈善组织的兴起,扩宽了当代慈善领域,救助了一批弱势群体,推动了志愿精神扩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对政府职能的变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草根慈善组织 弱势群体 志愿精神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大学教授的群体特征及其生成动力
5
作者 张意忠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第12期44-56,共13页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逐步恢复了教授职称评审制度,教授的教学科研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因而形成了该阶段特有的群体特征。一是重获新生:喜迎科学春天,献身科研;参与拨乱反正,恢复名誉。二是道德高尚:拥护党的领导,立党为公;献身教育事业,爱...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逐步恢复了教授职称评审制度,教授的教学科研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因而形成了该阶段特有的群体特征。一是重获新生:喜迎科学春天,献身科研;参与拨乱反正,恢复名誉。二是道德高尚:拥护党的领导,立党为公;献身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三是教书育人:认真备课,教学有方,严格要求,关爱学生。四是治学严谨:潜心研究,实事求是,遵守规范。教授群体特征的生成是社会政治制度、教授聘任制度、教授评价制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大学教授 群体特征 生成动力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虚无主义探析
6
作者 周江平 《河池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11-116,共6页
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虚无主义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而泛滥,经历了粗暴式冒头、向文艺领域蔓延、往学术理论界渗透、在社会各界泛滥、被打击后的低吟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但总体而言,虚无的内容涉及宽广且有深度,虚无的理论没... 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虚无主义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而泛滥,经历了粗暴式冒头、向文艺领域蔓延、往学术理论界渗透、在社会各界泛滥、被打击后的低吟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但总体而言,虚无的内容涉及宽广且有深度,虚无的理论没有历史研究根基,虚无的形式与传播手段多式多样,虚无的目的带有强烈的政治诉求。其实质就是虚无党史、国史、军史和中华文明史,丑化党的领袖,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思潮,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历史虚无主义 虚无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经验
7
作者 刘素娜 周江平 《长沙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3-19,共7页
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虚无主义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而泛滥,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灵活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较为有效地遏制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与泛滥。这得益于其应对措施背后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得... 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虚无主义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而泛滥,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灵活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较为有效地遏制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与泛滥。这得益于其应对措施背后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得益于其应对措施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性,从把握关键到分类处理的科学性以及从即时应对到事后教育的引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共产党 应对历史虚无主义 基本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