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维 郑曙峰 +6 位作者 徐道青 刘小玲 陈敏 阚画春 彭华升 李秀珍 余宏旺 《农学学报》 2015年第9期50-56,共7页
为了建立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种植模式,采用正交设计3套3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研究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产量影响显著的栽培因子有品种、播期和种植密度等,DPC、N和去蕾措施等3个栽培因子对机... 为了建立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种植模式,采用正交设计3套3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研究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产量影响显著的栽培因子有品种、播期和种植密度等,DPC、N和去蕾措施等3个栽培因子对机采棉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考虑,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栽培技术优化为:品种选用‘中棉所50’、‘机收50’等早熟品种,于5月下旬直播,播种密度为10.50万株/hm2~11.25万株/hm2,N用量为180 kg/hm2左右,DPC用量为180~270 g/hm2,施肥和化控的具体方法要结合地力、长势、天气等因素综合考虑,条件允许时可以适当去除早蕾或晚蕾以促使机采棉成铃更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棉区 机采棉 栽培技术 优化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农业用水效率的时空演变与地区差异——基于沿江区域与沿黄区域比较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淑惠 陈晓楠 张春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53,共15页
日益稀缺的水资源制约农业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后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新时期,长江与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作为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区,其农业生产须向高质量阶段迈进。在此背景下,考察并比较沿江与沿黄... 日益稀缺的水资源制约农业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后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新时期,长江与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作为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区,其农业生产须向高质量阶段迈进。在此背景下,考察并比较沿江与沿黄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对两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下,基于2000~2019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混合距离函数模型,按照“用水理想值/实际值”的思路,测度农业用水效率,并从时空演变、地区差异等方面对两区域展开多层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除上海外,两区域其余省份效率提升明显,沿黄区域在2016年前明显低于沿江区域,2016年后,反超沿江区域。(2)两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分布形态发展虽在样本期初期差异较大,但在后期,具有较高相似性,均表现为主峰位置右移,出现左拖尾现象。(3)沿江区域内部相互影响程度较低,其空间效应并不明显;沿黄区域则呈“低-低、高-高”集聚现象,存在较强空间相关性。(4)两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地区差异均呈波动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和地区间差异分别是沿江和沿黄区域差异的主要推动力量。据此,沿江区域各省份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而沿黄区域应加强协同,坚持农业用水效率“在协同中提升,在提升中协同”的良性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区域 沿黄区域 农业用水效率 时空演变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沿江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肖焰恒 王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475-478,共4页
城镇化是三峡库区经济开发的必然选择 ,以三峡库区涪陵沿江地区农村城镇化问题为研究对象 ,深入地分析了沿江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与矛盾 。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沿江地区 农村城镇化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沿江单季稻产量及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童语 钟成虎 +5 位作者 吴晓鹏 张睿 王道中 王静 花可可 朱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83-691,共9页
控释掺混肥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肥料被广泛用于大田生产。为阐明不同用量控释掺混肥对单季稻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和田面水磷流失风险的影响,以水环境敏感的沿江地区单季稻-休闲的种植模式为对象,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总磷量108 k... 控释掺混肥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肥料被广泛用于大田生产。为阐明不同用量控释掺混肥对单季稻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和田面水磷流失风险的影响,以水环境敏感的沿江地区单季稻-休闲的种植模式为对象,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总磷量108 kg·hm-2)、控释掺混肥减磷30%(CMF1)、控释掺混肥减磷40%(CMF2)和控释掺混肥减磷50%(CMF3)对沿江单季稻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和田面水磷形态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MF1、CMF2和CMF3处理均不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减产,并能减少单季稻田生态系统磷素盈余量,其中以CMF3处理效果最佳。与NPK处理相比,CMF1、CMF2和CMF3显著减少田面水中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的浓度,田面水总磷降低的比例分别为38.6%、47.9%和50.4%,可溶性总磷降低的比例为42.6%、45.9%和50.8%,颗粒态磷降低的比例为32.4%、58.6%和43.8%,且CMF1和CMF3处理减少了可溶性总磷和磷酸盐的占比,增加了颗粒态磷和可溶性有机磷的占比,改变了田面水磷素分布形态。整体而言,一次性施用控释掺混肥能在保障水稻产量的情况下,节本增收,减少稻田磷盈余量,从而降低田面水磷素浓度,对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农业非点源磷污染防控具有显著效果,其中以CMF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适宜在沿江单季稻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掺混肥 田面水磷 单季稻 沿江地区
下载PDF
南通市沿江地区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钜 刘强 孟山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为掌握南通市沿江地区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风险程度,在该区农用地、建设用地、沿江湿地及长江底泥等4种地类类型,采集了1114件表层样品,测定了pH及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了重金属超标评价和累积性评价。结果表明,除Cd以外... 为掌握南通市沿江地区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风险程度,在该区农用地、建设用地、沿江湿地及长江底泥等4种地类类型,采集了1114件表层样品,测定了pH及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了重金属超标评价和累积性评价。结果表明,除Cd以外,研究区土壤和长江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质量相对较好;局部区域存在Cd超标的现象,最大超标倍数为0.37。研究区重金属累积物主要为Cd和Hg,累积点位占比均在20%以上,但二者累积点位分布不同,表明二者来源不一。重金属Cd和Hg最大累积指数>3,应查清并管控污染源,遏止土壤污染物累积趋势,以保障农业生产和长江饮用水质安全。从全区来看,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整体上处于安全状态,但局部区域的重金属累积问题须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地区 土壤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南通市
下载PDF
沿江地区杂交水稻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焕进 乔保健 吴自保 《园艺与种苗》 CAS 2020年第4期55-56,58,共3页
沿江稻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针对沿江稻区土壤、气候特点,开展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超级杂交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为高产、优质、多抗类型杂交水稻品种在沿江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沿江地区 绿色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安徽省沿江地区成年居民尿中多种金属水平与高血压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婉君 钟琦 +3 位作者 吴华兵 秦其荣 冯晓明 黄芬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尿中金属水平与高血压之间关系,为居民高血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沿江地区居民2314人,其中男性1073人(46.4%),女性1241人(53.6%),18~59岁居民1609人,≥60岁居民705... 目的探讨尿中金属水平与高血压之间关系,为居民高血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沿江地区居民2314人,其中男性1073人(46.4%),女性1241人(53.6%),18~59岁居民1609人,≥60岁居民705人。尿中镉检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尿铬、铜、铁、锰、锌、砷及铅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法。结果2314名成年居民中高血压患者716例,患病率为30.94%。肌酐校正后,高血压组居民尿液铬、铜、铁、锰、锌及铅元素含量高于非高血压组居民(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铁含量越高,高血压患病风险越大(OR=1.448,95%CI=1.079~1.944);尿镉含量越高,高血压患病风险越大(OR=1.353,95%CI=1.022~1.792);尿中铅水平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OR=1.659,95%CI=1.224~2.249)。结论尿中铁、镉、铅浓度较高可能会增加居民患高血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沿江地区 尿液 金属元素 高血压
原文传递
对我国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奎 《湖南农机》 2014年第5期168-169,174,共3页
为了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沿江区域的经济发展,就必须深入分析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只有通过对地区的生态功能区划分研究,才能够实现对地区生态、经济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因此,文章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主要就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 为了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沿江区域的经济发展,就必须深入分析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只有通过对地区的生态功能区划分研究,才能够实现对地区生态、经济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因此,文章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主要就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重庆段 沿江区域 生态功能区划
下载PDF
从辛亥到癸丑的早期话剧新考——以上海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凤霞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74,共14页
1911年到1913年是中国早期话剧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早期话剧在官方压制中顽强地成长,与清廷的对立日益明显,所受的政治迫害也达到顶点。辛亥革命的发生使国家力量转移到武装镇压方面而无暇他顾时,新剧所受的摧残骤然减... 1911年到1913年是中国早期话剧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早期话剧在官方压制中顽强地成长,与清廷的对立日益明显,所受的政治迫害也达到顶点。辛亥革命的发生使国家力量转移到武装镇压方面而无暇他顾时,新剧所受的摧残骤然减轻。民国初立,新剧迎来发展契机,活跃一时。这具体表现为:新剧在长江流域渐渐普及,内地城市亦有发展,上海演剧日趋频繁;义务性、临时性演出仍在继续,商业化演出进入攻坚阶段。1913年,在经过上半年短暂的沉寂之后,上海商业化新剧进入兴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话剧 义务性演剧 商业化演剧 戏剧艺术 长江流域 上海
下载PDF
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永进 孔令聪 +5 位作者 许有尊 习敏 杜祥备 孙雪原 季雅岚 吴文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8期31-33,36,共4页
安徽沿江—江南地区温光资源丰富,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地区之一。提高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对保障安徽省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针对该地区稻-麦生产中茬口安排不合理、品种选择不恰当、肥水管理不适宜等问题,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优化集成... 安徽沿江—江南地区温光资源丰富,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地区之一。提高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对保障安徽省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针对该地区稻-麦生产中茬口安排不合理、品种选择不恰当、肥水管理不适宜等问题,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优化集成了“沿江—江南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成功示范应用。基于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实践,介绍了该技术模式的栽培调控途径和关键技术,以期为推动安徽稻麦周年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安徽粮食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周年 高产高效 温光资源分配 栽培模式 沿江—江南地区
下载PDF
湖北长江沿江机电工业发展研究
11
作者 刘艳 蔡述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4-58,共5页
本文在分析湖北长江沿江机电工业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沿江机电工业应以调整行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新兴行业为方向。并针对各主要行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重点和任务。
关键词 长江沿江地区 机电工业 机械工业 电子工业 湖北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沿江城镇体系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传武 张小林 吴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开放条件下,"全球-地方"作用深刻影响着区域城镇体系,沿江发达地区表现尤其典型。基于分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2006年为时空断面,对江苏沿江地区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服从Zipf定... 开放条件下,"全球-地方"作用深刻影响着区域城镇体系,沿江发达地区表现尤其典型。基于分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2006年为时空断面,对江苏沿江地区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服从Zipf定律,首位城市南京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垄断性相对较强,但并非处于绝对垄断地位;(2)空间关联维数显示,沿江地区城镇体系的交通网络通达性优良,各城镇间联系紧密;(3)根据分维数和无标度区分析,三大城市群中,宁镇扬城市群分形发育最好,苏锡常次之,通泰城市群分形发育最差;(4)扬州、镇江、南京和苏州的城镇集聚程度较高,分形发育较为成熟;南通、泰州、无锡和常州的集聚程度均较低,分形结构不佳。扬州在区域城镇体系中分形发育最为完善,中心性最好,历史上形成的这种空间格局至今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江苏沿江
原文传递
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及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诚 甄云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3-642,共10页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是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岸线利用类型界定为基础,构筑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数据库,通过建立岸线利用变化矩阵、关联岸线利用类型与岸线条件信息,分析沿江开发过程中岸线利用的变化特...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是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岸线利用类型界定为基础,构筑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数据库,通过建立岸线利用变化矩阵、关联岸线利用类型与岸线条件信息,分析沿江开发过程中岸线利用的变化特点、评判其合理性,提出岸线利用的优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2002年以来,江苏长江岸线利用扩张迅速,其中,北岸地区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南岸地区由工业占用和港口利用共同驱动,总体上,仍呈现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导的特征。港口、仓储、工业等重点类型岸线中,岸线质量等级结构与岸线利用要求的匹配度增加,岸线利用趋于合理化。尽管如此,用于非涉水工业开发的优质岸线仍然较多,港口岸线利用受到挤占,岸线利用的公共化程度相对降低,不利于岸线综合利用效益的提升。未来应严格岸线利用准入制度,限制工业占用优质岸线,鼓励工业岸线向港口等公共服务类型转变,改善岸线利用结构,提高岸线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资源 岸线利用类型 岸线利用变化 江苏沿江
原文传递
江苏沿江开发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军 顾朝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3-407,共5页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长江三角洲以其独特的滨江临海的区位和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地区。江苏省沿江地区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组成部分 ,拥有 80 0多km的长江岸线和 8个经济发达、人才资源优势明显...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长江三角洲以其独特的滨江临海的区位和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地区。江苏省沿江地区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组成部分 ,拥有 80 0多km的长江岸线和 8个经济发达、人才资源优势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传统的制造业基础和相对低廉的加工成本、商务成本 ,使江苏沿江开发既有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 ,又有自我发展的内生机制。重点研究了全球化背景下江苏沿江开发的战略问题 ,主要包括 :①江苏沿江地区开发的环境和条件比较分析 ;②沿江产业带重组与实施跨江开发 ;③再造新战略据点 ;④打破行政区界限沿江联动实施区域一体化 ,等等。最后止出 :加快江苏沿江开发 ,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做到空间合理、时间有序 ,同时考虑沿江的环境容量有限 ,应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南北联动的开发战略 ,拓展沿江的开发空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开发 江苏 制造业 长江三角洲 中国 外来资本 战略问题 发达 自我发展 全球化背景
下载PDF
安徽省沿江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晓梅 程先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暴雨洪涝灾害是安徽省沿江地区的主要灾害,洪涝灾害的危险性分析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考虑区域汛期暴雨的影响,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来选取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评估该区域的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结果表明... 暴雨洪涝灾害是安徽省沿江地区的主要灾害,洪涝灾害的危险性分析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考虑区域汛期暴雨的影响,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来选取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评估该区域的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结果表明:汛期暴雨致灾力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安庆、铜陵和池州地区受暴雨影响最大,研究区西北部受暴雨影响最小;研究区的长江沿岸地区和巢湖流域是孕灾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而研究区南部两侧的山地地区孕灾环境脆弱度最低;研究区较低等级和低等级危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且长丰县危险性最低;中等危险区主要是巢湖流域和研究区东北部,约占总面积的23%;较高等级和高等级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部长江沿岸地区和南部,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其中安庆、池州和铜陵的长江沿岸市县危险性等级最高,安庆市辖区危险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灾害 安徽省沿江地区 危险性分析 组合赋权法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宗尧 杨桂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传统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主要是侧重于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要素涉及较少,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环境已成为保证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提出了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概念。以县(市、区)为评价基本单元,从生态环境压力、... 传统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主要是侧重于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要素涉及较少,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环境已成为保证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提出了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概念。以县(市、区)为评价基本单元,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需求和主动协调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区域生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各单元的生态环境竞争力水平分为5个等级: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南部、西部山地和合肥市区,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和县-无为平原传统农业区和马鞍山、铜陵重工业区。生态环境竞争力不仅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本底质量有关,也与区域经济技术水平、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水平、管理水平有关。最后对各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和提升优化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竞争力 评价体系 主成分分析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品质现状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平平 耿志明 +2 位作者 杨丹 马鸿翔 姚金保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6,12,共4页
从江苏沿江地区5个县(市)和1个农场抽取了有代表性的弱筋小麦样本14份,并进行了品质分析。所有样本都具有较高的容重(>790 g/L)。在4个弱筋小麦品种中,仅宁麦9号符合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而宁麦13、扬麦13和扬麦15的品质指标不协调... 从江苏沿江地区5个县(市)和1个农场抽取了有代表性的弱筋小麦样本14份,并进行了品质分析。所有样本都具有较高的容重(>790 g/L)。在4个弱筋小麦品种中,仅宁麦9号符合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而宁麦13、扬麦13和扬麦15的品质指标不协调,扬麦13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较差。如东县和泰兴市弱筋小麦的品质性状优于其他县(市)。抽样材料的硬度、溶剂保持力、吹泡仪参数及粉质仪参数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江地区 弱筋小麦 品质
下载PDF
江苏省沿江生态空间格局优化与修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振山 朱凤武 +3 位作者 沈春竹 卜心国 许伟伟 葛礼强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年第6期63-68,共6页
江苏省沿江地区是整个长江经济带中生态承载压力最大、生态保护与经济活动矛盾最突出、生态修复形势最紧迫的区域,开展江苏省沿江地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修复对策研究,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江苏省沿江地区是整个长江经济带中生态承载压力最大、生态保护与经济活动矛盾最突出、生态修复形势最紧迫的区域,开展江苏省沿江地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修复对策研究,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江苏沿江10千米范围涉及的区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的生态空间和特征,以及生态空间保护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生态服务价值重要性评估和生态敏感性评价,选取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构建江苏沿江地区生态空间格局,围绕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等开展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并运用景观连接度指数对优化前后的生态空间加以评价;在此基础上,从规划引领、格局优化、监测预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格局优化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修复 江苏省沿江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沿江泵站排涝对干流防洪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向阳 刘佳明 +1 位作者 吴家阳 马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178,共7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江中下游沿江排涝能力不断增强。当沿江涝区暴雨排涝遭遇长江干流大洪水时,会出现干流防汛压力增大、涝区内涝严重并存的情况。在系统梳理长江中下游沿江涝区排涝能力的基础...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江中下游沿江排涝能力不断增强。当沿江涝区暴雨排涝遭遇长江干流大洪水时,会出现干流防汛压力增大、涝区内涝严重并存的情况。在系统梳理长江中下游沿江涝区排涝能力的基础上,分不同河段涝区排涝和不同涝片排涝两种类型,利用集总水文模型分析了典型年份沿江泵站排涝流量对长江干流洪水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干流防洪与沿江排涝矛盾仅在大洪水年份突出;排涝量占干流洪量比例较小,影响主要体现在抬高河道洪水位上。相关成果可为协调好长江中下游排涝与防洪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涝影响 防洪排涝关系 沿江涝区 排涝规模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安徽省沿江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及粮食安全相关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平平 鲁成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207,224,共7页
利用1989—2008年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模型预测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近20 a安徽省沿江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粮食安全水平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集约度时序变化明显,为"两升两降"4个... 利用1989—2008年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模型预测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近20 a安徽省沿江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粮食安全水平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集约度时序变化明显,为"两升两降"4个变化阶段,其空间差异显著,以北高南低为主要特征;(2)粮食安全指数大体处于安全状态,指数波动起伏上升,区域发展不均衡;(3)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粮食安全指数二者相关性系数较大,相关性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沿江地区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沿江地区 耕地利用集约度 粮食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