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中“依法”的规范功能 被引量:8
1
作者 钟瑞栋 毛仙鹏 《财经法学》 CSSCI 2022年第4期132-147,共16页
我国《民法典》中“依法”的规范功能包括规范衔接功能、价值补充功能以及体系修补功能。其中,发挥规范衔接功能的“依法”多具有实义,充当连通相关规范的媒介,实现了对传统引致规范形式和实质上的补充;价值补充功能主要由不具有实义的... 我国《民法典》中“依法”的规范功能包括规范衔接功能、价值补充功能以及体系修补功能。其中,发挥规范衔接功能的“依法”多具有实义,充当连通相关规范的媒介,实现了对传统引致规范形式和实质上的补充;价值补充功能主要由不具有实义的“依法”承担,其赋予法官在个案中根据私法价值与公法价值再行衡量的权力;体系修补功能则在于平衡“稳定”与“变化”的立法悖论,助力法典化的立法修正及体系整合。但是,“依法”在表现形式以及功能用法上均未能在《民法典》中一以贯之,实为立法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依法 规范衔接 价值补充 体系修补
下载PDF
论《民法典》中的“依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昶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87,192-193,共15页
《民法典》中共出现162处“依法”。在我国这种立法习惯由来已久。但对此语词的解释却一直付之阙如。“依”的作用在于指示其他具体的法规范。“法”的范围并无规范等级的限制,应包括所有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成文性规范。“依法”在法规范... 《民法典》中共出现162处“依法”。在我国这种立法习惯由来已久。但对此语词的解释却一直付之阙如。“依”的作用在于指示其他具体的法规范。“法”的范围并无规范等级的限制,应包括所有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成文性规范。“依法”在法规范中属于要件,但其实并无实际的规范功能。“依法”为语词提供内容要素与合法要素的功能均能通过法规范体系本身实现。此外,“依法”也未能发挥超出语词本身的指示功能。我国民事立法大量使用“依法”的习惯源于《民法通则》。其目的在于完成当时阶段性的法治宣示与教育任务。但当前滥用“依法”已经带来了许多的现实问题。因此如有可能,应当对其作如下删改:首先应清理那些已产生负面效果的“依法”;其次应通过明确指示相关法条中的积极要件来代替相应的“依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 法规范体系 指示功能 民法典
原文传递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发展瓶颈与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温晶晶 阙明坤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3-15,共3页
当前,独立学院在转设评估和分类管理两个方面存在发展瓶颈。破解独立学院发展瓶颈,一方面,要加快转设、分类推进,即全面落实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差异化”,同时依法办学,落实法人财产权;并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减免税费;加强协调... 当前,独立学院在转设评估和分类管理两个方面存在发展瓶颈。破解独立学院发展瓶颈,一方面,要加快转设、分类推进,即全面落实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差异化”,同时依法办学,落实法人财产权;并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减免税费;加强协调,省级统筹,另一方面,要明确政策,规范引导,即明确转设和分类管理时间表,避免资本过度集中,统一实行过渡期免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民办学校 分类管理 分类推进 因地制宜 依法办学 规范引导
下载PDF
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法制保障——图书馆立法谈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小文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第7期169-170,173,共3页
图书馆立法是保障图书馆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宪法、相关的法律、政策性法规、国际公约是图书馆立法的法律基础;图书馆立法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 图书馆立法 图书馆法 法律依据 法律保障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宪法保护
5
作者 伊士国 陈安国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181,共1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法律保护体系的不足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基本权利属性共同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宪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需要依据《宪法》的学理依据在于其合法性源于《宪法》以及其本身是对《宪法》中相关内容和精神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法律保护体系的不足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基本权利属性共同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宪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需要依据《宪法》的学理依据在于其合法性源于《宪法》以及其本身是对《宪法》中相关内容和精神的具体化。我国《宪法》虽未直接规定公民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但通过解释宪法文本可以发现,我国《宪法》对公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作了间接性表达,并且明确规定了国家负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宪法保护 法律保护 “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原文传递
我国宪法文本之“依照法律”的含义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孝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依照法律"的表述。通过宪法文本的解释方法,可以确定"依照法律"系指"依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从中可以推断出我国宪法的内在逻辑,表明人民代表机...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依照法律"的表述。通过宪法文本的解释方法,可以确定"依照法律"系指"依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从中可以推断出我国宪法的内在逻辑,表明人民代表机关权威最高性和无限性。并由此可以推导出三个结论:人民代表机关无须法律制约;国家机关之间不存在充分的权力制约关系;宪法权利受法律的严格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照法律 宪法文本 宪法逻辑 违宪审查 宪法权利
下载PDF
潜在创造性与创造性实践
7
作者 宋联洪 李勇强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是一种具有自我表现、自我扩张、自我超越倾向的创造性动物,这种创造性的潜在形式就是意志,由于人的需要的推动必然发展为现实的创造性实践,正是创造性实践开辟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历史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是一种具有自我表现、自我扩张、自我超越倾向的创造性动物,这种创造性的潜在形式就是意志,由于人的需要的推动必然发展为现实的创造性实践,正是创造性实践开辟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历史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创造性 创造性实践 合目的性 合规律性
下载PDF
基于用“动态汛限水位”来利用雨洪资源
8
作者 何宏彬 高保杰 李冠华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第3期36-37,共2页
雨洪资源的依法利用,早已在国外广泛展开。国内的雨洪资源利用,还面临着重新计算汛限水位高度,然后再依法予以重新确认的难题。唯有如此,才能缓解各级行政部门为了多产粮而"压"水库管理部门不顾风险的超汛限蓄水。因此,现阶段... 雨洪资源的依法利用,早已在国外广泛展开。国内的雨洪资源利用,还面临着重新计算汛限水位高度,然后再依法予以重新确认的难题。唯有如此,才能缓解各级行政部门为了多产粮而"压"水库管理部门不顾风险的超汛限蓄水。因此,现阶段用"动态汛限水位"来化解矛盾,使水库管理部门从被迫接受潜规则的超汛限蓄水,转变为可以摆上台面的依法科学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是唯一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 汛限水位 两难困境 依法 利用 雨洪资源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法制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
作者 王珺 邵锦秀 肖青山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在振兴乡村工作中的贯彻和落实,开展“三农”法制教育是乡村治理实现法治化、村民依法自治和依法处理村民关系的需要。“三农”法制教育面临教育形式运动式、没有实现常态化,教育内容上重民法、轻行政法与刑法,过于... 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在振兴乡村工作中的贯彻和落实,开展“三农”法制教育是乡村治理实现法治化、村民依法自治和依法处理村民关系的需要。“三农”法制教育面临教育形式运动式、没有实现常态化,教育内容上重民法、轻行政法与刑法,过于重视线下教育、忽视线上教育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与高等院校、律师事务所以及司法部门合作、推动“三农”法制教育改革,通过教育形式常态化、教育内容全面化、教育手段混合化帮助农民实现知法学法懂法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农” 法制教育 依法
下载PDF
论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神特质
10
作者 孙国华 李佳明 《朝阳法律评论》 2014年第1期252-264,共13页
董必武法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生动表现,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坚持法制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出并坚持依法办事的治国方略,推行人民司法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基本方针。在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 董必武法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生动表现,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坚持法制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出并坚持依法办事的治国方略,推行人民司法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基本方针。在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深入研究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神特质仍有鲜活的榜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办事 人民司法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原文传递
债务人为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的范围
11
作者 殷秋实 《经贸法律评论》 2022年第2期50-67,共18页
债务人由于第三人而发生债务不履行时,该第三人可能与债务人无关,也可能与其有法律关系。与债务人有法律关系的第三人包括非独立第三人和独立第三人。无论违约采过错还是严格责任,债务人原则上不为无关第三人负责是归责原则的题中应有... 债务人由于第三人而发生债务不履行时,该第三人可能与债务人无关,也可能与其有法律关系。与债务人有法律关系的第三人包括非独立第三人和独立第三人。无论违约采过错还是严格责任,债务人原则上不为无关第三人负责是归责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债务人为非独立第三人负责并无疑问,这不仅源于债务人的排他控制,也因为其具有效率优势,符合当事人的可能意思。关于独立第三人的范围,应从意思自治的角度出发,在欠缺约定、交易习惯和特别规定时,适用制度成本较低的解释方案:债务人是消费者时,无须为独立第三人负责;债务人是经营者时,原则上为独立第三人负责,除非债权人对第三人有干预和控制可能。《民法典》第593条的“依法”可以包含多个解释层次,从而为以上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 履行辅助人 独立第三人 风险分配 “依法”负责
下载PDF
当前做好基层拆迁工作的若干思考
12
作者 张蓓蓓 《科教文汇》 2019年第4期183-184,共2页
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错综复杂,需要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实现多元共治。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1]在时下... 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错综复杂,需要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实现多元共治。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1]在时下基层的诸多敏感新闻词汇中,"征地""拆迁"应该说是出镜率首屈一指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征地拆迁是地方政府绕不开的难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急需在工作中加以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拆迁 利益 依法 公平
下载PDF
依法完善居民委员会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功能探析
13
作者 陈秀平 吴雅晴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8期79-82,共4页
《民法典》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基层居民性组织,依法具有相应义务和职责。特别在当前全国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居民委员会作为社会服务管理的最基础单元,作为自治基层组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复杂的社会治理体... 《民法典》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基层居民性组织,依法具有相应义务和职责。特别在当前全国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居民委员会作为社会服务管理的最基础单元,作为自治基层组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复杂的社会治理体系内部协调居民与组织的关系,其治理效果直接影响到市域社会治理的效果。但在立法与实践层面,存在诸如缺乏全面的民事能力、自治功能属性不清以及民事行政属性的混同等局限。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确立居民委员会的法人资格、发掘居民委员会的互动价值,明确居民委员会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与功能,能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 居民委员会 市域社会治理 功能
下载PDF
依法治校论要 被引量:57
14
作者 王景斌 唐吉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共6页
管理 ,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加快 ,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 ,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实施依... 管理 ,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加快 ,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 ,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实施依法治校必须从管理体制、具体管理行为等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要注意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有机统一。实施依法治校 ,对学校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管理 依法治移 管理体制 管理行为
下载PDF
严格依法办事:经由形式正义的实质法治观 被引量:41
15
作者 江必新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43,共14页
依法办事理念作为法治公信力建设的关键所在,应当受到认真对待,在解释学的阐述下,其将展现出全新的、非简单化的意蕴。在严格依法办事的主体上,应在执法者、司法者之外增加公民与其他社会主体,并坚持一种"交互主体性"的法律... 依法办事理念作为法治公信力建设的关键所在,应当受到认真对待,在解释学的阐述下,其将展现出全新的、非简单化的意蕴。在严格依法办事的主体上,应在执法者、司法者之外增加公民与其他社会主体,并坚持一种"交互主体性"的法律实施观。在严格依法办事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严格规则主义与法律解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并创新法律实施机制。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对象上,应处理好"恶法"实施问题及法律体系与体系外规范的关系,并开展依法治法、法典化运动,重点解决有法难依问题。严格依法办事的良性运作需要我们在法治现实主义的引导下,坚持良法之治,走一条"经由形式正义的实质法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办事 形式正义 实质正义 实质法治 法治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互联网有害信息的依法综合治理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新宝 林钟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66,共14页
整治理互联网有害信息是维护网络安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必须将治理互联网有害信息提升到法治的高度;针对互联网有害信息传播方式的隐蔽性、传播时间的即时性、传播空间的跨界性和传播受众的广泛性等... 整治理互联网有害信息是维护网络安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必须将治理互联网有害信息提升到法治的高度;针对互联网有害信息传播方式的隐蔽性、传播时间的即时性、传播空间的跨界性和传播受众的广泛性等特征,治理应遵循"依法综合治理"的路径。互联网有害信息的依法综合治理在基础层面,应当以相应的法律、技术、体制基础为保障,通过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打击等多种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调动国家管制与市场主体自律、社会监督、国际合作等主体的广泛参与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互联网有害信息 依法综合治理 行政管制 行业、企业自律
下载PDF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范蕴涵与立法表达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法律制定与修改活动非常频繁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坚持“科学立法”,实现“依宪立法”,探讨如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对现有法律中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基本样态进行分类梳理分析的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法律制定与修改活动非常频繁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坚持“科学立法”,实现“依宪立法”,探讨如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对现有法律中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基本样态进行分类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立法中到底什么时候该写入以及如何写“根据宪法,制定本法”,首先,需要明晰其规范意涵,既要整体性地体现宪法精神,也应以具体的规范为依据;其次,确立其入法标准,即以基本法律必须规定为原则,以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规定为例外,而且须存在规定的必要;最后,应该规范其立法表述,既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理由,也包括表述的文字及标点符号。在梳理和检视现有立法基本样态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根据宪法,制定法律”提供学理上的系统思考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法律 依宪立法 “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下载PDF
“制度之治”是法治的内在逻辑述要 被引量:22
18
作者 莫纪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共11页
本文全面和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历次党的重要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的制度要求,详细地梳理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发展的政策脉络,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本文全面和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历次党的重要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的制度要求,详细地梳理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发展的政策脉络,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和定型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角度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来摄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进行了详尽的政策分析,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概念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的要求,更加符合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制度特征。本文还第一次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制度之治"与法治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了"制度之治"有利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能够更好地补充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存在的治理能力上的短板,有利于充分发挥法治的治理优势,更好地实现法治的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之治 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依法防疫
下载PDF
权责统一:责任型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21
19
作者 谭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8-178,共11页
权责统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中持续推进的制度目标,其提出和最终确立也显示了中国责任型法治政府建设的需求。权责一致需要彰显责任对权力运行的辅助推进功能,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权责清单的表面落实。对权责一致的落实,应... 权责统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中持续推进的制度目标,其提出和最终确立也显示了中国责任型法治政府建设的需求。权责一致需要彰显责任对权力运行的辅助推进功能,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权责清单的表面落实。对权责一致的落实,应该有充分的类型化总结与情形列举,从决策执行的不同权力架构中确立责任定位,决策层与执行层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担责情形,已经成为目前国家责任科处中的一种普遍趋势。为强化权责统一原则的推行,应从理念上强调机构编制法定化的新型执法理念。权责统一的严格推行,实际上也是进一步建构法理型统治的具体表现。同时强调宪法责任的引领和落实,区别于政治责任,并对责任进行体系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型法治政府 权责统一 依法行政 权责清单 机构编制法定化
下载PDF
高校办学自主权与学生学位获得权的冲突与平衡——以博士学位授予需发表论文为视角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春业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许多高校都规定博士学位授予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并认为这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体现。这是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误读。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其特定范围,高校在制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坚守权限边界。高校在学位论文之外增设发... 许多高校都规定博士学位授予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并认为这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体现。这是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误读。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其特定范围,高校在制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坚守权限边界。高校在学位论文之外增设发表论文条件以及各高校所规定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性,侵犯了学生依法获得学位的权利和学位获得的平等权利。我国必须尽快出台学位法,分门别类地规定博士学位授予条件和标准,明确将博士学位论文作为考察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标准并完善学位论文审查考核机制,划定各授予单位制定学位授予标准的权限边界,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办学自主权与学生学位获得权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办学自主权 依法获得学位权 学位法 博士学位 核心期刊论文 权力边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