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联改性壳聚糖印迹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可 赫放 +2 位作者 孙海静 谭勇 孙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38,共5页
以空心玻璃微珠为无机载体,壳聚糖为功能单体,铜离子为模板离子,制备空心玻璃微珠-壳聚糖印迹材料,并利用戊二醛对此印迹材料进行交联改性。对比研究了交联改性前后的印迹材料在不同吸附液pH、不同初始铜离子浓度下的吸附容量,结果显示... 以空心玻璃微珠为无机载体,壳聚糖为功能单体,铜离子为模板离子,制备空心玻璃微珠-壳聚糖印迹材料,并利用戊二醛对此印迹材料进行交联改性。对比研究了交联改性前后的印迹材料在不同吸附液pH、不同初始铜离子浓度下的吸附容量,结果显示,在模板铜离子浓度为0.3mmol,吸附液pH为5时,交联改性后的印迹材料相较未改性的吸附性能更加优良。FT-IR和XRD的测试结果显示,戊二醛的交联改性对印迹材料的吸附性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印迹材料 交联改性 铜离子 吸附容量
下载PDF
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交联壳聚糖印迹材料对稀土中Cu(Ⅱ)的选择性吸附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宇 高建峰 +1 位作者 胡拖平 安富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共4页
以Cu(Ⅱ)为模板离子,合成了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EGDE)交联的羧甲基壳聚糖材料(EGDE-CuCMC)。研究了该材料对模板离子的结合性能与识别选择性,探讨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EGDE-Cu-CMC对Cu(Ⅱ)可产... 以Cu(Ⅱ)为模板离子,合成了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EGDE)交联的羧甲基壳聚糖材料(EGDE-CuCMC)。研究了该材料对模板离子的结合性能与识别选择性,探讨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EGDE-Cu-CMC对Cu(Ⅱ)可产生吸附作用,最大吸附量达到33.6 mg·g^(-1);pH=3.5时,相对于La(Ⅲ),对Cu(Ⅱ)的选择性系数可达到2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印迹材料 吸附 识别选择性 铜离子
下载PDF
Z壳聚糖交联印迹材料对稀土中Cu(Ⅱ)的选择吸附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立眉 高建峰 +5 位作者 王宇 胡拖平 安富强 欧国利 王艳君 王军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0-783,810,共5页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为原料,Cu(Ⅱ)为模板离子,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制得交联印迹材料Cu-ECMC。研究了该材料对模板离子的结合性能与识别选择性。探讨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该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Cu-ECMC对...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为原料,Cu(Ⅱ)为模板离子,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制得交联印迹材料Cu-ECMC。研究了该材料对模板离子的结合性能与识别选择性。探讨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该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Cu-ECMC对Cu(Ⅱ)可产生吸附作用,最大吸附量达到44.3mg·g^(-1);pH=3.0时,相对于La(Ⅲ),对Cu(Ⅱ)的选择性系数可达到15.57。印迹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印迹材料 吸附 识别选择性 铜离子
下载PDF
锂离子印迹材料选择性提取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琦 赵宏 +4 位作者 刘伟峰 张二辉 闫光 杨永珍 刘旭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9-47,共9页
离子印迹技术是对目标离子具有选择性分离的一种技术,具有高度预定性、识别性、稳定性及实用性等优点。采用离子印迹技术所制得离子印迹材料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及选择性高的特点。为满足锂资源使用的需求,可将离子印迹材... 离子印迹技术是对目标离子具有选择性分离的一种技术,具有高度预定性、识别性、稳定性及实用性等优点。采用离子印迹技术所制得离子印迹材料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及选择性高的特点。为满足锂资源使用的需求,可将离子印迹材料用于成分复杂的含锂水样中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离子印迹材料的特点及其制备原理,针对Li^+印迹材料制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概述,并综述了Li^+印迹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新型Li^+印迹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新型Li^+印迹材料主要是采用表面离子印迹聚合法结合吸附柱、磁分离、膜分离等新技术制备而得,可以提高对锂的识别选择性并方便吸附后的分离回收操作。最后,本文提出了Li^+印迹材料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技术 LI^+ 印迹材料
下载PDF
硅胶表面铜(Ⅱ)离子印迹聚乙烯亚胺的制备及结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安富强 高保娇 李刚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6-373,共8页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将聚乙烯亚胺(PEI)偶合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化学键联的复合材料PEI/SiO2;以Cu2+为模板离子,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配位键作用,对化学键合在硅胶表面的PEI大分子链进行了离子印迹,制备了复合...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将聚乙烯亚胺(PEI)偶合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化学键联的复合材料PEI/SiO2;以Cu2+为模板离子,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配位键作用,对化学键合在硅胶表面的PEI大分子链进行了离子印迹,制备了复合型Cu2+印迹材料IIP-PEI/SiO2;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研究了IIP-PEI/SiO2对Cu2+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主要印迹条件Cu2+浓度及环氧氯丙烷用量对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印迹材料IIP-PEI/SiO2对Cu2+具有强的记忆识别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Cu2+的结合量大,IIP-PEI/SiO2对Cu2+的吸附容量比印迹前复合材料PEI/SiO2提高了近2倍;(2)对Cu2+的选择性高,相对于Cd2+,IIP-PEI/SiO2对Cu2+的选择性系数为83.79,相对于Zn2+,IIP-PEI/SiO2对Cu2+的选择性系数为80.21.另外印迹材料IIP-PEI/SiO2具有优良的洗脱与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硅胶 离子印迹 铜离子印迹材料 表面印迹
下载PDF
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卫英 李晓 朱兰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23,共4页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通过把分子识别位点建立在印迹材料的表面,来提高识别位点与印迹分子的结合速度,进一步加强印迹材料吸附分离效率。从无机硅胶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两方面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制备技术发展现状,着重评述了表面分子印...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通过把分子识别位点建立在印迹材料的表面,来提高识别位点与印迹分子的结合速度,进一步加强印迹材料吸附分离效率。从无机硅胶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两方面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制备技术发展现状,着重评述了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相应产品的性能,并指出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 分子印迹材料 聚合物微球 选择性吸附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布洛芬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肖璐 荣群 +2 位作者 白希 莫洪波 范维刚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7-1442,共6页
目前,由于布洛芬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解决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布洛芬污染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在开发新型吸附材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文章概述了布洛芬的性质及... 目前,由于布洛芬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解决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布洛芬污染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在开发新型吸附材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文章概述了布洛芬的性质及污染现状等,重点总结了目前几类重要的布洛芬吸附材料。生物质炭材料具有环保、成本低、吸附能力较强、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使用广泛,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较好。分子印迹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也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特异性分子识别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吸附功能材料,发展空间很大。介孔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规则有序的孔道结构、狭窄的孔径分布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吸附布洛芬的功能材料。另外,国内外学者利用天然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表面活性剂等其他材料,通过优化和改性设计合成了多种吸附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环境污染 生物质炭材料 分子印迹材料 介孔材料
下载PDF
抗干扰性智能索拉菲尼隐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研究
8
作者 谭倪 王朵朵 +3 位作者 柳立杰 叶俏荣 曾忱思 齐晨汐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1-80,共10页
将分子印迹技术和隐形纳米技术相结合,用亲水性聚乙二醇对索拉菲尼印迹聚合物进行隐形化修饰,制备了具有抗干扰性能的智能索拉菲尼隐形印迹材料。研究发现该材料对含NaCl、KCl盐溶液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当Na^(+)、K^(+)分别与索拉菲尼... 将分子印迹技术和隐形纳米技术相结合,用亲水性聚乙二醇对索拉菲尼印迹聚合物进行隐形化修饰,制备了具有抗干扰性能的智能索拉菲尼隐形印迹材料。研究发现该材料对含NaCl、KCl盐溶液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当Na^(+)、K^(+)分别与索拉菲尼共存时,目标材料对索拉菲尼的吸附容量仅下降8.6%及19.2%。不仅如此,目标材料还对索拉菲尼现出良好的特异选择性,相对瑞戈非尼和甜菜碱而言,其分离因子各为2.33、4.63。释药性能结果表明,目标材料不仅在模拟肿瘤环境(pH为5.5)的累积释药率41.42%要明显高于在正常生理环境(pH为7.4)条件下的27.71%,而且于还原性物质谷胱甘肽存在的情况下,无论pH值为5.5还是7.4时,目标材料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均显著增大,分别为63.77%及39.15%。目标印迹材料对索拉菲尼的缓释效果也不错,时长可达16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干扰性 索拉菲尼 隐形印迹材料 智能药物载体
下载PDF
交联剂对印迹材料选择性吸附镓性能的影响机理
9
作者 高丽慧 李树磊 +3 位作者 柴娜 胡明 李玲妮 曹亦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54-3063,共10页
为了考察交联剂对印迹材料吸附镓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本文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原位离子印迹法考察不同交联剂用量对印迹材料(IIPs)和非印迹材料(NIPs)吸附镓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对合成... 为了考察交联剂对印迹材料吸附镓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本文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原位离子印迹法考察不同交联剂用量对印迹材料(IIPs)和非印迹材料(NIPs)吸附镓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对合成的IIPs和NIPs的结构和吸附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规律。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NIPs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大,但当柿单宁逐渐由暴露转化为嵌入状态时,交联剂对镓的吸附容量及吸附选择性降低。模板效应是提高IIPs对镓的吸附性能及选择性的主要因素,且模板效应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交联剂柿子皮粉末用量为0.351 mg/g时,形成的薄而均匀的印迹层使得IIP-1对镓的吸附容量(Q_(e)=91 mg/g)和吸附选择性(选择性系数α=38.5)最好,有望实现混合金属溶液中镓的高效选择性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材料 吸附 选择性 交联剂
下载PDF
基于MoS_(2)纳米花的表面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武彦彬 李利珍 +1 位作者 李俊华 许志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4-1033,共10页
以镉离子做模板离子,以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通过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在二硫化钼(MoS_(2))纳米花的表面形成一薄层镉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 以镉离子做模板离子,以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通过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在二硫化钼(MoS_(2))纳米花的表面形成一薄层镉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以及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等表征了离子印迹材料(IIM)的形貌和结构,确证了印迹聚合层的生成。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IIM的印迹位点位于MoS_(2)纳米花的表面,可接触性好,因而IIM对镉离子结合速度快,吸附25 min即可达到平衡。同时,该印迹材料具有很好的印迹效果(印迹因子为6.877),对镉离子有很强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特异性结合量为518.1μmol/g。Scatchard模型分析表明印迹材料的结合位点对镉离子的亲和力不是均一的,可以分为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两部分。吸附等温模型分析表明,印迹材料对镉离子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由该模型可以计算出其对镉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081.0μmol/g。本研究为制备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吸附能力的印迹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 二硫化钼纳米花 多巴胺 镉离子 识别能力
下载PDF
用于焦化废水脱除苯酚的亲水性多孔炭纳米球基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瑶 秦蕾 +3 位作者 崔燕 刘伟峰 刘旭光 杨永珍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0-231,共12页
以多孔炭纳米球(PCMSs)作为载体,采用双功能单体制备了一种亲水性表面分子印迹材料(AMPS-Am/MIP),提高在焦化废水中选择性吸附苯酚的能力。对AMPS-Am/MIP的表面形貌、结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能进行了考察,并详细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吸... 以多孔炭纳米球(PCMSs)作为载体,采用双功能单体制备了一种亲水性表面分子印迹材料(AMPS-Am/MIP),提高在焦化废水中选择性吸附苯酚的能力。对AMPS-Am/MIP的表面形貌、结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能进行了考察,并详细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再生性等吸附性能。结果显示,制备的AMPS-Am/MIP在180 min达到吸附平衡,此时对苯酚的吸附量为47.59 mg g-1;相对选择因子可达1.67,在5次吸附-再生循环后吸附量仍保持在80%以上,表明AMPS-Am/MIP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当p H值在8左右(接近焦化废水p H值)时,吸附容量维持在46.84 mg g-1,表明AM PS-Am/M IP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材料 苯酚 亲水性 吸附 多孔炭纳米球
下载PDF
铅离子印迹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吸附去除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施瑛 钟来进 +2 位作者 刘伟 卢爱民 蒋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4-510,共7页
[目的]制备铅离子印迹和非印迹磁性材料,研究两种材料对Pb(Ⅱ)的吸附去除行为,考察两种材料对Pb(Ⅱ)的吸附选择性,探索其脱附和循环利用性。[方法]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和能量色散谱等方法对两种材料的形貌和结构... [目的]制备铅离子印迹和非印迹磁性材料,研究两种材料对Pb(Ⅱ)的吸附去除行为,考察两种材料对Pb(Ⅱ)的吸附选择性,探索其脱附和循环利用性。[方法]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和能量色散谱等方法对两种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以原子吸收为检测手段,探讨了p H值、反应时间及Pb(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Pb(Ⅱ)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研究;以Cd(Ⅱ)为竞争离子,研究两种材料对Pb(Ⅱ)吸附选择性;以硝酸为脱附试剂,考察其脱附和循环利用性。[结果]1)与Fe3O410 nm的粒径相比,铅离子印迹磁性材料粒径增至80~90 nm;两种材料红外光谱图中557 cm^-1处出现强吸收峰,证实Fe—O键存在,2 940 cm^-1和1 084 cm^-1处的吸收峰证实C—H和Si—O键存在;X射线衍射光谱图显示,它们都具有Fe3O4晶型及Si O2壳层;能量色散谱结果显示,它们主要构成元素为C、O、Si、S和Fe,说明Fe3O4磁核已被Si O2包覆,且巯基已成功键合至两种材料的表面。2)在低酸度时Pb(Ⅱ)基本不被两种材料吸附;当p H值从3增至7时,吸附率不断增大并达到最大,且非印迹材料对Pb(Ⅱ)的吸附率低于印迹材料对Pb(Ⅱ)的吸附率。3)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最后达到平衡吸附。4)随着溶液中Pb(Ⅱ)初始浓度的增加,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吸附量先是急剧上升,然后达到饱和吸附。5)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符合准二级吸附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6)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Cd(Ⅱ)选择吸附系数K为29.75,对Pb(Ⅱ)/Cd(Ⅱ)的相对选择系数是非印迹磁性材料的5.86倍,说明该材料对Pb(Ⅱ)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7)研究了HNO3对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 磁性材料 吸附
下载PDF
基于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的分子印迹材料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谷雪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1-174,共4页
二噁英类污染物是一种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为了开发分离、检测二噁英类污染物的二噁英分子印迹材料,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模板分子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与不同功能单体在不同配比、不同溶剂条件下的结合模式以及对应的结合能,筛选出... 二噁英类污染物是一种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为了开发分离、检测二噁英类污染物的二噁英分子印迹材料,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模板分子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与不同功能单体在不同配比、不同溶剂条件下的结合模式以及对应的结合能,筛选出最佳功能单体为四-乙烯基苯甲酸,最佳反应摩尔比为1∶4,最佳溶剂为环己烷。该模拟结果为二噁英分子印迹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 量子化学 分子印迹材料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红霉素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志民 马新宾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
以硅胶为载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接枝聚合法制备得到红霉素表面分子印迹硅胶材料(EM—MIP—PMAA/SiO_2),采用红外、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M-MIP-PMAA/SiO_2的吸附... 以硅胶为载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接枝聚合法制备得到红霉素表面分子印迹硅胶材料(EM—MIP—PMAA/SiO_2),采用红外、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M-MIP-PMAA/SiO_2的吸附动力学性质及选择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EM·MIP-PMAA/SiO_2对红霉素的吸附能力明显大于非印迹吸附材料(NIP-PMAA/SiO_2),EM-MIP—PMAA/SiO_2对红霉素的吸附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EM-MIP—PMAA/SiO_2对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吸附因子为1.51,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红霉素 分子印迹 接枝聚合 吸附性质
下载PDF
基于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
15
作者 信建豪 侯巧芝 +2 位作者 王聪颖 张利娟 张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7-1121,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磁芯,用硅酸四乙酯修饰后,以Hcy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乙醇溶... 提出一种基于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磁芯,用硅酸四乙酯修饰后,以Hcy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乙醇溶液中制备了Hcy纳米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用该材料吸附血液中的Hcy,释放Hcy后用衍生试剂N-(1-芘基)马来酰亚胺进行衍生,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体系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Hcy纳米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粒径约为40 nm;该材料对Hcy的吸附时间为10 min,吸附pH为3.0,最大表观吸附量为32.4 mg·g^(-1);对Hcy的释放时间为40 min,释放pH为8.0;加入N-(1-芘基)马来酰亚胺反应10 min后,以365 nm为激发波长,体系在387 nm处产生稳定荧光;并且该材料对Hcy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最多可重复使用4次;Hcy的质量浓度在0.02~0.10 mg·L^(-1)内与其对应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8 mg·L^(-1);对Hcy标准溶液进行精密度(n=5)和稳定性(n=6)试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4.0%;方法用于分析5只成年家兔的血液样品,结果均未检出Hcy;对上述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Hcy的回收率为91.2%~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磁性分子印迹材料 吸附 荧光强度
下载PDF
新型磁性苯酚印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成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95,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苯酚为模板分子制备磁性苯酚印迹材料。在对制备方法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表征,测定印迹材料对苯酚的吸附能力,并进行S... 以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苯酚为模板分子制备磁性苯酚印迹材料。在对制备方法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表征,测定印迹材料对苯酚的吸附能力,并进行Scatchard模型分析,同时对苯酚类似物的吸附选择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印迹材料对苯酚的最大吸附量达到8.31mg/g;当动态吸附时间9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印迹因子最大为4.160,选择性因子最大为2.960,说明了该印迹材料对苯酚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吸附性能,可用于化妆品中苯酚的快速富集与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磁性 分子印迹材料 多壁碳纳米管 吸附
下载PDF
介质超透镜自动设计技术及软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巴鹏飞 李青芝 +5 位作者 伍景军 陈骏 唐烽 陈善俊 叶鑫 郑万国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1-256,共6页
由于超透镜在光场相位调控、多功能复合、微纳集成等方面具备传统透镜无法比拟的优势,故其在许多领域具备极大的应用潜力。但是,超透镜的设计需要专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经验,这使得非专业人员无法快速掌握,为此阻碍了超透镜的规... 由于超透镜在光场相位调控、多功能复合、微纳集成等方面具备传统透镜无法比拟的优势,故其在许多领域具备极大的应用潜力。但是,超透镜的设计需要专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经验,这使得非专业人员无法快速掌握,为此阻碍了超透镜的规模化制备。通过MATLAB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混合编程,研究了不依赖于预设物理模型的超透镜的设计过程,实现了介质超透镜的自动化设计。通过在MATLAB编写的软件界面上输入所需的超透镜参数,后台调用FDTD设计仿真程序来构建纳米结构,可以计算出结构的尺寸与相位和透过率的关系。根据所需的相位分布来构建超透镜,最后对超透镜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及性能评估。所述的设计流程及软件能极大地方便非专业人员进行超透镜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超透镜 设计软件 压印材料 自动化设计
原文传递
金属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明 方莉 +1 位作者 郭彦霞 程芳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94-1803,共10页
离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检测相结合制备的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ion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ⅡES)可以有效检测水溶液中的痕量金属离子,因此在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检测及贵金属回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以... 离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检测相结合制备的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ion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ⅡES)可以有效检测水溶液中的痕量金属离子,因此在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检测及贵金属回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以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主族元素、稀土/锕系元素等为ⅡES的分类标准,介绍了ⅡES的构建方法及其在不同金属离子检测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不同方法构建的ⅡES的灵敏度、选择性、检测范围和稳定性等进行了评述,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制备方法不成熟、体系要求严苛等问题,提出现阶段ⅡES面临的挑战、可能的解决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尤其需加强在稀土金属及难印迹金属如锂等元素的ⅡES构建及应用、功能单体开发、交联剂筛选和制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印迹材料 聚合物 电化学 传感器 选择性 稳定性
下载PDF
壳聚糖基硫酸根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莹娟 薛娟琴 李国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以壳聚糖为功能单体,以硫酸根为印迹离子,制备了壳聚糖基硫酸根印迹吸附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其对水中硫酸根的吸附性能。试验发现:在壳聚糖基硫酸根印迹吸附材料中,铜离子首先与壳聚糖的氨基N原子及仲羟基的O原... 文章以壳聚糖为功能单体,以硫酸根为印迹离子,制备了壳聚糖基硫酸根印迹吸附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其对水中硫酸根的吸附性能。试验发现:在壳聚糖基硫酸根印迹吸附材料中,铜离子首先与壳聚糖的氨基N原子及仲羟基的O原子发生配位,然后以铜离子为“媒介”,硫酸根以离子对的形式与铜离子发生复合,交联之后可脱除硫酸根形成与硫酸根离子相匹配的空间结构。交联反应和印迹反应大大降低了壳聚糖的结晶度,形成了其无定形的结构;壳聚糖基硫酸根印迹吸附材料吸附硫酸根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对硫酸根的平衡吸附容量为63.21 mg/g。印迹技术形成与目标硫酸根离子相匹配的空间结构,大大提高了壳聚糖基硫酸根印迹吸附材料对硫酸根离子的吸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硫酸根 印迹材料 吸附性能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磁性复合材料的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氯酚类污染物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新鑫 杨军 +4 位作者 谢晟瑜 陈扬 刘芳伶 沈昊宇 夏清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13-1219,共7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基质分散-磁性固相萃取/液相色谱(d MSPE-HPLC)方法,用于海水中5种氯酚类(CPs)污染物残留量的测定。样品用五氯酚分子印迹氨基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富集,在C8反相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基质分散-磁性固相萃取/液相色谱(d MSPE-HPLC)方法,用于海水中5种氯酚类(CPs)污染物残留量的测定。样品用五氯酚分子印迹氨基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富集,在C8反相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上分离,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230 nm处检测。考察了样品p H值、萃取时间和洗脱剂的种类与用量对CPs富集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5种CPs在1~5 000 n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 9;平均回收率为86.5%~98.8%,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0.8%~8.6%;检出限(LODs)为0.18~1.20 ng/L,定量下限(LOQs)为0.6~4.0 ng/L。方法可用于海水中CPs类化合物的快速筛查和确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功能化 分子印迹磁性材料 氯酚类污染物 海水 基质分散-磁性固相萃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