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批评文体的现代复活--以三位京派批评家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建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8,共7页
该文以三位京派批评家(李长之、沈从文和李健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实绩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论的批评文体能否以及如何"活"在现代,"活"在当下。李长之标举"传记体批评",沈从文选择"印... 该文以三位京派批评家(李长之、沈从文和李健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实绩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论的批评文体能否以及如何"活"在现代,"活"在当下。李长之标举"传记体批评",沈从文选择"印象式批评",李健吾践行"随笔式批评",表面上是模拟式地学习现代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实质上是创造性地承续古代中国的文学批评文体,他们的"西就"之路实为"东归"之途。三位批评家在中与西、古与今之间的游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文论的出路和走向有着重要启示意义和典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文体 传记体 印象式 随笔体
下载PDF
徐志摩与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家阿瑟·西蒙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慧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55-61,共7页
阿瑟·西蒙斯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家,他身兼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期刊主编、撰稿人等多重身份,在唯美主义文学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20年代留学剑桥的徐志摩也受到其文学影响。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考察1920年代徐志... 阿瑟·西蒙斯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家,他身兼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期刊主编、撰稿人等多重身份,在唯美主义文学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20年代留学剑桥的徐志摩也受到其文学影响。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考察1920年代徐志摩对西蒙斯作品的译介及所受影响,可以发现,徐志摩对西蒙斯的接受,在文体选择上戏剧、文论、诗歌并重,在风格偏好上"重唯美而轻颓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阿瑟·西蒙斯 《死城》 《卞昆冈》 印象主义批评 唯美主义诗歌
下载PDF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评批评”论
3
作者 农建南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
"品评批评"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批评方法,通过对"品评批评"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品评批评"的批评实践历程以及"品评批评"方法的分析,认为"品评批评"是饱含丰富情感和体验的批评模式,... "品评批评"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批评方法,通过对"品评批评"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品评批评"的批评实践历程以及"品评批评"方法的分析,认为"品评批评"是饱含丰富情感和体验的批评模式,是中国特有的理论模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智慧体现。在当今全球化和中西文化艺术传播、交流不断加强的境遇下,更应该坚持品评批评理论的民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品评批评 品第 印象式批评
下载PDF
刍议《沧浪诗话》的印象式批评
4
作者 冀鹏燕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34-37,共4页
严羽《沧浪诗话》的印象式批评,既有借助于摘句批评以表达阅读直观感受的初步印象批评,又有借助于抽象语与形象语对批评对象的特征加以提炼和升华的继起印象批评。最具特色的是,严羽《沧浪诗话》的印象式批评还"以禅语为喻",... 严羽《沧浪诗话》的印象式批评,既有借助于摘句批评以表达阅读直观感受的初步印象批评,又有借助于抽象语与形象语对批评对象的特征加以提炼和升华的继起印象批评。最具特色的是,严羽《沧浪诗话》的印象式批评还"以禅语为喻",直观又贴切。究其成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袭传统、时代风尚以及严羽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诗学追求等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印象式批评 以禅喻诗
下载PDF
现代中国式的唯艺术批评——三十年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中西比较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现代中国式的印象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反逻辑、重主体直觉的有中西方共鸣色彩的唯艺术批评,用形象思维整体把握对象,使之具象化,形成审关直觉的互动。它受了西方和中国古代印象式批评的双重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两种直觉顿悟;基... 现代中国式的印象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反逻辑、重主体直觉的有中西方共鸣色彩的唯艺术批评,用形象思维整体把握对象,使之具象化,形成审关直觉的互动。它受了西方和中国古代印象式批评的双重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两种直觉顿悟;基于主体功能的自我创造;象喻表达,以诗解诗;知人论世和“以文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式 印象主义文学批评 直觉 主体
下载PDF
接受和疏离——李健吾与西方印象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2
6
作者 文学武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5,共8页
李健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独具特色的批评家,他的批评理论和实践都受到了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维护批评家的独立尊严和平等地位、重视对艺术的审美感悟以及采用直观鉴赏手段等方面,可以说他是中国印象... 李健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独具特色的批评家,他的批评理论和实践都受到了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维护批评家的独立尊严和平等地位、重视对艺术的审美感悟以及采用直观鉴赏手段等方面,可以说他是中国印象主义批评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但同时应该看到,李健吾在对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的借鉴中,结合中国现代的文化语境进行了必要的选择和疏离,增强了批评的现代意识和科学精神。李健吾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批评范式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健吾 印象主义批评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述论
7
作者 王青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9-132,共4页
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伴随着西方文艺理论与文学思潮的译介,中国知识分子对西学产生了持久的热情。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社会语境的制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作为异质理论的西方文学批评,在引进过程中发生了变... 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伴随着西方文艺理论与文学思潮的译介,中国知识分子对西学产生了持久的热情。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社会语境的制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作为异质理论的西方文学批评,在引进过程中发生了变异,这恰恰说明了接受者的主体精神。以印象批评作为研究个案,探索西方文学批评中国化的过程,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家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显示出会通、变形、创造的品格,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生态空间的建构,希望能对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学批评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印象批评 文艺理论
下载PDF
作为“实现说”的王尔德诗学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吉刚 季俊峰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9-53,共5页
西方有所谓人的精神乃知、情、意三位一体之说。如果说现实主义诗学强调的是知,浪漫主义诗学强调的是情,那么,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诗学强调的则是意,或用他自己的说法叫做自我或个性。王尔德认为人生的目的即在于追求个性的实现,而艺术则... 西方有所谓人的精神乃知、情、意三位一体之说。如果说现实主义诗学强调的是知,浪漫主义诗学强调的是情,那么,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诗学强调的则是意,或用他自己的说法叫做自我或个性。王尔德认为人生的目的即在于追求个性的实现,而艺术则是最佳的途径。也正是在这一个意义上,笔者认为王尔德的诗学本质上应归在伦理学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现说 个性 意志 为艺术而艺术 印象批评
下载PDF
略论短诗《阿姆斯特丹》的艺术魅力
9
作者 胡志国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以传统印象论和美国新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川籍诗人安遇的短诗《阿姆斯特丹》,指出这首诗以一种极简单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含混的、充满张力的艺术魅力,并试图以此为范例,表明传统批评法与现代西方批评法相结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 印象论 新批评 《阿姆斯特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