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水泥间隔器重建第一跖趾关节痛风性骨缺损的疗效 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凌椿 潘培军 +3 位作者 陈杰伟 朱飞 叶博闻 戴号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间隔器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痛风性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收治的第一跖趾关节痛风性骨缺损患者23例,均为男性,年龄36~79岁,平均(60.13±11.94)岁。通... 目的探讨骨水泥间隔器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痛风性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收治的第一跖趾关节痛风性骨缺损患者23例,均为男性,年龄36~79岁,平均(60.13±11.94)岁。通过术前、术后双能CT评估痛风石的有效切除率;对比术前、术后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Maryland评分、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等足部功能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双能CT评估痛风石有效切除率达(90.41%±4.3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35±1.03)个月。HAV角由术前(22.04°±11.75°)变为(12.77°±8.62°),术前VAS评分为(7.76±1.15)分、Maryland评分为(19.47±14.91)分、SF-36评分为(65.71±9.10)分,术后VAS评分为(1.76±0.83)分、Maryland评分为(47.53±6.16)分、SF-36评分为(90.59±4.44)分,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有2例出现残留痛风石液化导致伤口延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病理性骨折、伤口边缘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骨水泥间隔器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痛风性骨缺损,能提高痛风石的切除率,保留并维持第一跖趾关节功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第一跖趾关节 骨缺损 骨水泥间隔器
下载PDF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 被引量:3
2
作者 蔡碰德 胡懿郃 +1 位作者 谢杰 汪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3例(23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时间...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3例(23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时间为13~52个月,平均17.3个月;发生感染至入院翻修时间为15 d~7个月,平均2.1个月。一期清创、取出假体,植入含庆大霉素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8~10周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假体。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价翻修前后患膝功能,并统计总体感染控制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二期翻修术后发生再感染,余21例感染控制,总体感染控制率91.3%。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年。HSS评分由术前(60.6±9.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2.3±7.4)分,KSS评分由术前(110.7±9.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34.0±10.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假体周围透亮影等异常表现。结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能有效控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并能较好恢复患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迟发感染 二期翻修术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
原文传递
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治疗髓内固定术后骨髓炎合并骨不连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上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治疗髓内固定术后骨髓炎合并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6年5月,收治12例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6~53岁,平均40.2岁。骨折部位:胫骨7例,股骨5例...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治疗髓内固定术后骨髓炎合并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6年5月,收治12例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6~53岁,平均40.2岁。骨折部位:胫骨7例,股骨5例。髓内固定术后2周内感染7例,3个月内感染5例。患者于感染发生后1~24个月入院,平均5个月。细菌培养10例呈阳性,2例呈阴性。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高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值。一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髓内插入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临时固定;3~6个月待感染控制后,二期手术取出间置器,行自体髂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患者两期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二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4个月。二期术后3个月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正常。X线片复查,骨折均在二期术后10~14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2周。除1例患者膝关节屈曲约90°外,其余患者下肢功能均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复发。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临时固定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二期手术取出间置器行植骨内固定,是治疗髓内固定术后骨髓炎合并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 骨髓炎 骨不连 髓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