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为“隐含作者”? |
申丹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23
|
|
2
|
隐含作者、叙事结构与潜藏文本——解读肖邦《黛西蕾的婴孩》的深层意义 |
申丹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9
|
|
3
|
凡人的异类 离散的尽头——台湾“眷村文学”两代人的叙述 |
张错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4
|
论小说作者与隐含作者 |
李建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6
|
|
5
|
论《洛丽塔》的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 |
汪小玲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6
|
“隐含作者”:中国的研究及对西方的影响 |
申丹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5
|
|
7
|
文本“过度阐释”及其历史语境分析——从《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反犹倾向”谈起 |
林斌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12
|
|
8
|
第一人称叙事与可靠性问题 |
邵锦娣
周苹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3
|
|
9
|
翻译批评的叙事学视角 |
周晓梅
吕俊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10
|
西方叙事学界的“隐含作者”之争述评——兼纪念韦恩·布思去世两周年 |
尚必武
胡全生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7 |
7
|
|
11
|
班昭《女诫》再解读 |
周峨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6
|
|
12
|
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隐性艺术家形象——兼论“隐性艺术家”与“隐含作者”的差异 |
汪余礼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3
|
女性文学主体性论纲 |
李玲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4
|
论小说阅读中“隐含作者”的建构 |
佘向军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15
|
译者——与隐含作者心灵契合的隐含读者 |
周晓梅
吕俊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6
|
不可靠的叙述者:《喧哗与骚动》中的杰生 |
王榕
|
《菏泽学院学报》
|
2006 |
4
|
|
17
|
作者、隐含作者与角色设置——论穆旦的《诗八首》 |
姜玉琴
|
《文学与文化》
|
2024 |
0 |
|
18
|
士大夫的异域妙想记--论张德彝《航海述奇》中的不可靠叙述 |
张慧佳
黄蓉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9
|
新闻不可能是“不可靠叙述”:一个符号修辞分析 |
赵毅衡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20
|
“双重认知轨道”:认知文化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申丹
|
《英语研究》
|
2020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