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Ⅱ):任务分离和反应倾向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治良 叶阁蔚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共8页
在实验I的基础上,操纵学习时的呈现时间(250ms,500ms,750ms)和注意变量(目标和非目标字),运用任务分离方法及间接证明逻辑,比较了再认测验和整字偏好测验在不同条件下的辨别力(A′)和反应倾向(B″)。结... 在实验I的基础上,操纵学习时的呈现时间(250ms,500ms,750ms)和注意变量(目标和非目标字),运用任务分离方法及间接证明逻辑,比较了再认测验和整字偏好测验在不同条件下的辨别力(A′)和反应倾向(B″)。结果:(1)双向功能分离的出现表明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存在本质差异。根据“过程纯净”假设,可以推证内隐记忆存在于偏好测验中。此时,匹配比较法的标准未满足。(2)偏好测验中,500ms呈现目标字时,有显著正向启动效应:750ms呈现非目标字时,有显著负向启动效应。(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发生时,都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但是前者的报告标准较松宽,而后者的较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记忆 汉字 任务分离 反应倾向 负向启动
下载PDF
民族关系研究中的内隐偏见调查综述 被引量:9
2
作者 卢焕华 徐苗 +3 位作者 方慧珍 李雪婷 杨圣敏 刘嘉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9,共15页
不同民族之间往往存在偏见,其中内隐偏见是一个民族无意识中自动对另一个民族产生的片面乃至错误的看法和态度。心理学角度的启动技术、内隐联想测验、反应/不反应联想测验等三种内隐范式的研究都发现了民族内隐偏见现象。我们对已有研... 不同民族之间往往存在偏见,其中内隐偏见是一个民族无意识中自动对另一个民族产生的片面乃至错误的看法和态度。心理学角度的启动技术、内隐联想测验、反应/不反应联想测验等三种内隐范式的研究都发现了民族内隐偏见现象。我们对已有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民族、宗教间的接触时间,社会主流观点,政府政策等都是内隐偏见的影响因素。由于偏见会影响民族间的交往、情绪识别以及攻击性评价,因此我们提出,通过加强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抑制刻板印象、调整个体动机、改变环境、加强积极的教育和媒体宣传、增加控制加工等方法来减小民族内隐偏见及其影响。最后,我们提出了民族内隐偏见的形成、影响及调节模型,以更好地解释偏见、行为与调节策略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偏见 刻板印象 攻击性评价 情绪识别 民族交往 调节策略
原文传递
融入用户隐式信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被引量:7
3
作者 郎亚坤 王国中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49-1654,共6页
为解决传统推荐系统中的数据稀疏、关联性差、冷启动等方面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将社交中的信任关系引入推荐系统形成社会化推荐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推荐精度,但是显式信任信息很难获取并且现有的信任信息非常稀疏.针对加入用户信任... 为解决传统推荐系统中的数据稀疏、关联性差、冷启动等方面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将社交中的信任关系引入推荐系统形成社会化推荐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推荐精度,但是显式信任信息很难获取并且现有的信任信息非常稀疏.针对加入用户信任信息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融入用户隐式信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模型FITrustSVD,该模型是在TrustSVD算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用户的隐式信任,定义了隐式信任用以矫正用户间的信任信息,对用户的信任范围做了约束,改进相似度算法的计算公式,并在信任预测公式中加入了用户的信任偏置.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数据稀疏、冷启动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推荐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过滤 社会化推荐 隐式信任 FITrustSVD算法 信任偏置
下载PDF
归因双重过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全全 叶映华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归因过程是否一个双重过程,包括内隐归因和外显归因。方法:本研究同时采用外显的自陈式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归因的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1)归因是一个双重过程模型,包括内隐归因和... 目的: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归因过程是否一个双重过程,包括内隐归因和外显归因。方法:本研究同时采用外显的自陈式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归因的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1)归因是一个双重过程模型,包括内隐归因和外显归因;(2)个体的归因偏差受个体内隐归因影响;(3)归因的双重过程模型不受性别及经验因素影响。结论:归因是一个双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归因 内隐归因 归因偏差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倾向得分估计的无偏推荐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骆锦潍 刘杜钢 +1 位作者 潘微科 明仲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08-3514,共7页
现实中推荐系统通常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偏置问题,例如曝光偏置、位置偏置和选择偏置。一个忽略偏置问题的推荐模型不能反映推荐系统的真实性能,且对于用户而言可能是不可信任的。先前的工作已经表明基于倾向得分估计的推荐模型能够有效缓... 现实中推荐系统通常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偏置问题,例如曝光偏置、位置偏置和选择偏置。一个忽略偏置问题的推荐模型不能反映推荐系统的真实性能,且对于用户而言可能是不可信任的。先前的工作已经表明基于倾向得分估计的推荐模型能够有效缓解隐式反馈数据的曝光偏置,但是通常只考虑通过物品信息来估计倾向得分,这可能导致倾向得分估计不准确。为了提高倾向得分估计的准确性,提出配对倾向得分估计(MPE)方法。具体来说,该方法引入了用户流行度偏好的概念,通过计算用户流行度偏好和物品流行度的配对程度来对样本曝光率进行更加精确的建模,最后将提出的估计方法和一个主流的传统推荐模型以及一个无偏推荐模型进行集成并和包括前两者的三个基线模型进行对比。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结合MPE方法后的模型分别相比对应的基线模型在召回率、折损累计增益(DCG)和平均准确率(MAP)这三个评估指标上均有显著的提升;此外,通过实验结果还观察到性能的增益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长尾物品,可见所提方法有助于提升推荐物品的多样性与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系统 隐式反馈 曝光偏置 倾向得分估计 矩阵分解 长尾物品 用户流行度偏好
下载PDF
条件性推理测验:人格测验的新思路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中权 张厚粲 +1 位作者 王力 柳恒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09-1211,共3页
条件性推理测验关注人们如何解决表面上看上去类似于传统归纳推理测验的问题,其真实目的是根据反应者是否将基于某种内隐偏差的解决方案视为合理的,进而评估反应者的人格倾向。有证据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自陈问卷的有意扭曲等相关问... 条件性推理测验关注人们如何解决表面上看上去类似于传统归纳推理测验的问题,其真实目的是根据反应者是否将基于某种内隐偏差的解决方案视为合理的,进而评估反应者的人格倾向。有证据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自陈问卷的有意扭曲等相关问题,获得更可靠的结果。这种测评思路在成就动机和攻击性两个领域的研究中已经获得初步成效,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都较为理想。然而也需指出,这一新思路尚处在发展中,还有一些问题如施测方法、测验构建和思路拓展等需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推理 内隐偏差 合理化机制 成就动机 攻击性
下载PDF
想象接触次数改善抑郁症群体偏见的效果差异 被引量:2
7
作者 艾娟 周迪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究想象接触干预次数对改善抑郁症群体内隐偏见的有效性,为改善学生们对抑郁症群体的消极偏见提供参考。方法:94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不同干预(无想象接触/单次想象接触/多次想象接触),之后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 目的:探究想象接触干预次数对改善抑郁症群体内隐偏见的有效性,为改善学生们对抑郁症群体的消极偏见提供参考。方法:94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不同干预(无想象接触/单次想象接触/多次想象接触),之后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他们对抑郁症群体的内隐偏见。结果: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抑郁症群体的消极内隐偏见(P<0.05);相比无想象接触干预,想象接触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对抑郁症群体的消极内隐偏见(P<0.05),但单次与多次想象接触的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226);经过想象接触后,大学生对抑郁症群体的内隐消极偏见出现减少的趋势,但这种消极偏见仍然明显(t单次干预=7.327,t多次干预=6.368,P<0.001)。结论:想象接触是改善群体偏见的有效措施,但并非干预次数越多越好。建议设置相应的想象接触活动,这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抑郁症群体的偏见,促进对抑郁症群体的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群体 想象接触 内隐偏见 干预
下载PDF
人员选拔决策中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耀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8-1221,共4页
本研究结合企业人员选拔的递进环节,按照简历筛选、面试评分、最终决策三个逻辑层面设计实验:实验1,采用2×2×2混合设计,探讨无偏见证明及自我监控水平对招聘中相貌偏见的影响;实验2,采用2×2实验设计,考察认知风格对面试... 本研究结合企业人员选拔的递进环节,按照简历筛选、面试评分、最终决策三个逻辑层面设计实验:实验1,采用2×2×2混合设计,探讨无偏见证明及自我监控水平对招聘中相貌偏见的影响;实验2,采用2×2实验设计,考察认知风格对面试评分的影响,试图揭示面试评分中晕轮效应的发生机制;实验3,采用2×2设计,试图探讨不同内隐人格观的评委对框架效应的识别。本研究旨在揭示内隐认知对人员选拔决策过程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选拔决策 内隐认知 晕轮效应 框架效应
下载PDF
Weigh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emales of Different Races
9
作者 Lynn K. Bartels Cynthia R. Nordstrom Jodie L. Pyatt 《Psychology Research》 2013年第7期409-417,共9页
关键词 重量偏差 种族差异 女性 偏差预测 工资 西班牙 经理人 体重
下载PDF
挑衅情境与自恋类型对初中生攻击性解释偏向的影响
10
作者 张丽华 杨博 朱丽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9-66,共8页
探讨高、低挑衅情境下显性与隐性自恋对初中生的外显及内隐攻击性解释偏向的影响。从453名初中生中筛选出显性自恋组和隐性自恋组各70人,为他们设置不同挑衅情境并测量其外显及内隐攻击性解释偏向。结果发现,与低挑衅情境相比,高挑衅情... 探讨高、低挑衅情境下显性与隐性自恋对初中生的外显及内隐攻击性解释偏向的影响。从453名初中生中筛选出显性自恋组和隐性自恋组各70人,为他们设置不同挑衅情境并测量其外显及内隐攻击性解释偏向。结果发现,与低挑衅情境相比,高挑衅情境下被试的攻击性解释偏向更多。在高挑衅情境下,显性自恋组的外显攻击性解释分数比隐性自恋组高;显性自恋组对攻击性和中性词的反应时之差显著大于隐性自恋组。结果表明,高挑衅情境比低挑衅情境更能诱发出攻击性解释偏向。在高挑衅情境下,显性自恋组比隐性自恋组表现出更多的外显攻击性解释偏向;隐性自恋组比显性自恋组表现出更多的内隐攻击性解释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衅情境 显性自恋 隐性自恋 攻击性 解释偏向
下载PDF
患者照护中的内隐偏见研究与实践进展
11
作者 冯梅 唐梦琳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59,71,共4页
内隐偏见在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存在。从偏见的起源、概念、分型出发,对医疗卫生领域中内隐偏见的类型、表现形式进行总结,以内隐联想试验为基础介绍了内隐偏见的常用测量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内隐偏见对患者照护的影响,包括影响... 内隐偏见在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存在。从偏见的起源、概念、分型出发,对医疗卫生领域中内隐偏见的类型、表现形式进行总结,以内隐联想试验为基础介绍了内隐偏见的常用测量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内隐偏见对患者照护的影响,包括影响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互动、影响治疗决定和治疗结局三方面,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的不同维度提出减少内隐偏见的有效策略,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证医疗照护服务的公平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见 内隐偏见 患者照护 医疗质量 公平
下载PDF
社会同步对内隐攻击性的弱化作用:影响注意偏向的眼动证据
12
作者 王元 乔梦琳 李柯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521,共7页
社会同步作为"社会粘合剂",能够对社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同步对内隐攻击性弱化作用的认知机制。研究将45名内隐攻击性水平不同的被试随机分配为三组,完成在模棱两可情境下基于SIP模型的对敌意线索和非敌... 社会同步作为"社会粘合剂",能够对社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同步对内隐攻击性弱化作用的认知机制。研究将45名内隐攻击性水平不同的被试随机分配为三组,完成在模棱两可情境下基于SIP模型的对敌意线索和非敌意线索的第一遍注视。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解释优先模型。同时也表明,社会同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高内隐攻击性个体的攻击性倾向,而不会对低内隐攻击性水平的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同步 内隐攻击性 注意偏向 眼动
下载PDF
Is Math Still Just a Man's World?
13
作者 Alice B. Popejo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2012年第5期292-298,共7页
Awards are important markers of success in any career, and in academia they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iring, promotion and tenure decisions. This study compares awards data for disciplinary societies in STEM (sc... Awards are important markers of success in any career, and in academia they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iring, promotion and tenure decisions. This study compares awards data for disciplinary societies in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to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in each respective field. By establishing availability pool estimates of women who should be eligible for senior scholarly awards, a comparison can be made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award winners and the percentage of women active in the discipline. The CBMS (conference board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survey in 2005 reported that women were 9% of all full-time tenured professors in doctoral-level mathematics departments; yet during the last decade, women received only 4.8% of scholarly awards from the AMS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Similar disparities exist for scholarly achievement awards from the MAA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the SIAM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the ASA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The under-recognition of women for scholarly contributions cannot be attributed solely to low numbers of women, so further explanation must be sought elsewhere. Curiously, women received more than their expected proportion of awards for service and teaching. Decades of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oints to "implicit associations" or subconscious social stereotypes a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both men and women de-value women's intellectual accomplishments and praise their communal contributions, which may explain the gender disparity between scholarly and service awards. Gender disparities in scholarly recognition can hinder the advancement of women and limit their numbers as leaders in STEM fields. AWIS (association for women in science) is working with seven disciplinary societies (including AMS, ASA, MAA and SIAM) to identify patterns of behavior that perpetuate unconscious bias in the awards selection process and to pinpoint ways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larly awards recognition disciplinary societies selection NOMINATION implicit associations unconscious bias socialstereotypes broadening participation.
下载PDF
身高内隐偏见及身高对简历筛选的影响
14
作者 曾梅 贺福川 +1 位作者 黄超 黄春燕 《心理学进展》 2020年第11期1625-1632,共8页
本研究采用了内隐联想范式(IAT)以及情景模拟简历筛选两种方法对180名大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在人群中是否存在身高内隐偏见以及身高对于内隐偏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人们更愿意将积极的人格特质与身高高的人相联系,将消极的人... 本研究采用了内隐联想范式(IAT)以及情景模拟简历筛选两种方法对180名大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在人群中是否存在身高内隐偏见以及身高对于内隐偏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人们更愿意将积极的人格特质与身高高的人相联系,将消极的人格特质与身高矮的人相联系;2) 简历筛选的过程中,简历筛选会受到简历上身高的影响,表现为相同能力水平下,录取高个子的意愿更强。总的来说,本文对身高内隐偏见与身高对简历筛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既丰富了我国身高内隐偏见的研究;同时本文还填补了我国在探索简历筛选过程中身高偏向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内隐偏见 简历筛选
下载PDF
社会宏观因素对西藏自治区民族关系中的内隐偏见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军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5,181,共11页
偏见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人类群体之间。这种内隐的偏见会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但并非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各种外部影响因素来减少内隐偏见及其影响。研究这种内隐偏见产生的原因,进而加以调... 偏见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人类群体之间。这种内隐的偏见会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但并非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各种外部影响因素来减少内隐偏见及其影响。研究这种内隐偏见产生的原因,进而加以调节、控制,减少内隐偏见及其影响,从而为构建良好的民族关系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因素 民族关系 内隐偏见
原文传递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胡志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2-1125,共4页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研究。发现被试整体在两次实验中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对其行为归因已形成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研究。发现被试整体在两次实验中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对其行为归因已形成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EB是一种测量内隐刻板印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性别 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IAT 刻板解释偏差 SEB 社会认知
下载PDF
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佐斌 刘晅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3,共7页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两种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考察了120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强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人们对于男性以及男性本身持有的刻板印象符合传统的认知习惯,而...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两种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考察了120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强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人们对于男性以及男性本身持有的刻板印象符合传统的认知习惯,而对于女性及女性持有的刻板印象则与传统的认知习惯有所不同。用IAT和SEB这两种方法测量大学生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在被试的性别变量上得到的结果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刻板解释偏差测量 IAT SEB 认知习惯 大学生
下载PDF
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 被引量:43
18
作者 李海江 杨娟 +1 位作者 贾磊 张庆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7-916,共10页
本研究分别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角度出发,以大学生情绪面孔(高兴,中性,愤怒)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实验范式,探讨不同自尊水平个体注意偏向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无效线索条件下,低外显自尊个体对以... 本研究分别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角度出发,以大学生情绪面孔(高兴,中性,愤怒)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实验范式,探讨不同自尊水平个体注意偏向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无效线索条件下,低外显自尊个体对以愤怒为提示线索的靶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高兴和中性,说明低外显自尊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愤怒)的注意偏向是一种注意的解脱困难;高内隐自尊个体在无效线索条件下,对以高兴和愤怒为提示线索的靶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说明高内隐自尊个体更易受到情绪性信息(愤怒和高兴)的吸引,是一种选择性的注意维持倾向,表现为注意的解脱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 内隐自尊 注意偏向 注意解脱 注意警觉
下载PDF
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马芳 梁宁建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研究采用IAT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IAT方法能检测到大学生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IAT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性别刻... 本研究采用IAT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IAT方法能检测到大学生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IAT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没有专业差异;IAT与SEB所测得的结果不相同,IAT和SEB测得的是被试记忆中复杂网络联结的不同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试(IAT) 刻板印象解释偏差(SEB)
下载PDF
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SEB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马芳 梁宁建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6-1118,1115,共4页
本研究采用SEB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SEB方法能显著地检测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这样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SEB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 本研究采用SEB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SEB方法能显著地检测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这样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SEB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也没有专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解释偏差 大学生 SEB实验设计 性别差异 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