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对中国形象的遮蔽——以国际马尔罗批评中的“强制汉化”为例
1
作者
张珣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3,178,179,共12页
国际马尔罗批评中存在一种“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其本质是“强制阐释”:其显意识是对抗西方优越论,无意识则是追求将中国树立为西方的对抗性价值中心,忽略中国自身的文化血肉和价值内涵。在一些“外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领域,甚...
国际马尔罗批评中存在一种“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其本质是“强制阐释”:其显意识是对抗西方优越论,无意识则是追求将中国树立为西方的对抗性价值中心,忽略中国自身的文化血肉和价值内涵。在一些“外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领域,甚至出现从作家本人到国外评论者再到中国评论者的“串谋”,彼此心照不宣地为对方的“强制汉化”做铺垫、行矫饰。通过分析国际马尔罗批评中这一阐释路径的形成原因和运作机制可以发现,“强制汉化”对中国思想文化造成的其实是各种“异化”“蛀空”和“窄化”,重塑文明地位的迫切心理会使“强制意图”盖过“阐释对象”本身。这种对中国文化价值失之偏颇、粗糙的构建,往往会于无形中巩固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强化文化偏见和情绪抵触。相比西方中心化对中国的“失焦”,这种“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造成的“过度聚焦”是对中国具体身份信息的另一种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强制汉化
隐性东方中心视角
国际马尔罗批评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对中国形象的遮蔽——以国际马尔罗批评中的“强制汉化”为例
1
作者
张珣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法国马尔罗国际学术研究中心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3,178,179,共12页
文摘
国际马尔罗批评中存在一种“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其本质是“强制阐释”:其显意识是对抗西方优越论,无意识则是追求将中国树立为西方的对抗性价值中心,忽略中国自身的文化血肉和价值内涵。在一些“外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领域,甚至出现从作家本人到国外评论者再到中国评论者的“串谋”,彼此心照不宣地为对方的“强制汉化”做铺垫、行矫饰。通过分析国际马尔罗批评中这一阐释路径的形成原因和运作机制可以发现,“强制汉化”对中国思想文化造成的其实是各种“异化”“蛀空”和“窄化”,重塑文明地位的迫切心理会使“强制意图”盖过“阐释对象”本身。这种对中国文化价值失之偏颇、粗糙的构建,往往会于无形中巩固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强化文化偏见和情绪抵触。相比西方中心化对中国的“失焦”,这种“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造成的“过度聚焦”是对中国具体身份信息的另一种遮蔽。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强制汉化
隐性东方中心视角
国际马尔罗批评
中国形象
Keywords
imposed
interpretation
imposed
sinicization
implicit
oriental
-
centralism
international
Malraux
criticism
image
of
China
分类号
K10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对中国形象的遮蔽——以国际马尔罗批评中的“强制汉化”为例
张珣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