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个人物 六种人生——谈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海浪》中的人物刻画 被引量:2
1
作者 甄艳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8期31-33,共3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 2 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 ,《海浪》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利用太阳的东升与西落象征着人生的具体阶段。作者通过对六个人物成长经历的描写 ,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之间的矛盾。六个代表人物以不同的方...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 2 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 ,《海浪》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利用太阳的东升与西落象征着人生的具体阶段。作者通过对六个人物成长经历的描写 ,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之间的矛盾。六个代表人物以不同的方式走向同一个归宿 ,而又以不同的姿态迎接着死亡。个体生命虽然短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刻画 内心独白 短暂 永恒
下载PDF
目连戏:观照鲁迅创作与思想的一面镜像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燕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138,共8页
鲁迅一生对目连戏非常关注,不仅收藏和研究,而且不断回忆和书写。在《无常》中,鲁迅对目连戏中唱词的改写匠心独运,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认知;而在观看绍兴目连戏高潮《跳无常》的表演中,鲁迅感受到蕴藏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鲜活生命力和... 鲁迅一生对目连戏非常关注,不仅收藏和研究,而且不断回忆和书写。在《无常》中,鲁迅对目连戏中唱词的改写匠心独运,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认知;而在观看绍兴目连戏高潮《跳无常》的表演中,鲁迅感受到蕴藏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鲜活生命力和创造性,并把它们呈现在自己的创作中。目连戏对于鲁迅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情感和艺术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尤其在关于文学大众化的思考中,鲁迅从目连戏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目连戏 无常 《跳无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论日本人的无常观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晓柳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从日本古代文学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无常...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从日本古代文学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无常观主要表现在其忧患意识与生死观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 无常观 忧患意识 生死观
下载PDF
“音声无常,和声无象”——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泽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4-69,共6页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其文章论说新颖,往往打破陈见,师心独到。《声无哀乐论》作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一反旧说,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他在文中指出音乐不能表现具体...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其文章论说新颖,往往打破陈见,师心独到。《声无哀乐论》作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一反旧说,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他在文中指出音乐不能表现具体的情感,要求音乐以平和为体,不涉伦理,反对儒家的乐教思想,反对把音乐当作名教的工具、统治的手段。《声无哀乐论》的出现解放了被礼教长期束缚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利于对音乐自身形式规律的探讨和发展,在音乐美学史上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围绕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的"音声无常"、"和声无相"两个核心论点,分别从思想基础、心声关系、审美差异、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分析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并对嵇康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的贡献作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 音声无常 审美差异
下载PDF
一次表皮构造的设计建造试验
5
作者 武恕凡 《新建筑》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通过一次小型的表皮设计建造过程.尝试运用简单材料、复合构造的方式完成墙体建造,并提升房屋的热工性能。采用干式施工法,材料可完全拆装再利用,能够保护环境、节省资源。同时,对表皮的视觉效果进行研究尝试,发掘廉价材料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表皮构造 干式施工 非永久连接 复合构造体
下载PDF
如何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 被引量:1
6
作者 贾晓华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农民工选择非永久迁移是在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而这种非永久迁移却给经济增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在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过程中的利益格局,从协调城乡间利益矛盾,减少制度变迁... 农民工选择非永久迁移是在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而这种非永久迁移却给经济增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在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过程中的利益格局,从协调城乡间利益矛盾,减少制度变迁摩擦成本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永久迁移 摩擦成本 利益格局 路径选择
下载PDF
从《重症监护室》《在精神病院》透视无常人生
7
作者 艾自由 《昭通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93-96,共4页
非虚构长篇纪实文学《重症监护室》《在精神病院》对重症病人、精神病人无常人生与病魔生死缠绕的透视,在传递肉身、精神两类特殊病人撼人心魄地与病魔死亡缠绕与向死而生的同时,融入了作者心怀悲悯、满怀善意的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进行... 非虚构长篇纪实文学《重症监护室》《在精神病院》对重症病人、精神病人无常人生与病魔生死缠绕的透视,在传递肉身、精神两类特殊病人撼人心魄地与病魔死亡缠绕与向死而生的同时,融入了作者心怀悲悯、满怀善意的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进行的人文思考,举重若轻、张弛有度,显示了作家周芳的非虚构文学创作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在精神病院》 无常人生
下载PDF
论日本人的无常观
8
作者 孙晓柳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8-69,共2页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本文试从日本古代文学、日本人的忧...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本文试从日本古代文学、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日本人的生死观三个方面分析日本人的无常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 无常观 忧患意识 生死观
下载PDF
论日本人的无常观
9
作者 孙晓柳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该文试从日本古代文学、日本人的忧...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该文试从日本古代文学、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日本人的生死观三个方面分析日本人的无常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 无常观 忧患意识 生死观
下载PDF
试论《福乐智慧》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佟德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7-67,共11页
哲理长诗《福乐智慧》有着语言文化、艺术、法律、天文学、伦理道德、文化人性论、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长诗中体现的法制观念 ,人权思想 ,重知识、讲实用的认知观 ,以“无常”为核心的发展观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思想及治国纲领等 ... 哲理长诗《福乐智慧》有着语言文化、艺术、法律、天文学、伦理道德、文化人性论、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长诗中体现的法制观念 ,人权思想 ,重知识、讲实用的认知观 ,以“无常”为核心的发展观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思想及治国纲领等 ,是其中的精髓 ,是应予以继承和发扬的文化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乐智慧》 哲理诗 艺术价值 法律价值 伦理道德价值 维吾尔族 文化人性论 语言文化价值
下载PDF
《西游记》“白骨精”考辨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珂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2-95,共4页
佛教"白骨观"的修法和理念与《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故事的生成,有很深的渊源。"白骨精"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作者对无常人生的真切感受与形象表达,阐释了放下贪嗔痴慢、超越白骨微尘人生的宗教训诫。
关键词 白骨精 白骨观 无常 贪嗔痴慢疑 解脱
下载PDF
论徐小斌小说中的宿命书写
12
作者 李燕妮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小说《羽蛇》《敦煌遗梦》《天鹅》《别人》等,凭借深刻精彩的宿命书写,把握虚浮无定的人生百年。徐小斌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存在的真切感受,注入小说对“轮回”与“无常”这两大宿命范畴的关注中,用细腻的笔墨言...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小说《羽蛇》《敦煌遗梦》《天鹅》《别人》等,凭借深刻精彩的宿命书写,把握虚浮无定的人生百年。徐小斌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存在的真切感受,注入小说对“轮回”与“无常”这两大宿命范畴的关注中,用细腻的笔墨言说血缘流转中的轮回、剖析生命中的无常情境,同时又以小说人物昂扬的生命斗志呈现命定悲剧中人的无畏精神。徐小斌小说中的宿命书写,在对人类整体命运的观照中产生了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并以独特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为当代文坛中的宿命书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小斌小说 宿命书写 轮回 无常
下载PDF
Wabi sabi,“禅寂”之美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鹏 《创意与设计》 2012年第2期57-60,共4页
Wabi sabi(禅寂)渊源于禅宗茶道,是日本最重要的审美观念。Wabi的核心是自然。它是事物简约、质朴的自然状态,也是人平静、超然的心境。Wabi在审美中表现为谦逊的简约、无华的质朴、不完满或不规则的美感。Sabi的基础是佛教的"无常... Wabi sabi(禅寂)渊源于禅宗茶道,是日本最重要的审美观念。Wabi的核心是自然。它是事物简约、质朴的自然状态,也是人平静、超然的心境。Wabi在审美中表现为谦逊的简约、无华的质朴、不完满或不规则的美感。Sabi的基础是佛教的"无常观",sabi特别注重由于时间流逝所产生的审美感情,尤其是时光流逝所带来的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Wabi和sabi是由出离心、无常悲生发出的对人情、物趣的自然恬淡的审美,人与自然就在wabi sabi的审美中获得了自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bi Sabi 自然 不完满 无常
下载PDF
从生死无常的沉迷到大慈大悲的解脱——论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佛学意蕴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丽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6-88,共3页
迟子建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透露出了浓郁的佛学意蕴,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了个体能透人生苦难的心理历程。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为对生死无常的沉迷;二为从生死无常的沉迷到大慈大悲的超越。
关键词 迟子建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佛学意蕴 无常
下载PDF
《鬼谷子》哲学倾向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2-24,共3页
传世藏书《鬼谷子》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杂家著作。该书是战国后期诸子百家的综合物 ,其本体论思想与《老子》的道论有传承关系 ,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亦与《老子》一样 ,十分丰富 。
关键词 鬼谷子 无形 无常 捭阖 揣摩 抵山戏
下载PDF
兼好的无常观与周易思想——以《徒然草》第九十一段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秉珊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6-90,109,共6页
《徒然草》第九十一段是以周易思想为肌肤的章段,该段中所反映的作者兼好法师的无常观是佛教无常观与儒家思想调和的产物。通过比较分析《周易》及其注释书,考察兼好是如何吸收《周易》思想,并使其融入无常观中的。
关键词 《徒然草》 吉凶由人 无常变易 《周易》 《周易程氏传》
下载PDF
爱与生的永恒——谈川端康成的“轮回转生”观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伟萍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为了寻回失去的亲情和爱情,青年时期的川端康成认同了佛教"轮回转生"的世界现。这一人生现的确立,不但使他在心灵上获得了爱与生的永恒,而且还使川端文学与日本传统美建立了密切的内在关联。恰是在表现... 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为了寻回失去的亲情和爱情,青年时期的川端康成认同了佛教"轮回转生"的世界现。这一人生现的确立,不但使他在心灵上获得了爱与生的永恒,而且还使川端文学与日本传统美建立了密切的内在关联。恰是在表现民族性上,川端铸就了文学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常 轮回转生 永恒
下载PDF
日本中世文学中无常观的转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0期12-16,共5页
无常观是日本重要的思想理念,是指现实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产生和消失,把一切事物看作无常的观点。从日本中世时期开始,中世文学中很多作品都涉及无常观的内容,尤其是中世文学的两个代表作《方丈记》和《徒然草》,从这两部作品中... 无常观是日本重要的思想理念,是指现实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产生和消失,把一切事物看作无常的观点。从日本中世时期开始,中世文学中很多作品都涉及无常观的内容,尤其是中世文学的两个代表作《方丈记》和《徒然草》,从这两部作品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无常观对于作者和作品的影响。无常观在不同时期内容也发生了转变,从以《方丈记》为代表的悲叹的无常观转变到《徒然草》后半部分的自知的无常观,从悲叹无常,人生无常到理智地接受世间无常,尝试更加乐观积极地去生活,这种转变让原本消极悲观的无常观有了更多积极的意义,对于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常观 日本中世文学 《方丈记》 《徒然草》 日本审美 日本随笔
下载PDF
東亞文獻與敦煌文學中的佛教無常世界——以九想觀詩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鄭阿財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57-86,共30页
'無常'是佛教思想的精髓、教理的核心。無常觀念給予世人精神慰藉與解脫,不但是勸誘世人、化導眾生的宣教題材,也是佛教文學中獨特的主題。本文論述佛教無常觀與早期中國文學中的無常,並從敦煌文獻中梳理出《十无常》《百歲篇... '無常'是佛教思想的精髓、教理的核心。無常觀念給予世人精神慰藉與解脫,不但是勸誘世人、化導眾生的宣教題材,也是佛教文學中獨特的主題。本文論述佛教無常觀與早期中國文學中的無常,並從敦煌文獻中梳理出《十无常》《百歲篇》《九想觀》《十二時》等'無常'主題的作品,考察其所呈現的無常世界;據敦煌九想觀詩寫本進行内容析論,探究其淵源與流變;進而連結日本文獻中有關'九想觀'的詩歌與繪畫,藉以說明中國佛教與藝文對佛教無常思想的接受與轉化,及其在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影響與發展,闡釋中國佛教文學中的九想觀從觀想到勸化轉變的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東亞文獻 敦煌文學 佛教 無常 九想觀
原文传递
论《南柯太守传》的佛教母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旭 王永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99-102,共4页
在唐传奇小说中,佛法义理已然浸润于作品的深层。《南柯太守传》传递的无常与梦幻母题流露出佛教浓重的世事无常、生命皆苦、人生如梦、万事成空思想。面对如斯困境,佛教亦为人类提供了找到生命本源的自在解脱之法,即心的解脱。于是追... 在唐传奇小说中,佛法义理已然浸润于作品的深层。《南柯太守传》传递的无常与梦幻母题流露出佛教浓重的世事无常、生命皆苦、人生如梦、万事成空思想。面对如斯困境,佛教亦为人类提供了找到生命本源的自在解脱之法,即心的解脱。于是追求脱俗出世的精神超越成为人们肯定生命价值的理想境界,成就了一朝风月、万古长空的瞬间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常 梦幻 自在超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