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1998-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唐鹏 周来友 石晓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4-1381,共8页
分析影响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原因,从而为治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现象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财政、经济、政治、土地市场等方面的制度因素对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影... 分析影响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原因,从而为治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现象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财政、经济、政治、土地市场等方面的制度因素对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然后应用1998-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短期内存在显著的惯性依赖特征,但由于土地财政的不确定和不可持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长期上存在收敛趋势。研究证实了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资本竞争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会显著增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出让方式的市场化改革显著提高了土地价格,是形成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重要制度基础。而地方政府对征地和城市扩张的强烈动机,导致了城市边界的快速扩张,即土地城市化是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依赖 影响因素 土地出让制度 土地城市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城乡结合部土壤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9
2
作者 钟晓兰 周生路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城乡结合部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过程中最为激烈的特殊的地域实体,快速的经济发展,强烈的人为活动使城乡结合部土壤污染加剧。本文从城乡结合部的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物污染和交通污染)出发,综述了城乡结... 城乡结合部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过程中最为激烈的特殊的地域实体,快速的经济发展,强烈的人为活动使城乡结合部土壤污染加剧。本文从城乡结合部的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物污染和交通污染)出发,综述了城乡结合部土壤污染现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土壤污染 生态效应 环境效应 城市化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对区域植被固碳放氧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玉娟 管东生 PEARTM R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8-102,共5页
随着珠江三角洲快速的城市化,土地利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耕地明显减少,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迅速增加。林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交通用地、园地和水域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于大量的生态用地被开发利用,1990—200... 随着珠江三角洲快速的城市化,土地利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耕地明显减少,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迅速增加。林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交通用地、园地和水域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于大量的生态用地被开发利用,1990—2000年期间珠江三角洲的耕地、疏林及灌木林和牧草地分别减少了304578、77093和604 HM2,相当于其1990年面积的28.78%、30.15%和38.57%。生态系统对碳氧的调节能力下降了8.68%,固定CO2和释放O2的量分别减少4 000 137和2 909 200 T/A。一些变化最为迅速的城市如东莞市,其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10 A间分别增加1.12倍和1.4倍,植被面积则下降25.35%,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减少1 213 961 T和471 419 T/A,植被的固碳放氧能力下降26.76%。广州城市的研究表明,由郊区变为城区,植被固碳放氧能力将下降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影响 城市化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邓灵稚 杨振华 苏维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8-216,共9页
为分析城市化背景下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重庆市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利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子,进一步对重庆市2001—2015年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 为分析城市化背景下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重庆市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利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子,进一步对重庆市2001—2015年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15年来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波动增长态势,且以水生态产品供给、调蓄和污染物降解的价值量为主,其价值量年均比重达66.44%;同时水生态调蓄价值量增长了483.01亿元,比重增加至41.06%,成为水生态系统中价值量最大的服务类型,而水生态文化景观价值比重最小,年均增长率仅有2.36%。另外,重庆市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键影响因子为常住人口数、城市化水平、污水排放量、人均GDP、植被覆盖率、生态需水量,且与水生态产品供给、水生态调蓄、水生态系统维持、水生态文化景观价值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2均值为0.74),说明各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各因子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显著。上述研究不仅为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区域性水生态系统规划、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影响因子 城市化
下载PDF
Advances in LID BMPs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urban runoff control in China 被引量:15
5
作者 Haifeng JIA Hairong YAO Shaw L. Y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709-720,共12页
China is at present experiencing a very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which has brought a number of adverse impacts up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urban runoff quantity and quality control have emerged as on... China is at present experiencing a very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which has brought a number of adverse impacts up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urban runoff quantity and quality control have emerged as one of the key concerns for municipal officials. One of the strategies being considered is the use of a Low Impact Development type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LID BMPs) for urban storm water runoff quantity and quality control. In this paper, the situation surrounding urban runoff control in China is reviewed first. Then the conventional strategy and technolo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s are discussed, while exploring their inherent dilemmas. The LID BMPs are then introduced to control urban runoff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sustainable water system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LID BMPs, the advances in LID BMPs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urban runoff control i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and summarized. At last, the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ing LID BMPs in China are discussed, and a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urban runoff control Low impact Development type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LID BMPs) China
原文传递
城市化对旅游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艳 谭建光 +3 位作者 鲍宇阳 孙成竹 范瑛 田育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3-618,共6页
结合前人研究工作分析了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总结了城市化对旅游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并对有关旅游对于城市化的影响进行了概括,最后针对旅游城市化这一新兴的现象从概念、特点、影响机制和实证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果表明... 结合前人研究工作分析了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总结了城市化对旅游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并对有关旅游对于城市化的影响进行了概括,最后针对旅游城市化这一新兴的现象从概念、特点、影响机制和实证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果表明旅游与城市化相互影响机制还尚处在研究初期,研究方法也大多限于定性的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定量分析,并未形成能广泛应用的基础理论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此外,旅游城市化的概念还未形成共识,旅游城市化研究也偏向于概念、特征、影响机制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还不成熟,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来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影响 旅游影响 旅游城市化
下载PDF
上海百余年来气温日间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1 位作者 田展 薛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9-994,共6页
基于上海市区(徐家汇)气象站1873年-2009年和上海10个郊县气象站1960年-2009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上海最高和最低气温在两日间(简称日间)的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1873年-2009年期间,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 基于上海市区(徐家汇)气象站1873年-2009年和上海10个郊县气象站1960年-2009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上海最高和最低气温在两日间(简称日间)的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1873年-2009年期间,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日数逐渐增多,升温日数逐渐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日数呈多-少-多-少的年际变化,日间升温日数则呈少-多-少-多的年际变化。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和升温幅度、降温和升温≥5℃日数和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幅度、降温≥5℃日数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年际变化,最低气温日间升温幅度和升温≥5℃日数在20世纪30年代前变化很小,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明显减少。上海城市化增加了最高气温的日间波动幅度,并减少了最低气温的日间波动幅度,使得最高气温日间升温≥5℃日数增加和日间降温≥5℃日数减缓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和日间升温≥5℃日数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日间波动 城市化影响
原文传递
空间、规模与结构:城镇化背景下农业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变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齐嘉楠 《人口与社会》 2018年第5期29-39,共11页
利用2012年和2016年全国性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在空间、规模和结构上对居留意愿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流动人口选择留下或是离开的比例均有所下降,犹豫的比例显著上升;东部地区更吸引人口长期居... 利用2012年和2016年全国性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在空间、规模和结构上对居留意愿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流动人口选择留下或是离开的比例均有所下降,犹豫的比例显著上升;东部地区更吸引人口长期居留,中部地区受益于政策影响,西部地区正好相反;超大城市具有显著的吸引人口长期居留的能力,中等城市、大城市受政策冲击影响较小; 40~59岁年龄组在城市居留的意愿降幅最大;受教育程度与居留意愿变动的关系对政策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留意愿 政策影响 流动人口 城镇化
下载PDF
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特征分析——以大理市喜洲镇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茵茵 崔玲 陈向军 《华中建筑》 2013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旅游对传统村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通过物质形态逐步显现出来,促使传统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该文基于形态学的视角,以国内著名的大理白族聚落喜洲镇为例,以1985年至2010年以来的形态变化为线索,分别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形态分... 旅游对传统村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通过物质形态逐步显现出来,促使传统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该文基于形态学的视角,以国内著名的大理白族聚落喜洲镇为例,以1985年至2010年以来的形态变化为线索,分别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形态分析其变化特征,分析旅游在小城镇形态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总结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特征。最后该文认为:旅游及旅游相关经济对增强城镇集聚核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进程。通过研究以期为旅游城镇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形态演变 旅游影响 旅游城镇化 大理市喜洲镇
下载PDF
Review of peri-urban agriculture as a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 被引量:2
10
作者 Setyardi Pratika Mulya Heru Purboyo Hidayat Putro Delik Hudalah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CSCD 2023年第3期244-254,共11页
The peri-urban area possesses mixe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i.e.,agricultural,and built-up land.This review explains various themes and concepts of peri-urban areas and the importance of peri-urban ag... The peri-urban area possesses mixe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i.e.,agricultural,and built-up land.This review explains various themes and concepts of peri-urban areas and the importance of peri-urban agriculture(PUA)as an ecosystem service(ES)for their surrounding areas.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i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and explanatory review of books and journal articles.The focus of the discussion is as follows:(1)quantification of review results,(2)urbanization pressures,peri-urban,and governance,(3)two different concepts about the peri-urban area,(4)protection of PUA and their resilience,and(5)role of PUA in providing ESs to other regions.The review shows that PUA is more crucial in urban areas than in rural areas in terms of food supply,ecology and biodiversity preservation,disaster mitigation,and recreation.One of the primary causes of PUA loss is massive urban expansion,which entails the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peri-urban areas into built-up land.Hence,we suggest that every country should develop a peri-urban management policy.We argue that sociocultural biases in PUA have resulted in many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n peri-urban management being incorporated within existing political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s,including planning practices and longsta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ING impact REGULATION urbanization Urban-rural interaction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Human Impacts on Vegetation in Built-up Areas in China Based on AVHRR,MODIS and DMSP_OLS Nighttime Light Data,1992–2010 被引量:5
11
作者 LIU Qinping YANG Yongchun +2 位作者 TIAN Hongzhen ZHANG Bo GU L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231-244,共14页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 started in 1978,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China.Rapid urban expansion and restructuring have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spec...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 started in 1978,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China.Rapid urban expansion and restructuring have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within built-up areas.In this study,ArcGIS 10,ENVI 4.5,and Visual FoxPro 6.0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human impacts on vegetation in the built-up areas of 656Chinese cities from 1992 to 2010.Firstly,an existing algorithm was refined to extract the boundaries of the built-up areas based on the 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 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DMSP_OLS)nighttime light data.This improved algorithm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 and speed.Secondly,a mathematical model(Human impacts(HI))was constructed to measure the impacts of human factors on vegetation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 based on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and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NDVI.HI values greater than zero indicate relatively beneficial effects while values less than zero indicate proportionally adverse effects.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the size of cities(metropolises,large cities,medium-sized cities,and small cities),large regions(the eastern,central,western,and northeastern China),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China(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and municipalities)and vegetation zones(humid and semi-humid forest zone,semi-arid steppe zone,and arid desert zone).Finally,we discussed how human factors impacted on vegetation changes in the built-up areas.We found that urban planning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al stages impacted on vegetation changes in the built-up areas.The negative human impacts followed an inverted′U′shape,first rising and then falling with increase of urban scales.China′s national policies,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ffected vegetation changes in the built-up areas.The finding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unicipal planning departments,a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ion change human impact urbanization built-up areas nighttime light data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SCENARIOS OF URBANIZATION IN ARID AREA——A Case Study in Wuwei City of Gansu Province 被引量:4
12
作者 YOUFei LIYu DONGSuo-ch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Based on data of questionnaire and field survey and two developing models of Business As Usual (BAU) and the Intensive Urbanization (IU), this article, taking Wuwei City, a medium size city and typical oasis arid area... Based on data of questionnaire and field survey and two developing models of Business As Usual (BAU) and the Intensive Urbanization (IU), this article, taking Wuwei City, a medium size city and typical oasis arid area in Gansu Province with very vulnerable and sensitive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long history of oasis economy, as an example, evaluated the sustainability of its environment and analyzed the scenarios of Wuwei’s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waste discharge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tertiary industry, b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ystematical dynamics model Stella and Polestar language to simula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 the developing model of IU was propitious to Wuwei City named for oasis economy and vulnerabl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strategy of "Intensive Urbanization" can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uti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utilization. Second,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energy consumption will decrease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that of terti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ransportation will gradually grow up according to strategy of "Intensive Urbanization". Third, the Wuwei City is facing a severe eco-environmental crisis under the conventional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and a better future under a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scenario, in the next 10 to 20 years. The different developing trends were clarified and the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policy makers according to the driving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of eco-environment scenario analysis Wuwei City arid area
下载PDF
日本近现代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伍国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8-414,共7页
灾害作用于人类社会后成为灾难,从而兼具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文侧重灾害的社会属性,分析日本近现代地震灾害的社会影响趋势变迁,指出日本在不断总结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防灾减灾体制,其防灾减灾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 灾害作用于人类社会后成为灾难,从而兼具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文侧重灾害的社会属性,分析日本近现代地震灾害的社会影响趋势变迁,指出日本在不断总结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防灾减灾体制,其防灾减灾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生活方式日益城市化,灾害越来越具有多样性、连锁性的特征.在日本,地震后的核安全不是新问题,但是由于缺乏前瞻性以致核危机扩大.日本的经验提醒面临社会急剧变迁的我们,防灾减灾需要考虑到社会变迁的前瞻性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社会影响 城市化 灾害连锁性 前瞻性制度建设
下载PDF
城市化对气温变化影响研究进展
14
作者 温康民 吴滨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5期14-21,共8页
人类活动导致的外强迫是气候变暖归因的重点之一,而城市化(土地利用外强迫)是人类活动外强迫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城市化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很大进展,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性总结及梳理。本文重点梳理了国... 人类活动导致的外强迫是气候变暖归因的重点之一,而城市化(土地利用外强迫)是人类活动外强迫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城市化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很大进展,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性总结及梳理。本文重点梳理了国内外背景站选取的主要方法,城市化对单个城市、区域及全球/半球气温的影响,城市化对极端气温的影响,城市化对气温影响的订正5个方面的内容。总体看来,城市化对单个城市及区域尺度气温序列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而对半球及全球尺度气温序列的影响则没有一致的结论;城市化不仅对城市及区域尺度的平均气温有较大影响,而且对与城市及区域尺度最高、最低气温有关的极端气温事件也有重要影响。合理订正气温变化中的城市化影响,是改善气候变化监测、检测和预测结果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有关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合理订正站点气温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工作还十分欠缺,在进行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时也很少考虑城市化的影响,不少针对区域气候变暖的研究也没有考虑城市化的影响,这将严重低估城市或区域未来的变暖幅度以及过高估计区域历史气温的变暖幅度。最后,对城市化影响区域气温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影响 平均气温 极端气温事件 偏差订正
下载PDF
东北冬季极端气温趋势变化及其城市化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1期12387-12391,共5页
利用我国东北地区90个气象站和5个乡村气象站1957~2010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南北两区分析了冬季极端气温事件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并评价了城市化因素对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暖夜日数、暖昼日数明... 利用我国东北地区90个气象站和5个乡村气象站1957~2010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南北两区分析了冬季极端气温事件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并评价了城市化因素对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暖夜日数、暖昼日数明显增加;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冷日持续指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日较差逐年减小,北区变化更大;其中冷夜日数减少最明显,北区以3.3d/10a的速率下降,南区减少速率为1.9d/10a。城市化对各种极端气温指数序列的趋势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对冷指数序列趋势变化的影响比暖指教更大;城市化对冷夜日教、冷昼日数长期减少趋势的贡献率为35.79%和20.62%,对暖昼日数增加的贡献率为1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冬季 极端气温 气候变化 城市化影响
下载PDF
深圳市高度城市化阶段违法用地影响因素分析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炜 贾明超 +1 位作者 魏广玉 姜仁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6,F0002,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对违法用地相关概念的认知,在定位、定量的框架下分析高度城市化状态下违法用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违法用地风险评估,为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开展精细化土地监察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方法:GIS空... 研究目的:基于对违法用地相关概念的认知,在定位、定量的框架下分析高度城市化状态下违法用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违法用地风险评估,为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开展精细化土地监察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统计学回归与模拟方法。研究结果:对违法用地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的因子中,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坡度、土地实际占有主体、工业用地分布、土地类型、生态控制区、现状主要道路分布、现状轨道交通分布;坡度因子与违法用地发生呈现负相关,坡度每增加10°,违法用地相对风险降低为原来的54%;原农村集体实际占有土地上发生违法用地行为的相对风险是其他地方的2.3倍;距离工业用地较近的地方具有较高的违法用地发生风险;各土地类型中,其他土地上发生违法用地的风险最高,相对风险为耕地的3倍;违法用地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光明新区全部、宝安区中部、龙岗区东部及坪山新区北部等原特区外区域。研究结论:在高度城市化阶段,违法用地的发生受土地资源制约十分显著,在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土地经济价值凸显的环境下,土地本身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开始主导违法用地行为;违法用地高风险区域与城市扩展主要方向表现为一致;基于GIS和统计学的空间定量分析技术是开展违法用地影响因素研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违法用地 影响因素 风险评估 高度城市化 深圳市
下载PDF
城镇化发展对静海县气象要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兴阳 黄冬梅 +2 位作者 闫俊 冯帅 季磊成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65,共5页
根据天津市静海县1986年以后的统计数据以及气象站1959年以后的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静海县的城镇化进程以及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静海县城镇化进程指标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 根据天津市静海县1986年以后的统计数据以及气象站1959年以后的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静海县的城镇化进程以及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静海县城镇化进程指标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静海县的城镇化进程在21世纪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静海县近55年的气候变化显示出了较明显的"热岛"、"干岛"、"暗岛"效应以及风速的下降;但相关性研究表明,除了"暗岛"效应以外,其他气候要素的变化与静海县的城镇化发展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这说明城镇化与城市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是有一定差异的,还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地区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气象要素 影响 静海 城市化
下载PDF
Stage Featur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Urbanization in Hainan
18
作者 WANG Shengnan MA Zhao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年第2期25-28,33,共5页
Hainan has witnessed rapid urbanization since the early twenty-fi rst century. To defi ne development stages and dominant factor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dopted such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s principal com... Hainan has witnessed rapid urbanization since the early twenty-fi rst century. To defi ne development stages and dominant factor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dopted such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established a composite index system including population, land use,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and investigated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Hainan Province using SPSS19.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btained from the composite index system has had increasing impact on the urbanization of Hainan since 2000, and showed obvious stage features. As a whole, the urbanization history falls into 3 stages: slowing down, improving, and rapidly accelerating, and dominant factors in each stage vary grea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Complex impact PCA Hainan Province
下载PDF
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社会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阳 《科技促进发展》 CSCD 2017年第5期316-321,共6页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对解决国计民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2014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如改革商事制度简化创业手续、简政放权、财税支持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创业投资和扶持众创空间等。目前,创业带动就业政...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对解决国计民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2014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如改革商事制度简化创业手续、简政放权、财税支持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创业投资和扶持众创空间等。目前,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带来不少积极的社会影响,主要包括产生了大量就业岗位,让人们有更多机会参与经济活动;带来了增收的希望,提升创业者的社会阶层,同时优化社会结构和助推城镇化;有利于提高长期报酬,让人们在创业和就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增进社会融合。为此,建议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创业政策体系,降低中小微企业用工成本,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创业扶持,从而营造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增加创业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带动就业政策 社会影响 城镇化 社会结构 长期报酬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综合影响
20
作者 王金礼 甄江红 查苏娜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5,12,共4页
健康的环境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城市空间扩展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运用呼和浩特市区1977-2014年6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行政规划图和统计年鉴等资料,获取呼和浩特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情况。根... 健康的环境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城市空间扩展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运用呼和浩特市区1977-2014年6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行政规划图和统计年鉴等资料,获取呼和浩特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情况。根据P-S-R模型,选取土地利用压力、经济发展状态、生态环境响应为评价指标,建立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呼和浩特市区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977-1990年,生态环境质量处于波动状态,变化不大;1990-2001年,生态环境质量开始下降,但下降速度相对较小;2001-2014年,生态环境质量开始快速下降。因此,改善生活环境是目前呼和浩特市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生态环境 影响 城市化 呼和浩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