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付鸣佳 吴祖建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2年第1期66-71,共6页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antiviralproteins,PAP)是一类具多种生物功能和活性的蛋白,本文在阐述了该类蛋白的生化等特性的同时,综述了该类蛋白在抗植物病毒、抗动物病毒以及用作免疫毒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美洲商陆 抗病毒蛋白 核糖体失活蛋白 抗病毒作用 免疫毒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廖海鹰 朱佩玲 +1 位作者 张凯丽 胡志刚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高,首要问题是明确及鉴别其良恶性质,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规范、改进和创新。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的适应证掌握及规范化操作,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及喉返神经探测的应用成为保护甲状旁腺...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高,首要问题是明确及鉴别其良恶性质,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规范、改进和创新。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的适应证掌握及规范化操作,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及喉返神经探测的应用成为保护甲状旁腺,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重点。此外一些针对晚期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纳米技术 喉返神经 免疫毒素类
下载PDF
CD38免疫靶向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钟明星 邱录贵 张敬东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43-347,共5页
CD38是单链跨膜Ⅱ型糖蛋白,可在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多发性骨髓瘤(MM)等恶性浆细胞肿瘤细胞中表达.抗CD38单克隆抗体是针对骨髓瘤细胞表面CD38分子的抗体,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性骨髓瘤(MM)治疗有效,其与蛋白... CD38是单链跨膜Ⅱ型糖蛋白,可在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多发性骨髓瘤(MM)等恶性浆细胞肿瘤细胞中表达.抗CD38单克隆抗体是针对骨髓瘤细胞表面CD38分子的抗体,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性骨髓瘤(MM)治疗有效,其与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基于良好的耐受性和已被证实的确切疗效,2015年,抗CD38单克隆抗体daratumumab被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治疗.除作为单克隆抗体的靶点外,表面分子CD38也可以作为其他免疫治疗的靶点,如抗CD38免疫毒素和双特异性抗体、CD38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等.笔者通过介绍CD38在正常组织和不同类型浆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模式,阐述了CD38的生理作用及其在MM的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并且对近期以CD38作为靶点的MM免疫靶向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38 抗体 单克隆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疗法 免疫毒素类
原文传递
不同交联方法制备的免疫毒素及其体内外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汲言山 贺永怀 +2 位作者 陈兴 赵薇薇 沈倍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43-447,共5页
用三种不同的异型双功能交联剂把单抗和完整蓖麻毒素连接起来,经适当(?)化获得了高活性免疫毒素(ITs),体外试验中蛋白质合成抑制50%的浓度IC_(50)达到2.7×10^(-12)mol/L.以二硫键连接的ITs比硫醚键连接的ITs细胞毒性高5—10倍(P&l... 用三种不同的异型双功能交联剂把单抗和完整蓖麻毒素连接起来,经适当(?)化获得了高活性免疫毒素(ITs),体外试验中蛋白质合成抑制50%的浓度IC_(50)达到2.7×10^(-12)mol/L.以二硫键连接的ITs比硫醚键连接的ITs细胞毒性高5—10倍(P<0.05),而硫醚键连接的ITs在动物体内代谢慢1倍,且其原型药物维持时间更长,稳定性更好。两类ITs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菌麻毒素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免疫毒素新进展:肿瘤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 被引量:3
5
作者 韦笑 陈仿军 +4 位作者 辛恺 刘芹 李琳 禹立霞 刘宝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3-648,共6页
免疫毒素是将毒素分子连接到靶向肿瘤细胞的载体分子上形成的融合蛋白。传统免疫毒素因免疫原性强且穿透性差的特性难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基因重组技术克服了传统免疫毒素的缺陷,使得重组免疫毒素再次发展并被用于治疗各种恶... 免疫毒素是将毒素分子连接到靶向肿瘤细胞的载体分子上形成的融合蛋白。传统免疫毒素因免疫原性强且穿透性差的特性难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基因重组技术克服了传统免疫毒素的缺陷,使得重组免疫毒素再次发展并被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但是免疫原性问题依旧存在,并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所以寻找新的方法改进免疫毒素以降低免疫原性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免疫毒素当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毒素 重组免疫毒素
下载PDF
Cibacron Blue亲和层析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翀 王玲 +1 位作者 谢蜀生 龙振洲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5期621-625,共5页
以F3GA(Cibacron Blue F3GA)为配基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免疫毒素(IT)分离纯化的亲和层析方法。实验中用三种不同来源的核糖体灭活蛋白(RIP),即蓖麻毒素A链(RTA),苦瓜毒素(momordin,M... 以F3GA(Cibacron Blue F3GA)为配基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免疫毒素(IT)分离纯化的亲和层析方法。实验中用三种不同来源的核糖体灭活蛋白(RIP),即蓖麻毒素A链(RTA),苦瓜毒素(momordin,MT)和Saporin,以探讨RIP与F3GA的相互作用。分析显示三种RIP均能引起F3GA吸收光诸明显红移,提示RIP均可与F3GA发生特异结合。将F3GA与Sephadex交联可获得Bluedex。Bluedex亲和层析是一种经济有效,简单易行,便于在各类实验室中使用的蛋白质亲和层析技术。结果表明:在低盐溶液中RTA和MT均可迅速地与Bluedex结合,而在高盐溶液中(0.65mol/LNaCl)又极易被洗脱回收。这一技术用于免疫毒素的研究可有效地去除游离抗体,而不影响其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bacronBlue 亲和层析 免疫毒素 制备
下载PDF
抗肝癌单链抗体与PE38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君 孙志伟 +1 位作者 刘彦仿 俞炜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96-898,共3页
目的 :实现二硫键稳定的抗肝癌单链抗体与PE38融合 ,免疫毒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为下游的活性检测等工作打下基础 .方法 :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表达载体(GST、硫氧还蛋白促可溶表达载体 ) ,并通过改变宿主菌菌株、IPTG诱导浓度、诱... 目的 :实现二硫键稳定的抗肝癌单链抗体与PE38融合 ,免疫毒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为下游的活性检测等工作打下基础 .方法 :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表达载体(GST、硫氧还蛋白促可溶表达载体 ) ,并通过改变宿主菌菌株、IPTG诱导浓度、诱导温度及诱导时间等 ,优化表达条件 ;通过ELISA法判断该免疫毒素中单链抗体的结合活性 .结果 :抗肝癌单链抗体与PE38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Origami(DE3)的上清中得到表达 ,表达量占菌体总可溶蛋白量的2 1% ;ELISA法证实该融合蛋白保持了亲本抗体的特异性 .结论 :dsF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基因表达 单链抗体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蜂毒肽的表达及其抗肝癌效应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江 王炜煜 +6 位作者 卢志贤 程华莉 陈蓉芳 潘宇红 吴小龙 祝建中 曹利民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生物胺类和其他物质。在蜂毒的各个组分中,研究较多的是蜂毒溶血肽。蜂毒溶血肽又称蜂毒肽,最近研究表明蜂毒肽(Mel)具有较好的抗肝癌效应。Mel短肽一般直接从蜜蜂毒腺中...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生物胺类和其他物质。在蜂毒的各个组分中,研究较多的是蜂毒溶血肽。蜂毒溶血肽又称蜂毒肽,最近研究表明蜂毒肽(Mel)具有较好的抗肝癌效应。Mel短肽一般直接从蜜蜂毒腺中分离或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本研究通过体外合成的Mel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进行融合,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水平表达,得到纯度和产率满意的Mel-EGFP融合蛋白,并显示明显的抗肝癌效应,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免疫毒素类 蜂毒肽 荧光抗体蛋白技术
原文传递
针对CD33分子的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珍珍 丁倩 +2 位作者 汤沁 李红蕊 詹金彪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单克隆抗体因具有分子量小、毒副作用低、靶向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治疗用药的主要方式。CD33分子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同时也是唾液酸依赖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家族的成员,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D33分子特异表达... 单克隆抗体因具有分子量小、毒副作用低、靶向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治疗用药的主要方式。CD33分子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同时也是唾液酸依赖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家族的成员,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D33分子特异表达于白血病细胞表面而在造血干细胞中不表达,因而成为白血病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以CD33为靶点的抗体药物主要有CMA676、HUM195、AVE9633、WM53及HIM3-4等,目前大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该实验室也在进行抗CD33全人源抗体的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与CD33胞外区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并构建免疫毒素和抗体偶联药物以研究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该文针对CD33分子及其抗体偶联药物的现状及趋势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3分子 抗体偶联药物 免疫毒素 白血病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人源化抗肝癌scFv融合RC-RNase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勇 刘彦仿 +3 位作者 苏勤 赵君 李锴男 杨守京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表达新型重组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融合RC RNase(scFv RC RNase) ,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原核表达质粒Tih scFv RC RNase以大肠埃希菌E coliBL2 1(DE3 )为宿主菌 ,用...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表达新型重组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融合RC RNase(scFv RC RNase) ,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原核表达质粒Tih scFv RC RNase以大肠埃希菌E coliBL2 1(DE3 )为宿主菌 ,用异丙基硫代 -β -D -半乳糖苷 (IPTG )诱导表达。工程菌经超声碎菌、离心后 ,上清液用Ni NTAAgarose亲合层析法进行纯化。四甲基噻唑蓝 (MTT)法检测纯化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IPTG诱导 5h后 ,SDS PAGE显示抗肝癌scFv RC RNase在大肠埃希菌E coliBL2 1(DE3 )中主要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 10 5 %。MTT法提示 ,纯化后的表达产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其半数致死量 (LD50 )为 0 0 0 7g/L。结论 :抗肝癌scFv RC RNase融合蛋白有望成为一种具有一定临床应用潜力的抗肝癌导向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理学 免疫毒素类 核糖核酸酶类 比色法
下载PDF
白喉毒素氨基端389个氨基酸-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靶向毒素的克隆表达及对人品状体上皮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连荣 郝燕生 +1 位作者 袁佳琴 李筱荣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44-750,共7页
目的为阻止白内障术后囊膜混浊寻找物质基础。方法提取灭活的白喉杆菌DNA和12周胎脑皮质R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扩增出编码白喉毒素氨基端389个氨基酸(DT389)的基因片段及编码18 kd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的基因全... 目的为阻止白内障术后囊膜混浊寻找物质基础。方法提取灭活的白喉杆菌DNA和12周胎脑皮质R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扩增出编码白喉毒素氨基端389个氨基酸(DT389)的基因片段及编码18 kd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的基因全序列,将两基因先后插入表达载体中,构建含有DT389-hbFGF融合基因的表达质粒,测序后,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纯化鉴定表达产物,噻唑蓝(MTT)试验检测其对体外培养人品状体上皮细胞(HLECs)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鉴定不同剂量融合毒素所致HLZCs成活率及细胞死亡形式。结果扩增得到DT389基因片段及hbFGF全基因序列;构建了DT389-hbFGF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对HLECs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半数致死量为3.8×10-11mol/L,所致细胞死亡方式主要以凋亡为主。结论DT389-hbFGF免疫毒素克隆表达的成功为药物促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抑制后发障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白喉毒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晶体 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核糖体失活蛋白LuffinP1的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儒鹏 吴军 +4 位作者 袁军 解志杰 贺伟峰 易绍萱 张小容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 构建免疫毒素LuffinP1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免疫毒素LuffinP1,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纯化。方法:设计寡聚核苷酸片段连接延长合成全长LuffinP1, PCR扩增后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0b( +)中,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鉴定正确,转化表达宿主... 目的: 构建免疫毒素LuffinP1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免疫毒素LuffinP1,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纯化。方法:设计寡聚核苷酸片段连接延长合成全长LuffinP1, PCR扩增后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0b( +)中,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鉴定正确,转化表达宿主菌Origami(DE3 )pLysS中,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LuffinP1,Westernblot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ET20b( +) -LuffinP1,获得纯化的免疫毒素,并经Westernblot鉴定正确。结论:通过基因工程成功表达免疫毒素LuffinP1,简化了其制备过程,有利于对其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Luffin P1 WESTERN BLOT 核糖体蛋白质类
下载PDF
Immunotoxin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13
作者 Li-Yi Xie Hai-Lan Piao +4 位作者 Min Fan Zhen Zhang Chen Wang Darell D Bigner Xu-Hui B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607-612,共6页
INTRODUCTION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for cancer-related deaths in both gend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there were 224,390 estimated new lung cancer cases and 158,080 estimated deaths ... INTRODUCTION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for cancer-related deaths in both gend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there were 224,390 estimated new lung cancer cases and 158,080 estimated deaths in 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THERAPY immunotoxins Lung Neoplasm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原文传递
环孢素A微乳巴布膏眼贴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实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敏 许丽疆 +4 位作者 翁景宁 上官晓辉 严俊 黄金棋 陈丹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53-1558,共6页
背景:免疫性眼病如甲亢性突眼、葡萄膜炎等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眼健康,是眼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反复发作、预后差同时全身不良反应很大。此类疾病多有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参与。尝... 背景:免疫性眼病如甲亢性突眼、葡萄膜炎等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眼健康,是眼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反复发作、预后差同时全身不良反应很大。此类疾病多有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参与。尝试把免疫抑制剂制作成巴布膏眼贴,通过局部外用使药物进入体内,利用环孢素A微乳的淋巴靶向性能,使环孢素A作用在睑周淋巴结,从而达到治疗或控制睑周淋巴结参与反应的免疫性眼病。这种方法为局部外用,不用全身用药,针对性强,药物剂量小,如果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治疗免疫性眼病并规避原有药物全身应用及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目的:制备环孢素A微乳巴布膏眼贴,研究环孢素A微乳巴布膏眼贴体外透皮吸收特性。方法:将环孢素A微乳与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络烷酮、明胶、桃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等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混合物以1 mg∶1 mL的比例充分混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制备成巴布膏。Franz扩散池法测定该巴布膏在ICR小鼠腹部皮肤的通透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环孢素A浓度,并进行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实验。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制备了粘性适宜、透气透水性能良好、敷贴舒适、无皮肤刺激性和过敏反应的环孢素A微乳巴布膏,环孢素A含量为10 mg/片,质量浓度为1 g/L。环孢素A微乳透皮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较好的透皮效果。证实将环孢素A微乳制备成巴布膏眼贴是可行的。其在透皮性能、黏附能力、皮肤舒适方面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微乳 巴布膏 眼贴 工艺研究 体外透皮 免疫性眼病 甲状腺相关眼病 局部给药 生物材料 亲环素类 免疫抑制剂 免疫毒素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重组志贺毒素的表达及活性的初步测定
15
作者 岳瑛 岳玉环 +4 位作者 于晓伟 冯书章 朱平 李荷莲 乐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 :表达Stx2a’ -LHRH重组毒素 ,探讨其特异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PCR技术扩增带有Nco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Stx2a’ -LHRHDNA基因 ,克隆至pET - 2 8a(+)质粒中 ,转化大肠杆菌BL 2 1(DE 3) ,挑取单菌落培养 ,提取质粒、酶切 ,IPT... 目的 :表达Stx2a’ -LHRH重组毒素 ,探讨其特异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PCR技术扩增带有Nco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Stx2a’ -LHRHDNA基因 ,克隆至pET - 2 8a(+)质粒中 ,转化大肠杆菌BL 2 1(DE 3) ,挑取单菌落培养 ,提取质粒、酶切 ,IPTG诱导、表达 ,光镜下观察Stx2a’ -LHRH重组毒素对Hep - 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经鉴定、测序 ,获得重组质粒pET -SL ,SDS -PAGE及凝胶薄层扫描分析 ,在分子量约 2 80 0 0处有明显的表达带 ,Stx2a’ -LHRH重组毒素对Hep - 2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构建了带有Stx2a’ -LHRH重组毒素基因的质粒 ,使其表达Stx2a’ -LHRH重组毒素 ,而且对Hep - 2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志贺毒素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免疫毒素类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抗肝癌单链抗体融合PE38重组免疫毒素的构建、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强子 刘彦仿 +2 位作者 窦科峰 张静 李开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09-812,共4页
目的 :构建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人源化鼠抗肝癌单链抗体 (hscFv)原核表达载体 ,并对其产物作初步纯化 ,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的毒性作用 .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原理 ,将PE38基因片段亚克隆入hscFv表达载体 pGEX 4T 1中 ,重... 目的 :构建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人源化鼠抗肝癌单链抗体 (hscFv)原核表达载体 ,并对其产物作初步纯化 ,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的毒性作用 .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原理 ,将PE38基因片段亚克隆入hscFv表达载体 pGEX 4T 1中 ,重组克隆载体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证实两片段连接正确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后 ,受IPTG诱导表达GST融合蛋白 ,产物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及重折叠并经GST亲合层析柱层析、凝血酶消化后 ,得到纯化的hscFv PE38融合蛋白 .采用MTT法检测hscFv PE38对SMMC772 1的杀伤作用 .结果 :实验成功构建了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GEX 4T 1 hscFv PE38(以下简称pGEXh PE38) ;诱导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表达量为 11% ;纯化的hscFv PE38对SMMC 772 1细胞系具有较明显的杀伤作用 ,最大杀伤率为78% ,IC50 为 0 .386mg·L-1.结论 :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与PE38重组免疫毒素的成功表达纯化及对人肝癌细胞系的试验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38 免疫毒素 肝细胞 表达 纯化
下载PDF
胶体金法评估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水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亚红 刘丹丹 +2 位作者 高薇 孟庆红 姚开虎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评估胶体金法判断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PT-IgG)水平的准确性。方法:按送检倒序时间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冻存于零下30℃的血清样本中连续选取6个月内的PT-IgG浓度结果(ELISA检测)<20 IU/ml和≥20 IU/ml的标本各100... 目的:评估胶体金法判断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PT-IgG)水平的准确性。方法:按送检倒序时间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冻存于零下30℃的血清样本中连续选取6个月内的PT-IgG浓度结果(ELISA检测)<20 IU/ml和≥20 IU/ml的标本各100份,排除1份标本量不足标本,最终纳入199份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检测人员分别采用ELISA试剂盒和胶体金法(阳性检测界值分别为20 IU/ml和80 IU/ml)检测PT-IgG浓度,评估后者检测浓度范围与ELIS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ELISA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检测界值为20 IU/ml的胶体金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80/105)和95.7%(90/9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80/84)和78.3%(90/115),约登指数为0.7。检测界值为80 IU/ml的胶体金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23/23)和69.9%(123/17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0.3%(23/76)和100.0%(123/123),约登指数为0.7。结论:以ELISA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以20 IU/ml为检测界值的胶体金法的检测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阳性结果较为可靠,表明机体有一定水平的百日咳免疫;而检测界值为80 IU/ml的胶体金法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可结合临床用于排除百日咳急性或近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免疫球蛋白G 免疫毒素类 ELISA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胶体金
下载PDF
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胰腺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新燕 李维辰 +1 位作者 秦明银 王丽萍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评价靶向药物与吉西他滨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数据库,所选的文献为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关于靶向药物联合吉西他滨的化疗与吉西他滨单用的... 目的评价靶向药物与吉西他滨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数据库,所选的文献为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关于靶向药物联合吉西他滨的化疗与吉西他滨单用的化疗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提取纳入文献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和毒性反应率等资料。对入选研究做Meta分析,并且根据不同的靶向作用机制进行亚组分析查看研究的异质性。文章通过漏斗图和Egger检测法评价偏倚性。结果研究纳入了13篇文献,共6 664例受试者。在Meta分析中,两组总生存期(HR=0.984,95%CI=0.930~1.041,P=0.567)、无进展生存期(HR=0.955,95%CI=0.898~1.015,P=0.137)和客观缓解率(OR=1.188,95%CI=0.978~1.442,P=0.082)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化疗组提高临床获益率(OR=1.249,95%CI=1.039~1.501,P=0.018)。联合化疗组增加了胰腺癌患者3~4级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腹泻和皮疹的不良反应。结论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靶向药物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与吉西他滨单用相比,不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需要进一步研究靶向药物对晚期胰腺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免疫毒素类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META分析
下载PDF
CD103分子介导CD8^+T淋巴细胞对同种胰岛移植物的损伤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雷 Gregg Hadley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检验CD103分子是否介导了CD8^+T淋巴细胞对同种移植胰岛的免疫损伤。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野生型C57BL/6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达CDl03的情况。以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制作同种胰岛移植模型。受者分为3... 目的检验CD103分子是否介导了CD8^+T淋巴细胞对同种移植胰岛的免疫损伤。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野生型C57BL/6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达CDl03的情况。以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制作同种胰岛移植模型。受者分为3组:M290-SAP组小鼠注射CDl03免疫毒素M290-SAP;M290组小鼠注射抗CDl03单克隆抗体M290;另以仅接受胰岛移植、不注射任何药物的小鼠为未处理组。检测移植胰岛CD3、CD8、CD44和CDl03阳性细胞的表达,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8和CD103阳性细胞的表达。移植物功能丧失或观察期结束时获取移植胰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野生型C57BL/6小鼠外周血的CD8^+T淋巴细胞中有44.06%表达CDl03。未处理组移植胰岛浸润的细胞成分中有29%的CD8^+T淋巴细胞表达CDl03。M290-SAP组小鼠淋巴细胞不仅丧失了CDl03的表达,而且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数量也减少,该组小鼠血糖稳定时间超过100d(未处理组为13d,P〈C0.05),移植胰岛组织学形态良好。结论CD8^+T淋巴细胞免疫损伤同种移植胰岛必须表达CDl03,CDl03有可能成为胰岛移植抗排斥反应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CD103 CD8 免疫毒素类
原文传递
重组靶向毒素hIL6(T22)-PE38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细胞毒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超 李岩松 +1 位作者 何晶龙 郭德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4-19,29,共7页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重组靶向毒素hIL6(T22)-PE38,并检测其细胞毒性。方法以PHis-hIL6(T22)-PE38质粒为模板,PCR扩增hIL6(T22)-PE38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28a(+)的NcoⅠ和XhoⅠ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重组靶向毒素hIL6(T22)-PE38,并检测其细胞毒性。方法以PHis-hIL6(T22)-PE38质粒为模板,PCR扩增hIL6(T22)-PE38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28a(+)的NcoⅠ和XhoⅠ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Rosettablue(DE3)和BL21(DE3)pLysS中,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检测其细胞毒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IL6(T22)-PE38经双酶切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毒素相对分子质量约56 000,在大肠杆菌Rosettablue(DE3)中表达量最高。最适诱导表达条件为:1 mmol/L IPTG 28℃诱导4 h。重组毒素能选择性地杀伤人骨髓瘤细胞U266和鼠骨髓瘤细胞SP2/0,体外对U266和SP2/0细胞的IC50分别为0.5~1.0和1.0~1.5μg/ml。结论重组靶向毒素hIL6(T22)-PE38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获得可溶性表达,纯化的蛋白可明显选择性杀伤U266和SP2/0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IL6(T22)-PE38 原核细胞 基因表达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