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2型疫苗免疫压力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部分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若木 赵硕 +10 位作者 孙连静 覃嘉家 柯普瑞 钟莲 陆颖 曲雅欣 袁婷婷 陈樱 韦祖樟 黄伟坚 欧阳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10,共6页
为了研究G2型疫苗免疫后PEDV毒株的遗传进化特点,从广西某规模化猪场G2型疫苗免疫前后的3次PED疫情中采集11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对得到的8株PEDV的S1部分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用G2型疫苗免疫后均能有效控制PEDV疫情,但... 为了研究G2型疫苗免疫后PEDV毒株的遗传进化特点,从广西某规模化猪场G2型疫苗免疫前后的3次PED疫情中采集11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对得到的8株PEDV的S1部分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用G2型疫苗免疫后均能有效控制PEDV疫情,但不稳定;经测序表明该猪场流行的PEDV为G2-a-non S-INDEL型;同时,发现该猪场流行的PEDV病毒在第295位(Q295R)氨基酸处存在独特的分子特征,且在G2型疫苗使用后PEDV S1部分基因在信号肽区域、抗原表位区、N-糖基化位点等功能区有4处(T5P、S219N、V273L、I323V)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独特的突变。研究所发现的广西地区PEDV毒株在G2疫苗免疫压力下呈现新的分子特征,为PEDV N-糖基化位点病毒的抗原性以及PEDV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G2型疫苗 免疫压力 突变
下载PDF
免疫压力下口蹄疫病毒的抗原变异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金平 郑海学 朱紫祥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1,共8页
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其能够感染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引起烈性传染病口蹄疫(FMD)的发生。FMDV抗原的高频率变异给FMD的防控和根除带来了巨大困难,这也是影响FMD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FMDV... 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其能够感染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引起烈性传染病口蹄疫(FMD)的发生。FMDV抗原的高频率变异给FMD的防控和根除带来了巨大困难,这也是影响FMD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FMDV抗原变异一直是突破口蹄疫防控难题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从FMDV的结构蛋白入手,针对目前鉴定的主要抗原位点以及在免疫压力下FMDV抗原变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FMD的防控和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免疫压力 抗原位点 抗原变异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猪干扰素-β免疫压力下传代后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蒋爱翔 苏丹萍 +3 位作者 胡静 牛晓芸 陈瑞爱 贺东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46-950,共5页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猪干扰素-β(swIFN-β)免疫压力下的分子变异情况,本研究将高致病性PRRSV JXA1株在添加适量swIFN-β的Marc-145细胞中连续传20代后,获得PRRSV-A1βf20株及正常传代对照株PRRSV-A1f20。序列分析结...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猪干扰素-β(swIFN-β)免疫压力下的分子变异情况,本研究将高致病性PRRSV JXA1株在添加适量swIFN-β的Marc-145细胞中连续传20代后,获得PRRSV-A1βf20株及正常传代对照株PRRSV-A1f20。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RRSV-A1βf20与PRRSV-A1f20在NSP2、ORF3、ORF5和ORF6等基因中累计分别出现43个和14个核苷酸突变,并分别导致24个和6个氨基酸改变,有义突变与沉默突变比值(NS/S)分别为3和0.625,两者的氨基酸突变速率比为400%。PRRSV-A1βf20株的ORF5、NSP2、ORF3和ORF6的氨基酸突变率为4.5%、3.8%、2.3%和0.57%,NS/S比值为7、3.3、2和1,远高于PRRSV-A1f20株氨基酸突变率和NS/S比值。上述结果表明:在swIFN-β存在时,PRRSV变异显著加快,呈现明显的压力选择性突变;swIFN-β的选择压力对PRRSV的ORF5基因变异影响最大,NSP2次之,属于免疫突变正向效应,而对ORF3基因影响最小,对ORF6几乎无影响。推测PRRSV的NSP2和ORF5基因可能在PRRSV对swIFN-β的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报道了PRRSV在swIFNβ免疫压力下遗传变异加快的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干扰素-β 免疫压力 变异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例HBsAg与HBsAb双阳性模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鸿良 杨莉俊 +1 位作者 费敏英 陈小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911-2912,2914,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少见模式产生的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筛选有完善的病史资料、及多次不同时段复查结果的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病例209例纳入统计分析。分析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HBVM(乙肝血...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少见模式产生的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筛选有完善的病史资料、及多次不同时段复查结果的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病例209例纳入统计分析。分析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分布、HBV-DNA的阳性率、肝功能状况、治疗用药情况。结果: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病例HBVM模式分布以①②③⑤为主占54.5%。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组与对照组②的HBsAb的滴度差异具有显著性,与对照组①在HBV-DNA阳性率和肝功能异常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诊断为慢性乙肝的患者占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病例的78.5%。结论:HBsAb的产生在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患者中并非预示乙肝病情的恢复。HBV病毒的变异受多种因素影响。乙肝病情反复不逾,以及持续的治疗可能会引起HBV(乙型肝炎)病毒S区基因突变的累积,从而造成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变异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少见模式 免疫压力
原文传递
免疫压力下猪瘟病毒遗传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朱妍 史子学 涂长春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1,共5页
本研究利用抗猪瘟病毒高免血清和猪瘟病毒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充当免疫压力,在免疫压力存在下进行猪瘟病毒的细胞传代,对猪瘟病毒在细胞水平传代过程中是否会发生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免疫压力下,猪瘟病毒在细胞水平进行传代(7代)... 本研究利用抗猪瘟病毒高免血清和猪瘟病毒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充当免疫压力,在免疫压力存在下进行猪瘟病毒的细胞传代,对猪瘟病毒在细胞水平传代过程中是否会发生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免疫压力下,猪瘟病毒在细胞水平进行传代(7代)后,未表现出逃逸抗体中和作用的表型,仍能够被高免血清中和,对传代后病毒的Erns、E2、NS5B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后未发现氨基酸的变异。本研究为我国现行的猪瘟防疫政策的执行提供了科学数据,为进一步开展猪瘟病毒遗传变异、病毒演化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免疫压力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抗体免疫选择压下的变异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鹏 马诚太 崔治中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2-962,共11页
为了确定抗体选择压对PRRSV不同基因变异的影响,将PRRSV野毒株SD0612分别在Marc-145细胞上做两个系列的连续传代,系列Ⅰ培养液中不添加抗SD0612血清,包括A,B,C3个平行的传代系;系列Ⅱ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抗SD0612血清,包括D,E,F3个... 为了确定抗体选择压对PRRSV不同基因变异的影响,将PRRSV野毒株SD0612分别在Marc-145细胞上做两个系列的连续传代,系列Ⅰ培养液中不添加抗SD0612血清,包括A,B,C3个平行的传代系;系列Ⅱ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抗SD0612血清,包括D,E,F3个平行的传代系.上述传代系连续传代40代,其中有抗体组40代突变株F40获得抗血清后按同样方法连续传代40代进行第二轮抗体选择压实验.各传代系每隔10代收获病毒并对其ORF3,ORF4和ORF5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SD0612及其两次传代中有抗体组40代毒突变株F40和e40接种猪后收获血清,进行3个毒株之间的交叉血清中和实验以测定其抗原相关性系数.序列分析显示,两次传代中有抗体组在ORF3,ORF4,ORF5的有义突变与无义突变比值(NS/S)分别为11.0和3.5,0.5和0.67,13.0和4.0;无抗体组NS/S比值则仅为0.33~1.40.有抗体组ORF5和ORF3分别有14和4个稳定的氨基酸突变位点,而这些位点在无抗体组未被发现.交叉血清中和实验结果显示,SD0612与有抗体组突变株F40和e40的抗原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5和0.5.上述结果表明,抗体的选择压能够显著影响PRRSV的ORF5和ORF3的基因变异并能使其抗原性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抗体选择压 基因变异 ORF3 ORF5
原文传递
免疫压力下HP-PRRSV田间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施开创 胡杰 +4 位作者 陈芳芳 张步娴 莫胜兰 邹联斌 李军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61-1567,共7页
为研究在免疫压力下HP-PRRSV田间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选取2家疫苗免疫猪场、2家未免疫猪场,连续2年每季度采集血清利用ELISA检测PRRSV抗体;采集血清、组织病料及精液通过RT-PCR检测PRRSV病原,并对阳性样品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分析... 为研究在免疫压力下HP-PRRSV田间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选取2家疫苗免疫猪场、2家未免疫猪场,连续2年每季度采集血清利用ELISA检测PRRSV抗体;采集血清、组织病料及精液通过RT-PCR检测PRRSV病原,并对阳性样品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共获得Nsp2基因序列91个,ORF5、ORF6、ORF7基因序列各98个,均属于美洲型高致病性变异毒株(HP-PRRSV);Nsp2、ORF5、ORF6、ORF7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1%~100%和91.6%~100%、83.3%~100%和81.1%~100%、96.6%~100%和96.0%~100%、91.1%~100%和91.4%~100%,表明ORF6基因的同源性最高、ORF5基因的同源性最低;Nsp2、ORF5、ORF6、ORF7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分别为4.30×10-4、4.09×10-5、2.65×10-6、4.89×10-6 substitutions/site/day(s/s/d),表明Nsp2基因最容易发生变异,而ORF6基因最稳定;Nsp2、ORF5、ORF6、ORF7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在免疫猪场分别为4.42×10-4、4.20×10-5、2.71×10-6和4.93×10-6 s/s/d,在非免疫猪场分别为4.18×10-4、3.98×10-5、2.59×10-6和4.84×10-6 s/s/d,表明免疫猪场中HP-PRRSV流行毒株的进化速率高于非免疫猪场中HPPRRSV流行毒株的进化速率。本研究结果为掌握HP-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免疫压力 遗传变异 分子进化
原文传递
抗体免疫压力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3和ORF5基因变异研究
8
作者 胡静 蒋爱翔 +3 位作者 牛晓芸 苏丹萍 陈瑞爱 贺东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7,共5页
本试验旨在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抗体免疫选择压力下分子变异情况进行研究。将HPPRRSV-JXA1株在添加适量抗体或不添加抗体的Marc-145细胞上连续传代各30代,获得毒株JXA1-Abf30和JXA1-f30。对传代前后毒株的ORF3和ORF5基因... 本试验旨在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抗体免疫选择压力下分子变异情况进行研究。将HPPRRSV-JXA1株在添加适量抗体或不添加抗体的Marc-145细胞上连续传代各30代,获得毒株JXA1-Abf30和JXA1-f30。对传代前后毒株的ORF3和ORF5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JXA1-Abf30和JXA1-f30在ORF3和ORF5基因上核苷酸发生突变位点数累计分别为18和9个,氨基酸发生突变位点数累计分别为15和3个。JXA1-Abf30和JXA1-f30的核苷酸突变速率比为186%,氨基酸突变速率比为500%,非同义突变(NS)与同义突变(S)比值(NS/S)分别为5.0和0.5。此外,抗体压力下传代的毒株ORF5基因有4个碱基位点发生稳定的非同义突变,其中2个(AA31和AA190)与已知抗原表位有关。由研究结果可知,抗体压力下传代的PRRSV的突变速率和非同义突变数目明显高于无抗体压力下的传代毒株;抗体免疫选择压能显著影响PRRSV的ORF5基因变异,并呈现明显的压力选择性突变,对ORF3基因变异的影响小于ORF5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 ORF3 ORF5 免疫选择压 基因变异
下载PDF
抗体选择压作用下新城疫病毒HN和F基因的演化及其抗原性变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羽婷 巩艳艳 +1 位作者 赵鹏 崔治中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9-495,共7页
TZ060107株新城疫病毒(NDV)在含有对它抗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上分3个独立系列连传50代,每10代扩增其HN和F基因并测序。选择变异最大的系列A1-50病毒,再在含有抗A1-50抗体的CEF培养上分3个独立系列连续传50代,同时设3个不带抗体... TZ060107株新城疫病毒(NDV)在含有对它抗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上分3个独立系列连传50代,每10代扩增其HN和F基因并测序。选择变异最大的系列A1-50病毒,再在含有抗A1-50抗体的CEF培养上分3个独立系列连续传50代,同时设3个不带抗体的独立传代系列作为对照。对第60、70、80、90、100代病毒的HN和F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有抗体组HN基因的非同义突变(NS)对同义突变(S)比值NS/S为5.25,明显高于无抗体组NS/S的2.375。前50代在抗体选择压作用下已发生的稳定NS突变在含有抗A1-50抗体的细胞培养中传代仍能稳定保持,且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稳定的NS突变位点。在有抗体组经传50代后F基因发生的稳定非同义突变,在抗A1-50血清作用下再连传50代后也仍然保持,且又出现3个新的稳定的NS突变。不同传代病毒与原始病毒间的血清交叉血球凝聚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在含有抗NDV血清的细胞培养上传代代数的增加,病毒与原始病毒间在抗原性的差异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HN基因 F基因 免疫选择压 抗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