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金属矿床成矿条件 被引量:69
1
作者 芮宗瑶 李荫清 +1 位作者 王龙生 王义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23,共11页
根据作者多年来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成果 ,参考了国内外的研究结论 ,提出了一个新的成矿流体分类方案 ,并评述了我国若干典型金属矿床的研究状况 ,由此探讨了金属矿床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成矿条件 金属矿床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山东沂南金铜铁矿床中的液态不混溶作用与成矿: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3
2
作者 顾雪祥 刘丽 +3 位作者 董树义 章永梅 李科 李葆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57,共15页
沂南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干矽卡岩阶段(Ⅰ)和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的成矿流体... 沂南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干矽卡岩阶段(Ⅰ)和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的成矿流体则显示有大气降水混入的岩浆水特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为主,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和纯气相水包裹体,偶见晶质熔融包裹体。由Ⅰ→Ⅱ→Ⅲ→Ⅳ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520~430℃→430~340℃→250~190℃→190~13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Ⅱ阶段的石榴子石和绿帘石中,晶质熔融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具不同气相分数的气液水包裹体及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共生,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在Ⅲ阶段的石英(少量Ⅱ阶段的绿帘石)中,常见气相充填度变化很大的气液水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纯液相水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以及CO2-H2O包裹体共生,且共生的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表明此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沸腾(不混溶)。因而认为,在沂南矿床由岩浆结晶分异到热液成矿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可能先后经历了两种液态不混溶作用,早期岩浆熔融体与气液相流体的不混溶导致含矿气水热液的析出,晚期气相与液相组分的不混溶(沸腾)则导致了金、铜、铁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液态不混溶 沸腾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沂南金铜铁矿床 山东
下载PDF
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建康 张德会 +1 位作者 王登红 张文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3,共9页
除了结晶分异模式外,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也是伟晶岩成岩成矿的重要机制。熔体包裹体和实验研究表明,富氟花岗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会形成富挥发份的贫硅熔体和与其共轭的富硅酸盐熔体。花岗岩中的异离体型伟晶岩和贯入状脉型伟晶岩... 除了结晶分异模式外,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也是伟晶岩成岩成矿的重要机制。熔体包裹体和实验研究表明,富氟花岗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会形成富挥发份的贫硅熔体和与其共轭的富硅酸盐熔体。花岗岩中的异离体型伟晶岩和贯入状脉型伟晶岩,挥发份、助熔剂等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在不混溶相间的突变性是该类不混溶作用的主要标志。富氟花岗岩浆不混溶作用不但可以解释伟晶岩的特征性矿物分带,对传统的伟晶岩成岩理论提出了挑战;还对稀有金属有高度富集作用,这主要归功于F、B、P等挥发份对稀有金属元素的亲和力。然而,目前该类不混溶作用成矿效应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主要要归因于没有理想的地质对象。甲基卡矿床是亚洲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发生了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是研究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过程中稀有金属的分配、迁移、富集规律和机制的理想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氟花岗岩 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成矿效应
下载PDF
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4
作者 宋文磊 许成 +4 位作者 王林均 吴敏 曾亮 王丽泽 冯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5-740,共16页
综述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根据矿化特征,该类矿床大体可以分为原生岩浆型和热液型,前者稀土矿物是从碳酸岩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矿化主要产于碳酸岩岩体中;后者稀土矿物通常与方解石、萤... 综述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根据矿化特征,该类矿床大体可以分为原生岩浆型和热液型,前者稀土矿物是从碳酸岩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矿化主要产于碳酸岩岩体中;后者稀土矿物通常与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等矿物共生形成脉体,穿插于碳酸岩杂岩体及围岩中,或作为裂隙或空洞充填物,或呈细粒多晶集合体叠加在碳酸岩中早期形成的矿物之上。以往的研究对于稀土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是碳酸岩和硅酸岩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作用或碳酸岩岩浆中碳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还是岩浆期后热液蚀变或不混溶的碳酸岩质流体的萃取作用,存在很大的争议;同时,与稀土成矿相关的碳酸盐体系选择性地富集轻稀土,该类矿床中很少见到重稀土矿物,亦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稀土元素在富挥发份的碳酸岩熔体和碱性硅酸岩熔体或流体之间,以及碳酸盐矿物及共沉淀相与碳酸岩熔体之间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因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碱性杂岩体 内生稀土矿床 稀土富集机制 不混溶 分离结晶 热液蚀变
下载PDF
The Ore-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Jiajika Pegmatite-Type Rare Metal Deposit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Evidence from Isotope Dating 被引量:29
5
作者 LI Jiankang WANG Denghong CHEN Yuch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1-101,共11页
Granitic pegmatites are commonly thought to form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r by liquid immiscibility of granitic magma; however, these proposals are based mainly on analyses of fluid and melt inclusions. Here, we... Granitic pegmatites are commonly thought to form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r by liquid immiscibility of granitic magma; however, these proposals are based mainly on analyses of fluid and melt inclusions. Here, we use the Jiajika pegmatite deposit, the largest spodumene deposit in Asia, as a case study to investigate ore forming processes using isotope dating. Dating of a single granite sample from the Jiajika deposit using multiple methods gave a zircon U-Pb SHRIMP age of 208.4 ~ 3.9 Ma, an 4~Ar/39Ar age for muscovite of 182.9 ~ 1.7 Ma, and an 4~Ar/39Ar age for biotite of 169.9 + 1.6 Ma. Based on these dating results and the 4~Ar/39Ar age of muscovite from the Jiajika pegmatite, a temperature-time cooling track for the Jiajika granite was constructed using closure temperatures of the different isotope systems. This track indicates that the granite cooled over ^-40 m. y., with segregation of the pegmatite fluid from the granitic magma at a temperature of ~700~C.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Jiajika pegmatite formed not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but by segregation of an immiscible liquid from the granitic magma. When compared with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the relatively early timing of segregation of an immiscible liquid from a granitic magma can prevent the precipitation of ore-forming elements during crystallization, and suggests that liquid immiscibility could be an important ore-forming process for rare metal pegmatities. We also conclude that isotope dating is a method that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ominant ore-forming processe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granite-related ore deposits, and suggest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W-Sn ore deposits found elsewhere within the Nanling Metallogen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tope dating liquid immiscibility in granitic magmas PEGMATITE Jiajika rare metal deposit
下载PDF
宁芜玢岩铁矿磷灰石的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27
6
作者 余金杰 毛景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3,共9页
文章分析了宁芜玢岩铁矿 4种产状磷灰石的稀土元素组成 ,并与Kiruna型铁矿和斜长岩、苏长岩及钛铁霞辉岩中磷灰石的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产地和母岩不同的矿床中 ,它们的磷灰石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一致 ,以轻稀土富集和Eu负异... 文章分析了宁芜玢岩铁矿 4种产状磷灰石的稀土元素组成 ,并与Kiruna型铁矿和斜长岩、苏长岩及钛铁霞辉岩中磷灰石的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产地和母岩不同的矿床中 ,它们的磷灰石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一致 ,以轻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明显为特征 ,属陆相岩浆成因。前 3种产状磷灰石的ΣREE变化于 30 31.48×10 -6~ 12 0 80× 10 -6,第 4种产状磷灰石的ΣREE仅为 195 8× 10 -6,反映岩浆演化到热液的晚期阶段成矿溶液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尽管辉长闪长玢岩与磷灰石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一致 ,但辉长闪长玢岩无Eu异常或有弱Eu正异常 ,代表它们的地幔源区低氧逸度的还原环境 ,或反映氧逸度较高情况下的分离结晶作用。不混溶作用形成的矿浆在冷凝过程中 ,Eu2 + 优先被透辉石捕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玢岩铁矿 磷灰石 稀土元素 矿浆 内生金属矿床 铁矿床
下载PDF
安徽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田世洪 杜杨松 +4 位作者 秦新龙 李铉具 金尚中 尹京武 李赞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2-428,共7页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了 3类包裹体 ,即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了 3类包裹体 ,即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资料表明 ,本区的岩浆流体成矿演化可分为 3个阶段 :岩浆阶段 ( >12 5 0~ 90 0℃± )、过渡岩浆阶段 ( 90 0~ 75 0℃± )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 ( <75 0℃ )。部分熔浆的温度之高 (可达 12 5 0℃ ) ,表明其可能是底侵幔源岩浆同熔下地壳形成的。在老庙基岩体、小铜官山岩体、鸡冠石岩体和小陶家岩体中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这 3种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阶段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 ;与此不同的是 ,在鸡冠山岩体和白芒山岩体中仅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两种类型的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不具连续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天水热液为主。此外 ,在小铜官山岩体和鸡冠石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中 ,发现了不混溶包裹体 ,其可能是在压力释放条件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熔融包裹体 流体-熔融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不混溶性 激光拉曼光谱 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安徽 铜陵地区
下载PDF
油藏注气开发的基本条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中春 高振环 夏惠芬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42,共5页
分析了注气驱油条件下,气液两相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气驱对消除毛管力、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论述了注入气与原油的化学组份决定气液混相方式的机理。借鉴国外矿场应用的经验,从影响因素入手,研究了注气开发的基本条件,其中包括:... 分析了注气驱油条件下,气液两相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气驱对消除毛管力、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论述了注入气与原油的化学组份决定气液混相方式的机理。借鉴国外矿场应用的经验,从影响因素入手,研究了注气开发的基本条件,其中包括:油藏地质结构、油层特征参数、油藏流体性质、油层压力及气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开发 混相 非混相 驱油机理 基本条件
下载PDF
大厂锡矿的成矿流体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荫清 陈伟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24,共13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矿带内流体包裹体特征,测定了不同类型包裹体在冷热状态下相的转变点温度,利用有关的NaCl-H_2O体系、CO_2-NaCl-H_2O体系相图获得了矿带内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的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参数。通过包裹体成分和同位素研究,阐... 本文详细研究了矿带内流体包裹体特征,测定了不同类型包裹体在冷热状态下相的转变点温度,利用有关的NaCl-H_2O体系、CO_2-NaCl-H_2O体系相图获得了矿带内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的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参数。通过包裹体成分和同位素研究,阐明了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其演化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沸腾和不混溶作用以及它们对成矿所作的贡献。估测了矿化深度和盲矿体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成矿 流体 包裹体 温度 压力
下载PDF
粤西河台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及成矿流体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永章 张海华 +2 位作者 户焕章 JayantaGuha EdwardH.Chown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1-417,共7页
河台金矿床存在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低盐度(约1.5~6wt%NaCl)H2O-CO2包裹体、中等盐度(约6~14wt%NaCl)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它们的均一化温度范围在130℃至310℃之间,捕获时的围压大约为50~170MPa。初始的成矿流体是... 河台金矿床存在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低盐度(约1.5~6wt%NaCl)H2O-CO2包裹体、中等盐度(约6~14wt%NaCl)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它们的均一化温度范围在130℃至310℃之间,捕获时的围压大约为50~170MPa。初始的成矿流体是一个低盐度的以H2O-NaCl-CO2为主的上学体系,主要源于大气水与变质建造水的混合。在演化过程中,成矿热液流体发生了CO2发泡和气液两相不混溶作用。根据均一化温度的统计分布推断,在245℃和170℃附近曾出现两次大规模的不混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溶液 不混溶现象 金矿床 液包体
下载PDF
岩浆到热液演化的包裹体记录--以骑田岭花岗岩体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单强 廖思平 +3 位作者 卢焕章 李建康 杨武斌 罗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1-1520,共10页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期花岗岩早期多阶段侵入复式岩体,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富碱的、高分异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在其第二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广泛发育着厘米级至米级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它们是富挥发份...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期花岗岩早期多阶段侵入复式岩体,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富碱的、高分异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在其第二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广泛发育着厘米级至米级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它们是富挥发份岩浆固结的产物,代表岩石形成过程经历了明显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研究在骑田岭黑云母花岗岩的石英中发现熔体-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共存,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骑田岭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的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是花岗质熔体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产物。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熔体-流体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大于530℃,说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温度不低于该温度;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85~417℃之间,盐度为11.7%NaCleqv,代表了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2~454℃,代表热液阶段流体的温度。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到似伟晶岩囊状体再到石英晶洞,岩浆-热液体系经历了富挥份熔体→熔体+高盐度流体→高盐度流体→低盐度流体的完整演化过程,形成了CaCl2-NaCl-H2O-CO2体系的岩浆热液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在流体包裹体和多晶熔体-流体包裹体中含有长石、方解石、金红石及金属氧化物等子矿物,暗示其所捕获的流体具有较强的成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包裹体 熔体-流体包裹体 岩浆-热液过渡 不混溶作用 骑田岭
下载PDF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0
12
作者 任云生 雷恩 +2 位作者 赵华雷 王辉 鞠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4-772,共9页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阶段、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细粒白钨矿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与粗粒白钨矿共生的石英中主要发育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阶段、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细粒白钨矿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与粗粒白钨矿共生的石英中主要发育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Ⅰ型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主要由CO2、CH4和N2组成,均一温度为278.5~336.4℃,盐度(w(NaCl))为3.53%~7.72%;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4.7~345.9℃,多数为190~220℃,w(NaCl)为3.05%~9.34%;Ⅲ型CO2包裹体中的气相组分均为CO2,液相中尚含少量CH4等组分;Ⅳ型含CO2三相包裹体由液态CO2、气态CO2、盐水溶液三相组成,CO2相占10%~15%,完全均一化温度为301.6~305.1℃。综合地质条件及矿床特征、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分分析结果认为:杨金沟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N2)体系,初始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并有地层组分的加入。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过不混溶,并对钨的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矿床成因 杨金沟白钨矿矿床 延边地区
下载PDF
河北撒岱沟门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20
13
作者 代军治 谢桂青 +2 位作者 段焕春 杨富全 赵财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19-2529,共11页
撒岱沟门钼矿床位于河北省境内,是该区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钼矿床,矿体分布于二长花岗岩体内,钼矿化主要与微斜长石化、硅化、白云母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撒岱沟门钼矿床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三相... 撒岱沟门钼矿床位于河北省境内,是该区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钼矿床,矿体分布于二长花岗岩体内,钼矿化主要与微斜长石化、硅化、白云母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撒岱沟门钼矿床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和CO_2包裹体。成矿前与成矿期后流体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剐为280℃~452℃、5.4%~18.4%NaCl eq和153℃~279℃、3.9%~9.7%NaCl eq;成矿期流体中3类包裹体都发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0℃~370℃,盐度4.3%~14.4%NaCl eq;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撒岱沟门钼矿床石英中的δD为-82‰~-98‰,δ^(18)O_(H_2O)为0.1‰~6.2‰,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水的混入。成矿流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的流体演化:早期岩浆脱水、脱气,成矿期不混溶作用和晚期大气水混合,其中,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对辉钼矿的沉淀成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岱沟门钼矿床 流体包裹体 流体演化 不混溶
下载PDF
皖南东源钨钼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杜玉雕 余心起 +2 位作者 刘家军 周翔 傅建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4-1346,共13页
皖南东源钨钼矿位于安徽省祁门东源境内,是该地区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钨钼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及其接触带附近,以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矿化类型为主。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含少量C2H4、N... 皖南东源钨钼矿位于安徽省祁门东源境内,是该地区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钨钼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及其接触带附近,以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矿化类型为主。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含少量C2H4、N2、CH4等,液相成分以Ca2+、Na+、SO24-、Cl-为主,K+、F-次之,并含少量Mg2+、NO3-、Br-。矿床氢、氧、硫、铅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中水的δ18O水的含量范围为-0.498‰~3.102‰,δD水的含量范围为-85‰~-66‰,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黄铁矿的δ34SV-CDT值介于2.6‰~5.8‰,硫可能是由成矿流体从东源花岗闪长岩体中淋滤而来;铅同位素变化范围小,其来源具有明显的混合特征。成矿流体在成矿过程中,经历了不混溶或沸腾作用及其与被加热的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改变了成矿流体系统的物理化学条件,引起体系含W和Mo络合物的不稳定,从而造成大量的成矿物质析出、沉淀,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源钨钼矿床 流体包裹体 不混溶 同位素 皖南
下载PDF
山东昌乐刚玉巨晶中的流体和熔融包裹体及其流体组分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宋玉财 胡文 +1 位作者 金之钧 陈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7-387,共11页
山东昌乐第三纪玄武岩中产有刚玉巨晶,内含丰富的原生和假次生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可分为CO2单相包裹体、H2O-CO2两相和三相包裹体。熔融包裹体类型复杂,其中富流体相包裹体可分为含CO2收缩气泡两相熔融包裹体和气-液-... 山东昌乐第三纪玄武岩中产有刚玉巨晶,内含丰富的原生和假次生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可分为CO2单相包裹体、H2O-CO2两相和三相包裹体。熔融包裹体类型复杂,其中富流体相包裹体可分为含CO2收缩气泡两相熔融包裹体和气-液-固多相熔融包裹体。诸类包裹体主要赋含在刚玉晶核外的“主体”部分,以CO2单相流体包裹体和两相熔融包裹体最为发育,并且不同类型包裹体常密切伴生,表明它们形成时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出现熔浆相(富含挥发分)、气相(CO2为主)和富水相(H2O-CO2为主)等多相体系。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包裹体中的气体组分主要是CO2,另有不等量的N2和H2S,据此划分为纯CO2、CO2-N2、CO2-H2S和CO2-N2-H2S等气体组合类型,没有发现O2、CH4和H2等组分。此外,拉曼分析也证实了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中存在H2O。上述资料表明,昌乐地区深部流体以CO2为主,同时包含H2O、N2和H2S在内的多种组分,这些流体组分也是刚玉母浆系统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巨晶 流体包裹体 熔融包裹体 流体组分 不混溶作用 山东省
下载PDF
北山金窝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 被引量:17
16
作者 潘小菲 刘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金窝子金矿床为于甘肃北山中成矿带。包裹体测温研究表明,从成矿初期到主成矿阶段,石英捕获了H_2O-NaCl,H_2O-CO_2-CH_4-NaCl,或H_2O-CO_2-NaCl体系的流体。大脉型金矿成矿初期,热液成矿流体由高温中盐度H_2O-NaCl-CO_2-CH_4四端元组份... 金窝子金矿床为于甘肃北山中成矿带。包裹体测温研究表明,从成矿初期到主成矿阶段,石英捕获了H_2O-NaCl,H_2O-CO_2-CH_4-NaCl,或H_2O-CO_2-NaCl体系的流体。大脉型金矿成矿初期,热液成矿流体由高温中盐度H_2O-NaCl-CO_2-CH_4四端元组份混溶的均一相热液流体;石英-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捕获两成分和温度都不相同的热液组份:低盐度、富水溶液、较冷的热液和高盐度、富挥发份CO_2、CH_4和水蒸气、较热的热液。主成矿阶段石英捕获的两类型包襄体的完全均一温度相差近100℃,而且富挥发份流体盐度相对于贫挥发份流体盐度高,上述特征表明主成矿期3号脉大规模金成矿并非流体沸腾作用结果。网脉型金矿(210号脉)黄铁矿-石英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成矿阶段石英捕获的地质流体的温度-成分特征无明显差异,均捕获了两种组份不同、成矿温度一致的地质流体(高盐度富水溶液流体和富堤盐度CO_2+ CH_4流体),与许多金矿的流体不混溶金成矿机制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窝子金矿 流体包裹体 不混溶
下载PDF
胶东牟乳金矿带浅成热液金矿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制约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忠芳 赵伦山 +1 位作者 周奇明 徐景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0-278,共9页
胶东牟乳成矿带各金矿床均为浅成热液矿床,成矿溶液为富含CO2,H2S等气体的中低温热液。当成矿溶液进入控矿构造后,早期发生了不混溶和沸腾,晚期遇冷天降水冷却稀释。不混溶、沸腾和与冷水稀释造成的温度下降,硫逸度降低和氧化还原... 胶东牟乳成矿带各金矿床均为浅成热液矿床,成矿溶液为富含CO2,H2S等气体的中低温热液。当成矿溶液进入控矿构造后,早期发生了不混溶和沸腾,晚期遇冷天降水冷却稀释。不混溶、沸腾和与冷水稀释造成的温度下降,硫逸度降低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是促使[Au(HS)2]-络合物分解的主要原因,而以氯络合物形式迁移的贱金属和银的沉淀主要是温度下降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作用 物理化学
下载PDF
CO_2-H_2O流体不混溶对Au溶解度的影响——以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保华 顾雪祥 +4 位作者 李黎 徐仕海 付绍洪 陈翠华 董树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6-772,共7页
运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CO2-H2O流体不混溶作用对Au的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挥发分(fCO2=70.79MPa)、酸性(pH=3.71)、还原性(fO2=0.50×10-36MPa)、中温(267℃)、具有超压(180MPa)性质... 运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CO2-H2O流体不混溶作用对Au的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挥发分(fCO2=70.79MPa)、酸性(pH=3.71)、还原性(fO2=0.50×10-36MPa)、中温(267℃)、具有超压(180MPa)性质的含Au(a∑Au=3.744×10-8mol/L)流体。当超压流体的封闭层——炭质页岩因断裂作用而被破坏时,热液体系的压力发生骤降(28.50~35.30MPa),CO2-H2O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并有大量CO2溢出。CO2的流失可使成矿溶液的CO2逸度和O2逸度降低(fCO2=0.80MPa、fO2=2.512×10-42MPa),酸碱度升高(pH=4.32),同时伴随温度的下降(224℃),成矿热液中Au溶解度的降低(a∑Au=3.790×10-9mol/L),从而快速沉淀下来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银洞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CO2-H2O流体 不混溶作用 Au的溶解度
下载PDF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deep crust fluid-NaCl aqueous solu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and its significance 被引量:14
19
作者 Ronghua Zhang Shumin H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7期654-660,共7页
In order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deep crust fluids, the phase relations of NaCI-saturated solu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in a hydrothermal diamond anvil cell (HDAC)are investigated. Salinity of the soluti... In order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deep crust fluids, the phase relations of NaCI-saturated solu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in a hydrothermal diamond anvil cell (HDAC)are investigated. Salinity of the solutions observed is about 35%—50%. The temperatures for the observation range from 25 to 850℃ and the pressures from 1 atm to about 1 GPa. A supercritical single phase, liquid phase (L), vapor phase (V), solid phase (H), L + H, H + V + L and the near-critical phases L + V can be observed. A two-phase (L + V) immiscibility field for the NaCI solution has been discovered to lie in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from 250( ± 3) to 721℃. Within this field there are two parts, where the upper high temperature part of the two-phase regions is very unstable in character. It is possible to observe a 'critical phenomenon'. In some of our experiments an 'explosion' almost constantly occurr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liquid and vapor phases, making the interface obscure, and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PHASE immiscibility CRITICAL phenomenon solution structure.
原文传递
液态不混溶作用:成矿机制之一 ——以太行山地区的金矿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永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1,共4页
太行山地区的许多金矿产在花岗质岩体内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产出形式以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为主(如蔡术庵金矿、土石金矿、九集庄金矿等),部分金矿以爆破角砾岩体的形式出现(如窑沟金矿),另一部分则以含矿金属硫化物浸染在花岗岩... 太行山地区的许多金矿产在花岗质岩体内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产出形式以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为主(如蔡术庵金矿、土石金矿、九集庄金矿等),部分金矿以爆破角砾岩体的形式出现(如窑沟金矿),另一部分则以含矿金属硫化物浸染在花岗岩破碎带中的形式产出(如上明峪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不混溶作用 太行山 成矿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