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膜在饮用水深度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琳 王宝贞 王欣泽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1-4,共4页
以淹没式微滤或超滤和新型纳滤膜 (比普通纳滤膜能更为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和较少地去除硬度和矿物质 )代表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新技术 ,具有去除有机污染效率高 ,有机污染的去除率高达90 %以上 ,在线颗粒计数 (d>2μm )小于2个/mL。... 以淹没式微滤或超滤和新型纳滤膜 (比普通纳滤膜能更为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和较少地去除硬度和矿物质 )代表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新技术 ,具有去除有机污染效率高 ,有机污染的去除率高达90 %以上 ,在线颗粒计数 (d>2μm )小于2个/mL。而且出水能有效地去除三致物质前质、病毒和病原原生动物。运行能耗低 ,费用低。淹没式超滤的能耗仅为0.2kWh/m3 ,同时原水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仍保留在产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 饮用水 深度净化 淹没式超滤
下载PDF
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凯 田家宇 +4 位作者 叶挺进 王培宁 韩正双 陈杰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42,51,共6页
为考察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的可行性,通过中试试验从净水效能和膜污染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与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规工艺砂滤出水浊度平均为0.176 NTU,而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平均为0.080 N... 为考察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的可行性,通过中试试验从净水效能和膜污染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与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规工艺砂滤出水浊度平均为0.176 NTU,而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平均为0.080 NTU,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工艺;常规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3%和43.2%,而超滤组合工艺的去除率分别为50.6%和44.0%,略优于常规处理工艺.就膜污染而言,原水直接超滤时跨膜压差增长较快;而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中,混凝沉淀的预处理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中的膜污染物质,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增长缓慢,系统运行稳定.采用浸没式超滤替代砂滤形成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可有效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 浸没式超滤膜 膜污染 常规处理工艺 饮用水处理
下载PDF
浸没式超滤技术在循环冷却水排污水回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志江 胡彦云 郭焱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6,共3页
介绍了华电蒙能包头发电公司2×600MW机组全中水补水排污水回用系统的工艺流程及浸没式超滤系统参数、水质指标,并对中水回用于冷却水补充水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类总结。浸没式超滤工艺兼顾了包钢工业废水和城... 介绍了华电蒙能包头发电公司2×600MW机组全中水补水排污水回用系统的工艺流程及浸没式超滤系统参数、水质指标,并对中水回用于冷却水补充水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类总结。浸没式超滤工艺兼顾了包钢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2种水质特点,经该工艺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循环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循环水排污水直接采用浸没式超滤、反渗透处理后可作为锅炉补给水水源和部分工业水。该工艺的成功应用对国内高盐废水的回收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 MW机组 浸没式超滤 反渗透 全中水补水 循环水排污水处理 中水处理
下载PDF
运行参数对浸没式超滤膜污染影响中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友道 张维佳 +3 位作者 王东田 陈杰 牛淮金 周颖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125,共4页
采用混凝-气浮移动罩-超滤膜工艺处理太湖源水中试研究,考察了过滤周期、中间曝气时间、气水体积比、通量、排污时间对浸没式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高藻期采用过滤周期1.5 h、中间曝气30 s、气水体积比4:1~5:1、通量30 L.m-.2... 采用混凝-气浮移动罩-超滤膜工艺处理太湖源水中试研究,考察了过滤周期、中间曝气时间、气水体积比、通量、排污时间对浸没式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高藻期采用过滤周期1.5 h、中间曝气30 s、气水体积比4:1~5:1、通量30 L.m-.2h-1、排污时间25~30 s的工况能较好的减缓膜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超滤膜 过滤周期 中间曝气时间 气水体积比 通量 排污时间
下载PDF
二次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旺兴 李凯 +4 位作者 梁恒 王培宁 叶挺进 黄禹坤 李圭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共4页
目前,膜污染是阻碍超滤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考察了二次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沉淀池出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浸没式超滤膜直接过滤沉淀池出水相比,二次在线混凝虽对膜出水的水质影响不... 目前,膜污染是阻碍超滤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考察了二次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沉淀池出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浸没式超滤膜直接过滤沉淀池出水相比,二次在线混凝虽对膜出水的水质影响不大,但明显减缓了膜污染;二次在线混凝工艺的混凝剂投量对减缓膜污染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在试验的原水水质条件下,最优混凝剂投量为0.6 mg/L(以Al2O3计);二次在线混凝不影响膜的化学清洗,污染后的膜经次氯酸钠清洗后跨膜压差可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超滤 二次在线混凝 膜污染
原文传递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超滤膜处理饮用水中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彬 甄宗晴 +2 位作者 郑晓红 赵长通 奚韶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09,共3页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热法)制备的PVDF超滤膜在自来水厂进行了浸没式超滤工艺的水处理中试,系统设计产水量为100 m3/d,膜的运行条件为:曝气频率16次/d,曝气时间60 s/次,反洗频率16次/d,反洗时间90 s/次,维护性化学清洗周期为14 d。结果...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热法)制备的PVDF超滤膜在自来水厂进行了浸没式超滤工艺的水处理中试,系统设计产水量为100 m3/d,膜的运行条件为:曝气频率16次/d,曝气时间60 s/次,反洗频率16次/d,反洗时间90 s/次,维护性化学清洗周期为14 d。结果表明,当水温为10-20℃,平均通量为30 L/(m^2·h)时,跨膜压差为12-17 kPa。水回收率在97%以上,电耗为0.08kWh/t。所使用的PVDF超滤膜,具有强度高、通量大、截留性能好、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适合在市政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法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 浸没式超滤 膜通量 跨膜压差
下载PDF
曝气对一体式PAC/UF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邵森林 梁恒 +2 位作者 张建辉 陈杰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19,57,共5页
针对一体式PAC/UF工艺的重要环节———曝气,通过小试和中试实验,研究曝气方式、曝气量等因素对一体式PAC/UF工艺运行及除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间歇曝气,连续曝气情况下PAC/UF工艺去除有机物效果略好;连续曝气会使出水颗粒数... 针对一体式PAC/UF工艺的重要环节———曝气,通过小试和中试实验,研究曝气方式、曝气量等因素对一体式PAC/UF工艺运行及除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间歇曝气,连续曝气情况下PAC/UF工艺去除有机物效果略好;连续曝气会使出水颗粒数略微增多;同时连续曝气可以更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减缓膜污染的作用.增加曝气量也可以减缓膜污染.但是在实验条件下,间歇曝气可以节约电能0.221 kW.h/m3.综合考虑PAC/UF工艺膜污染、除污染效能和运行成本,对于PAC/UF工艺,间歇曝气更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 浸没式超滤膜 粉末活性炭 膜污染 经济性评价
下载PDF
PACT-U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工业废水的中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鲁建 董俊 +1 位作者 张岚欣 熊蔚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86-91,共6页
开展了PACT-U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某工业废水的中试研究,探讨了粉末活性炭(PAC)投加量、炭浆回流比、曝气方式等对组合工艺去除COD和色度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PACT-UF组合工艺连续运行45 d后可稳定去除废水中的... 开展了PACT-U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某工业废水的中试研究,探讨了粉末活性炭(PAC)投加量、炭浆回流比、曝气方式等对组合工艺去除COD和色度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PACT-UF组合工艺连续运行45 d后可稳定去除废水中的COD和色度物质,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PACTUF系统稳定后,随着投炭量的增大,出水水质提升,综合考虑投炭量为60~80 mg/L比较合适;提高回流比可有效提高COD和色度去除率,回流比为150%~200%较合适;增大回流比能延缓归一化膜比通量的下降趋势,有效改善超滤膜的污染程度,利于延长膜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浸没式超滤 生物活性炭法 回流 膜污染
原文传递
Determination of the Dose of PAC in Ultrafiltration System 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9
作者 林涛 潘少林 +1 位作者 陈卫 李亮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2年第3期240-243,共4页
Immersed ultrafiltration (UF) process was chosen to treat the raw wa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membrane fouling,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was added to the UF tank for removing natural org... Immersed ultrafiltration (UF) process was chosen to treat the raw wa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membrane fouling,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was added to the UF tank for removing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The optimal dosage of PAC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AC/UF combined process. UV254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organic matter adsorbed by PAC.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elimination can be achieved while the dosage of PAC is 60mg/L. However, the elimination can not reduce the rate of membrane foul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absorbed by PAC is not the only factor leading to the fouling and the overload of PAC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fouling. Therefore, the optimal dosage of PAC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organic matter removal as well as membrane fouling control. The ultimately optimized dosing of PAC is 20mg/L in this study, and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he PAC/UF process for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UV254, and CODMn are 42.6%, 63.4%, and 45.7%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nking water immersed ultrafiltration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optimal dosage membrane fouling
下载PDF
浸没式超滤在钢铁废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树军 周冲 晏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01-103,共3页
某大型钢铁厂废水处理回用工程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提标改造,增加深度处理,进水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按9∶1混合水,处理水量为2 000 m^3/h,预处理工艺为格栅、调节池、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深度处理采用浸没式超滤、反渗透系统,系统出水... 某大型钢铁厂废水处理回用工程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提标改造,增加深度处理,进水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按9∶1混合水,处理水量为2 000 m^3/h,预处理工艺为格栅、调节池、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深度处理采用浸没式超滤、反渗透系统,系统出水水质满足钢铁厂回用水标准。其中将浸没式超滤作为反渗透进水的前处理工艺,超滤出水水质稳定,完全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浊度<1 NTU,SDI<3,运行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废水 浸没式超滤 废水再生回用
原文传递
用于水和废水处理的先进膜技术
11
作者 李淑兰 《国际电力》 2005年第4期26-29,共4页
介绍2种先进的用于水和废水处理的膜技术——浸入式超滤和电去离子(EDI)技术。描述2种膜工艺的构造和原理,阐述它们的技术经济特点,并给出浸入式超滤与石灰处理的比较,以及在使用反渗透产品水作给水的情况下,EDI与离子交换混床的比较。... 介绍2种先进的用于水和废水处理的膜技术——浸入式超滤和电去离子(EDI)技术。描述2种膜工艺的构造和原理,阐述它们的技术经济特点,并给出浸入式超滤与石灰处理的比较,以及在使用反渗透产品水作给水的情况下,EDI与离子交换混床的比较。指出虽然这2种膜系统投资费较高,但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环境效益好,尤其适用于缺水地区水的再循环和废水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废水处理 浸入式超滤 电去离子 连续去离子
下载PDF
浸没式超滤膜工艺应用中几个问题及调整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春雷 郭强 +2 位作者 杨杨 王玥 陈克诚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5,共7页
北京地区3座采用浸没式超滤膜工艺的净水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工艺运行的现象和问题,其中膜丝材料老化、膜孔变形甚至断丝等现象加剧了初滤水现象,并对出水水质产生了不利影响;膜池污染物富集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膜污染和膜... 北京地区3座采用浸没式超滤膜工艺的净水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工艺运行的现象和问题,其中膜丝材料老化、膜孔变形甚至断丝等现象加剧了初滤水现象,并对出水水质产生了不利影响;膜池污染物富集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膜污染和膜丝间积泥,导致膜组件断丝现象加剧及清洗困难。对于运行而言,低温造成的反冲洗压差增加比产水过程的通量下降和跨膜压差增加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难以克服。此外,实际运行过程的膜出水中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检出,表明仍存在着生物泄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厂 浸没式超滤膜膜材料老化 断丝 反冲洗压差 微生物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关于浸没式超滤膜运行维护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明珠 叶挺进 +2 位作者 李冬梅 梁金荣 陈勋贤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4-47,共4页
佛山新城区优质水厂浸没式超滤系统在4年的运行中出现了膜组件外壳破损、膜丝变色、断丝等问题,针对膜池进排水速率过高引起的膜壳破损问题,采用了速率调节及优化超滤反冲洗周期的措施;针对氢氧化钠浸泡引起的膜丝变色问题,提出了单独... 佛山新城区优质水厂浸没式超滤系统在4年的运行中出现了膜组件外壳破损、膜丝变色、断丝等问题,针对膜池进排水速率过高引起的膜壳破损问题,采用了速率调节及优化超滤反冲洗周期的措施;针对氢氧化钠浸泡引起的膜丝变色问题,提出了单独设中和池避免膜丝接触中和液的建议;针对断丝问题,采取了隔离和修补的措施,并对断丝在线和离线监测手段作了探讨,提出了浊度监测与压力衰减测试相结合的断丝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超滤膜 膜组件 运行维护 断丝
下载PDF
操作条件对浸没式超滤膜污染影响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攀 何凤华 +1 位作者 王海燕 顾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
采用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工艺进行了处理滦河原水的中试研究,重点考察气水比、通量以及排泥方式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低浊期采用8:1~10:1的气水比、25L/(m2.h)的通量、每天排泥的工况能很好地延缓膜污染,同时在排泥前空... 采用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工艺进行了处理滦河原水的中试研究,重点考察气水比、通量以及排泥方式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低浊期采用8:1~10:1的气水比、25L/(m2.h)的通量、每天排泥的工况能很好地延缓膜污染,同时在排泥前空曝气10min对膜污染也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浸没式超滤膜 气水比 比通量 排泥方式 曝气
下载PDF
浸没式超滤膜技术在新疆某净水厂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慧娟 段新耿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7-80,共4页
介绍了一个浸没式超滤膜技术处理生活饮用水的工程实例,处理规模为16.8×10^4m^3/d,原水在春、冬季具有低温低浊的特点,且浊度变化较大。实践表明,该工艺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单,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状物质,确保处理后水浊度〈0.1... 介绍了一个浸没式超滤膜技术处理生活饮用水的工程实例,处理规模为16.8×10^4m^3/d,原水在春、冬季具有低温低浊的特点,且浊度变化较大。实践表明,该工艺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单,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状物质,确保处理后水浊度〈0.1 NTU,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运行成本(电费、药剂费、原水费)为0.3~0.4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厂 浸没式超滤膜 浊度
原文传递
沉淀膜滤组合工艺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增荣 邬亦俊 +2 位作者 许嘉炯 雷挺 谢进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6,共6页
针对某些净水厂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投资有限、用地紧张、原水低温低浊且伴有突发性高浊度和一定程度有机污染的特点,从减少工程投资、节约占地面积、优化水处理流程和提高水处理效果的角度出发,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工艺与浸没式超滤膜工... 针对某些净水厂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投资有限、用地紧张、原水低温低浊且伴有突发性高浊度和一定程度有机污染的特点,从减少工程投资、节约占地面积、优化水处理流程和提高水处理效果的角度出发,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工艺与浸没式超滤膜工艺相结合,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工艺——沉淀膜滤组合工艺。经过对沉淀膜滤组合工艺内沉淀部分、膜滤部分和辅助部分的布局和功能优化,合理地解决了由于组合工艺承载功能多、构造复杂等所造成的问题。研发成果已设计应用于某地10万m3/d规模净水厂的改扩建项目中,可以预计,该新型组合工艺在老水厂工艺升级改造或新建水厂项目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厂升级改造 沉淀膜滤组合工艺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浸没式超滤膜 膜在线清洗
下载PDF
浸没式超滤膜处理水厂沉后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观体 邵森林 +2 位作者 梁恒 陈杰 李圭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7,共4页
从常规砂滤池改造成膜池的角度出发,通过中试,研究了浸没式超滤工艺处理水厂沉后水的处理效能及其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滤出水平均浊度为(0.050±0.014)NTU,粒径>2μm的颗粒数小于20个.mL-1,能有效保证出水的生物安全性;超... 从常规砂滤池改造成膜池的角度出发,通过中试,研究了浸没式超滤工艺处理水厂沉后水的处理效能及其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滤出水平均浊度为(0.050±0.014)NTU,粒径>2μm的颗粒数小于20个.mL-1,能有效保证出水的生物安全性;超滤膜膜丝作为生物载体附着生长一定量的微生物,能去除少量氨氮;超滤对沉后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不高,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均为10%左右;在试验工况下,工艺稳定运行,化学清洗周期可达4个月;同时试验装置的等效滤速为8.6 m.h-1。因此,从除污染效能和基建用地上看,超滤膜可以替代传统砂滤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超滤膜 沉后水 工艺改造
下载PDF
超滤技术在短流程净水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寿平 张国宇 +1 位作者 肖峰 肖萍 《净水技术》 CAS 2014年第4期49-53,83,共6页
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自2008年问世以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该工艺为净水厂建设和改造提出了一条将预处理、超滤、浓水回收、污泥浓缩、排泥等工序集合在一个构筑物中运行的全新技术路线。该文从工艺系统特点和运行... 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自2008年问世以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该工艺为净水厂建设和改造提出了一条将预处理、超滤、浓水回收、污泥浓缩、排泥等工序集合在一个构筑物中运行的全新技术路线。该文从工艺系统特点和运行机理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流程净水工艺 预处理 浸没式超滤膜 浓水回收 系统布置
下载PDF
采用浸没式超滤膜-粉末炭工艺处理含嗅水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爽 李星 +4 位作者 杨艳玲 刘玲 刘永旺 程振杰 李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873-4878,共6页
为解决饮用水的嗅味问题,通过实验室配水实验,考察常规处理加浸没式超滤膜粉末炭组合工艺(UF-PAC)对含嗅高藻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浸没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中,粉末活性炭可以吸附超滤膜无法截留的溶解性有机物,并能充分发挥吸... 为解决饮用水的嗅味问题,通过实验室配水实验,考察常规处理加浸没式超滤膜粉末炭组合工艺(UF-PAC)对含嗅高藻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浸没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中,粉末活性炭可以吸附超滤膜无法截留的溶解性有机物,并能充分发挥吸附作用和长期的生物降解作用。浸没式超滤膜粉末炭组合工艺可以强化常规工艺的处理效果,将藻细胞完全截留,对DOC,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平均增长19.6%,30.0%和28.3%;经UF-PAC处理后,出水中二甲基异茨醇和土臭素质量浓度均降至10 ng/L以下,出水水质得到保证。常规处理和膜生物反应器中的PAC共同延缓膜污染,运行30 d跨膜压差仅增加9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超滤膜 粉末炭 高藻水 吸附 二甲基异茨醇 土臭素 膜污染
下载PDF
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延坤 王燕藏 +2 位作者 陈益清 李文龙 孙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186-188,共3页
[目的]采用粉末活性炭(PAC)/超滤(UF)组合工艺对深圳某水库原水进行中试研究。[方法]考察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的不同处理单元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对组合工艺不同处理单元出水进行了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组合工艺去除有机物的特性... [目的]采用粉末活性炭(PAC)/超滤(UF)组合工艺对深圳某水库原水进行中试研究。[方法]考察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的不同处理单元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对组合工艺不同处理单元出水进行了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组合工艺去除有机物的特性。[结果]运行结果显示,有机物浓度沿流程逐渐降低,PAC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受接触时间的影响,UF可进一步去除PAC难以吸附的大分子量有机物。对比各处理单元出水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发现,PAC吸附无法去除溶解性微生物代谢物,PAC和UF对其他有机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溶解性微生物代谢物和芳香族蛋白质酪氨酸、色氨酸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有机物。[结论]PAC吸附与UF过滤相结合更有利于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超滤膜 粉末活性炭 三维荧光光谱 有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