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象建构与意识生成——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西藏绘画意象透视
1
作者 刘洋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6期105-117,M0007,M0008,共15页
绘画是西藏重要的艺术形式,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绘画历史悠久,世代传承,迄今仍是西藏规模庞大的文化存在,成为各族群众思想情感的重要文化载体,深深融入并深刻影响着各族群众尤其是藏族群众的精神生活。本文通过对西藏传统... 绘画是西藏重要的艺术形式,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绘画历史悠久,世代传承,迄今仍是西藏规模庞大的文化存在,成为各族群众思想情感的重要文化载体,深深融入并深刻影响着各族群众尤其是藏族群众的精神生活。本文通过对西藏传统绘画意象图谱进行历史梳理和深层分析,揭示出西藏传统绘画通过移宫换羽、连类比物等艺术手法,创造性地建构了大量内蕴中华文化特质而又独具西藏特色的鲜明意象,这些意象与祖国内地尤其是中原传统绘画意象存在着“同构共性”“类质同象”“同源共流”等内在联系,对西藏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也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文化资源,值得深入挖掘,其内含的从意象建构到意识生成的艺术理路值得借鉴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绘画 意象建构 意识生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悬挂”的诗——林徽因诗歌意象的构建
2
作者 王连英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1-83,共3页
作为新月派的一员,林徽因的诗歌显示出独特的诗美,建筑与美术方面的修养融入了她的诗歌世界,影响着她对诗歌意象的构建方式,"悬挂"是诗歌的中心词,蕴藏了作者的哲理情思。
关键词 意象 构图美 “悬挂”
下载PDF
《红楼梦》“焦虑”说主题综论
3
作者 王文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5-118,121,共5页
作为明朝中后叶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明末清初的人文思潮的契合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伴随的全社会的焦虑情绪贯穿了《红楼梦》的始终,成为《红楼梦》的主题。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焦虑”说 焦虑情绪 创作主题 商品经济 人文思潮
下载PDF
基于计算心象的美术图案构图知识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诸葛源 潘云鹤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38-744,共7页
美术图案构图知识表达是计算机辅助美术图案设计具有智能的基础.计算心象是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对人脑心象的计算机模拟.本文根据计算心象的表示模型,提出了一个美术图案构图知识的深层表达、视觉表达和空间表达模型及其上的操作.... 美术图案构图知识表达是计算机辅助美术图案设计具有智能的基础.计算心象是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对人脑心象的计算机模拟.本文根据计算心象的表示模型,提出了一个美术图案构图知识的深层表达、视觉表达和空间表达模型及其上的操作.它从表达子形状的视觉形状和空间关系出发,表达构图知识的形象信息与抽象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心象 美术图案 构图知识 知识表达 CAD
下载PDF
闻一多诗歌审美观新论
5
作者 骆寒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3-35,共23页
成熟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诗歌审美观。闻一多诗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诗重生命意识,但须诗境与尘境相融;诗以抒情为本,但须以理控情与情理调协;诗讲意象抒情,但须感兴与印证功能兼容;诗要求形体格律化,但须音组节奏与语调节奏汇成一... 成熟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诗歌审美观。闻一多诗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诗重生命意识,但须诗境与尘境相融;诗以抒情为本,但须以理控情与情理调协;诗讲意象抒情,但须感兴与印证功能兼容;诗要求形体格律化,但须音组节奏与语调节奏汇成一体。闻一多的诗歌审美观贯穿着这种二元统一的辩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以理控情 感兴意象 印证意象 音组 语调 格律
下载PDF
借鉴《周易》意象理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6
作者 吴战洪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4-19,共6页
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借鉴《周易》的意象理论,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师法《周易》阴阳和合以成象表意的机理,引导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学习《周易》"立象尽意"的手法,引领学生写出有内涵张力的作文;借... 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借鉴《周易》的意象理论,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师法《周易》阴阳和合以成象表意的机理,引导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学习《周易》"立象尽意"的手法,引领学生写出有内涵张力的作文;借鉴《周易》组象扩义、虚实相生的技法,指导学生写出文体优美、内涵深沛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意象理论 作文能力 作文教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