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胡麻的引种与文化意蕴 被引量:8
1
作者 石云涛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34,157,共13页
胡麻是一种外来植物,应是在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传入。此后,国人不仅把它作为食品原料,而且注意它的医药价值,方士、道家夸大其养生长寿的功用,在古代各种仙话传说中,食之可以成仙,而神仙都好以胡麻为饭食。胡麻为人所喜食,又有许多... 胡麻是一种外来植物,应是在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传入。此后,国人不仅把它作为食品原料,而且注意它的医药价值,方士、道家夸大其养生长寿的功用,在古代各种仙话传说中,食之可以成仙,而神仙都好以胡麻为饭食。胡麻为人所喜食,又有许多神奇传说,常引起诗人的歌咏,成为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胡麻 饮食文化 道家养生说 道教意象
原文传递
香意象与中外交流中的敬香习俗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8,共6页
古人多追溯六朝博物视野中的外来香料和敬香佚闻。魏晋六朝高僧圆寂多异香。死时尸香不腐往往作为僧道升天或成仙的预兆和暗示。佛道交织的香意象在叙事文学中趋于母题化,多作为人与女仙、人与花精狐魅相恋的诱因、氛围和标志。贞女死... 古人多追溯六朝博物视野中的外来香料和敬香佚闻。魏晋六朝高僧圆寂多异香。死时尸香不腐往往作为僧道升天或成仙的预兆和暗示。佛道交织的香意象在叙事文学中趋于母题化,多作为人与女仙、人与花精狐魅相恋的诱因、氛围和标志。贞女死面如生或死后尸香示冤,以特有的性别文化意蕴宣示了女性内在美质,富有丧悼民俗意蕴的香以“通感”延伸恒久的追恋,返魂香则体现了人对于个体生命延续的渴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香意象 敬香习俗 道教 佛教
下载PDF
赋魅与除魅——德布林在《王伦三跃》中对东方宗教世界的建构 被引量:4
3
作者 谭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5,共9页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王伦三跃》是德国文学中的第一部"中国小说"。这部表现主义小说讲述了18世纪发生在中国的清水教起义,该书尤以对中国的道教、儒教、佛教的精细且富于异域风情的刻画而著称。文章分析了这部小说在...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王伦三跃》是德国文学中的第一部"中国小说"。这部表现主义小说讲述了18世纪发生在中国的清水教起义,该书尤以对中国的道教、儒教、佛教的精细且富于异域风情的刻画而著称。文章分析了这部小说在建构中国宗教世界方面与20世纪初德国汉学发展的关系、道家思想对小说的影响和作品在细节方面所具有的宗教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布林 《王伦三跃》 宗教 中国形象 道家
下载PDF
先圣·先师·虞宾:唐代诏敕文中的孔子形象
4
作者 吴凌杰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2期71-79,190,共10页
孔子的形象在唐王朝前后期有着较大的变化。在唐前期,孔子多以“先师文圣”的形象出现在各类诏敕中,皇帝亦通过崇奉孔子达到尊儒崇教、推行教化之目的,特别是玄宗册封孔子为文宣王,将其抬升到儒家至尊的地位,并在画像上为其披上了象征... 孔子的形象在唐王朝前后期有着较大的变化。在唐前期,孔子多以“先师文圣”的形象出现在各类诏敕中,皇帝亦通过崇奉孔子达到尊儒崇教、推行教化之目的,特别是玄宗册封孔子为文宣王,将其抬升到儒家至尊的地位,并在画像上为其披上了象征皇帝的衮冕之服,使得孔子成为儒家道统的象征,与老子并为三教教首之一。到了唐后期,孔子则多以“虞宾”的形象出现于各种诏敕中,这与动荡的时局密不可分,皇帝为了稳固人心、维护统治,不得不扩大优待的范围,于是具有崇高威望的孔子便进入了视野,褒奖孔子之后,将其与二王三恪并列,这不仅是对汉代将孔子视作“殷商之后”、列为二王三恪的承认,更是希冀借助圣人之后的名望,向天下表明正统所在,维护自身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宾礼 孔子形象 道统 虞宾 先圣 南郊
原文传递
蝉意象中长生梦的文化探寻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成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4-539,共6页
蝉作为一个生命物象,从诗骚始就出现于文人的笔下,这便是古诗文中耐人寻味的蝉意象。蝉意象反映出古代文人的价值取向有:悲秋之叹,伤逝之感,罹难、贬谪之情,高洁之质,长生之梦。从蝉意象中长生梦来看,中国人的长生之梦自原始巫术时代走... 蝉作为一个生命物象,从诗骚始就出现于文人的笔下,这便是古诗文中耐人寻味的蝉意象。蝉意象反映出古代文人的价值取向有:悲秋之叹,伤逝之感,罹难、贬谪之情,高洁之质,长生之梦。从蝉意象中长生梦来看,中国人的长生之梦自原始巫术时代走入梦境,历经具有浓厚巫术文化传统和产生了老庄道家的楚文化的浸润,再到与道教信仰的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相暗合,使得这场梦是那样的悠远、绵长而美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意象 长生梦 巫术文化 楚文化 道教文化
下载PDF
金代山水诗的道教意象及其文学生成
6
作者 孙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40-50,共11页
金代山水诗的道教意象非常丰富。其中,道观类意象在王重阳等道教徒及一般文人的山水诗中均有体现,往往意在揭示道教义理、宣扬羽化升仙;轩亭类意象往往也充满了金人无处不在的道教思想,云鹤、松竹、烟霞、琴画等意象则有意无意地显示了... 金代山水诗的道教意象非常丰富。其中,道观类意象在王重阳等道教徒及一般文人的山水诗中均有体现,往往意在揭示道教义理、宣扬羽化升仙;轩亭类意象往往也充满了金人无处不在的道教思想,云鹤、松竹、烟霞、琴画等意象则有意无意地显示了金代归隐意象的逐渐仙化;海洋、海市等意象承载了金人对神秘仙境的敬畏与幻想。金代山水诗的这些意象中,有对道教的信奉,有对人世的不满,也有附庸风雅的社会时尚,与唐宋道教山水诗中高扬的生命热情与社会批判有一定距离。道教意象在金代山水诗中的生成,离不开全真教的崛起、王重阳等道教领袖的以诗歌作为传道手段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山水诗 道教 意象 全真教 释道
下载PDF
先秦两汉宗教文学论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湘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0-94,共5页
先秦两汉时期韵文文体的宗教表达呈现了实用与审美两种风格。从上古歌谣到《诗经》"颂"诗再到汉代郊庙歌辞,其宗教内容是民众现实诉求的反映,具有鲜明的功用性,而楚辞、汉乐府游仙诗中的神仙意象与宗教思想更多体现了作者的... 先秦两汉时期韵文文体的宗教表达呈现了实用与审美两种风格。从上古歌谣到《诗经》"颂"诗再到汉代郊庙歌辞,其宗教内容是民众现实诉求的反映,具有鲜明的功用性,而楚辞、汉乐府游仙诗中的神仙意象与宗教思想更多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审美情趣。此时期散文文体中的宗教表达采用了说理与叙事两种方式。《老子》、《庄子》、早期道教典籍《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均以说理的方式阐述作者的宗教理念;《史记》、《汉书》则是以叙事的方式将先秦两汉的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展现于后世。另外,两汉时期人们对上古神话故事、神话人物进行宗教化改造,出现了《列仙传》与系列仙话小说,标志道教文学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表达 神仙意象 道教文学
下载PDF
卞之琳诗中水意象与传统思想传承 被引量:1
8
作者 卢锦淑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98,共4页
水在中国文化中倍受瞩目,很早就进入了儒、道、佛各自的哲学视野。水在儒、道、佛中蕴含着多重涵义。卞之琳作为中国诗人,儒、道、佛的传统思想已"化"入其诗中,卞之琳的诗中有许多水意象,卞诗中的水意象体现出他对儒、道、佛... 水在中国文化中倍受瞩目,很早就进入了儒、道、佛各自的哲学视野。水在儒、道、佛中蕴含着多重涵义。卞之琳作为中国诗人,儒、道、佛的传统思想已"化"入其诗中,卞之琳的诗中有许多水意象,卞诗中的水意象体现出他对儒、道、佛传统思想的选择性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水意象
下载PDF
析道、儒精神对《京华烟云》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雅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0-33,共4页
《京华烟云》是一部以道家精神与少许西方文化为补充,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建立的封建大家族兴衰演变的小说。对于这个家族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创造了一个《京华烟云》时代的女性。她们无论是受传统儒家的道德思想的影响,... 《京华烟云》是一部以道家精神与少许西方文化为补充,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建立的封建大家族兴衰演变的小说。对于这个家族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创造了一个《京华烟云》时代的女性。她们无论是受传统儒家的道德思想的影响,还是受到庄子伟大的道家理论的熏陶,她们都是在演义着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在于家、于国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勇敢,和对于人生精辟的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女性形象 道、儒精神
下载PDF
古典诗词中“金丹”意象的艺术哲理与审美隐喻
10
作者 郭守运 冯敏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3-77,共5页
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大量与其相关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涌现。作为出现频次最高的意象之一,“金丹”用于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宗教神秘色彩。“金丹”意象蕴含丰富的艺术哲理与审美隐喻,表现出古代文人长生... 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大量与其相关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涌现。作为出现频次最高的意象之一,“金丹”用于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宗教神秘色彩。“金丹”意象蕴含丰富的艺术哲理与审美隐喻,表现出古代文人长生不老之欲念、淡泊飘逸之心境以及俯仰天地之宇宙观,为游仙诗与隐逸诗取得的不朽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金丹意象的艺术价值,从文学到哲学,在有形与无形中,体现出古代文人对于自身命运的现实思考以及对于超验世界的审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丹 意象 道教文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鹿意象的道家思想渊源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睿 郭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44-149,共6页
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对探究现当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仍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本文以道家思想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鹿意象,揭示鹿意象中所映射出的无为... 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对探究现当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仍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本文以道家思想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鹿意象,揭示鹿意象中所映射出的无为自然、静虚出世、天道不争等道家思想内核。该研究试图厘清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同形式的鹿意象与道家思想之间的关联以及两者之间的张力,为进一步解读和挖掘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深远影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鹿意象 道家思想
下载PDF
略论宋词酒意象的道家人生哲学意蕴
12
作者 邓龙飞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4-37,共4页
酒意象在宋词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两宋知名的词人无不善于以酒意象入词,而酒意象折射出的是词人的道家人生哲学。道家思想对词人的人生哲学产生影响,进而促使其与酒结缘,在词作中大量运用酒意象。这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个体生命欲求的肯定... 酒意象在宋词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两宋知名的词人无不善于以酒意象入词,而酒意象折射出的是词人的道家人生哲学。道家思想对词人的人生哲学产生影响,进而促使其与酒结缘,在词作中大量运用酒意象。这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个体生命欲求的肯定、对功名的蔑视、对道家思想的回归、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酒意象 道家 人生哲学
下载PDF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中的服饰研究
13
作者 陈永花 倪楚雄 刘勇 《纺织报告》 2020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是元代道教彩塑,内容丰富,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组神官雕塑形象,为服饰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文章以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的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研究,结合造像形成的环境因素,对该系列神官造...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是元代道教彩塑,内容丰富,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组神官雕塑形象,为服饰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文章以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的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研究,结合造像形成的环境因素,对该系列神官造像的帽冠首饰以及服饰形制、色彩、面料纹样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八星宿 造像 元代 道教 服饰
下载PDF
文化视阈下钟理和小说女性形象的建构
14
作者 张毅 《龙岩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8-61,共4页
台湾现代客籍作家钟理和以台湾客家人所聚集的南部山区农村为背景,塑造了阿喜嫂、平妹等一批生动形象的客家女性形象,展现她们在儒道佛思想的冲突和相融中形成的“刚柔并济”的美好人格。钟理和以个体意识还原客家人的群体意识,表达他... 台湾现代客籍作家钟理和以台湾客家人所聚集的南部山区农村为背景,塑造了阿喜嫂、平妹等一批生动形象的客家女性形象,展现她们在儒道佛思想的冲突和相融中形成的“刚柔并济”的美好人格。钟理和以个体意识还原客家人的群体意识,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纳与反思,并从中找到更尊重人的价值体现和情感需求的群体认识及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理和 女性形象 文化内涵 儒道佛思想
下载PDF
敦煌变文美人形象管窥
15
作者 谭升元 牟代群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98-102,共5页
敦煌变文中有诸多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其中有部分着墨于美人这一特殊形象。变文作为唐代兴起的一种文体,虽在对人物的塑造上大都与传统的史传诗文相类,但基于其文体性质,亦存有异趣之处。尤其敦煌变文中对美人形象的塑造,较之唐代传统... 敦煌变文中有诸多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其中有部分着墨于美人这一特殊形象。变文作为唐代兴起的一种文体,虽在对人物的塑造上大都与传统的史传诗文相类,但基于其文体性质,亦存有异趣之处。尤其敦煌变文中对美人形象的塑造,较之唐代传统史传诗文中倾向对美人妩媚形容,才艺方面的刻画,更注重摹写美人端庄的容貌,赞述其传统的道德品性。同时,敦煌变文中的美人形象亦蕴藏着诸多与唐代相关的史实,可填补史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变文 美人形象 佛教 道教
下载PDF
《茶人三部曲》杭天醉形象分析——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
16
作者 艾超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2-25,共4页
杭天醉是《茶人三部曲》中作者处理得最为丰富细腻的人物。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杭天醉的性格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显示了作者对他所持的既欣赏又批判的矛盾态度。王旭峰以人喻茶,暗示了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 杭天醉是《茶人三部曲》中作者处理得最为丰富细腻的人物。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杭天醉的性格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显示了作者对他所持的既欣赏又批判的矛盾态度。王旭峰以人喻茶,暗示了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茶产业逐步走向衰落的现实。王旭峰在批判杭天醉们难以承担起救国救民重任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新型知识分子的呼唤和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人三部曲》 杭天醉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客家爱国爱乡精神形成的文化心理
17
作者 廖开顺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45-49,共5页
爱国爱乡精神是客家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客家迁徙到闽赣粤边地,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形成爱国爱乡精神。从人类文化心理视野来看,客家经历了幻象文化心理阶段,但很快形成意象文化心理,并且在理学的影响下,形成高度高度理性和系统化的道... 爱国爱乡精神是客家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客家迁徙到闽赣粤边地,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形成爱国爱乡精神。从人类文化心理视野来看,客家经历了幻象文化心理阶段,但很快形成意象文化心理,并且在理学的影响下,形成高度高度理性和系统化的道象文化心理,意象文化心理和道象文化心理是客家主要的文化心理,家国是主要的文化意象,爱国爱乡是意象文化和道象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但意象文化心理并没有因为道象文化心理的形成而退化,它一直是客家文化心理的主要形态。客家寻根谒祖则是对家园意象的追溯与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爱国爱乡 文化心理 意象 道象
下载PDF
《太平御览》中的大禹资料研究
18
作者 刘丽萍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8-73,96,共7页
大禹以圣贤君主、治水英雄形象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宋代的《太平御览》作为类书在收集各类图书时,围绕中心词——夏禹,收录了与之相关的36种书籍。透过这些摘选的引文可以让我们有两种收获:对"他者"——大禹形象的... 大禹以圣贤君主、治水英雄形象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宋代的《太平御览》作为类书在收集各类图书时,围绕中心词——夏禹,收录了与之相关的36种书籍。透过这些摘选的引文可以让我们有两种收获:对"他者"——大禹形象的认识意义,对"主体自身"——即宋以前人们对大禹形象的认识持批判性态度。大禹形象的塑造集中在神化和道德方面,宋以前人们心中的圣君被谶纬和道教神化到神秘迷信的地步,为了维系稳定的封建统治,大禹又被涂抹上浓烈的道德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御览》 大禹 形象 谶纬 道教
下载PDF
宋前诗人桃源之咏的“水”意象解读
19
作者 王丽丽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3-97,共5页
自陶潜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桃花源的观念深入人心,桃源之水也在后人的歌咏中有了新的内涵。桃源之水是沟通源内源外的桥梁,它将渔人引入了世外桃源,也将世外桃源的美好展现在我们眼前;丰沛的桃源之水为桃源人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提供... 自陶潜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桃花源的观念深入人心,桃源之水也在后人的歌咏中有了新的内涵。桃源之水是沟通源内源外的桥梁,它将渔人引入了世外桃源,也将世外桃源的美好展现在我们眼前;丰沛的桃源之水为桃源人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提供了保证,桃源水隔离了喧嚣、纷争、战乱,使人们安详地生活在山水之中,进入了桃源便与山水融一了;桃源人质朴醇厚的人性恰与道家"上善若水"的"水德"相契合,而佛教中水之清净与涤浊的内涵,亦蕴含在许多文人的桃源之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桃花源 桃源水 诗歌 水意象 隐逸 佛道 宗教哲学
下载PDF
翻译之惑——创新,还是回归?——有感张振玉译作《京华烟云》中的文化断点
20
作者 魏雪梅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1期29-30,35,共3页
著名的台湾翻译家张振玉教授的译作《京华烟云》是其翻译的大量林语堂作品之一,此译本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风格,均较为完善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实质和神韵风貌,被翻译界公认为林氏鸿篇巨著Moment in Peking最为权威和成功的中文译本。... 著名的台湾翻译家张振玉教授的译作《京华烟云》是其翻译的大量林语堂作品之一,此译本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风格,均较为完善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实质和神韵风貌,被翻译界公认为林氏鸿篇巨著Moment in Peking最为权威和成功的中文译本。然而仔细比较来读原作和该译本,尤其是涉及诗文典故方面,会发现译者广泛使用其创造性叛逆的翻译的技巧,对很多文化典故不是真实再现,而是全然重新创作,致使其文化意象内涵尽失,联想全无,从而产生了文化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回归 文化意象 道家思想 创造性叛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