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迁延与变奏:“十七年”国产电影孙悟空形象的现代性寓言
1
作者 徐广飞 胡琴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考察20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现代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十七年”国产电影塑造的孙悟空形象正是这一阶段新中国现代性的一个特殊标记,它耦合了时代参与者关于“自我”“自由”“平等”“理性”等西方现代性价值的认知和想象,体... 考察20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现代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十七年”国产电影塑造的孙悟空形象正是这一阶段新中国现代性的一个特殊标记,它耦合了时代参与者关于“自我”“自由”“平等”“理性”等西方现代性价值的认知和想象,体现了对“五四”“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精神的观照与延展。然而,孙悟空怒而抗争后个体之于集体的回归、二元对立运思习性的建立以及“喜剧式”英雄的属性转向,又使得“十七年”国产电影中孙悟空形象的现代性呈现出“冷战”时代语境下独特的社会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十七年” 国产电影 孙悟空形象 现代性
下载PDF
新中国建国以来孙悟空形象解读的问题与探讨
2
作者 郭云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32-34,共3页
新中国建国以来,孙悟空形象解读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附属于《西游记》主题的论争,基于反映论的文学观与阶级斗争学说,孙悟空形象在反抗—妥协的论说框架中被阐释;8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清理、反思、深化既有... 新中国建国以来,孙悟空形象解读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附属于《西游记》主题的论争,基于反映论的文学观与阶级斗争学说,孙悟空形象在反抗—妥协的论说框架中被阐释;8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清理、反思、深化既有研究成果的同时,随着西方文学理论的译介,在不同学科方法视野下,孙悟空形象解读呈现为多元化态势。综观这两个阶段,从方法论上来说,以外部研究为主;就阐释效果而言,不同程度地具有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的特征。孙悟空形象研究突破的一种可能性在于打通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在叙事方式和文学语言方面寻求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孙悟空形象解读 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强制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