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图像运动目标检测与识别 被引量:7
1
作者 高立科 曾禹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76-68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相邻帧红外图像实时相减提取运动目标序列的方法,把复杂背景下运动目标识别问题转化为较简单背景下目标识别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差分图像序列的实时处理算法,可对多个运动目标进行识别与定位.上述方法经计算机仿真与... 提出了一种利用相邻帧红外图像实时相减提取运动目标序列的方法,把复杂背景下运动目标识别问题转化为较简单背景下目标识别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差分图像序列的实时处理算法,可对多个运动目标进行识别与定位.上述方法经计算机仿真与试验表明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运动目标检测 目标识别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的小目标检测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起贵 张魁 《电子设计工程》 2010年第7期176-177,180,共3页
根据图像序列中小目标自身特点,以及小目标在场景中运动轨迹特点,提出一种弱小目标检测的方法。采用多帧图像积累的方法得到小目标在较短时间内的运动轨迹,由改进后的最小二乘直线拟合法对运动轨迹进行拟合,再运用拟合直线判断目标点,... 根据图像序列中小目标自身特点,以及小目标在场景中运动轨迹特点,提出一种弱小目标检测的方法。采用多帧图像积累的方法得到小目标在较短时间内的运动轨迹,由改进后的最小二乘直线拟合法对运动轨迹进行拟合,再运用拟合直线判断目标点,最终检测出小目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复杂背景下运动的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最小二乘直线拟合 图像积累 运动轨迹
下载PDF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地震剖面图像信噪比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凤 李金宗 +1 位作者 黄建明 李冬冬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758-764,共7页
 提出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的新方法.首先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要求的格式,对地震剖面数据进行转换,得到地震剖面图像.分析了地震数据特点和初步地震图像的实验结果后,设计了新的预处理方法—"二维沿层滤波"...  提出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的新方法.首先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要求的格式,对地震剖面数据进行转换,得到地震剖面图像.分析了地震数据特点和初步地震图像的实验结果后,设计了新的预处理方法—"二维沿层滤波".在此基础上,利用可以计算帧间运动速度及其变化都较大的改进的光流分析技术,计算出多幅地震剖面对应点的偏移量,然后应用图像积累技术对这多幅地震剖面进行积累,实现对三维地震数据体提高信噪比的处理.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信息,不但可以提高整个数据体的信噪比,而且可以减少信号能量的损失,并保持原来的信号能量关系,使地震剖面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为地震解释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二维沿层滤波 图像积累 光流分析法 信噪比
下载PDF
直升机防撞系统的电力线检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卫青春 杨晓亮 赵华敏 《无线电工程》 2012年第12期36-38,50,共4页
使用防撞系统探测电力线,对低能见度条件下直升机的低空飞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理论分析,介绍了电力线的布拉格散射特征。在静态条件下,利用毫米波收发系统对电力线的散射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在运动条件下进行运动补偿,将电力线的布拉... 使用防撞系统探测电力线,对低能见度条件下直升机的低空飞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理论分析,介绍了电力线的布拉格散射特征。在静态条件下,利用毫米波收发系统对电力线的散射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在运动条件下进行运动补偿,将电力线的布拉格散射回波和输电铁塔的强回波峰进行图像累积,并利用霍夫变换进行电力线提取。试验结果可清晰地检测到电力线,证明了处理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撞 电力线检测 霍夫变换 图像累积
下载PDF
嵌入式DSP技术在夜视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兆欣 程继航 金美善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年第S1期140-142,共3页
针对夜视图像暗处太暗,亮处太亮以及图像质量变坏的问题,利用嵌入式DSP系统进行图像实时处理,通过图像算法的研究和实验,利用图像分段灰度变换、边缘检测、图像帧积累等技术能够改善夜视图像的质量。
关键词 DSP 夜视图像 图像帧积累
下载PDF
基于图像累加的SLR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
6
作者 王雅杰 郭唐永 +5 位作者 邹彤 王培源 李世鹏 林强 朱程广 刘延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71-73,77,共4页
针对卫星激光测距(SLR)观测系统中目标卫星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套利用图像累加、线性运算等方法对样本图像进行降噪处理的方案,并用MATALB语言编程实现图像降噪的算法,最终得到被识别出的目标在微光电视CCD中的质心坐标值。结果表明:... 针对卫星激光测距(SLR)观测系统中目标卫星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套利用图像累加、线性运算等方法对样本图像进行降噪处理的方案,并用MATALB语言编程实现图像降噪的算法,最终得到被识别出的目标在微光电视CCD中的质心坐标值。结果表明:这套方案能有效识别SLR系统获取图像中的目标卫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R 图像累加 降噪 MATLAB 像增强器CCD
下载PDF
微光电视数字图像累加及其硬件实现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晗平 《红外技术》 CSCD 1995年第5期29-32,共4页
本文分析了图像累积方法,且用于改善微光电视图像质量,并给出其硬件实现方案。
关键词 微光电视 数字图像 图像累积 硬件实现
下载PDF
目标回波不连通的慢速小目标探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源才 王红 +1 位作者 谭贤四 曲智国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75-2682,共8页
为了探测因杂波干扰强度大、目标回波微弱等原因,导致雷达操纵员将其误当成杂波点的慢速小目标。把连续多帧雷达图像进行长时间积累,针对多帧雷达图像积累中目标回波不连通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目标回波不连通的慢速小目标探测方法。引入... 为了探测因杂波干扰强度大、目标回波微弱等原因,导致雷达操纵员将其误当成杂波点的慢速小目标。把连续多帧雷达图像进行长时间积累,针对多帧雷达图像积累中目标回波不连通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目标回波不连通的慢速小目标探测方法。引入最小外接矩形的长宽比Fj3、占空比Fj2和像素值Fj1等3个参量,运用图像标记技术提取目标回波上述参量,利用Fj1去除大片连通目标回波对慢速小目标的干扰,通过Fj2和Fj3得到的信息值H(Aj)对目标回波进行分类处理。在每个分类域中,首先去除目标回波中间隔距离大于多帧积累时间内慢速小目标运动距离的目标回波,然后通过"慢速小目标的确定"实现对慢速小目标的有效探测,最后把每个分类域中慢速小目标探测结果进行合成得到最终的慢速小目标探测效果。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速小目标 多帧雷达图像积累 图像处理 目标回波分类
下载PDF
透射电镜CCD数字图像接收处理系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朝庆 邵贝羚 +2 位作者 孙继光 刘安生 安生 《现代仪器》 1999年第5期8-11,共4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积累型TV扫描CCD数字成像处理系统,并将该系统成功地安装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JEM-2000FX透射电镜上。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帧积累 图像处理 透射电镜 CCD
下载PDF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仲权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1-104,117,共5页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从其美学思想,美学特征,美育影响三个层面展开。画谱从南北分宗、师承与开拓、胆识之变、因文传画四个维度对绘画史的流变进行了梳理,突出画史因文传画的特点,坚持从有法到无法的美学原则,从"抓古人痒处&q...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从其美学思想,美学特征,美育影响三个层面展开。画谱从南北分宗、师承与开拓、胆识之变、因文传画四个维度对绘画史的流变进行了梳理,突出画史因文传画的特点,坚持从有法到无法的美学原则,从"抓古人痒处"与"抓自己痒处"的同一来说明复古与求变的同一。全书体现了意象程式化积淀的美学特征,开拓了中国古代绘画美育的第四种形态:以去贵族性为特征的自学形态,并影响了日本江户画坛和日本绘画美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美学 因文传画 意象程式化积淀 自学 去贵族性
下载PDF
裂解分馏塔底积焦的红外热图研究
11
作者 万方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5,39,共6页
讨论了红外热象仪对裂解分馏塔积焦的测试方法,经数学处理,获得了塔底积焦时外壁二维温度场及其热象特征,以及积焦程度与工艺操作的关系。
关键词 红外热象仪 热象图 石油加工 分馏塔
下载PDF
差分累积PET/CT三维融合
12
作者 贠照强 卜祥磊 +1 位作者 林仁回 冯前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223-4227,4233,共6页
PET/CT一体机的出现,使PET/CT三维融合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现有基于光线投射算法的PET/CT三维融合需要构建多个转换函数,人机交互复杂且耗时较多,融合效果中正常与非正常组织对比度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累积的PET/CT三... PET/CT一体机的出现,使PET/CT三维融合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现有基于光线投射算法的PET/CT三维融合需要构建多个转换函数,人机交互复杂且耗时较多,融合效果中正常与非正常组织对比度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累积的PET/CT三维融合方法,沿视线方向,根据PET数据中采样点灰度值的变化,计算其对成像平面的贡献和融合权重;对CT数据进行光照计算后,根据计算得到的权重将PET与CT当前采样点的颜色和不透明度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人机交互简便,PET/CT三维融合后的渲染结果中可疑病灶组织与正常组织有较好的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投射算法 转换函数 图像融合 差分累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