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宇 刘昌伟 +3 位作者 吴巍巍 曾嵘 宋小军 刘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77-779,共3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126例腹主动脉瘤接受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其中33例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直径〉18mm)。27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18-〈25mm,...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126例腹主动脉瘤接受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其中33例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直径〉18mm)。27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18-〈25mm,选择合适口径的髂腿移植物完成传统EVAR;6例因-侧髂总动脉直径≥25mm,选择该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髂内动脉栓塞术。结果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15±36)min,出血量(173±65)m1。术中发现即刻内漏7例(21.2%):I型内漏3例(近端1例,远端2例,均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1I型内漏1例,经扩张后内漏消失;II型内漏2例,Ⅳ型内漏1例,经随访瘤体直径未增大,未予处理。33例术后随访6~39个月,平均15.3月,无动脉瘤破裂,无远端迟发型I型内漏发生,髂动脉直径无明显扩张。结论对于部分合并双髂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髂动脉瘤
下载PDF
分支型覆膜支架修复腹主、双髂动脉瘤1例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7 位作者 李学锋 佟铸 武欣 崔世军 吴英锋 郭建明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54-556,共3页
本文报道2012年2月使用分支型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例腹主动脉瘤同时伴有双侧髂动脉瘤病例。术后1个月复查,动脉瘤隔绝良好,腹主动脉和双髂动脉瘤腔内均形成血栓,无内漏发生,支架形态位置良好,左侧髂内动脉血流通畅。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髂动脉瘤 主髂动脉瘤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分支型覆膜支架
下载PDF
“三文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血流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媛 罗淞元 +6 位作者 罗建方 黄文晖 杨帆 谷梦楠 谢年谨 范瑞新 陈纪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6期668-671,678,共5页
目的探讨"三文治技术"在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血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对1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的肾下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该患者由于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总动脉严重扩张... 目的探讨"三文治技术"在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血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对1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的肾下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该患者由于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总动脉严重扩张,覆膜支架覆盖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瘤的时需覆盖双侧髂内动脉开口,可能造成髂内动脉血流受阻而引起盆腔缺血。我们在进行左髂总动脉腔内修复时应用了"三文治技术",以覆盖病变血管同时保留一侧髂内动脉血供。结果手术成功地对腹主动脉瘤及双侧髂总动脉瘤进行了覆膜支架的腔内修复,同时保留了髂内动脉血供。结论在复杂腹主动脉瘤髂内修复时,使用"三文治技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保留分支血管血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髂动脉瘤 髂内动脉 腔内修复 三文治技术
下载PDF
髂动脉分支支架治疗髂动脉瘤的近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俊莹 戴向晨 +5 位作者 朱杰昌 范海伦 冯舟 张益伟 胡凡果 罗宇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并腔内隔绝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IBD治疗的髂动脉瘤患者的术前、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结果本次研究共收录8例患者,其中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6例(单侧4例,双侧2... 目的探讨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并腔内隔绝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IBD治疗的髂动脉瘤患者的术前、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结果本次研究共收录8例患者,其中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6例(单侧4例,双侧2例),孤立性髂总动脉瘤2例。植入自制IBD支架1例,临床实验支架7例。技术成功率75%(6/8)。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Ⅰ型、Ⅲ型内漏。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臀肌跛行患者2例(为植入失败者),无其他不适。8例患者术后30d CTA检查,未见明显内漏,髂内分支支架血流通畅。3例术后6个月CTA检查,无内漏、髂内分支支架血流通畅。结论 IBD是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有效方法,术前适应症选择及术中规范操作是提高技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瘤 髂内动脉 髂动脉分支支架
下载PDF
髂动脉分支支架植入重建髂内动脉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君杰 焦元勇 +4 位作者 杨宏宇 马昊 缪苏宇 陈海滨 章希炜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髂总动脉瘤腔内治疗过程中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的临床结果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使用IBD技术重建髂内动脉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腹... 目的探讨髂总动脉瘤腔内治疗过程中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的临床结果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使用IBD技术重建髂内动脉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4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和髂内动脉瘤2例,孤立性髂动脉瘤7例,腹主动脉夹层合并髂动脉瘤1例。髂总动脉瘤直径为(32.10±9.05)mm。结果植入自制IBD和临床试验支架各7例。技术成功率为92.9%(13/1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范围1~42个月)。随访期内1例因髂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其余病例植入的IBD支架均通畅,瘤体无扩张。结论IBD是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瘤 髂动脉分支支架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磊 管圣 +2 位作者 慈红波 方青波 戈小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8例接受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患者。其中6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18~25 mm,选择合适口径的...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8例接受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患者。其中6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18~25 mm,选择合适口径的髂动脉分支支架完成传统EVAR;9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25 mm,选择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髂总动脉直径较大侧或合并髂内动脉瘤样变侧进行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术;3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25 mm,选择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三明治技术单侧髂内动重建。结果腔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0±35)min,出血量(100±40)ml。术中无即刻Ⅰ型内漏出现。1例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治疗患者术后发生臀肌缺血症状;3例三明治技术单侧髂内动重建患者中,1例髂内动脉Ⅱ型内漏发生,1例髂内动脉闭塞。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10.3个月,无动脉瘤破裂,髂动脉直径无明显扩张。结论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患者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方法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重建髂内动脉与否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髂动脉瘤
下载PDF
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早期临床结果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宏鹏 章希炜 +20 位作者 戴向晨 田民 杨斌 王志维 舒小军 陈俞宏 姜剑军 黄建华 舒畅 覃晓 陆信武 张鸿坤 毕伟 刘勇 陈兵 胡志鹏 左健 郭平凡 罗军 童新元 郭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9-1056,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出院前,术后30、180及360 d的治疗结果。主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率,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次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围手术期入路并发症和急性下肢缺血发生率,术后180、360 d全因病死率,腹主动脉瘤相关病死率及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180、360 d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支架移位发生率、中转开腹手术或二次介入干预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男性137例,女性19例,年龄(68.9±6.9)岁(范围:48.2~84.6岁)。动脉瘤最大直径为(50.8±11.2)mm(范围:25.0~85.0 mm),近端锚定区直径为(21.2±2.5)mm(范围:17.0~29.5 mm),锚定区长度为(31.4±13.0)mm(范围:11.0~75.0 mm)。术后30 d的MAE发生率为1.3%(2/156),均为死亡病例;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为88.5%(138/156)。围手术期未发生支架输送相关并发症及急性下肢缺血;术后180 d全因病死率为2.0%(3/154),360 d为2.6%(4/153),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80 d SAE发生率为23.0%(35/152),360 d为30.5%(46/151),未发生器械相关SAE。术后180 d的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为3.4%(5/147),360 d为3.5%(5/144)。结论本研究中验证的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操作简便,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支架 腔内修复术 髂动脉瘤
原文传递
术中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治疗主髂动脉瘤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麦合木提江·穆扎帕 杨光敏 +3 位作者 周敏 张明 黄佃 李晓强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总结术中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IBD)在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例主髂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重建髂内动脉患者资料,其中2... 目的:总结术中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IBD)在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例主髂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重建髂内动脉患者资料,其中2例重建双侧髂内动脉,11例单侧髂内动脉,术后观察盆腔缺血症状发生、髂内分支支架通畅率、有无内漏及瘤体扩张等情况。结果:应用自制IBD保留髂内动脉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2例Ⅲ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围术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9(4~12)个月,无瘤体扩张,支架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无瘤体相关性死亡,2例Ⅲ型内漏消失,1例Ⅱ型内漏持续存在,但瘤体无增大;IBD支架和髂内动脉通畅率为100%。1例对侧髂内栓塞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臀肌跛行,随访3个月后症状消失,无勃起、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出现。结论:术中自制IBD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近期效果理想,远期管腔通畅率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瘤 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 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无造影剂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袁丁 文晓蓉 +4 位作者 赵纪春 何英 王家嵘 王铁皓 程川根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探索常规多普勒超声辅助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EVAR)的技术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例造影剂肾功能受损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左侧髂总动脉瘤和左侧髂内动脉瘤患者,行无造影剂的术中常规超声辅助EVAR和左侧髂内动脉瘤栓塞术,总... 目的探索常规多普勒超声辅助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EVAR)的技术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例造影剂肾功能受损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左侧髂总动脉瘤和左侧髂内动脉瘤患者,行无造影剂的术中常规超声辅助EVAR和左侧髂内动脉瘤栓塞术,总结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透视下借助常规超声辅助,主动脉支架释放成功,左侧髂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成功,腹主动脉瘤及左侧髂总动脉瘤隔绝成功。术中超声显示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Ⅱ型内漏,右侧髂支Ⅰb型内漏。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 m L。术后1周常规彩超显示,右侧髂支Ⅰb型内漏消失,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Ⅱ型内漏仍然存在,于术后1周顺利出院。等待后续随访结果。结论常规超声辅助EVAR治疗解剖条件良好的腹主动脉瘤时,能清楚显示近远端锚定区域以及内漏情况,尤其适合存在碘造影剂禁忌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髂内动脉瘤 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 超声 造影剂肾病
原文传递
孤立性髂动脉瘤超声表现与CT血管造影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慧 崔进 +6 位作者 李梓伦 王深明 常光其 王劲松 胡作军 姚陈 黄雪玲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最大直径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髂总动脉瘤25个,其中伴后壁溃疡2个,伴附壁血栓11个,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其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100%;对于累及髂内动脉的IIAA,超声检查发现髂内动脉瘤为6个,CTA检查为7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超声发现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4个,CTA检查为5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附壁血栓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100%。对超声检查发现的25个髂总动脉瘤及6个髂内动脉瘤最大径及附壁血栓厚度与CTA测量数值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对IIAA尤其对于诊断孤立性髂总动脉瘤进行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超声对于IIAA患者的术前检查及筛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孤立性髂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医学影像诊断和腔内治疗进展
11
作者 陈健 胡文跃 +1 位作者 谭书德 张红梅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65-69,共5页
孤立性髂动脉瘤有罕见、隐匿性强、随时出现破裂、形成血栓及神经压迫等特征,通常有较高的死亡率。由于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症状通常被掩盖,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对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致病因... 孤立性髂动脉瘤有罕见、隐匿性强、随时出现破裂、形成血栓及神经压迫等特征,通常有较高的死亡率。由于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症状通常被掩盖,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对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致病因素、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诊断及腔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髂动脉瘤 医学影像诊断 腔内治疗
下载PDF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外科及腔内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万恒 林智琪 +4 位作者 陆京伯 周忠信 符方勇 叶玲 刘正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接受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手术;4例高龄且合并症较多的患者接受腔内支架修复术。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均获成功,1例接受腔内治疗患... 目的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接受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手术;4例高龄且合并症较多的患者接受腔内支架修复术。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均获成功,1例接受腔内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腹膜后脓肿,经积极抗感染及手术引流后治愈;余7例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所有患者存活良好,无复发。结论外科开放手术及腔内手术均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对于高龄且合并症较多的高危患者应首选腔内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髂动脉瘤/外科学 人工血管 支架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贵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0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AAA)合并髂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2例AAA合并髂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AAA)合并髂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2例AAA合并髂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ICU护理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以及治疗后的白细胞、钾离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与尿氮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ICU护理时间以及正常饮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钾离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与尿氮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AAA合并髂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腹主动脉瘤 髂内动脉瘤 开腹手术 栓塞 动脉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训强 陈宦君 +8 位作者 张金辉 张丽琼 杨瑛 王冀锋 纪敏 杨春鑫 田民 朱恩帅 李翠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39例,术后3个月、6个月及之后的每年对病人进行随访,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 3... 目的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39例,术后3个月、6个月及之后的每年对病人进行随访,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 39例病人分型有1A:Ⅰ型1例,1B:Ⅱ型8例,1D:Ⅳ型17例,2B:Ⅱ型2例,2D:Ⅳ型1例,2E:V型10例。平均瘤体最大直径为(42.4±11.2)mm(23.0~77.0 mm)。3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保留双侧髂内动脉1例,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9例,双侧髂内动脉均封闭9例,术中行一侧髂内动脉栓塞9例,行双侧髂内动脉均栓塞1例,手术时间为(49.0±17.0)min(35.0~87.0 min),术后随访(31.9±17.7)个月(5~69个月),术后除1例左髂动脉瘤破裂且合并肾衰竭的病人死亡,其余病人均好转出院,复查CTA示髂动脉瘤被完全封闭,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孤立性髂动脉瘤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CT等检查能够早期诊断。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注意在术前根据髂动脉瘤的累及范围,近远端有无足够的锚定区进行分型,并对不同分型进行有差别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髂动脉瘤 介入治疗 支架
原文传递
髂动脉分叉支架重建髂内动脉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忠洲 陈忠 +3 位作者 刘晖 唐小斌 吴章敏 张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重建髂内动脉治疗髂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2月,本中心完成的7例髂总动脉瘤及髂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患者,应用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重建髂内动脉。其中男性6例,女性...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重建髂内动脉治疗髂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2月,本中心完成的7例髂总动脉瘤及髂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患者,应用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重建髂内动脉。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8.14±6.20)岁,腹主动脉瘤平均直径(61.82±15.18)mm,髂总动脉瘤平均直径(33.95±9.11)mm。术后1、6、12个月以及此后每年行CT血管造影随访。Kaplan—Meier法分析36个月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通畅率。结果:7例患者应用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重建7条髂内动脉,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时间(40.86±13.68)个月,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36个月通畅率为85.7%,无内漏发生,无二次干预,无患者死亡。结论:新型国产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重建髂内动脉治疗髂总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为治疗髂总动脉瘤提供了一种新的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 髂总动脉瘤 髂内动脉
下载PDF
腔内治疗孤立性髂内动脉瘤2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双龙 赵杰 +5 位作者 朱月琳 张业鹏 乔彤 周敏 刘长建 李晓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髂内动脉瘤(ⅢAA)患者行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收治的21例行腔内治疗ⅢA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手术成... 目的探讨孤立性髂内动脉瘤(ⅢAA)患者行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收治的21例行腔内治疗ⅢA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6.7±13.5)min,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9±1.2)d,平均随访时间(24.3±6.7)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除2例患者出现轻微臀肌跛行外,其余患者未有不适。结论腔内治疗术对ⅢAA患者治疗效果好,且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其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内动脉瘤 栓塞 弹簧圈 腔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孤立性髂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征东 胡何节 +4 位作者 王晓天 孙小杰 葛新宝 程灿 汪文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4例患者分别接受瘤体切开人造血管移植、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切开... 目的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4例患者分别接受瘤体切开人造血管移植、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切开分叉型人造血管移植、髂内动脉近远端结扎等传统手术。有17例患者分别接受了单纯髂动脉覆膜支架置入、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联合髂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弹簧圈封闭髂内动脉瘤近远端等腔内治疗。1例破裂孤立性髂动脉瘤在急诊腔内治疗过程中,因失血性休克虽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余下病例均治愈出院。4例开放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2.83 h,术中及术后平均输血900 m L,平均住院时间17.5 d。17例采用腔内治疗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8 h,术中及术后平均输血160 m L,平均住院时间7.7 d。仅腔内治疗患者术中造影发现Ⅰ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1例。采用两种手术方式者均未发生输尿管或肠管损伤、臀肌跛行、乙状结肠缺血等并发症。1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5%,随访时间1~60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过程中,人工血管及支架移植物均通畅,未发现原有动脉瘤扩张。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髂窝脓肿,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有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从本组有限的临床病例资料可以初步看出,对于孤立性髂动脉瘤,采用传统手术及腔内治疗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特点,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孤立性髂动脉瘤,采用传统手术的可控性要好于腔内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应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形态与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髂动脉瘤 开放手术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疗效研究
18
作者 刘翀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4期116-117,共2页
目的 对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于2011年11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99例,以上患者均接受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9例患者均... 目的 对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于2011年11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99例,以上患者均接受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9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平均为:(4.29±1.20)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64.52±180.23)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为:(13.05±4.2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11/99),术后0.5年-3年期间有2例患者死于食管癌。结论 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手术 腹主动脉瘤 疗效 双髂总动脉瘤
下载PDF
双侧髂动脉瘤1例
19
作者 田锦林 王伟 +3 位作者 李云松 郭跃辉 李春雷 陈硕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3期254-254,共1页
患者男,72岁,因"下腹部及腰部疼痛12天"入院。自诉发现下腹部搏动性包块12年,平日无不适。高血压病史5年,脑血栓、糖尿病史5个月,吸烟50年。查体:体温38~39℃。下腹部正中及双侧髂窝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左侧足... 患者男,72岁,因"下腹部及腰部疼痛12天"入院。自诉发现下腹部搏动性包块12年,平日无不适。高血压病史5年,脑血栓、糖尿病史5个月,吸烟50年。查体:体温38~39℃。下腹部正中及双侧髂窝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左侧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CTA:双侧髂动脉瘤,右侧瘤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髂动脉瘤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