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煤混煤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269
1
作者 聂其红 孙绍增 +3 位作者 李争起 张晓杰 吴少华 秦裕琨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2-76,共5页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三种褐煤及其混煤的热解、着火和燃尽等燃烧特性及其活化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混煤中的单一煤种在混煤燃烧过程中基本保持各自的着火和燃尽特性 ;而其热解特性和活化能与掺混比例有关。提出了能够表征单煤及混...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三种褐煤及其混煤的热解、着火和燃尽等燃烧特性及其活化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混煤中的单一煤种在混煤燃烧过程中基本保持各自的着火和燃尽特性 ;而其热解特性和活化能与掺混比例有关。提出了能够表征单煤及混煤燃烧性能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 S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 热重分析 褐煤 燃烧特性
下载PDF
等离子点火技术在烟煤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47
2
作者 张孝勇 陈学渊 +3 位作者 罗泽斌 徐海康 李春岩 鞠胤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18,共4页
等离子点火技术可实现煤粉锅炉无油点火和低负荷稳燃。介绍等离子点火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及采用该技术在佳木斯发电厂410t/h烟煤锅炉机组上的实验和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等离子点火系统性能稳定、能实现机组无油点火及低负荷稳燃,... 等离子点火技术可实现煤粉锅炉无油点火和低负荷稳燃。介绍等离子点火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及采用该技术在佳木斯发电厂410t/h烟煤锅炉机组上的实验和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等离子点火系统性能稳定、能实现机组无油点火及低负荷稳燃,经济效益显著,达到工业应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点火 烟煤锅炉 燃烧器 电厂
下载PDF
粒度对HMX撞击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吕春玲 张景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2-474,共3页
采用12型工具法对炸药粒度与HMX(Cyclotetramethylenetetranitramine,奥克托今)撞击感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撞击起爆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HMX炸药粒度对撞击感度有显著影响,且随着炸药粒度的增大,其撞击感度呈增大趋势。... 采用12型工具法对炸药粒度与HMX(Cyclotetramethylenetetranitramine,奥克托今)撞击感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撞击起爆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HMX炸药粒度对撞击感度有显著影响,且随着炸药粒度的增大,其撞击感度呈增大趋势。点火阶段对撞击起爆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影响点火阶段的因素就是决定其撞击感度高低的关键因素。晶体内部的活性中心是炸药受撞击时的起爆点,而且大晶粒炸药中更易形成优先点火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X 撞击感度 粒度 12型工具法 炸药 撞击起爆 奥克托今 点火阶段 活性中心 爆炸力学
下载PDF
不同升温速率下炸药烤燃模拟计算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沛 陈朗 冯长根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9,54,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炸药热反应规律,建立了炸药烤燃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固黑铝炸药(GHL)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烤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Arrhenius定律描述炸药自热反应,根据在1K·min-1升温速率下固黑铝炸... 为了研究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炸药热反应规律,建立了炸药烤燃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固黑铝炸药(GHL)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烤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Arrhenius定律描述炸药自热反应,根据在1K·min-1升温速率下固黑铝炸药烤燃实验测量的温度-时间曲线,确定了固黑铝炸药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80.2kJ·mol-1和2.1674s-1;分别对3.3K·h-1,1K·min-1,3K·min-1和10K·min-1四种不同升温速率下固黑铝炸药烤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炸药点火时间和点火位置有很大影响。升温速率增大,炸药点火时间缩短,点火位置从炸药内部移向炸药边缘。升温速率对炸药点火温度影响很小,但慢速烤燃下炸药点火时的环境温度比快速烤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固黑铝炸药(GHL) 烤燃 点火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火烧油层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蔡文斌 李友平 李淑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4年第2期53-55,共3页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类型复杂、油层性质差异大、多数区块已进入多轮次蒸汽吞吐后期、开采难度增大的特点,开展了火烧油层技术试验,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J10-13-5井和CN95-2井的试验情况,并对试验效果作了分析。现场试验表明,火烧油层技...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类型复杂、油层性质差异大、多数区块已进入多轮次蒸汽吞吐后期、开采难度增大的特点,开展了火烧油层技术试验,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J10-13-5井和CN95-2井的试验情况,并对试验效果作了分析。现场试验表明,火烧油层技术在低渗透稠油井和蒸汽吞吐过的稠油井上应用效果较好。胜利油田火烧油层技术在点火工艺、室内物理模拟、动态监测、注气工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技术 胜利油田 稠油油藏 储量 注蒸汽开采技术 CO2
下载PDF
混煤着火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晓杰 聂其红 +4 位作者 孙少增 朱群益 秦裕琨 李振中 张经武 《电站系统工程》 1999年第6期41-44,共4页
分析了混煤的热天平实验数据.认为两种着火特性相差很大的煤混烧,混煤的着火温度只取决于最着火的煤,进一步分析了混煤煤粉气流的着火温度变化是由于混煤比例变化导致易着火煤的煤粉浓度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混煤 着火过程 热天平 试验 锅炉
下载PDF
Ca合金化在镁合金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曹林锋 杜文博 +2 位作者 苏学宽 聂祚仁 左铁镛 《铸造技术》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2-184,共3页
钙加入镁合金中可以提高合金的燃点;少量的钙加入镁合金中,可以显著提高镁合金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钙对不同系列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尽相同;钙合金化可以改善镁合金的高温性能及蠕变性能;钙是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有效合金元素,含钙镁... 钙加入镁合金中可以提高合金的燃点;少量的钙加入镁合金中,可以显著提高镁合金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钙对不同系列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尽相同;钙合金化可以改善镁合金的高温性能及蠕变性能;钙是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有效合金元素,含钙镁合金有望成为新型的轻质耐高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舍金 燃点 蠕变性能 腐蚀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目前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8
作者 何立明 刘兴建 +3 位作者 赵兵兵 金涛 于锦禄 曾昊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37-1551,共15页
介绍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3种途径,分别是热强化、动力学强化与输运强化;对国际上,特别是国内在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应用验证、作用机制和数值仿真研究方面的最新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等离子体... 介绍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3种途径,分别是热强化、动力学强化与输运强化;对国际上,特别是国内在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应用验证、作用机制和数值仿真研究方面的最新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4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机理、多场耦合建模与仿真、测试诊断研究,以及等离子体强化燃烧在航空发动机中应用的其他科学与技术问题,同时提出了开展这4方面研究工作的一些建议,主要是定量研究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的3种效应,分别建立各效应与点火特性、助燃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详细动力学模型;应用先进的测试诊断设备,发展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新型测试技术;考虑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应用到不同类型发动机燃烧室时的匹配问题,特别是等离子体电源的小型化与轻型化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点火 助燃 作用机制 多场耦合仿真
原文传递
柴油引燃预混天然气准均质压燃着火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姚春德 刘增勇 高昌卿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柴油引燃预混天然气发动机的着火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混合气浓度、喷油提前角以及环境温度等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着火滞燃期、着火点位置分布和着火点数量的影响,指出柴油引燃预混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着火过程是... 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柴油引燃预混天然气发动机的着火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混合气浓度、喷油提前角以及环境温度等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着火滞燃期、着火点位置分布和着火点数量的影响,指出柴油引燃预混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着火过程是一种准均质压燃着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引燃 天然气 压燃着火 内燃机 双燃料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时内流场轴对称数值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军涛 蹇泽群 陈林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应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通过UDF(用户定义函数)编程,考虑了辐射热量的影响,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时内流场进行了轴对称数值分析,得出了点火瞬时的压强 时间曲线、各时刻的流场和推进剂燃面上的辐射热量。从具体数值上分析了辐射热... 应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通过UDF(用户定义函数)编程,考虑了辐射热量的影响,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时内流场进行了轴对称数值分析,得出了点火瞬时的压强 时间曲线、各时刻的流场和推进剂燃面上的辐射热量。从具体数值上分析了辐射热量对点火瞬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预示点火瞬时的内流场和压强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点火 推进剂 FLUENT 流场 轴对称 瞬时 变化情况 数值分析 曲线
下载PDF
MEMS固体化学推进器设计与建模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尤政 张高飞 +1 位作者 林杨 任大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固体化学微推进器。给出了推进器的结构设计、工艺流程,以及推进剂加注方法。建立了推进器点火过程热传导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同时,通过建立推进器性能模型,进行... 研制了一种基于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固体化学微推进器。给出了推进器的结构设计、工艺流程,以及推进剂加注方法。建立了推进器点火过程热传导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同时,通过建立推进器性能模型,进行了推进单元推力和冲量的预测,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减小点火电阻衬底材料的密度、热导率和比热可以减小点火延迟时间和点火功率;在一定条件下,增大喷管出口与喉部面积比能够提高推进器真空推力和冲量;MEMS在推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满足微小型卫星对星载推进系统小型化、微推力、高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推进器 微机电系统 点火延迟 微推力
下载PDF
超微粒Fe2O4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黎明 古宏晨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495-498,共4页
应用化学反应工程的原理,分析了Fe<sub>3</sub>O<sub>4</sub>氧化过程颗粒的热状态,表明存在着火现象,并经实验证实。研究揭示出,为保证Fe<sub>3</sub>O<sub>4</sub>氧化充分,必需使... 应用化学反应工程的原理,分析了Fe<sub>3</sub>O<sub>4</sub>氧化过程颗粒的热状态,表明存在着火现象,并经实验证实。研究揭示出,为保证Fe<sub>3</sub>O<sub>4</sub>氧化充分,必需使其处于着火状态,但工艺条件的选择还应确保颗粒表面温度低于发生明显烧结和相变温度。确定了氧化反应器适宜的操作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记录材料 铁黑 氧化 反应器 相变
下载PDF
半导体桥(SCB)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周蓉 岳素格 +2 位作者 秦卉芊 张玉才 胡思福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目前常用的点火器Ni-Cr金属桥丝(热桥丝)体积较大,点火能量高(几十毫焦),作用时间长(几毫秒),且易误触发.本文中采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技术研制的新一代点火器——半导体桥(SCB)体积小(为热桥丝三十分之一),... 目前常用的点火器Ni-Cr金属桥丝(热桥丝)体积较大,点火能量高(几十毫焦),作用时间长(几毫秒),且易误触发.本文中采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技术研制的新一代点火器——半导体桥(SCB)体积小(为热桥丝三十分之一),结构上兼有Si桥区倒圆点和Ti、Al金属导体倒圆点两大特点,其点火临界能量可降低到3~5mJ,作用时间可缩短到5μs,从而能快速产生热等离子体来引爆猛炸药.同时,SCB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安全电流大于1.5A.本文分析了SCB工作原理,并研究了SCB的结构对临界能量、点火作用时间、可靠性和安全电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桥 SCB 点火器 半导体技术
下载PDF
电热化学发射技术的研究进展——弹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新概念研究10年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鸿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65,共17页
介绍弹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1 0年来在电热化学 (ETC)发射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涉及技术基础 (脉冲电源、成形网络PFN、测控技术 )、原理研究 (等离子体发生器及等离子体与含能工质相互作用机理、模拟方法 )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研究结... 介绍弹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1 0年来在电热化学 (ETC)发射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涉及技术基础 (脉冲电源、成形网络PFN、测控技术 )、原理研究 (等离子体发生器及等离子体与含能工质相互作用机理、模拟方法 )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预示了电热发射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化学 发射技术 等离子体 点火 燃烧 火炮
下载PDF
卤素类阻燃剂的阻燃基础理论 被引量:16
15
作者 朱新生 郑安呐 +1 位作者 李引擎 卢红 《火灾科学》 CSCD 1999年第4期31-37,共7页
本文从阻燃化学反应、化学键能、热传递和反应动力学角度分析卤素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关键词 卤素阻燃剂 阻燃
下载PDF
基于可控循环着火的电控汽油机冷起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理光 王振锁 +2 位作者 邓宝清 肖宗成 苏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7-422,共6页
通过对冷起动循环的示功图和瞬时转速的实时测量和分析 ,研究了汽油机起动循环燃油喷射脉宽及喷射次数对冷起动着火特性和HC排放的影响 ,特别对如何实现可控循环着火进行了基于首次着火循环特性分析的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研究。试验在一... 通过对冷起动循环的示功图和瞬时转速的实时测量和分析 ,研究了汽油机起动循环燃油喷射脉宽及喷射次数对冷起动着火特性和HC排放的影响 ,特别对如何实现可控循环着火进行了基于首次着火循环特性分析的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研究。试验在一台四行程、水冷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电控汽油机 冷起动 HC排放 可控循环点火
下载PDF
油页岩和半焦燃点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林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1-429,共9页
使用LCT-1型的TG-DTA联合热分析仪与CO/CO_2 GQS-08型红外分析仪相结合,测定了抚顺、茂名和约旦三种油页岩及其半焦的燃点,提出均相着火和非均相着火机理。当进行非均相着火时,着火发生在油页岩或半焦的表面,当进行均相着火时,着火发生... 使用LCT-1型的TG-DTA联合热分析仪与CO/CO_2 GQS-08型红外分析仪相结合,测定了抚顺、茂名和约旦三种油页岩及其半焦的燃点,提出均相着火和非均相着火机理。当进行非均相着火时,着火发生在油页岩或半焦的表面,当进行均相着火时,着火发生在包围着样品的气层中,样品进行哪种着火机理,与试样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燃烧条件有关。通过在计算机上的关联,获得这三种油页岩和半焦的燃点数学模型,用该模型预测燃点时理论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对油页岩<2.0%;对半焦<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燃点
下载PDF
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技术试验 被引量:24
18
作者 丁猛 余勇 +2 位作者 梁剑寒 刘卫东 王振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6-569,共4页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联式试验中,对液体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点火技术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多种点火方式包括氢气引导火焰点火、火炬点火器、固体装药点火器以及电火花塞的点火效果,并成功实现了氢气引导火焰与火炬点火方式下煤油的可靠着...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联式试验中,对液体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点火技术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多种点火方式包括氢气引导火焰点火、火炬点火器、固体装药点火器以及电火花塞的点火效果,并成功实现了氢气引导火焰与火炬点火方式下煤油的可靠着火和持续稳定燃烧,煤油当量比范围约为0 87~1 72。在氢气引导火焰点火方式中,通过增加支板和改变氢气喷注位置,可将最小氢气当量比由0 34降为0 068。通过氢气引导火焰点火和火炬点火对比试验表明在相同的燃料喷注方式和当量比下,发动机工况基本与点火方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喷气发动机 超音速燃烧 燃料 点火 点火器
下载PDF
俄罗斯等离子体点火和辅助燃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钢 李华 +3 位作者 杨凌元 徐燕骥 聂超群 朱俊强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66-72,共7页
点火和稳定燃烧是燃烧学研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等离子体不仅能加热气流,而且非平衡等离子体还会产生大量化学活性物质如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和自由基,可以实现大范围点火、减小点火延迟、改善火焰稳定性、拓宽可燃极限等。近年来,等离子... 点火和稳定燃烧是燃烧学研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等离子体不仅能加热气流,而且非平衡等离子体还会产生大量化学活性物质如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和自由基,可以实现大范围点火、减小点火延迟、改善火焰稳定性、拓宽可燃极限等。近年来,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成为国际上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中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俄罗斯在等离子体点火和辅助燃烧方面研究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引领了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科研工作者来说学习借鉴俄罗斯在该领域的研究无疑大有裨益。文中介绍了俄罗斯在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出版的刊物,以便于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与俄罗斯同行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等离子体 点火 辅助燃烧 超声速燃烧
原文传递
气动阀式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何小民 王家骅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9-533,共5页
开展常温常压进气条件下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详细描述了气动阀式两相爆震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和性能要求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各参数不同组合下大量的试验研究,成功实现了常温常压... 开展常温常压进气条件下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详细描述了气动阀式两相爆震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和性能要求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各参数不同组合下大量的试验研究,成功实现了常温常压进气条件下,以汽油为燃料的气动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稳定爆震,同时获得了爆震管内燃烧波与气动阀参数、点火参数、扰流器参数、油雾参数和进口参数间的初步关系。研究成果为液态燃料爆震燃烧机理的发展,为实现两相爆震发动机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 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 实验研究 气动阀 常温常压进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