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潘洁
朱小华
陶思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28-1330,共3页
目的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眼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4~2006年因特发性黄斑前膜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31例(31只眼),男性3例,女性28例;年龄56~71岁,平均59.6岁。病程3~49个月。术前视力0.0...
目的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眼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4~2006年因特发性黄斑前膜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31例(31只眼),男性3例,女性28例;年龄56~71岁,平均59.6岁。病程3~49个月。术前视力0.02~0.3。术中行前膜剥除后再行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追踪观察6.38个月。结果病程短者的视网膜内界膜能很容易剥除,病程长的内界膜不易剥除。术后矫正视力0.05。0.7,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病程短者术后获解剖和功能的成功,视力提高显著(P〈0.05);病程较长者虽获解剖成功但功能上的恢复不显著(P〉0.05)。尚未发现由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中应用不但可以松解黄斑区视网膜皱褶,还可以清除紧密附着在黄斑前视网膜表面的炎性物质,改善黄斑区局部的代谢,有利于黄斑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内界膜剥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特发性黄斑前膜
原文传递
23G和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IEM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260-1262,共3页
目的:比较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疗效。方法:将2008-03/2011-06在我院诊断为黄斑前膜并需行玻璃体切割的连续病例56例56眼随机分为23G组与20G组,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统计...
目的:比较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疗效。方法:将2008-03/2011-06在我院诊断为黄斑前膜并需行玻璃体切割的连续病例56例56眼随机分为23G组与20G组,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统计分析术后1d,1wk,3mo时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征的严重程度,术后随访5~22(平均16)mo。结果:23G组术后3mo内平均对数视力logMAR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1.78±0.94,1.51±0.88,1.48±0.91,术后第1d,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3.3917,P=0.003;t=11.1779,P=0.0000;t=4.3424,P=0.0000);20G组术后平均对数视力也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2.11±1.00,1.93±1.02,1.64±1.00,术后第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3578,P=0.033;t=3.5552,P=0.003)。两组术后3mo内三个时间点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582,P=0.34;t=1.2761,P=0.211;t=0.4897,P=0.628)。23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1.62±9.7,15.86±6.6,16.84±5.6mmHg,20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8.56±7.71,15.33±5.21,14.72±3.56mmHg,两组术后第1d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3G组平均手术时间41.20±7.47分,少于20G组平均手术时间52.28±7.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复发及眼内炎的发生。23G组术后的炎症反应及刺激症状明显轻于20G组。结论:23GTSV治疗IEM简化了手术步骤,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质量,实现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微创化,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发性黄斑前膜光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美芹
徐延山
+1 位作者
王兰惠
郑曰忠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requency—domain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fd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uh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特征、相关性...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requency—domain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fd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uh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特征、相关性以及与视力的关系。方法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5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经检眼镜和fdOCT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单侧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30例,进行mfERG检查,对侧正常眼数据作为对照组,分析其黄斑区形态与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对视力的影响。结果30只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v,BCVA)为0.02-1.0(0.62±0.27),fdOCT显示黄斑中心凹、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枷.05)。mfERG各波反应与对侧眼比较,1~5环P1波的振幅密度和N1波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振幅密度除1、2环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眼组视力与所对应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615,P=0.001)。视力与mfERG1环P1、N1波振幅无关,与潜伏期有关(P〈0.05)。结论IMEM导致中心凹视网膜越厚,视力越差,但与视功能损害程度不一致,OCT和mfERG联合应用能更全面地评估IMEM对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区视网膜前膜
光相干断层扫描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一阶函数核
原文传递
核转录因子-κB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静
贾亚丁
+1 位作者
周国红
卢清君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化学方法结合RT-PCR方法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来研究20例原发性黄斑前膜、49例继发性黄斑前...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化学方法结合RT-PCR方法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来研究20例原发性黄斑前膜、49例继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情况,用电镜观察其病理特征。15例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中的NF-κBP65和IκB"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结果均为弱表达。NF-κBP65和IκBα在黄斑前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继发性黄斑前膜组织中的NF-κBP65和IκBα的表达高于原发性黄斑前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F-κBP65和IκBα高表达与黄斑前膜的发生关系密切,参与了黄斑前膜的发生发展和NF-κB的激活,可能调控其他的一些蛋白质,共同作用导致黄斑前膜的发生,因此NF-κB可能是治疗黄斑前膜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黄斑前膜
继发性黄斑前膜
核转录因子-ΚB
P65蛋白
抑制蛋白IκB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曲安奈德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2
5
作者
姚一民
柴茜楠
+3 位作者
魏玉华
王彩霞
尚庆丽
叶存喜
《眼科》
CAS
2021年第6期453-459,共7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anterior macular membrane,IMEM)术后黄斑区解剖结构与视功能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
目的研究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anterior macular membrane,IMEM)术后黄斑区解剖结构与视功能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IMEM患者74例(74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IVTA组(注药组,38例38眼)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组(对照组,35例35眼)。两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注药组术眼术中IVTA 2 mg/0.05 ml。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macular fovea thickness,CMT)、异常中心凹内层(ectopic inner foveal layers,EIFL)+外丛状层厚度及眼压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BCVA、CMT、EIFL+外丛状层厚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BCVA与EIFL+外丛状层厚度均密切相关(r=0.934,P=0.005)。注药组和对照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χ^(2)=3428.83,P<0.001;χ^(2)=445.67,P<0.001);术后3、6、12个月,两组间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P=0.004;χ^(2)=11.31,P=0.001;χ^(2)=22.54,P<0.001),注药组视力提高较对照组明显。注药组和对照组CMT术后均显著降低(χ^(2)=1121.82,P<0.001;χ^(2)=355.92,P<0.001);术后3、6、12个月,两组间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01;χ^(2)=21.15,P<0.001;χ^(2)=28.88,P<0.001),注药组患者术后CMT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注药组和对照组EIFL+外丛状层厚度术后显著降低(χ^(2)=842.68,P<0.001;χ^(2)=246.40,P<0.001)。术后3、6、12个月,两组间EIFL+外丛状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01;χ^(2)=15.93,P<0.001;χ^(2)=11.98,P=0.001),注药组EIFL+外丛状层厚度降低较对照组明显。结论IMEM患者玻璃体手术术毕时IVTA有利于黄斑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中心凹内异位层
原文传递
题名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潘洁
朱小华
陶思羽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
出处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28-1330,共3页
文摘
目的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眼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4~2006年因特发性黄斑前膜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31例(31只眼),男性3例,女性28例;年龄56~71岁,平均59.6岁。病程3~49个月。术前视力0.02~0.3。术中行前膜剥除后再行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追踪观察6.38个月。结果病程短者的视网膜内界膜能很容易剥除,病程长的内界膜不易剥除。术后矫正视力0.05。0.7,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病程短者术后获解剖和功能的成功,视力提高显著(P〈0.05);病程较长者虽获解剖成功但功能上的恢复不显著(P〉0.05)。尚未发现由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中应用不但可以松解黄斑区视网膜皱褶,还可以清除紧密附着在黄斑前视网膜表面的炎性物质,改善黄斑区局部的代谢,有利于黄斑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视网膜内界膜剥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特发性黄斑前膜
Keywords
Retinal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Vitreoretinal
surgery
idiopathic
epimacular
membrane
分类号
R774.5 [医药卫生—眼科]
R743.34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23G和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IEM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燕
机构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眼科
出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260-1262,共3页
文摘
目的:比较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疗效。方法:将2008-03/2011-06在我院诊断为黄斑前膜并需行玻璃体切割的连续病例56例56眼随机分为23G组与20G组,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统计分析术后1d,1wk,3mo时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征的严重程度,术后随访5~22(平均16)mo。结果:23G组术后3mo内平均对数视力logMAR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1.78±0.94,1.51±0.88,1.48±0.91,术后第1d,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3.3917,P=0.003;t=11.1779,P=0.0000;t=4.3424,P=0.0000);20G组术后平均对数视力也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2.11±1.00,1.93±1.02,1.64±1.00,术后第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3578,P=0.033;t=3.5552,P=0.003)。两组术后3mo内三个时间点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582,P=0.34;t=1.2761,P=0.211;t=0.4897,P=0.628)。23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1.62±9.7,15.86±6.6,16.84±5.6mmHg,20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8.56±7.71,15.33±5.21,14.72±3.56mmHg,两组术后第1d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3G组平均手术时间41.20±7.47分,少于20G组平均手术时间52.28±7.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复发及眼内炎的发生。23G组术后的炎症反应及刺激症状明显轻于20G组。结论:23GTSV治疗IEM简化了手术步骤,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质量,实现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微创化,值得应用。
关键词
23G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割术
Keywords
23-gauge
idiopathic
epimacular
membrane
vitrectomy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发性黄斑前膜光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美芹
徐延山
王兰惠
郑曰忠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requency—domain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fd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uh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特征、相关性以及与视力的关系。方法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5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经检眼镜和fdOCT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单侧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30例,进行mfERG检查,对侧正常眼数据作为对照组,分析其黄斑区形态与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对视力的影响。结果30只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v,BCVA)为0.02-1.0(0.62±0.27),fdOCT显示黄斑中心凹、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枷.05)。mfERG各波反应与对侧眼比较,1~5环P1波的振幅密度和N1波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振幅密度除1、2环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眼组视力与所对应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615,P=0.001)。视力与mfERG1环P1、N1波振幅无关,与潜伏期有关(P〈0.05)。结论IMEM导致中心凹视网膜越厚,视力越差,但与视功能损害程度不一致,OCT和mfERG联合应用能更全面地评估IMEM对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黄斑区视网膜前膜
光相干断层扫描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一阶函数核
Keywords
idiopathic
epimacular
membrane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
Multifocal
electroret-
inogram
First
order
kernel
分类号
R770.43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核转录因子-κB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静
贾亚丁
周国红
卢清君
机构
山西省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出处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1109)
文摘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化学方法结合RT-PCR方法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来研究20例原发性黄斑前膜、49例继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情况,用电镜观察其病理特征。15例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中的NF-κBP65和IκB"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结果均为弱表达。NF-κBP65和IκBα在黄斑前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继发性黄斑前膜组织中的NF-κBP65和IκBα的表达高于原发性黄斑前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F-κBP65和IκBα高表达与黄斑前膜的发生关系密切,参与了黄斑前膜的发生发展和NF-κB的激活,可能调控其他的一些蛋白质,共同作用导致黄斑前膜的发生,因此NF-κB可能是治疗黄斑前膜的新靶点。
关键词
原发性黄斑前膜
继发性黄斑前膜
核转录因子-ΚB
P65蛋白
抑制蛋白IκBα
Keywords
idiopathic
epimacular
membrane
secondary
epimaeular
membrane
NF-κB
P65
IKBα
分类号
R774.5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曲安奈德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2
5
作者
姚一民
柴茜楠
魏玉华
王彩霞
尚庆丽
叶存喜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出处
《眼科》
CAS
2021年第6期453-459,共7页
文摘
目的研究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anterior macular membrane,IMEM)术后黄斑区解剖结构与视功能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IMEM患者74例(74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IVTA组(注药组,38例38眼)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组(对照组,35例35眼)。两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注药组术眼术中IVTA 2 mg/0.05 ml。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macular fovea thickness,CMT)、异常中心凹内层(ectopic inner foveal layers,EIFL)+外丛状层厚度及眼压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BCVA、CMT、EIFL+外丛状层厚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BCVA与EIFL+外丛状层厚度均密切相关(r=0.934,P=0.005)。注药组和对照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χ^(2)=3428.83,P<0.001;χ^(2)=445.67,P<0.001);术后3、6、12个月,两组间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P=0.004;χ^(2)=11.31,P=0.001;χ^(2)=22.54,P<0.001),注药组视力提高较对照组明显。注药组和对照组CMT术后均显著降低(χ^(2)=1121.82,P<0.001;χ^(2)=355.92,P<0.001);术后3、6、12个月,两组间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01;χ^(2)=21.15,P<0.001;χ^(2)=28.88,P<0.001),注药组患者术后CMT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注药组和对照组EIFL+外丛状层厚度术后显著降低(χ^(2)=842.68,P<0.001;χ^(2)=246.40,P<0.001)。术后3、6、12个月,两组间EIFL+外丛状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01;χ^(2)=15.93,P<0.001;χ^(2)=11.98,P=0.001),注药组EIFL+外丛状层厚度降低较对照组明显。结论IMEM患者玻璃体手术术毕时IVTA有利于黄斑解�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中心凹内异位层
Keywords
idiopathic
epimacular
membrane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vitrectomy
ectopic
inner
foveal
layers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应用
潘洁
朱小华
陶思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
原文传递
2
23G和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IEM的对比研究
张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特发性黄斑前膜光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相关性研究
何美芹
徐延山
王兰惠
郑曰忠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原文传递
4
核转录因子-κB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静
贾亚丁
周国红
卢清君
《眼视光学杂志》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曲安奈德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
姚一民
柴茜楠
魏玉华
王彩霞
尚庆丽
叶存喜
《眼科》
CAS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