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 被引量:255
1
作者 王茜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8,75,共6页
“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存在教学方式显性化、形式化与功利化困境,在研究生课程结构中覆盖不全面,研究生导师能动性缺失,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在“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中,通过实现“课程思政”与思... “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存在教学方式显性化、形式化与功利化困境,在研究生课程结构中覆盖不全面,研究生导师能动性缺失,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在“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中,通过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展开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完善队伍建设,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等举措,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建立“大思政”格局下协同育人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研究生 融入 课程体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 被引量:85
2
作者 赵增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多元化整合、合理化配置、高效率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是完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一元化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决定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范围与水平。统一思想,凸显地位,强化管理,强力保障,整合资源,构... 多元化整合、合理化配置、高效率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是完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一元化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决定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范围与水平。统一思想,凸显地位,强化管理,强力保障,整合资源,构建体系,着力破解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教学资源主体多元化、占有分散、活动要素交叉重复、教学资源短缺、闲置浪费、低效使用问题,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才能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实践教学 资源整合 思想道德素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内涵、重点与对策 被引量:62
3
作者 王学俭 李东坡 李晓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7,共11页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项铸魂育人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需要以协同方式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既要明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科学内涵,深入探究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协...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项铸魂育人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需要以协同方式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既要明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科学内涵,深入探究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协同创新的目标指向、本质意蕴和总体要求;又要深入思政课教学运行过程,从主体协同、内容协同、课程协同、方法协同、载体协同等方面观照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推进重点。在厘定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是一种课程观、方法论和运行态的基础上,聚合教学理论研究、统筹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教学团队、协同教学方式方法、拓展教学运行载体,以"五协同"的聚合效应、系统效能、集成效果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质量 协同创新 一体化 高校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归集、问题聚焦及未来走势 被引量:56
4
作者 赵富学 黄莉 吕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28,共7页
系统整理和总结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审视其研究问题的聚焦态势,判断其未来的研究走势和方向,对于深层次、体系化地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领域的专业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体... 系统整理和总结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审视其研究问题的聚焦态势,判断其未来的研究走势和方向,对于深层次、体系化地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领域的专业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热点焦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据此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未来走势进行了判断。研究认为关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到其核心价值、融合方式、元素发掘、资源拓展和路径设计等主题,研究问题主要聚焦在理论支持、标准研制、质量督导等领域。在合理判别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热点与问题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全学段一体化模式建设、方法创新、打造教学研究示范共同体等将成为未来主要研究趋势,引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方向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课程思政 核心价值 融合方式 元素发掘 资源拓展 教学研究示范共同体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容要求与推进措施 被引量:37
5
作者 冯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6,共8页
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路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以人的品德发展的阶段性为基础,以大中小学学段为经,以思政课程要素为纬,形成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表现为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路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以人的品德发展的阶段性为基础,以大中小学学段为经,以思政课程要素为纬,形成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表现为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的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建设,需要国家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现阶段推进一体化,需要发挥地方教育部门的统筹作用和大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建立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促进大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探索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德育 大中小学一体化
下载PDF
结合医药院校浅谈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改革 被引量:37
6
作者 杨蓬勃 靳辉 +2 位作者 张建水 韩华 钱亦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期416-418,共3页
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为立德树人,因此思政课和专业知识同等重要,但以往的思政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将思政课和专业课相融合是目前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举措之一,本文将结合部分高校,特别是医药类高校所进行... 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为立德树人,因此思政课和专业知识同等重要,但以往的思政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将思政课和专业课相融合是目前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举措之一,本文将结合部分高校,特别是医药类高校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从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背景、方向和措施等方面予以探讨,以期为全国医院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专业课 融合 医药高校
下载PDF
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建设 被引量:26
7
作者 闫小康 《高教学刊》 2020年第36期185-188,共4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思政工作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实施思政进课堂,是帮助学生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的必要途径。文章以高等院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探讨了...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思政工作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实施思政进课堂,是帮助学生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的必要途径。文章以高等院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教学内容中思政教育素材的分类提炼,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力求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工程流体力学》 课程思政 素材提炼 有机融合
下载PDF
同向·耦合·创生--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琦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课程思政是学校教学改革尤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现着德才统一的教育价值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耦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政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搞好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把... 课程思政是学校教学改革尤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现着德才统一的教育价值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耦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政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搞好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把握其内涵理路和价值范式,加强顶层设计与依靠师生主体相结合,构筑教师、教程、教学联动的育人格局,完善体制机制与科学有序推进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耦合 立德树人 教育价值观
下载PDF
理工科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21
9
作者 梅中磊 刘敏 +1 位作者 牛调明 李月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8年第2期5-7,32,共4页
本文从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结合笔者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论述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手段,对... 本文从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结合笔者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论述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手段,对高校理工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丰富和效果的提升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 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课程教学 融合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类通识课程的融合建构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志平 周玲玉 杜超 《中国农业教育》 2020年第5期96-104,共9页
新形势下如何将高校思政教育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当前所面对的挑战与机遇。课程思政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体现,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显性”及“... 新形势下如何将高校思政教育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当前所面对的挑战与机遇。课程思政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体现,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显性”及“隐性”思政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相契合。为此,文章提出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艺术类通识课程,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作用,加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而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艺术教育 通识课程 融合建构
下载PDF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思政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4
11
作者 饶翚 袁俊泉 +1 位作者 刘振 黄亮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25-227,231,共4页
为促进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专业育才与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分析了该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现状;根据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结合军校实际,给出了该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学员对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满意度较高,课... 为促进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专业育才与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分析了该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现状;根据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结合军校实际,给出了该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学员对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满意度较高,课程考试及格率和优秀率提升明显,为其他专业背景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思政 融合设计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超民 李想 吴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4,共6页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国家为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目标,高度重视教材管理工作,全面加快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此举不仅有利于凸显我国思政课教材建设的优势与特点,也有助于全过程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国家为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目标,高度重视教材管理工作,全面加快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此举不仅有利于凸显我国思政课教材建设的优势与特点,也有助于全过程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在教材的目标分层、内容设计、组织衔接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一体化规划设计,完善教材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促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互动,以此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大中小学教材 一体化 教材分析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探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丽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3-167,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内容之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内容之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目标,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的价值认同;以"如何培养人"为重点,创新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向;以"为谁培养人"为最终效度,夯实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时代 融嵌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设计的整合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宁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7-101,共5页
大学生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网络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效果,除了始终要坚持适时适度原则、"双主体"原则和互动性原则外,更要突出网络教学设计的整合,即... 大学生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网络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效果,除了始终要坚持适时适度原则、"双主体"原则和互动性原则外,更要突出网络教学设计的整合,即要进行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教学设计主体的整合、教学内容与网络技术的设计整合、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设计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 设计 整合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学勇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立德树人目标层面上是一致的,在功能作用层面上是相辅相成的,如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就能极大增强教学的亲... 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立德树人目标层面上是一致的,在功能作用层面上是相辅相成的,如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就能极大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形成思政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有机融合
下载PDF
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灵 黄杜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9-104,共6页
新媒体新技术不仅在改变着高校课堂的教学形态,更是在改造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认知结构,这给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全新的机遇。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发挥新媒体新技术提供的延展时空优势,同时也... 新媒体新技术不仅在改变着高校课堂的教学形态,更是在改造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认知结构,这给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全新的机遇。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发挥新媒体新技术提供的延展时空优势,同时也要基于宏大的理论视野和强大的教学能力去把握、超越它,化解其带来的新教学问题,防范其对教学的异化。坚持政治站位与人文价值优先原则,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团队教学能力,积极地推进新媒体新技术与高校思政教学的融合,是推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新媒体新技术 融合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数字图像处理”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洁慧 秦勇 +1 位作者 郭宝云 李彩林 《地理空间信息》 2020年第10期116-117,128,I0007,共4页
分析了此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优势,寻找出能够与课程紧密结合的思政教育融入点。最终从修改教学大纲,改变传统课堂授课形式,提高课题组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确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基于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 分析了此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优势,寻找出能够与课程紧密结合的思政教育融入点。最终从修改教学大纲,改变传统课堂授课形式,提高课题组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确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基于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渗透的理念,理解专业课程自身的育人内涵与教学特色,将立德树人与职业成长结合起来,并渗透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结合途径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国辅 刘静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党和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必由之路,是高校思政课堂优化的路径所在。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党和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必由之路,是高校思政课堂优化的路径所在。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依据每门思政课的特性挖掘融合路径,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高校学生内心并付诸实践,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 思政课 融入价值意义 融入内容 融入实践路径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9
19
作者 樊梦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14,共5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应有之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政治高度、拓展思政课的学理深度、增大思政课的实践强度、提高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应有之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政治高度、拓展思政课的学理深度、增大思政课的实践强度、提高思政课的情感温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本质特征相同、主体内容贴合、目标指向一致,两者契合相通。要强化教师的“四史”学习教育,用好“大思政课”,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此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融合
下载PDF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探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谢安国 纪安玲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8-91,共4页
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地方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创造和继承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是提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鲜活教材。加强组织领... 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地方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创造和继承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是提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鲜活教材。加强组织领导,遵循原则,强化顶层设计,融入教学主渠道,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网络是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 高校思政课 融入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