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修辞的关系空间——一项本土语用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袁周敏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47,共10页
语用学视角下身份的研究经历了从本质主义向建构主义的转向。关注身份及其建构的话语过程而非仅仅话语产品业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该类研究却或多或少忽视了身份在不同文化中的特性。本文论证汉语文化中的身份需要在关系中得以运作与解... 语用学视角下身份的研究经历了从本质主义向建构主义的转向。关注身份及其建构的话语过程而非仅仅话语产品业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该类研究却或多或少忽视了身份在不同文化中的特性。本文论证汉语文化中的身份需要在关系中得以运作与解读,认为关系中的身份是理解汉语文化中身份修辞的核心要素,并可进一步概括为身份修辞的关系空间,即身份修辞被设定在纵向尊轴与横向亲轴的四维象限的球体空间中得以规制与运作,而在任一象限之中的身份修辞则体现出交际者的主体性。身份修辞关系空间的引入体现了汉语本土语用研究的人际语用特性,克服了以往语用分析对第三方的忽视,同时也构成了汉语本土语用研究对国际语用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修辞 关系空间 关系身份 汉语文化 本土研究
原文传递
商务会话中专家身份建构的指称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周敏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8,41,共8页
本研究基于身份工作模式,引入成员分类机制概念,以医药商务会话录音转写为语料,探讨专家身份建构的指称策略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医药商务会话中咨询专家通过人称代词的使用以及他称和自称的相互投射实现专家身份建构;(2)前者包括第... 本研究基于身份工作模式,引入成员分类机制概念,以医药商务会话录音转写为语料,探讨专家身份建构的指称策略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医药商务会话中咨询专家通过人称代词的使用以及他称和自称的相互投射实现专家身份建构;(2)前者包括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和单数的主格与属格,其指称用法分别表现为机构型、专家型、引用型、互动型、病患型以及专家型、结构型、引用型和病患型;(3)后者则通过自称和他称身份标记语完成对专家身份建构的投射。本研究认为,可以在身份工作模式下对人称代词和社交称谓的使用进行解释,它们的使用与成员分类机制一起,构成说话人进行身份工作而采取的修辞策略,或谓之说话人实施的身份修辞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会话 身份工作 成员分类机制 指称策略 身份修辞
原文传递
鱼形胎记:苏童《河岸》的身份修辞与语篇叙事
3
作者 陈翠萍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41-45,共5页
苏童小说《河岸》中“鱼形胎记”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修辞符号。文本语境中的“鱼形胎记”在“生理胎记”的基础上向“身份胎记”“欲望胎记”“生命胎记”等修辞义延展。“鱼形胎记”修辞内涵的丰富性,形成文本中官方表达与民间接受... 苏童小说《河岸》中“鱼形胎记”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修辞符号。文本语境中的“鱼形胎记”在“生理胎记”的基础上向“身份胎记”“欲望胎记”“生命胎记”等修辞义延展。“鱼形胎记”修辞内涵的丰富性,形成文本中官方表达与民间接受的背离叙事,表现民族传统意识中身份观念、权力崇拜对人行为、意志塑造的巨大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河岸》 “鱼形胎记” 身份修辞 语篇叙事
下载PDF
新乡村社会政权与伦理秩序的代言人——谈合作化小说中“新人”形象及身份修辞
4
作者 于树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3期85-90,共6页
50至70年代的合作化小说叙事中,农民"新人"这一类型化的人物形象系列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对农民"新人"形象的产生背景及过程的分析,是把握合作化小说内外双重创作机制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小说在塑造"新... 50至70年代的合作化小说叙事中,农民"新人"这一类型化的人物形象系列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对农民"新人"形象的产生背景及过程的分析,是把握合作化小说内外双重创作机制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小说在塑造"新人"形象方面,其最主要的策略就在于作家对主人公形象的带有阶级性与政治色彩的"身份"修辞上。小说通过对农民"新人"形象的"出身"、复员军人以及"无父"等诸多层面的身份修辞与塑形,进而完成了对合作化时期农村社会新的社会实践主体的想象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农民新人 身份修辞 叙事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