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抉择·执念·使命:元遗民的心态与诗学观——以戴良、丁鹤年、李祁、王礼为例
1
作者 武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19,共11页
元遗民的政治认同是基于他们所作出的文化抉择:对传统夷夏观念的逾越与对固化于人心之忠义道德的坚守以及对礼乐文化在元代承续的肯定。由此,元遗民心态其实是一个固守道德之执念与守护文化之使命的复合体。以对忠义道德的执念,他们的... 元遗民的政治认同是基于他们所作出的文化抉择:对传统夷夏观念的逾越与对固化于人心之忠义道德的坚守以及对礼乐文化在元代承续的肯定。由此,元遗民心态其实是一个固守道德之执念与守护文化之使命的复合体。以对忠义道德的执念,他们的诗学观中带有浓郁的尚古倾向。以礼乐文化承继的信念,他们选择担起守护文化的职责,采诗存史,定位一代诗学。而戴良、丁鹤年为一组,李祁、王礼为一组的四人两组的组合是元遗民心态与诗学观互动、互证之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心态 诗学观 认同抉择 道德执念 文化使命
下载PDF
大学校长的身份:承认、危机与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飞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3,共5页
在当代中国大学校长职业的发展历程中,对大学校长特定身份内涵的错误承认,导致了大学校长的身份危机问题。化解危机之道在于必须把这个表征的意义从整体上给予理解,把其置入一个特定意义中,赋予大学校长对其身份进行一个建基于符合大学... 在当代中国大学校长职业的发展历程中,对大学校长特定身份内涵的错误承认,导致了大学校长的身份危机问题。化解危机之道在于必须把这个表征的意义从整体上给予理解,把其置入一个特定意义中,赋予大学校长对其身份进行一个建基于符合大学人文精神的、具有特定价值的正确选择,以一个人文精神使者和文化权利守望者的身份在教育家办学语境中求索并坚守其身份选择的标准,这是大学校长成为职业教育家的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长 身份 身份承认 身份危机 身份选择
下载PDF
论斯诺普斯三部曲对南方人身份转型的探寻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军山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5-98,共4页
斯诺普斯三部曲对转型期美国南方人的身份转型进行了艺术探寻。作品呈现出两类反差鲜明的身份转型者,一类以弗莱姆等斯诺普斯为代表,另一类以拉特利夫和华尔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类身份转型者的根本区别和各自产生的文化根源,表明... 斯诺普斯三部曲对转型期美国南方人的身份转型进行了艺术探寻。作品呈现出两类反差鲜明的身份转型者,一类以弗莱姆等斯诺普斯为代表,另一类以拉特利夫和华尔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类身份转型者的根本区别和各自产生的文化根源,表明福克纳对当时南方人的身份认同进行了有力干预和引导,对疗治资本主义工商文化弊病的根本途径也做了可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诺普斯三部曲 身份转型 身份认同 干预和引导
下载PDF
明代北部湾钦州四峒之民的国家认同与身份选择
4
作者 滕兰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明朝宣德年间,北部湾钦州四峒之民叛附安南,历百余年后才归复中国。百余年间围绕着四峒之民叛附与归复,明朝政权主要以招抚为主。后因安南国内政局变幻,安南莫氏政权将四峒之地归还明朝。在四峒的归复历程中,中原王朝注意施行文化感召,... 明朝宣德年间,北部湾钦州四峒之民叛附安南,历百余年后才归复中国。百余年间围绕着四峒之民叛附与归复,明朝政权主要以招抚为主。后因安南国内政局变幻,安南莫氏政权将四峒之地归还明朝。在四峒的归复历程中,中原王朝注意施行文化感召,并以羁縻之治来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四峒之民则通过构建汉将后裔英雄祖先故事,以此来实现自我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些行为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软实力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四峒 国家认同 身份选择 明代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视野下《黄金洞》的文本解读
5
作者 张琳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中篇小说《黄金洞》一直赓续阎连科所构建的“耙耧世界”文学场域的书写,文本中桃与贡家父子三人的乱伦之事意在表征现代化进程之中文学之于伦理道德理性书写的“异变”和反思。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作为引子来介入文本的分析,分别从... 中篇小说《黄金洞》一直赓续阎连科所构建的“耙耧世界”文学场域的书写,文本中桃与贡家父子三人的乱伦之事意在表征现代化进程之中文学之于伦理道德理性书写的“异变”和反思。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作为引子来介入文本的分析,分别从伦理环境、身份选择和失控的斯芬克斯因子三个方面加以阐释,来表达阎连科笔下耙耧世界的“乡村死亡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洞 伦理境遇 身份选择 斯芬克斯因子
下载PDF
《鼠疫》中伦理身份选择的认同与迷失
6
作者 沈博 谭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加缪的《鼠疫》是疾病文学叙事的典范,这部作品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小说中加缪直接对疫情的爆发到发展进行叙事描写,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直接描写疫情灾难的作品。学者从小说的象征寓意、对小说的荒诞阐释及小说对人性的反思向度对... 加缪的《鼠疫》是疾病文学叙事的典范,这部作品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小说中加缪直接对疫情的爆发到发展进行叙事描写,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直接描写疫情灾难的作品。学者从小说的象征寓意、对小说的荒诞阐释及小说对人性的反思向度对《鼠疫》进行过细致探查。本文从医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医学与文学的融通为导向,分析小说中的医者及“患者”的伦理身份选择。医学需要文学的引领,文学以医学故事为蓝本,从而打通医学与文学的界限,更深入、更立体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及他们的伦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伦理选择 认同 迷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