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形而上学的理想性与现实性问题——兼论当代形而上学的可能样态
1
作者 陆杰荣 杨文博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形而上学本身有着上行的理想性与下沉的现实性,并在其二者的张力中实现自身。理想性崇尚抽象概念,而现实性更依赖直观。因而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张力在理论构造中便表现为概念与直观的纠缠。理想性与现实性、概念与直观这二者角力的结果就... 形而上学本身有着上行的理想性与下沉的现实性,并在其二者的张力中实现自身。理想性崇尚抽象概念,而现实性更依赖直观。因而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张力在理论构造中便表现为概念与直观的纠缠。理想性与现实性、概念与直观这二者角力的结果就呈现为形而上学实际的呈现样态。当今形而上学所处的时代现实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一种“现实的”“直观的”下沉姿态,而这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相互呼应。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就是对当代形而上学所作的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理想性与现实性 概念与直观 哲学家精神 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建构
下载PDF
略论刘平勇小说集《天堂邂逅》的悲剧意蕴
2
作者 张伟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4-46,共3页
刘平勇的小说折射出个体生存的悲哀与无奈,用悲剧的眼光道出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无论是人物的命运悲剧还是社会悲剧,都渗透着一种"悲感"文化,有着一种沉郁之美。
关键词 刘平勇 小说 悲剧 理想与现实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问题及其传承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东平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99-113,共15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包括法律思想、法律制度的静态规范及动态实践。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构成逻辑,可围绕核心问题并从以下五个论题分别探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路径和具体转换方式:中国传统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交织问题;中...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包括法律思想、法律制度的静态规范及动态实践。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构成逻辑,可围绕核心问题并从以下五个论题分别探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路径和具体转换方式:中国传统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交织问题;中国传统法政关系的交互影响模式;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模式选择、原理;中国传统法律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冲突、融合方式;中国具体法律实践中的传统智慧,并阐明各论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理想性与现实性交织 法律体系 文化冲突与融合 法律实践
下载PDF
美国梦的幻灭:盖茨比形象的历史与文化解读 被引量:50
4
作者 杜永新 秦岭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5,共6页
本文通过对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分析 ,探讨了盖茨比无法逆转的毁灭命运的原由 ,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其冲突导致梦想的幻灭的必然性。文章认为 ,小说作者在盖茨比身上所赋予的典型的美国本土特征 ,使盖茨比的个人失败隐喻了美国民... 本文通过对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分析 ,探讨了盖茨比无法逆转的毁灭命运的原由 ,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其冲突导致梦想的幻灭的必然性。文章认为 ,小说作者在盖茨比身上所赋予的典型的美国本土特征 ,使盖茨比的个人失败隐喻了美国民族的困惑与失败 ,从而对美国梦的虚幻本质及其不可企及性做了辛辣的讥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梦 精神与物质 理想与现实 幻灭
下载PDF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理想与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评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徐伟功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0-37,64,共9页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理想模式是采取法典形式 ,这样才能将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内容与立法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更好地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 ,促进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民法草案第九编的立法工作 ,有利于我们认识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模式、内容与结...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理想模式是采取法典形式 ,这样才能将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内容与立法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更好地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 ,促进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民法草案第九编的立法工作 ,有利于我们认识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模式、内容与结构上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与现实 立法模式 立法内容 立法结构
下载PDF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并置对照手法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庆庆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71-75,共5页
在现代小说创作中 ,将人或物并排放置 ,使之形成对比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创作的风格技巧。它使参与对照各方形成一种“对话” ,留给读者自我思考的空间 ,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巧妙地将场景、人物、理... 在现代小说创作中 ,将人或物并排放置 ,使之形成对比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创作的风格技巧。它使参与对照各方形成一种“对话” ,留给读者自我思考的空间 ,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巧妙地将场景、人物、理想和现实等方面进行并置对照 ,既深化了悲剧主题 ,又赋予了文本全新的意义和深邃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置对照 《了不起的盖茨比》 悲剧主题 场景 人物 理想和现实
下载PDF
蒋子龙与改革文学
7
作者 苏奎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11期49-60,共12页
蒋子龙对于新时期改革文学潮流具有开创性贡献。他以《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等作品,典型而集中地展现了中国大地上涌动的变革热望,以及改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由此拉开了改革文学的大幕。蒋子龙改革小说的影响超越了文学范畴扩展到... 蒋子龙对于新时期改革文学潮流具有开创性贡献。他以《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等作品,典型而集中地展现了中国大地上涌动的变革热望,以及改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由此拉开了改革文学的大幕。蒋子龙改革小说的影响超越了文学范畴扩展到了社会层面,并切实地参与推动了民族改革的进程。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蒋子龙“改革先锋”称号,评其为“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研究改革文学,作为改革小说标识的蒋子龙及其创作都是绕不过去的存在。系统梳理蒋子龙的文学创作,透视其风格特色,可以整体上理解改革文学,进而把握转型时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思潮与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子龙 改革文学 《乔厂长上任记》 理想与现实 激昂与悲凉
下载PDF
穿越风雨的孤鸿——石评梅精神世界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正宝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0-63,共4页
石评梅的精神视野 ,经历了狭窄到宏大、由个人走向大众的艰难嬗变 ,由此也带来了情感审美从悲哀到悲壮的起伏递变。以 192 6年春夏为界 ,她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作品主体风貌深深烙上苦闷、彷徨的病象 ,后期创作显示出情感覆盖的... 石评梅的精神视野 ,经历了狭窄到宏大、由个人走向大众的艰难嬗变 ,由此也带来了情感审美从悲哀到悲壮的起伏递变。以 192 6年春夏为界 ,她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作品主体风貌深深烙上苦闷、彷徨的病象 ,后期创作显示出情感覆盖的广大 ,一改悲哀而为充满激愤的悲壮色彩。这种情感表征的递变 ,是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矛盾的不断激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理想 社会现实 艺术风格 审美特征 情感 诗歌 石评梅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应然与实然:地方高师院校课程结构理想与现实的错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杏利 赖秀龙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47-149,共3页
课程结构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蓝图。课程结构应然与实然的错位表现在:课程结构与基础教育需求的错位;课程结构的价值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课程结构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的错位。课程结构应由实然走向应然: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结构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蓝图。课程结构应然与实然的错位表现在:课程结构与基础教育需求的错位;课程结构的价值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课程结构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的错位。课程结构应由实然走向应然: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与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结构的比例,增加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组织相关专家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加强课程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 应然与实然 课程结构 基础教育需求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理解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一个视角——以《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正妙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9,共5页
毛泽东在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一方面基于现实,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某些本质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以心中的理想社会模式来审视现实的社会主义,提出一些超越当时客观历史环境的错误观点,因而,他的社会主义观是理想和现实纠缠的矛盾体系。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想与现实
下载PDF
走向具体世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国荣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共11页
作为“走向具体世界”的主要概念之一,“走向”既有“敞开”(认识)之意,也包含“规范”的内涵,与之相关的“具体世界”即真实存在。对世界的认识和规范,总是关乎理想与现实的互动。理想既有认识意义,也有规范功能,二者都基于现实而又还... 作为“走向具体世界”的主要概念之一,“走向”既有“敞开”(认识)之意,也包含“规范”的内涵,与之相关的“具体世界”即真实存在。对世界的认识和规范,总是关乎理想与现实的互动。理想既有认识意义,也有规范功能,二者都基于现实而又还治现实。理想内含相关的形式,现实则构成了实质的对象。形式之维具有普遍性,但限定于此,则往往引向抽象性;实质的方面则关乎具体事物及其存在方式。从哲学上看,分析哲学侧重于对语言形式的逻辑分析;现象学虽然提出面向事物本身,但又表现出化现实为意识的趋向。理想、形式化的切入方式,同时具有“旁观”的特点。关注现实和实质的对象,需要进一步引向人与对象的互动,这种互动表现为“参与”。走向具体世界,同时表现为化本然为现实,这种建构现实世界的过程即以参与为形态。真正的参与不同于现象学的观念意义赋予,而是以实际“做事”为特点。做事即成己与成物,在这一过程中,敞开对象与走向具体的世界呈现内在统一性。参与、做事的主体,也即人的具体存在,后者既是存在具体性的体现,也是达到具体世界的现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世界 理想与现实 形式与实质 参与和做事 人的具体性
原文传递
“美国梦”的一曲挽歌——评《了不起的盖茨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婷 李红霞 贾丽丽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上的地位,小说描写了出身贫寒的盖茨比痴心不改地追求因“贫富差距”而未能“终成眷属”的情人,却以失败身亡而告终的故事,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上的地位,小说描写了出身贫寒的盖茨比痴心不改地追求因“贫富差距”而未能“终成眷属”的情人,却以失败身亡而告终的故事,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其冲突导致梦想的幻灭的必然性;菲茨杰拉德通过这样安排小说的结局,表明了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与平等的虚伪性,所谓的“美国梦”不过是个谎言,以盖茨比的个人失败隐喻了“美国梦”的虚幻及其不可企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梦 理想与现实 幻灭
下载PDF
论《喧哗与骚动》中作家的主体意识及其表现手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德刚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6-28,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作家物化在作品中的充满矛盾和悲剧色彩的主体意识及其表现手法,从而反映20世纪初美国南方社会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新旧意识之间的撞击。
关键词 主体意识 表现手法 理想与现实 矛盾撞击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之间:《思想与时代》月刊同人的政治祈求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方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9-187,共9页
1941年创办的《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是一份在战时及战后的中国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同人刊物。在时代的大变局中,这一学人群更看重思想的载体——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所起的作用,他们欲以学术的力量引导政治。这一理想主义的祈求在... 1941年创办的《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是一份在战时及战后的中国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同人刊物。在时代的大变局中,这一学人群更看重思想的载体——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所起的作用,他们欲以学术的力量引导政治。这一理想主义的祈求在遇到现实政治问题时,因为学人身份的转换,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张其昀、陈之迈与钱穆对于五权宪法的不同阐释,可彰显其身份转变所带来的相应变化。理想与现实之间从来相隔甚远,学人一旦介入政治,也就侧身于权力的网络中,由此带来的种种影响亦不在其掌控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与现实 《思想与时代》月刊同人 学术与政治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中的苏州形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宝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95-398,共4页
大正时期,日本近现代文坛的核心人物芥川龙之介来到中国,并将旅行的印象和感想用游记的形式发表出来。芥川的中国游记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思维,但芥川的中国之行,特别是对苏州之行的记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有着浓厚古典汉学文学素养的芥川... 大正时期,日本近现代文坛的核心人物芥川龙之介来到中国,并将旅行的印象和感想用游记的形式发表出来。芥川的中国游记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思维,但芥川的中国之行,特别是对苏州之行的记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有着浓厚古典汉学文学素养的芥川,对日本欧美化反思的内在需求,是芥川探寻传统、回归本我的重要媒介,是探寻传统诗画家园的精神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中国游记 苏州形象 理想与现实
下载PDF
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中华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1,74,共3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运作几年了,但是伴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许多新旧课程与教学意识与观念仍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相互冲突的问题。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必需面对和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课程实施 理想与现实 博弈
下载PDF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大学理念的两难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延梅 《煤炭高等教育》 2013年第2期27-29,68,共4页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以理智训练和发展理性作为其根本目的。这是中世纪牛津、剑桥等大学所秉持的办学理念,体现了理想的大学活动,并引领欧洲中世纪大学向前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随之而变...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以理智训练和发展理性作为其根本目的。这是中世纪牛津、剑桥等大学所秉持的办学理念,体现了理想的大学活动,并引领欧洲中世纪大学向前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随之而变。当理想遭受严峻的现实挑战时,大学的培养目标从"哲学之才"变成了"利禄之徒",这种办学理念的骤变致使大学深陷两难困境。因此,当我们在新世纪环境下解读或构建大学理念时,需要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与现实 大学理念 两难选择
原文传递
浅谈近期建设规划的发展方向与角色判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阮晓彦 杜启云 《规划师》 2006年第C00期67-69,共3页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近期建设的法定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规划工作者常常会遇到种种困惑,必须从规划编制体系、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几个方面对近期建设规划的必要性、技术性、可行性进行反思,进一步判断近期建设规划的发展方向和角色...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近期建设的法定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规划工作者常常会遇到种种困惑,必须从规划编制体系、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几个方面对近期建设规划的必要性、技术性、可行性进行反思,进一步判断近期建设规划的发展方向和角色定位,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与现实 近期建设规划 发展方向 角色判断
下载PDF
面对理想:《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与《单位》的互文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晨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单位》都是以青年知识分子对理想之思考为主要内容的文本,在不同时代背景的观照下,呈现出不同的文本特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互文性阅读,可以看到不同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理想时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单位》 互文性 知识分子 理想与现实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电影批评价值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云凤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1-45,共5页
根据价值理论,对电影批评价值的考察,必须将其置于各种关系、需要及相关实践活动中,才能较为全面地加以揭示。然而,这只是对电影批评价值应然状态的揭示,具体到每篇电影批评文本,其价值判断则更加复杂。目前学界对电影批评价值的判断存... 根据价值理论,对电影批评价值的考察,必须将其置于各种关系、需要及相关实践活动中,才能较为全面地加以揭示。然而,这只是对电影批评价值应然状态的揭示,具体到每篇电影批评文本,其价值判断则更加复杂。目前学界对电影批评价值的判断存在一些问题,应该树立批评分化的意识,倡导建构评判电影批评价值的多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批评价值 应然与实然 价值判断 多元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