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关系视野下的理想中国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旭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5-182,共8页
城市与乡村之间基于自然互惠关系而构成的城乡互依互赖的城乡连续体,因为近现代以来种种的人为的制度性因素而被相互分离开来,形成了城乡之间固有的循环关系的断裂。此种局面有必要在新型城乡关系下加以重构,实现一种理想样态的城乡关系... 城市与乡村之间基于自然互惠关系而构成的城乡互依互赖的城乡连续体,因为近现代以来种种的人为的制度性因素而被相互分离开来,形成了城乡之间固有的循环关系的断裂。此种局面有必要在新型城乡关系下加以重构,实现一种理想样态的城乡关系,实现一种新的城乡连续体的构建。乡村作为基础,而城市作为其补充的城乡关系格局在新的全球意义下的转型背景下在经历着一种新的扭转,乡村文化原有的坚韧的硬性正在被逐渐打破,但一边倒的极端城市化发展路径显然也没有什么出路可言,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传统的国家而言,一种真正合理的城乡关系的建立,恰又是未来理想中国得以构建的根基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连续体 城乡关系 理想中国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三部曲--从乡土中国到理想中国小康生活的文化路径追溯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旭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71,共14页
费孝通所著《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以及当下正在开展的自觉意识下的乡村振兴,构成了乡村振兴三部曲,这些都属于是从乡土中国一直到理想中国小康生活的文化路径追溯的证明。未来的乡村振兴在理想中国追求的同时,必然将会实现有更多... 费孝通所著《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以及当下正在开展的自觉意识下的乡村振兴,构成了乡村振兴三部曲,这些都属于是从乡土中国一直到理想中国小康生活的文化路径追溯的证明。未来的乡村振兴在理想中国追求的同时,必然将会实现有更多共同性的彼此可以感知到并认识到的获得感,还有在社会之中生存的更多成就感,而中国人的"家"观念依旧是这种成就感指向所在。面对一个飞速发展和转型的世界,在理想中国构建的维度和实践中,还需要社会结构本身容纳结构改变的能力和空间。所有这些,都将会是一部中国乡村振兴变奏交响的核心和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中国 乡土重建 理想中国 小康社会
下载PDF
从城乡中国到理想中国——一种交融、互惠与理解的乡村振兴人类学的涌现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旭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1期1-16,153,共17页
对于中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从城乡中国到理想中国的一种转变,这种理想中国所根本追求的便是一种交融、互惠与理解的乡村振兴,同时一种乡村振兴的人类学的发展目标也日益得到了突显和涌现。现实乡村曾经是被城市目光所予以看轻的乡村,而... 对于中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从城乡中国到理想中国的一种转变,这种理想中国所根本追求的便是一种交融、互惠与理解的乡村振兴,同时一种乡村振兴的人类学的发展目标也日益得到了突显和涌现。现实乡村曾经是被城市目光所予以看轻的乡村,而转换到一种理想乡村,它将是城市之人心中向往和乐于移去之地。城乡关系的这一转变也在激发出来一种乡村人类学的自我转向。这种转向会根基于基础性的人与土地之间的特有关联,维护着农耕社会的群体认同,借由一种城乡间的分隔与融合,而实现一种理想中国的城乡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隔 融合 城乡中国 理想中国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精准脱贫:罗尔斯“正义论”理想的中国实现
4
作者 刘玲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4期8-12,共5页
罗尔斯“正义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能够使社会中的“最少受惠者”也能享受到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正义论”作为罗尔斯的一种理论构架,更多属于一种设想,甚至乌托邦,但他的这一设想在中国社... 罗尔斯“正义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能够使社会中的“最少受惠者”也能享受到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正义论”作为罗尔斯的一种理论构架,更多属于一种设想,甚至乌托邦,但他的这一设想在中国社会却得到了实现。中国十几年来实行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实现了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无论是实施的过程还是最后的效果,可以说,中国的精准脱贫就是罗尔斯理想在他的国度之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脱贫 罗尔斯 正义论 理想中国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人民共和与世界“大同”——从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反观“中国梦”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宏站 谢博雨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2-16,共5页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人民共和是新中国落实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形式,直接与国家的国体(国家性质)紧密联系。世界"大同"则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理想,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人民共和是新中国落实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形式,直接与国家的国体(国家性质)紧密联系。世界"大同"则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理想,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认同和感召力。三者相互影响,并与正逐步转化为现实的"中国梦"有着深刻关联,结合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对其加以阐明,将对我们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人民共和 世界"大同" 社会理想 "中国梦"
下载PDF
曾琦“少年中国”理想的渊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春 郭汉民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8-82,共5页
曾琦的“少年中国主义”是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共同的“少年中国”理想的主要内容。它直接来源于“少年意大利”,间接受惠于梁启超“少年中国”学说及其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也不无中国近代史上书生救国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关键词 曾琦 少年中国理想 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