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持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23
1
作者 钱思轩 李建勇 +6 位作者 吴汉新 陆化 仇红霞 陈丽娟 卢瑞南 徐卫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09-21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持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38例AML患者(初治AML30例,难治、复发AML8例)均在治疗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15例,复杂染色体... 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持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38例AML患者(初治AML30例,难治、复发AML8例)均在治疗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15例,复杂染色体异常4例。诱导方案为第1-3天IDA12mg/(m2.d),第1-7天Ara-C100mg/(m2.d),持续静脉点滴。结果显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9.5%(34/38),完全缓解(CR)率84.2%(32/38),其中初治AML的CR率为90.0%(27/30),复发、难治AML的CR率为62.5%(5/8),4例复杂染色体异常患者均达细胞遗传学缓解。6例经上述治疗后疾病复发,3例早期复发,3例晚期复发。总生存期中位时间>22月,无病生存中位时间>16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剂量的IDA联合Ara-C24小时持续静脉点滴为初治、复发、难治AML的高效、安全的方案,此方案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了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任欣 赵婷 +8 位作者 王婧 主鸿鹄 江浩 贾晋松 杨申淼 江滨 王德炳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接受IAl0[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m-2·d-1×3d联合阿糖胞苷(Ara—C)100mg·m-2·d-1×7d]作为诱导方案且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影... 目的探讨接受IAl0[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m-2·d-1×3d联合阿糖胞苷(Ara—C)100mg·m-2·d-1×7d]作为诱导方案且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接受IAl0作为诱导化疗方案、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后未接受allo—HSCT的198例AML(不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特征、首次获得MLFS时血细胞恢复程度、首次获得MLFS时和巩固1个疗程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98例患者中,男96例(48.5%),中位年龄42(18~62)岁。SWOG分组:低危45例(22.7%),中危104例(52.5%),高危24例(12.1%),危险度未知25例(12.6%)。FLT3一ITD突变阳性28例(14.1%)。完全缓解(CR,MLFS伴ANC≥1×109/L和PLT≥100×109/L)168例(84.8%),CRp(MLFS伴PLT未恢复)16例(8.1%),CRi(MLFS伴ANC和PLT均未恢复)14例(7.1%)。131例(66.2%)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1~70)个月,2年累积复发率(CIR)、无病生存(D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45.2%、46.9%、62.9%,中位复发、DFS、OS时间分别为34、20、37个月。在所有获得MLFS的患者中进行多因素分析,FLT3-ITD突变阳性和CRi是影响患者CIR、DFS、OS的共同不利因素;SWOG危险度为高危是影响患者CIR和DFS的共同不利因素;单体核型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接受巩固治疗≥1个疗程的患者,FLT3-ITD突变阳性和SWOG危险度为高危是影响患者CIR、DFS、OS的共同不利因素;外周血原始细胞≥0.50和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MRD阳性[FCM和(或)WT1 mRNA阳性]是影响患者CIR和DFS的共同不利因素;CRi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共同不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IA10作为诱导方案且获得MLFS后未接受allo—HSCT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去甲氧柔红霉素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治疗年轻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仪 姚徐明 +9 位作者 朱双丽 索珊珊 毛莉萍 韦菊英 俞文娟 麦文渊 佟红艳 孟海涛 钱文斌 金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方案(IA)治疗年轻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采用IA方案治疗的149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方案(IA)治疗年轻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采用IA方案治疗的149例〈55岁初发A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DA剂量分为高标准剂量组(10-12mg·m^-2·d^-1)、低标准剂量组(8-9mg·m^-2·d^-1)和低剂量组(〈8mg·m^-2·d^-1),比较各组患者的化疗反应、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并分析预后。结果高标准剂量组34例,低标准剂量组53例,低剂量组62例。三组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9.4%、75.5%和46.8%,第1个疗程有效率分别为97.1%、94.3%和64.5%,总CR率分别为85.3%、81.1%和54.8%,高标准剂量组、低标准剂量组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值均〈0.05),前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证实标准IDA剂量的确在诱导缓解疗效上优于低剂量(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化疗期间WBC最低值三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标准剂量组在总生存(OS)上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30),高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OS也有改善的趋势(P=0.054)。三组间在无事件生存、无复发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年轻(〈55岁)初发AML患者,标准剂量IA方案可显著提高CR率,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标准剂量IA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年轻(〈55岁)AML患者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去甲氧柔红霉素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去甲氧柔红霉素10和8mg/m2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圆圆 杨申淼 +9 位作者 王婧 主鸿鹄 鲍立 贾晋松 赵婷 江浩 路瑾 江滨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 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IDA) 10 mg/m2和8 mg/m2(简称10和8 mg组)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 目的 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IDA) 10 mg/m2和8 mg/m2(简称10和8 mg组)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10月335例成人初发AML患者资料,其中IDA l0 mg组198例,8mg组1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第1疗程化疗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及早期死亡率,分析IDA剂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除外早期死亡的4例患者,331例可评估患者的第1疗程完全缓解(CR)率为72.5%,部分缓解(PR)率为10.0%,总反应(OR)率为82.5%.IDA 10 mg组第1疗程CR率及OR率均显著高于IDA 8 mg组(CR率:78.9%对63.5%,P=0.003; OR率:88.2%对75.4%,p=0.007).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初诊时HGB≥100 g/L、FLT3-ITD突变阴性、IDA剂量10 mg/m2是有利于第1疗程获得CR的因素.化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4级血细胞减少,两组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和PLT≥20×10VL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位随访14(1~118)个月,98例(29.3%)复发,92例(27.5%)死亡,3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53.2%和58.9%.3年DFS和OS率在174例持续化疗患者中分别为34.2%和37.4%,在15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分别为74.5%和8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化疗时IDA剂量10 mg/m2是改善患者DFS (P=0.040)及OS (P=0.007)的独立因素.结论 IA“3+7”方案诱导治疗初发AML患者,IDA 10mg/m2与8 mg/m2相比,第1疗程CR率显著提高,血液学不良反应相似,并且改善DFS及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去甲氧柔红霉素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IA方案和DA方案诱导缓解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田冬华 甘思林 +3 位作者 邢海洲 刘延方 谢新生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2-128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60例老年初治AML(M3除外)患者应用IA方案或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临床资料。... 本研究旨在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60例老年初治AML(M3除外)患者应用IA方案或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临床资料。在IA组22例中男8例,女14例,中位年龄66岁;在DA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中位年龄64岁。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为化疗1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IA组14例患者达完全缓解(CR),CR率为63.63%,DA组12例达CR,CR率为31.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与D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3%和3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治老年AML患者,IA组的1个疗程缓解率和总有效率较DA组高(P<0.05),且I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患者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诱导化疗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秦铁军 徐泽锋 +6 位作者 方力维 张宏丽 张悦 王敬哲 潘丽娟 胡耐博 肖志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77-1282,共6页
本研究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阿糖胞苷(Ara-C)、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n)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HAI)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31例初治AML患者接受HAI诱导化疗,统计1个疗... 本研究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阿糖胞苷(Ara-C)、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n)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HAI)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31例初治AML患者接受HAI诱导化疗,统计1个疗程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比较WHO亚型、遗传学及初始白细胞计数等不同预后分组患者疗效,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6例患者1个疗程后获完全缓解(CR),CR率为84%。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n=10)、预后中等组(n=16)、预后不良组(n=5)患者1个疗程的CR率分别为90%、88%、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例高白细胞数(白细胞计数≥100×109/L)患者均获CR,24例非高白细胞数组患者19例获CR。中位随访期15(2-56)个月,全部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44%。26例CR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52%,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1%。所有31例患者均完成HAI诱导化疗,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在诱导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发生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持续的中位时间为16(6-24)天。31例患者均发生Ⅲ-Ⅳ级严重感染,抑制期中位发热持续时间为6(1-36)天。败血症发生率为19.4%(6/31);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45.2%(14/31),Ⅲ-Ⅳ级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以发热(非感染性)、谷丙转氨酶升高、腹泻、胆红素升高、口腔炎等最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6.5%、6.5%、3.2%、3.2%、3.2%。结论:HAI方案治疗初治AML疗效肯定,特别是1个疗程的缓解率明显高于DA标准诱导方案。HAI方案安全性较好,除非发生严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高三尖杉酯碱 去甲氧柔红霉素 诱导 化疗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莉洁 刘波 +3 位作者 董红娟 王健红 白庆咸 陈协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评价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AML患者,年龄10-61岁(中位年龄38岁),男27例,女23例。诱导化疗方案为IDA 10mg.m-2.d-1,d1-3;Ara-C 100mg.m-2.d-1,d1-7。... 目的:评价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AML患者,年龄10-61岁(中位年龄38岁),男27例,女23例。诱导化疗方案为IDA 10mg.m-2.d-1,d1-3;Ara-C 100mg.m-2.d-1,d1-7。结果:完全缓解率达86%,诱导化疗期间未发生早期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及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结论:IDA-A方案作为AML的诱导缓解化疗,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CR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IDA-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的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15
8
作者 钱思轩 李建勇 +4 位作者 吴汉新 张闰 洪鸣 徐卫 仇红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64-46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FLAG方案应用于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IDA+FLAG方案具体为:IDA10-12mg/(m2.d),第1-3天,氟达拉滨(Flu)30mg/(m2.d)(50mg/d),第1-5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2000mg/(m2.d),第1-5... 本研究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FLAG方案应用于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IDA+FLAG方案具体为:IDA10-12mg/(m2.d),第1-3天,氟达拉滨(Flu)30mg/(m2.d)(50mg/d),第1-5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2000mg/(m2.d),第1-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皮下注射,第0-5天。4例AL患者,男性,年龄32-44岁,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均为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后复发或FLAG诱导无效。结果显示:4例接受IDA+FLAG治疗方案1个疗程后均达到完全缓解(CR)。1例进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4个月后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死亡,1例缓解后10个月再次复发,2例持续CR时间为3和4个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未见心脏毒性反应及其它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IDA联合FLAG治疗复发难治的AL有一定疗效,尤其对于接受中大剂量Ara-C为主的方案后而复发或无效的AL患者有较高的CR率;此外,患者对此治疗方案的毒副作用可以耐受,这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FLAG方案
下载PDF
白血病骨髓基质增强HL-60细胞抵抗IDA化疗药物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曦 王苹 +8 位作者 陈幸华 刘林 彭贤贵 王庆余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钟永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为了研究造血微环境异常在残留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 ,观察HL 6 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 为了研究造血微环境异常在残留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 ,观察HL 6 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 ,HL 6 0细胞活性逐渐减弱 ,与白血病骨髓基质共培养的HL 6 0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骨髓基质细胞层或单纯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体外使IDA对HL 6 0细胞杀伤能力减弱。结论 :白血病骨髓基质有助于HL 6 0细胞抵抗化疗药物 ,对残留白血病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骨髓基质细胞 HL-60细胞 残留白血病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IDA)
下载PDF
阿糖胞苷分别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柔红霉素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对恶性分子表达影响的差异 被引量:13
10
作者 努尔比亚.阿布都热西提 维尼拉.吐尔洪 +1 位作者 努尔阿米娜.依明尼亚孜 帕力旦.艾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01-603,607,共4页
目的:研究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方案以及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对恶性分子表达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IA组和DA组,接受不同化疗方案后2个... 目的:研究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方案以及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对恶性分子表达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IA组和DA组,接受不同化疗方案后2个周期时测定骨髓组织中增殖基因、凋亡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化疗两个疗程后,IA组患者骨髓组织中Daxx、CDX2、MCL1、BCL2、SOX4、S100A6、MMP9、N-cadherin、ICAM-1、SDF-1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DA组,SHIP1、Bax、C/EBPα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DA组。结论:IA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能够较DA方案更为有效地抑制增殖及侵袭基因的表达、增加凋亡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恶性分子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学鹏 陈鹏 杨凯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柔红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柔红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45.71%(16/35)与对照组[40.00%(14/35)]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获益率为57.14%(20/35),明显高于对照组[45.71%(16/35)](P<0.05);2组患者KPS改善率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57%(17/35)明显低于对照组[77.14%(27/35)](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较好,且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去甲氧柔红霉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柔红霉素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巩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行成 夏琴 +2 位作者 谢健 赵震宇 宋霞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9期1868-1872,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巩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巩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巩固治疗,观察组给予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巩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铁蛋白(FE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卡氏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6.00%(43/50)比54.00%(27/50)](P<0.01)。两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FER、EPO、HGF及VEGF水平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的血清FER、EPO、HGF及VEGF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观察组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KPS评分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00%(15/50)比64.00%(32/50)](P<0.01)。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或标准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AML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sICAM-1、sVCAM-1、FER、EPO、HGF及VEGF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段永涛 刘接班 李瑞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60例AML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31例患者设为A组,将采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60例AML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31例患者设为A组,将采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29例患者设为B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安全性、3年生存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B组的72.41%(P<0.05)。2组患者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骨髓抑制、Ⅲ~Ⅳ期血液学毒副作用,但2组血液学毒性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化疗后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口腔感染、肠胃炎、肝肾功能受损、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3年总生存率为48.39%,无进展生存率为35.48%,B组3年总生存率为38.71%,无进展生存率为29.0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AML的疗效显著,但用药期间存在明显的骨髓抑制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与采用柔红霉素治疗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与3年无进展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柔红霉素 骨髓抑制 总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下载PDF
IA、MA和D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锐 张海霞 李红梅 《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972-975,共4页
[目的]观察IA、MA和D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5例AML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IA组35例,MA组34例,DA组36例。以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作为临床疗效观察指标。[结果]IA、MA和DA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9%、7... [目的]观察IA、MA和D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5例AML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IA组35例,MA组34例,DA组36例。以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作为临床疗效观察指标。[结果]IA、MA和DA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9%、76.5%和52.8%,总有效率分别为94.3%、85.3%和61.1%。IA组与DA组、MA组与DA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MA组心脏毒性发生率低于IA和DA组(P<0.05);各组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A和MA方案疗效优于DA方案,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米托蒽醌 柔红霉素
原文传递
去甲氧柔红霉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齐越 杨明珍 《医学综述》 2013年第4期696-699,共4页
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是临床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与其他传统葱环类药物相比,IDA具有不良反应小、耐药程度低、抗白血病作用更强等优点。IDA与阿糖胞苷组成的IA(IDA+Ara-c)方案已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的一线方案,同时使用IDA... 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是临床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与其他传统葱环类药物相比,IDA具有不良反应小、耐药程度低、抗白血病作用更强等优点。IDA与阿糖胞苷组成的IA(IDA+Ara-c)方案已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的一线方案,同时使用IDA增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移植前预处理强度,能降低移植后复发率,提高长期无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及柔红霉素的诱导治疗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文广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3期117-118,121,共3页
目的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及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患者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为柔红霉素组,23例患者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为去甲氧柔红... 目的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及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患者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为柔红霉素组,23例患者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为去甲氧柔红霉素组。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去甲氧柔红霉素组CR 78.3%,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柔红霉素组的42.1%和47.4%(P<0.05或0.01)。结论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比较,能够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下载PDF
含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的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爱宁 田孝鹏 +36 位作者 曹祥山 欧阳健 顾健 徐开林 俞康 曾庆曙 孙自敏 陈国安 高素君 周晋 王京华 杨林花 罗建民 张梅 郭新红 王晓敏 张曦 史克倩 孙慧 丁新民 胡建达 郑瑞玑 赵洪国 侯明 王欣 陈方平 朱彦 刘红 黄东平 廖爱军 马梁明 苏丽萍 刘林 周泽平 黄晓兵 孙雪梅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7-1023,共7页
目的探讨含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8、10、12mg/m^2)的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苏... 目的探讨含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8、10、12mg/m^2)的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其他36家单位收治的1215例成人初发AML患者,根据诱导化疗方案中IDA的剂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剂量IDA联合阿糖胞苷(100mg/m^2)组成的IA方案在成人初发AML诱导治疗中的完全缓解(cR)率、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事件。结果可纳入缓解率分析的AML患者共1207例,IDA8mg/m^2、10mg/m^2和12mg/m^2组的CR率分别为73.6%(215/292)、84.1%(662/787)和86.7%(11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IDA8mg/m^2组为参照组,在调整了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危险度分层后,IDA10mg/m^2和IDA12mg/m^2为影响患者CR的有利因素[OR=0.49(95%CI0.34—0.70),P〈0.001;OR=0.36(95%CI0.18—0.71),P=0.003]。在中、低危组中三组CR率分别为76.5%(163/213)、86.9%(506/582)和86.1%(6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调整了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因素后,IDA10mg/m^2为影响患者CR的有利因素[OR=0.47(95%CI0.31~0.71),P〈0.001]。在高危组中,三组CR率分别为50.0%(18/36)、60.6%(43/71)和81.8%(1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但在调整了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因素后,IDA12mg/m^2为影响患者CR的有利因素[OR=0.22(95%C10.06~0.80),P=0.022]。8mg/m2、10mg/m^2和12mg/m^2组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4(11—18)、15(11-20)和18(14—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三组PLT~〈20x10。/L的中位持续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缓解诱导 去甲氧柔红霉素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柔红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琨 曹静 +1 位作者 张秋蓉 徐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年第11期1303-1305,共3页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DNR)和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治疗急性白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IDA+阿糖胞苷或IDA+长春新碱+地塞...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DNR)和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治疗急性白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IDA+阿糖胞苷或IDA+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DNR+阿糖胞苷或DNR+长春新碱+地塞米松进行化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2个疗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个疗程后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为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85.3%(29/34),高于对照组70.6%(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7.7%(6/34),低于对照组44.1%(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A治疗急性白血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柔红霉素 去甲柔红霉素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阿糖胞苷分别联合柔红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达永 魏娜 +7 位作者 付丽 王晶石 沈晶 吴林 王旖旎 杨凌志 崔华 王昭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6年第10期592-594,共3页
目的:比较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 DA 方案或 I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84例初治 AML(除外 M3)患者临... 目的:比较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 DA 方案或 I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84例初治 AML(除外 M3)患者临床资料。 DA 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46岁;IA 组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49岁。疗效指标为化疗1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CR)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A 组 CR 率为65.6%(21/32),总有效率为75.0%(24/32);IA 组 CR 率为71.2%(31/52),总有效率为80.8%(42/52),两组 CR 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A 与IA 组中位生存时间:16.8个月比24.9个月,5年生存率:26%比44%,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主要为骨髓抑制)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对于初治 AML 患者,DA 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的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与 IA 方案相当,且两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柔红霉素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诱导化疗
原文传递
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袁鹏 余正平 +2 位作者 岳天华 肖艳华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1623,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及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8例,将采用伊... 本研究旨在探讨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及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8例,将采用伊达比星及甲氨蝶呤联合药物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A组(观察组),将采用甲氨蝶呤单纯药物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B组(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表明,A组CR 34例,PR 5例,总缓解率72.2%;B组CR 10例,PR 4例,总缓解率41.2%;A组较B组生存曲线有明显上升,而且A组平均生存期33.172个月,显著性高于B组的26.305个月(P<0.05)。结论: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伊达比星 甲氨蝶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