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架空输电线除冰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山霞 舒乃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7,共3页
降低冰灾损失是目前的技术难题,通常的融冰措施可分为热融冰和机械除冰两类,该文简要阐述了利用焦耳效应、短路电流热效应、高频高压激励时介质损耗发热以及双分裂导体间电磁力、短时脉冲引起的电动力除冰的机理,并分析了各方案的利弊... 降低冰灾损失是目前的技术难题,通常的融冰措施可分为热融冰和机械除冰两类,该文简要阐述了利用焦耳效应、短路电流热效应、高频高压激励时介质损耗发热以及双分裂导体间电磁力、短时脉冲引起的电动力除冰的机理,并分析了各方案的利弊及应用范围。此外,介绍了其它国家在此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 除冰 融冰 利弊分析 机理
下载PDF
输电导线覆冰舞动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45
2
作者 蒋兴良 周仿荣 +1 位作者 王少华 孙才新 《电力建设》 2008年第9期14-18,共5页
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总结了输电导线舞动的形成原因、舞动机理和防舞措施。结果表明:输电导线的舞动主要取决于覆冰、风激励、线路结构和参数;目前导线舞动机理主要有Den Hartog垂直振动和O.Nigol扭转舞动机理,但不能解释所有类型的舞动现... 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总结了输电导线舞动的形成原因、舞动机理和防舞措施。结果表明:输电导线的舞动主要取决于覆冰、风激励、线路结构和参数;目前导线舞动机理主要有Den Hartog垂直振动和O.Nigol扭转舞动机理,但不能解释所有类型的舞动现象,此外还有低阻尼系统共振和动力稳定性舞动理论;防舞措施可采取避舞、抗舞和抑舞措施,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舞动危害,而防止导线舞动的根本方法是解决导线覆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导线 覆冰 舞动机理 防舞措施
原文传递
贵州冬季电线积冰及其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百炼 吴战平 +1 位作者 张艳梅 曹双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5-363,共9页
利用气象部门长期电线积冰观测和电力部门线路覆冰调查资料,对贵州冬季电线积冰的分布、类型特征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着重探讨了贵州电线积冰的形成机理和天气成因,主要结论:(1)贵州电线积冰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具有雨凇、雾凇、雪... 利用气象部门长期电线积冰观测和电力部门线路覆冰调查资料,对贵州冬季电线积冰的分布、类型特征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着重探讨了贵州电线积冰的形成机理和天气成因,主要结论:(1)贵州电线积冰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具有雨凇、雾凇、雪凇(湿雪)三种基本类型外,还有雨雾混合凇、雨雪混合凇(雪凝)两种混合冻结类型;贵州电线积冰以危售最大的雨凇冰为主,混合冻结在贵州省分布十分普遍,这也是造成2008年贵州电网严重冰害的重要原因;(2)持续低温阴雨的凝冻大气是贵州电线积冰总的天气成因,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冻雨但不局限于冻雨,此外还包括冻毛雨、雨夹雪、湿雪和过冷雾等多种天气现象,持续的凝冻天气过程往往有多种天气现象同时或交替出现,从而导致严重的覆冰灾害;(3)贵州电线积冰总体上属于较高环境温度下的低风速湿物理过程积冰,当地面气温持续降到0℃以下,出现降雨或浓雾是电线积冰开始与增长的关键气象条件,而最高温度上升到0℃以上是判断积冰转入消融的临界气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积冰 导线覆冰 积冰机理 天气成因
下载PDF
精细化气象要素下输电线路覆冰预测预警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伟 马佳 +2 位作者 王世蓉 范松海 刘燕 《电力大数据》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南方地区冬季输电线路自然覆冰是线路运维难题和灾害预防课题,迫切需要提升该地区线路覆冰预测预警能力。文章在分析国内外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模型及工程应用问题基础上,总结出精细化气象要素下基于统计-经验知识确定覆冰等级方法进而建... 南方地区冬季输电线路自然覆冰是线路运维难题和灾害预防课题,迫切需要提升该地区线路覆冰预测预警能力。文章在分析国内外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模型及工程应用问题基础上,总结出精细化气象要素下基于统计-经验知识确定覆冰等级方法进而建立覆冰等级区划,再结合线路穿越自然环境的地形地貌及气象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具有较强泛化能力的输电覆冰预测预警模型,从而建立有效的线路覆冰预测预警工作机制。2年应用实践验证,该线路覆冰预测预警模型及工作机制能准确地预测预警线路覆冰状态及大幅提升线路覆冰灾害的预防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为南方地区冬季预防和应对输电线路覆冰灾害提供技术手段,保障该地区输电线路在自然覆冰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预测模型 气象要素 覆冰等级 预测预警 工作机制
下载PDF
飞机结冰探测技术及防除冰系统工程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航航 周敏 《航空工程进展》 201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飞机结冰是飞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严重安全隐患,不同气象条件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冰类型。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冰型、成冰机理及其对飞机结构和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飞机结冰探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各种... 飞机结冰是飞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严重安全隐患,不同气象条件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冰类型。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冰型、成冰机理及其对飞机结构和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飞机结冰探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各种防除冰措施在飞机上的应用和技术特点,并以波音777飞机防除冰系统设计为例,说明典型飞机结构防除冰系统设计的特点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冰型 结冰机理 结冰探测 防除冰系统
下载PDF
输电线路除冰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宁 周羽生 +1 位作者 邝江华 彭琢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3-37,共5页
目前,如何对覆冰输电线路进行融冰、除冰以降低冰灾损失仍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通常的融冰措施可分为热融冰、机械除冰及自然脱冰。该文分别简要阐述了这三类措施,并对每一类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较新颖的融冰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 目前,如何对覆冰输电线路进行融冰、除冰以降低冰灾损失仍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通常的融冰措施可分为热融冰、机械除冰及自然脱冰。该文分别简要阐述了这三类措施,并对每一类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较新颖的融冰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各方案的利弊及应用范围,并介绍了国际上在此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除冰措施 融冰机理
下载PDF
交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吉 蒋兴良 +2 位作者 郭钢 舒立春 邓雪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7-872,共6页
雨凇会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而受到国内外电力部门的重视,虽然对雨凇的研究有近50 a的历史,但大多数试验都未考虑带电覆冰的实际意义,也没有深入对比研究交流与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电场... 雨凇会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而受到国内外电力部门的重视,虽然对雨凇的研究有近50 a的历史,但大多数试验都未考虑带电覆冰的实际意义,也没有深入对比研究交流与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电场类型、电场强度下的LGJ-185/25导线雨凇覆冰,研究并对比了交直流电场对雨凇形态、气泡含量,覆冰质量以及覆冰密度等参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交直流覆冰场强的增加,雨凇冰柱形态、覆冰质量和冰密度会先增大后减小,雨凇气泡含量和粗糙度会逐渐增加;相比交流电场而言,直流场中仅雨凇冰柱的气泡含量较交流场更多,其他参数均较交流电场雨凇覆冰更小;所得结论可为探求交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电场 雨凇 覆冰特性 带电覆冰 覆冰机理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覆冰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大乐 姚秀平 +2 位作者 纪冬梅 柴国旭 雷一鸣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9-24,共6页
介绍了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的形成机理、覆冰的种类及影响覆冰的因素,分析了输电线路冰害事故的成因,论述了线路覆冰所造成的主要危害,介绍了融冰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防冰除冰的主要方法,并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冰害 覆冰机理 融冰
下载PDF
输电线路悬式复合绝缘子雨凇与轻雾凇覆冰形态和覆冰过程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薛艺为 阳林 +3 位作者 郝艳捧 谷裕 刘国特 李立浧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2-219,共8页
覆冰形态是影响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未见各类型覆冰形态差异及其原因的相关研究,绝缘子覆冰形态形成的微观物理过程研究较少。覆冰过程包括水滴撞击,捕获和冻结三个过程。对比研究了南方电网电线路灾害(覆冰)预警系... 覆冰形态是影响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未见各类型覆冰形态差异及其原因的相关研究,绝缘子覆冰形态形成的微观物理过程研究较少。覆冰过程包括水滴撞击,捕获和冻结三个过程。对比研究了南方电网电线路灾害(覆冰)预警系统监测的悬式复合绝缘子雨凇、轻雾凇覆冰形态,通过Fluent仿真研究了两类覆冰形态的水滴与绝缘子撞击过程,计算了绝缘子伞裙上表面、伞裙边缘和杆径的水滴撞击数和撞击密度,通过微气象数据分析研究水滴冻结过程,从水滴撞击和冻结两个过程理论解释了雨凇和轻雾凇两类覆冰形态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覆冰形态 微气象参数 流体力学 机理
下载PDF
风力机叶片覆冰机理与防除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斌 廖静 +1 位作者 任延杰 杜小泽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7-1245,共9页
为了解决风力机叶片覆冰可能导致的叶片气动性能恶化、机组发电量损失和叶片断裂等问题,现已广泛开展了防除冰技术方面的研究.概述了风力机叶片覆冰机理、类型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基于运行参数与历史监测数据的风力机叶片覆冰故障诊... 为了解决风力机叶片覆冰可能导致的叶片气动性能恶化、机组发电量损失和叶片断裂等问题,现已广泛开展了防除冰技术方面的研究.概述了风力机叶片覆冰机理、类型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基于运行参数与历史监测数据的风力机叶片覆冰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并从叶片气动特性、数学模型方法与智能数据挖掘3个方面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风机覆冰故障预测技术及该领域的现存问题与研究热点.重点论述了风力机叶片的防除冰方法与技术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探讨了现有的防除冰方法及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并对未来高精确性与可靠性的覆冰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高效防除冰技术等方面的开发与利用中可能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为湿冷地区风电场防除冰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覆冰机理 故障诊断 防除冰技术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界定微纳复合织构防覆冰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弯艳玲 崔普 +1 位作者 徐丽宁 于化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4-58,67,共6页
目的制备具有防覆冰性能的微织构表面,准确评价微织构表面的结冰性能。方法采用激光二次扫描方法,以铝合金为基底,构筑沟槽-凹坑型复合微织构表面,以水滴在其表面结冰过程的图像为对象,采用阈值法分割图像和背景,对提取出的图像进行形... 目的制备具有防覆冰性能的微织构表面,准确评价微织构表面的结冰性能。方法采用激光二次扫描方法,以铝合金为基底,构筑沟槽-凹坑型复合微织构表面,以水滴在其表面结冰过程的图像为对象,采用阈值法分割图像和背景,对提取出的图像进行形态学运算,通过分析水滴结冰过程中的轮廓变化规律,研究水滴结冰过程的状态变化,进一步界定水滴的结冰时间。结果纳秒激光一次扫描形成的沟槽结构,增加了试件表面的粗糙度,使铝合金表面接触角由54.4°提高到116.5°,实现了铝合金表面的疏水性能。而二次扫描构建的沟槽-凹坑复合微织构,形成了C^w-C^n接触模型,进一步提高了试件表面的疏水性,试件表面接触角增大至154.4°。超疏水表面成核能垒高,且沟槽-凹坑复合微织构捕获的空气降低了固液界面的热交换速度,是铝合金表面结冰时间由11s延长到551s的原因。图像处理方法准确界定了水滴在结冰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采用Harris角点检测法,可以实现精确判断结冰完成时间,减小了肉眼判断结冰状态所带来的主观误差。结论纳秒激光二次扫描构筑的沟槽-凹坑复合微织构可以有效提高Al7075表面的疏水性,并延缓水滴在其表面的结冰时间。图像法处理提取的表面轮廓,为研究分析水滴在结冰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覆冰 微纳复合织构 纳秒激光 图像处理 铝合金 结冰机理
下载PDF
飞机防除冰机理及超疏水材料的机载应用
12
作者 王瑜 王歆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7,共16页
飞机表面结冰改变飞机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严重威胁了飞行安全,因此飞机防除冰技术对于安全飞行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飞机结冰的基本原理、类型、影响等,介绍现有的防除冰技术的方法及优缺点对比,详细综述了超疏水材料的润湿性模型... 飞机表面结冰改变飞机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严重威胁了飞行安全,因此飞机防除冰技术对于安全飞行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飞机结冰的基本原理、类型、影响等,介绍现有的防除冰技术的方法及优缺点对比,详细综述了超疏水材料的润湿性模型、机理等,同时对超疏水材料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其特定条件(超疏水特性失效)进行分析,特别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其次,在单一防除冰系统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防除冰系统,并对几种复合防除冰系统进行介绍且将其与单一防除冰系统进行对比。此外,针对超疏水材料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回路热管+超疏水材料相结合的飞机防除冰系统。最后,就超疏水表面与复合型防除冰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认为主被动复合型防除冰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机理 超疏水表面 回路热管 复合型防除冰系统
下载PDF
超疏水涂层防覆冰机理及制备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军军 王贤明 +3 位作者 吴连锋 宁亮 王波 陈守刚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523,共9页
结构物表面严重覆冰有时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超疏水涂层具有超大接触角、低滚动角的特性,在防覆冰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总结了超疏水涂层防覆冰机理的相关研究结果,并简单综述了聚合物-微粒复... 结构物表面严重覆冰有时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超疏水涂层具有超大接触角、低滚动角的特性,在防覆冰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总结了超疏水涂层防覆冰机理的相关研究结果,并简单综述了聚合物-微粒复合材料类、特殊表面结构类两种典型超疏水型防覆冰涂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在超疏水型防覆冰涂层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覆冰 超疏水 涂层 微纳米粗糙结构 机理
原文传递
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研究与发展
14
作者 王立众 张红军 +2 位作者 朱东宇 袁立 钟敏霖 《气动研究与试验》 2024年第3期19-44,共26页
防除冰技术是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传统的电热、气动等防除冰手段具有能耗大、效率低等诸多问题,需要发展新的技术。受荷叶不沾水现象的启发,采用超疏水表面实现主动和被动防除冰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超... 防除冰技术是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传统的电热、气动等防除冰手段具有能耗大、效率低等诸多问题,需要发展新的技术。受荷叶不沾水现象的启发,采用超疏水表面实现主动和被动防除冰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超疏水表面是否可以有效地防除冰,是否可以真正地投入应用,尚存在争议。本文对超疏水表面在防除冰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进行梳理。本文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典型应用,探讨了超疏水表面疏水性与疏冰性之间的关系,指出超疏水表面的疏水性是疏冰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从静态与动态防除冰两个角度出发,详细讨论了超疏水表面在延迟结冰、抑制结霜、降低冰黏附强度、极端条件下液滴弹跳,以及动态环境下防除冰的机理及其研究现状;介绍了两类新兴的外场复合超疏水表面防除冰技术,并讨论了超疏水防除冰表面目前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防除冰 机理 研究现状 未来发展
原文传递
架空输电导线覆冰机理及相关预测模型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党跃 任宇 董波 《云南电力技术》 2023年第1期6-12,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电网覆冰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明晰架空输电线路的覆冰机理并对覆冰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对我国电网的冰灾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详细阐述了架空输电线路覆冰机理和相关预测模型,并对这些机理和模型进... 中国是世界上电网覆冰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明晰架空输电线路的覆冰机理并对覆冰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对我国电网的冰灾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详细阐述了架空输电线路覆冰机理和相关预测模型,并对这些机理和模型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指出了覆冰机理和预测模型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导线 覆冰机理 预测模型
下载PDF
3m×2m结冰风洞动力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建军 倪章松 +2 位作者 李刚 李昱 赵照 《测控技术》 CSCD 2018年第B11期192-196,203,共6页
3m×2m结冰风洞是一种性能复杂、配套设备众多的大型特种风洞,主要用于解决飞机飞行过程中的结冰机理和防护问题,已经于2013年9月建成。动力系统采用单元串联式多电平高压变频器控制风扇电机驱动转子旋转,产生并控制试验段均匀... 3m×2m结冰风洞是一种性能复杂、配套设备众多的大型特种风洞,主要用于解决飞机飞行过程中的结冰机理和防护问题,已经于2013年9月建成。动力系统采用单元串联式多电平高压变频器控制风扇电机驱动转子旋转,产生并控制试验段均匀气流,是开展各类试验必备的核心设备。介绍了动力系统控制流程,已经达到的技术指标,接着介绍了系统组成,调试、运行中解决的风扇电机防护、电机转速分辨率、高精度风速反馈等技术问题,列出了转速闭环控制主要测试数据。系统调试、应用表明:动力系统设计合理,功能完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风洞 结冰机理 动力系统 高压变频调速 转速闭环控制
下载PDF
覆冰损伤后天然超疏水表面湿润性恢复机理研究
17
作者 胡琴 杨航 +1 位作者 蒋兴良 舒立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6-312,共7页
目的针对目前缺乏超疏水表面损伤后的湿润性恢复机理,揭示覆冰损伤后天然超疏水表面湿润性的恢复机理,以期为制备自恢复超疏水表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荷叶置于低温低压人工试验室中,在不同“覆冰–脱冰”循环损伤次数后,使用共聚焦显... 目的针对目前缺乏超疏水表面损伤后的湿润性恢复机理,揭示覆冰损伤后天然超疏水表面湿润性的恢复机理,以期为制备自恢复超疏水表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荷叶置于低温低压人工试验室中,在不同“覆冰–脱冰”循环损伤次数后,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测量样品的湿润性、粗糙度,分别评价荷叶植株在“覆冰–脱冰”损伤后的湿润性及表面粗糙度的恢复过程,根据恢复过程特征分析恢复机理。结果经“覆冰–脱冰”循环处理后的样品,其静态接触角降至105.34°~123.07°,滚动角增至39.5°~70.2°,表面算术平均高度(Sa)降至3.123~2.624μm,表面均方根高度(Sq)降至3.542~3.113μm;对于“覆冰–脱冰”循环损伤1次的荷叶植株,在48 h后其静态接触角恢复到150°以上。滚动角在24 h后降至10°以下。经3次“覆冰–脱冰”循环(约72 h)后,静态接触角、滚动角恢复到初始值。经过5次“覆冰–脱冰”循环损伤后,荷叶无法完成恢复过程,部分恢复湿润性后逐渐枯萎。结论荷叶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和滚动角恢复过程由表皮细胞重新扩张、表皮蜡层恢复2个因素决定。植株存活且表面局部损伤后,其静态接触角和滚动角都完全恢复,静态接触角更依赖于植物细胞和表皮蜡层所形成的微观粗糙度,而滚动角更依赖于微观粗糙度之上的纳观粗糙度,即滚动角比静态接触角更依赖于纳观粗糙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环境 超疏水 湿润性 恢复机理
下载PDF
基于多相流理论的导线覆冰碰撞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吉 蒋兴良 +1 位作者 陈成瑞 李新梁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6-182,共7页
碰撞系数是影响导线覆冰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已有大量经验公式来表征导线覆冰的碰撞特性,但计算结果大多与工程实际不符。目前国内外常采用拉格朗日法来研究覆冰过程的碰撞特性,但该方法计算过程复杂且缺乏通用性,因此文中提出采用欧拉... 碰撞系数是影响导线覆冰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已有大量经验公式来表征导线覆冰的碰撞特性,但计算结果大多与工程实际不符。目前国内外常采用拉格朗日法来研究覆冰过程的碰撞特性,但该方法计算过程复杂且缺乏通用性,因此文中提出采用欧拉法来建立冰面的碰撞模型,即基于多相流理论将含有液滴的气流看做气—液两相流动,再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条件的覆冰碰撞特性进行计算研究。研究表明:基于多相流的欧拉碰撞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导线直径的增大会减小覆冰表面的碰撞系数;但冰面的碰撞系数随水滴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变大;碰撞系数的大小几乎不受空气中液态水含量的影响;覆冰表面的碰撞系数和角度均随风速的增大而变大,但增大速度会逐渐趋于饱和;碰撞系数受覆冰外形影响明显,并随新月形和翼型覆冰表面质量的增加而减小。文中结论可为深入研究导线的覆冰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系数 欧拉法 覆冰机理 多相流 拉格朗日法
下载PDF
汽油机节气门结冰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清章 顾德富 张玉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5年第5期63-66,共4页
借助于环境舱,模拟冬季严寒地区运行条件,进行了某车型的冬季车辆汽油发动机节气门结冰机理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车辆运行期间,来自油气分离器的水蒸气在进气歧管内遇冷凝结成霜冻,聚集在部分负荷呼吸管进口周围并散布在附近... 借助于环境舱,模拟冬季严寒地区运行条件,进行了某车型的冬季车辆汽油发动机节气门结冰机理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车辆运行期间,来自油气分离器的水蒸气在进气歧管内遇冷凝结成霜冻,聚集在部分负荷呼吸管进口周围并散布在附近歧管内壁面;停车后,来自缸内的高温辐射和热传导短期内快速推升进气歧管内温度致霜冻化水滴动,最终汇聚在下置式节气门体阀板后部区域,低温下持续一段时间后在节气门阀板周边结冰。导致发动机启动和运行时,节气门阀板因遇阻不能随发动机运行指令动作,达不到目标位置,形成发动机转速波动,严重时将导致车辆进入节气门断电跛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节气门 结冰机理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微塑料对结冰过程中环境因子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超 窦雅娇 +4 位作者 康延秋 周鑫 杨文焕 敬双怡 李卫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69-5377,共9页
为探究结冰过程中微塑料赋存对典型环境因子(总氮、总磷、盐度、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等分布及迁移规律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的方式研究不同条件下(结冰比例、结冰温度及方式、初始浓度)各典型环境因子在冰-水相间的分布及迁移规律,采用... 为探究结冰过程中微塑料赋存对典型环境因子(总氮、总磷、盐度、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等分布及迁移规律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的方式研究不同条件下(结冰比例、结冰温度及方式、初始浓度)各典型环境因子在冰-水相间的分布及迁移规律,采用物质分配系数(K)表征环境因子的迁移能力.结果表明,结冰过程中冰体对环境因子具有排斥作用,不同条件下微塑料赋存对环境因子的分布规律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微塑料自身特性致使原本应迁移至冰下水体中的环境因子部分滞留于冰体中,导致冰体中环境因子浓度的提高,为对照组冰体中环境因子浓度的1.13~1.49倍;同时使冰下水体中环境因子浓度下降,为对照组冰下水体中环境因子浓度的0.73~0.93倍;微塑料的赋存同时导致环境因子分配系数K值提高0.04~0.18,致使环境因子向冰下水体迁移的能力下降,但微塑料的赋存并未改变结冰过程中环境因子由冰体向冰下水体迁移的趋势,微塑料对于环境因子的携带作用小于冰体对环境因子的排斥作用;同时不同条件下结冰过程中微塑料对环境因子分布与迁移机理的影响均可以从结晶学角度与共晶理论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过程 微塑料 环境因子 迁移规律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