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丽 银燕 +1 位作者 杨军 牛生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0-600,共11页
采用二维分档云模式,对比背景大气气溶胶分布,讨论了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矿物气溶胶对云微物理结构、光学特性以及降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增加大气中大核和巨核的浓度,促进云中水汽的活化,使降水提前出现,暖云和... 采用二维分档云模式,对比背景大气气溶胶分布,讨论了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矿物气溶胶对云微物理结构、光学特性以及降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增加大气中大核和巨核的浓度,促进云中水汽的活化,使降水提前出现,暖云和冷云降水量均大幅增加,但可忽略巨核增加对云光学厚度和反照率的作用;当矿物沙尘粒子同时作为有效的云凝结核和冰核参与云的发展时,冰核浓度增加使水成物有效半径减小,抑制了暖云和冷云降水,云内存留的大量冰晶增强云的光学厚度和反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云凝结核 冰核 云的光学特性 降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京地区冬季大气冰核特征及其与气溶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磊 银燕 +2 位作者 杨绍忠 苏航 蒋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3-993,共11页
2011年11月15日~12月2日期间对南京地区近地面大气气溶胶和冰核进行了同步观测,综合分析了冰核浓度的特征及其与气溶胶粒子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活化温度Ta为-20°C,水面过饱和度为1%时,南京地区冰核浓度NIN为0.352 L–1,与0.01... 2011年11月15日~12月2日期间对南京地区近地面大气气溶胶和冰核进行了同步观测,综合分析了冰核浓度的特征及其与气溶胶粒子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活化温度Ta为-20°C,水面过饱和度为1%时,南京地区冰核浓度NIN为0.352 L–1,与0.01~10μm气溶胶数浓度比值仅为4×10-8。冰核活化温度越低,湿度越大,冰核浓度越高。雾和降雨对冰核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对比不同气团对南京地区冰核的影响发现,偏东方向的污染气团中冰核以及气溶胶的浓度最高,但是来自西北地区的气团中冰核占气溶胶的比例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冰相核化能力较强的沙尘气溶胶导致的。分析冰核与不同粒径段气溶胶的相关性发现,较大粒径气溶胶的表面积浓度与冰核相关性更高,本文也得到了由活化温度Ta和粒径大于0.5μm气溶胶数浓度N0.5~10μm共同计算冰核浓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 气溶胶 凝结冻结和凝华 静力扩散云室
下载PDF
用滤膜法观测大气冰核的静力扩散云室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绍忠 马培民 游来光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介绍了经过改进的用滤膜法观测冰核的静力扩散云室及其取样装置。叙述了其各组成部分的原理、结构、达到的性能指标,分析了各系统的工作对冰核活化条件的影响。给出了对相对稳定的人工AgI冰核源作不同体积的取样和不同温度下的处理... 介绍了经过改进的用滤膜法观测冰核的静力扩散云室及其取样装置。叙述了其各组成部分的原理、结构、达到的性能指标,分析了各系统的工作对冰核活化条件的影响。给出了对相对稳定的人工AgI冰核源作不同体积的取样和不同温度下的处理结果,同时也给出了用该设备对北京市海淀区冬季冰核浓度的日变化所做的初步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 静力扩散云室 滤膜法 大气
下载PDF
冰核浓度变化对云辐射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娟 毛节泰 +2 位作者 胡志晋 游来光 张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6,共10页
文中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0 0 0年版三维对流云模式 ,假设冰核浓度比现在模式中通常用来计算实际降水量的Fletcher给出的冰核浓度增大了 5倍 ,对北京地区 1996年 6~ 9月 18次降水过程作了模拟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80 %的模拟云... 文中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0 0 0年版三维对流云模式 ,假设冰核浓度比现在模式中通常用来计算实际降水量的Fletcher给出的冰核浓度增大了 5倍 ,对北京地区 1996年 6~ 9月 18次降水过程作了模拟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80 %的模拟云在冰核浓度增大后都出现降水减小 ,云顶卷云毡面积扩大 ,云顶升高 ;95%的模拟云出现冰晶尺度变小 ,数量增多的现象。说明冰核浓度增大后 ,云的物理特性会有一些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 观测 数值模拟 辐射 气候效应
下载PDF
新型扩散云室搭建及其对黄山地区大气冰核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苏航 银燕 +2 位作者 陆春松 蒋惠 杨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6-398,共13页
本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大气冰核高压静电采样器和静力真空水汽扩散云室,并结合其他大气冰核及气象要素观测仪器,于2011年5-9月及2012年9-10月在黄山三层不同高度上同时进行大气冰核及相关气象要素的连续观测。结果显示:黄山地区总冰... 本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大气冰核高压静电采样器和静力真空水汽扩散云室,并结合其他大气冰核及气象要素观测仪器,于2011年5-9月及2012年9-10月在黄山三层不同高度上同时进行大气冰核及相关气象要素的连续观测。结果显示:黄山地区总冰核数浓度平均为18.74L-1,凝结冻结核化冰核数浓度平均为0.79L-1,凝华核化冰核数浓度平均为0.19L-1。黄山地区冰核数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存在春季较高、秋季居中、夏季较少的季节变化规律;下午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夜晚达到一天中的最低值;总冰核数浓度较北方少。黄山山顶冰核数浓度随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过饱和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强而增大,长期主要由西南风向山顶的输送,且其主要由大粒子来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冰核 云室 核化机制 数浓度
下载PDF
冰核对云物理属性和降水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金方 王东海 +2 位作者 许焕斌 翟国庆 姜晓玲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333,共11页
系统回顾了冰核对云和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冰核对云的宏微观特征、对流系统结构和强度、辐射、雷电、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影响途径,并从云微物理过程的角度解释了其影响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通常情况下,冰核浓度增加,冰晶浓度... 系统回顾了冰核对云和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冰核对云的宏微观特征、对流系统结构和强度、辐射、雷电、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影响途径,并从云微物理过程的角度解释了其影响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通常情况下,冰核浓度增加,冰晶浓度增大,云滴浓度减小,云的生命史延长;2对于发展阶段的对流云,冰核在温度较高的过冷区活化使潜热在中低层提早释放,增加了对流系统中层不稳定能量,促进了对流系统的发展;3卷云中冰核浓度的增加,改变了冰相水物质与液相水物质的比例;削弱或抑制了卷云中同质核化,增大了卷云中冰晶粒子的平均半径;4冰核浓度的增加,能够使到达地气系统的净辐射增加;5冰核浓度的变化能够引起雷电活动发生频次和强度的变化;6冰核浓度增加,引起降水量的变化不确定,即降水量增加、减少或者变化不显著的情况都可能存在。这些结果为改进数值模式中冰核活化参数化方法提供指导,从而提高数值模式对云和降水的预报能力;同时为人工影响天气选择合适的人工催化剂和撒播时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 云物理属性 降水量 降水强度
原文传递
气溶胶影响混合相对流云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倩 银燕 +2 位作者 金莲姬 肖辉 王一鸣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3-526,共14页
利用一种新的异质冰相核化参数化方案,研究了当气溶胶同时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时,在不同高度输送对混合相对流云和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本文研究的理想混合相对流云,气溶胶在边界层的输送导致液滴数浓度明显增加,有效半径减小... 利用一种新的异质冰相核化参数化方案,研究了当气溶胶同时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时,在不同高度输送对混合相对流云和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本文研究的理想混合相对流云,气溶胶在边界层的输送导致液滴数浓度明显增加,有效半径减小,霰粒的生长受到抑制,引起霰粒质量浓度降低;而气溶胶在对流层中层4~6km输送时,导致冰晶和霰粒数浓度明显增加。由于较多的冰晶引起更加快速的贝吉隆过程,使霰粒的质量浓度增加;气溶胶在对流层中层2~4km高度输送时冰相形成作用相对较弱,并引起霰粒的数浓度略微增加,由于霰粒的有效半径减小导致其质量浓度下降。气溶胶在不同高度的输送都导致液态和固态降水率降低,随着背景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加,气溶胶在0~2km、2~4km以及4~6km的输送分别导致累积降水量减少28%~64%、4%~44%和3%~46%,并且对降水的抑制效应及所在高度不同引起的降水差异随着背景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凝结核 冰核 气溶胶层 降水
下载PDF
不同冰核核化过程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和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浩然 谭涌波 +2 位作者 杨忆 师正 彭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7,共10页
基于已有的二维对流云模式,加入一种新冰晶核化参数化方案;并通过对不同冰晶核化方式进行模拟对比,探讨不同冰晶核化过程对云内微物理过程及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气溶胶异质核化作用以及均质冻结核化与异质核化的竞争关系后,地面... 基于已有的二维对流云模式,加入一种新冰晶核化参数化方案;并通过对不同冰晶核化方式进行模拟对比,探讨不同冰晶核化过程对云内微物理过程及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气溶胶异质核化作用以及均质冻结核化与异质核化的竞争关系后,地面降雨明显延后,地面累积降雨量减弱,降雨整体受到抑制。通过对微物理过程分析发现,主要有两个成因。异质核化过程的加入,导致冰晶特别是在高温区快速增长,加剧了云水以及水蒸气的消耗,致使云水碰并效率降低,抑制了雨滴的碰并增长;云滴和雨滴含量的减小减弱了其与霰粒子的碰并效率,霰粒子增长变缓,下落末速度降低,霰融化过程明显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冰核 异质核化 微物理 降雨
下载PDF
沙尘气溶胶作为冰核对阿克苏地区一次多单体型强对流风暴降水及其微物理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雨 银燕 +2 位作者 陈倩 王旭 肖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9,共15页
将DeMott冰核浓度参数化方案引入到WRF中尺度数值模式中,模拟了新疆阿克苏地区一次多单体型强对流风暴,并对背景大气条件和沙尘条件下气溶胶作为冰核,对云中微物理结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背景大气... 将DeMott冰核浓度参数化方案引入到WRF中尺度数值模式中,模拟了新疆阿克苏地区一次多单体型强对流风暴,并对背景大气条件和沙尘条件下气溶胶作为冰核,对云中微物理结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背景大气条件和沙尘条件下增加冰核浓度对降水中心强度影响较小,并且总体上看降水分布变化不大,但是降水局部的变化量较明显;不同背景条件下IN(Ice Nuclei)浓度的增加使得冰晶和雪的质量混合比和数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雪的主要源项为凝华增长过程,而霰增长主要来源于冰相粒子碰并过冷云滴,并且在背景大气和沙尘条件下增加IN都使得霰的数浓度增加,尺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新疆 WRF模式 冰核 多单体
下载PDF
大气冰核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师正 管啸林 +3 位作者 林晓彤 谭涌波 郭秀峰 汪海潮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3,共14页
利用已有的二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模拟了一次雷暴天气,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冰核浓度变化对雷暴云动力、微物理及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气冰核浓度的增加,雷暴云发展提前,上升气流速度和下沉气流速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大气... 利用已有的二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模拟了一次雷暴天气,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冰核浓度变化对雷暴云动力、微物理及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气冰核浓度的增加,雷暴云发展提前,上升气流速度和下沉气流速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大气冰核浓度提升有利于异质核化过程增强,冰晶在高温区大量生成,而同质核化过程被抑制,因此冰晶整体含量降低,引起低温区中霰粒含量降低和高温区中霰粒尺度降低。在非感应起电过程中,正极性非感应起电率逐渐减小,负极性非感应起电率逐渐增大。由于液态水含量随大气冰核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高温度冰晶携带电荷的极性由负转变为正的时间有所提前。在感应起电过程中,由于霰粒尺度减小及云滴的快速消耗,感应起电率极值逐渐降低。冰晶优先在高温区生成而带负电,不同大气冰核浓度下的雷暴云空间电荷结构在雷暴云发展初期均呈现负的偶极性电荷结构。在雷暴云旺盛期,随着冰核浓度增加,空间电荷结构由三极性转变为复杂四极性。在雷暴云消散阶段不同个例均呈现偶极性电荷结构,且随着冰核浓度的增加电荷密度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冰核 起电率 电荷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山和沈阳大气冰核数浓度及核化机制对比分析
11
作者 苏航 银燕 +4 位作者 周德平 王金虎 刘玉彻 夏佳琦 任科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682,共16页
本研究利用Bigg型混合云室及静力真空水汽扩散云室FRIDGE,结合其他气象要素观测设备,对黄山及沈阳为地域代表的各自三层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进行梯度对比观测,得出黄山及沈阳为地域代表各自三层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随高度、时间... 本研究利用Bigg型混合云室及静力真空水汽扩散云室FRIDGE,结合其他气象要素观测设备,对黄山及沈阳为地域代表的各自三层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进行梯度对比观测,得出黄山及沈阳为地域代表各自三层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随高度、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湿度、粒径大小等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时空条件、不同核化条件、不同粒子条件下大气冰核的凝结冻结核化和凝华核化机制进行对比分析。对黄山及沈阳大气冰核的浓度分别拟合参数化公式,对黄山及沈阳不同区域的人工增减雨作业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冰核 云室 核化机制 数浓度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Effects of Atmospheric Ice Nuclei Concentrations on Radiant Properties of Cold Clouds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娟 毛节泰 +2 位作者 胡志晋 游来光 张蔷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5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18 precipitation days from June to September in 1996with the 3D convective cloud model of CAMS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Version2000) were conducted. In these simulations, t...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18 precipitation days from June to September in 1996with the 3D convective cloud model of CAMS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Version2000) were conducted. In these simulations, the concentration of IN (ice nuclei) was assumed toincrease by 5 ti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I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 the amounts ofprecipitation decrease, cloud tops heighten and the areas of cloud tops increase in 80 percentsimulated clouds. Moreover, in 95 percent simulated clouds, the sizes of ice crystals in cloudsdecrease and quantities increase. These results mean tha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louds willchange when IN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 radiant properties of clouds and climate may also changedirectly and indi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 nuclei OBSERV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CLIMATE radiation
原文传递
大气冰核浓度对华北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皓东 尹金方 +2 位作者 许先煌 谢衍新 李丰 《暴雨灾害》 2022年第4期413-425,共13页
冰核在冷云降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冰核-温度活化谱对于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的影响,本文利用华北地区不同时期外场试验观测的冰核-温度活化谱模拟分析了华北一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模拟设置两组试验:(1) 1990年代观测的高冰核浓度... 冰核在冷云降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冰核-温度活化谱对于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的影响,本文利用华北地区不同时期外场试验观测的冰核-温度活化谱模拟分析了华北一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模拟设置两组试验:(1) 1990年代观测的高冰核浓度冰核-温度活化谱(HIN);(2) 2010年代观测的低冰核浓度冰核-温度活化谱(LIN)。结果表明,两组试验均能够较好地再现此次强降水和对流系统的时空演变,冰核浓度的变化对降水的整体落区和区域平均降水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降水发生的时间有一定影响。增加冰核浓度导致前期(南部、北部降水)降水的增强,而后期(中部降水)降水减弱,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局地降水的强度。就整个降水过程而言,HIN试验中雨水、云水与冰相物含量略高于低冰核浓度的LIN试验,但是在不同降水阶段略有差异。具体而言,HIN在降水前期(南部、北部降水)雨水含量较高,而后期(中部降水)低冰核浓度使得雨水含量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冰核浓度的改变对云水向雨水转化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冰核浓度背景条件下,冰核浓度的变化对降水强度和落区的整体时空分布变化影响不大,但能引起局地降水的时空变化。该结果可为高冰核背景浓度环境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中冰核活化过程的描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 云微物理过程 强降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沙尘冰核对积云起电过程影响的初步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泽宇 孙继明 牛生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非感应起电是指云中冰相粒子间通过相互碰撞而发生的电荷转移现象,尤其以冰晶与霰粒子的碰撞过程为主,被证实是云中电荷产生的主要方式之一。沙尘作为大气冰核的重要组成成分,为了研究沙尘冰核对云中非感应起电过程的影响,本文将两种不... 非感应起电是指云中冰相粒子间通过相互碰撞而发生的电荷转移现象,尤其以冰晶与霰粒子的碰撞过程为主,被证实是云中电荷产生的主要方式之一。沙尘作为大气冰核的重要组成成分,为了研究沙尘冰核对云中非感应起电过程的影响,本文将两种不同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Takahashi方案,以下简称TAK方案;Saunders and Peck 1998方案,以下简称SP98方案)耦合至一维半云和气溶胶分档云模式中。该模式能够显性地追踪每个水成物粒子中云凝结核和冰核的质量大小,模拟每个冰核的核化过程,以及每个冰粒子的碰撞过程,从而确定霰粒子的数浓度和每个冰相粒子的电荷密度。对不同初始沙尘浓度的非感应起电过程进行了敏感性试验,模式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沙尘粒子数浓度的增多,云中冰晶粒子与霰粒子的数浓度都分别增加,初始起电现象发生的时间提前,空间电荷密度大小增加;SP98方案和TAK方案都能模拟出1981年7月19日的一次积云观测个例的偶极型垂直分布,但SP98方案更接近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感应起电 冰核 分档云模式
下载PDF
Multiyear Observations of Deposition-Mode Ice Nucleating Particles at Two High-Altitude Stations in India
15
作者 Sandeep D.WAGH Baban NAGARE +1 位作者 Sanjay D.MORE P.Pradeep KUMAR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437-1446,共10页
Ice nucleating particle(INP) measurements were made at two high-altitude stations in India. Aerosols collected on filter paper at Girawali Observatory, Inter University Center for Astronomy & Astrophysics(IGO), an... Ice nucleating particle(INP) measurements were made at two high-altitude stations in India. Aerosols collected on filter paper at Girawali Observatory, Inter University Center for Astronomy & Astrophysics(IGO), and at the Radio Astronomy Center, Ooty(RAC), were activated in deposition mode using a thermal gradient diffusion chamber to determine the INP concentrations. The measurement campaigns at IGO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11, 2013 and 2014, and at RAC during 2013 and 2014. When the aerosol samples were exposed to an ice supersaturation of between 5% and 23%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17.6?C to-22?C, the maximum INP number concentration at IGO and RAC was 1.0 L-1and 1.6 L-1, respectively.A maximum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76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INP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ice supersaturation. The airmass trajectories analyzed for the measurement campaigns showed that the Arabian Desert and arid regions were the main INP contributors. Elemental analysis of particle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Na, Cl, Si, Al, Fe, Cu, Co, Cd, S, Mn and K, as well as some rare-Earth elements like Mo, Ru, La, Ce, V and Zr. When aerosols in the size range 0.5–20 μm were considered, the fraction that acted as INPs was 1 : 104to 1 : 106at IGO, and 1 : 103to 1 : 104at RAC. The higher ratio of INPs to aerosols at RAC than IGO may be attributable to the presence of rare-Earth elements observed in the aerosol samples at RAC, which were absent at I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 nuclei diffusion chamber AEROSOL high-altitude observation
下载PDF
Eyjafjallajökull Volcanic Eruption: Ice Nuclei and 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
16
作者 Franco Belosi Gianni Santachiara Franco Prodi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1年第2期48-54,共7页
The Eyjafjallaj?kull 2010 eruption was an extraordinary event in that it led to widespread and unprecedented disruption to air travel over Europe – a region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free from the hazards associated... The Eyjafjallaj?kull 2010 eruption was an extraordinary event in that it led to widespread and unprecedented disruption to air travel over Europe – a region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free from the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volcanic eruptions, excluding the extreme south influenced by Mt. Etna. In situ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at the research centre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NR) area of Bologna (44?31′ N;11?20′ E), an urban background site,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impact of the volcanic emission.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s measured with a Differential Mobility Particle Sizer (DMPS) and an Optical Particle Counter (OPC) show an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of the accumulation and coarse fraction during the transit of the ash cloud, with respect to the subsequent period of the event, while particles smaller than 0.3 μm seem not to be affected by volcanic ash. Ice nuclei measured in the sampled air during and after the ash cloud transit, show an higher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ash cloud transit, with a ratio of about 1:110 with respect to the aerosol number concentration measured with the OPC.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performed with SEM-EDX, gives about 30% of the inorganic coarse particles (geometric diameter larger than 1 μm) of volcanic origin on the 20 April. Si and Al concentrations result prevalently much higher than Ca and Fe ones. A large number of particles contained sulphur, indicating secondary processes of sulphate/sulphuric acid formation due to sulphur dioxide oxidation during transport in the volcanic plu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 nuclei NUCLEATION SUPERSATURATION VOLCANIC ASH
下载PDF
冰晶异质核化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璐滢 师正 +2 位作者 谭涌波 汪海潮 林晓彤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8-477,共10页
引入一种新型冰晶异质核化方案,基于二维雷暴云模式,探讨雷暴云电过程对三种异质核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浸润核化是冰晶生成的最重要异质核化过程,较高数浓度的冰晶消耗雷暴云内液态水含量,抑制淞附过程,导致霰粒子比含水量低,表现为较... 引入一种新型冰晶异质核化方案,基于二维雷暴云模式,探讨雷暴云电过程对三种异质核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浸润核化是冰晶生成的最重要异质核化过程,较高数浓度的冰晶消耗雷暴云内液态水含量,抑制淞附过程,导致霰粒子比含水量低,表现为较强的负极性非感应起电率;接触核化生成的冰晶量最少,仅对雷暴云中下层3~5 km处的冰晶有贡献,同时霰粒子数浓度较低,导致该方案下的起电过程最弱;沉积核化主要影响云砧处的冰晶,有利于提高霰收集云滴的效率,表现为极高的霰比含水量,促进低温区非感应起电过程的发生。总体上来看,三个方案下的电荷结构均由较复杂的多极性发展为偶极性。其中浸润方案中主正电荷区的抬升最明显,而接触方案过低的冰晶分布高度与沉积方案过高的冰晶分布高度,都直接导致了次正电荷区更快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核化 冰核 非感应起电 电荷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冰核对华北平原地区积云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思乐 刘禹 李国辉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利用包括双参数化微物理方案的云分辨的WRF模式(简称CR-WRF),对2014年8月24日发生在华北平原地区的一次积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CR-WRF模式比较全面地考虑了气溶胶粒子的活化过程,对不同气溶胶的不同核化方案进行了参数化,包括云凝结核... 利用包括双参数化微物理方案的云分辨的WRF模式(简称CR-WRF),对2014年8月24日发生在华北平原地区的一次积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CR-WRF模式比较全面地考虑了气溶胶粒子的活化过程,对不同气溶胶的不同核化方案进行了参数化,包括云凝结核(CCN)的核化、冰核(IN)的均质和异质核化等,令其浓度分为HCCN,MCCN和LCCN三个等级,分别对应数密度为9000 cm^-3,900 cm^-3和90 cm^-3的情况下,考虑黑碳气溶胶(BC)作为IN,将其数浓度从2 cm^-3增加至2000 cm^-3,并且在CCN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BC的浓度探讨积云微物理过程对IN的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在LCCN条件下,BC浓度很低的时候冰晶数浓度大于HCCN情况下的冰晶浓度。随着BC浓度的不断增加,冰晶粒子数浓度在HCCN条件下迅速增长,并超过了LCCN和MCCN情况下的冰晶数浓度。这是由于LCCN条件下,BC浓度较低时云内过饱和水汽含量高于HCCN情况下的含量,从而形成了较多的冰晶粒子;而随着BC浓度的不断增加,在HCCN条件下的上升气流逐渐大于LCCN条件下的上升气流,因此在HCCN条件下的冰晶得以迅速增长。随着BC浓度的增长,云滴数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云滴有效半径呈现出随BC浓度的增长而减小的趋势。这是由于BC对云滴粒子的形成没有较大贡献,随着BC的增加云内上升气流增强,导致云滴粒子有效半径减小。此外,对流中心上升速度随BC浓度的增长而增长;与此同时,下沉速度在LCCN情况下随BC浓度的增长而增长,在HCCN和MCCN情况下则随BC浓度的增长而减小。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在LCCN条件下由于云滴粒子的核化过程较低,因此对冰晶的异质核化过程提供了足够的水汽,使得在BC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冰晶数浓度大于HCCN和MCCN的条件。由于相变过程会不断地释放潜热,使云内对流中心上升气流增大,下沉气流减弱,并产生更多粒径较小的云滴粒子,从而起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WRF模式 冰核 积云 华北平原
下载PDF
粤西四会防雹作业催化剂常用量的估算
19
作者 李文斌 史成 +3 位作者 吴振强 张兴铃 邓明 刘祖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8期130-131,共2页
通过计算粤西四会市发生冰雹天气时单位体积冰雹云的冰核播撒量,按照优先、高效的原则合理选择防雹作业工具和催化剂,得出防雹作业时催化剂的需求用量,目的在于以低投入换取高效益。
关键词 冰雹云 冰核 播撒量 催化剂
下载PDF
1995和1996年春季北京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与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游来光 杨绍忠 +1 位作者 王祥国 皮家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利用毕格型混合云室于1995和1996年春季在北京西郊观测了4种温度条件下的大气冰核浓度。分析了冰核浓度逐日变化特点,与1963年的观测(方法相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30a来,冰核浓度平均约增加了15倍。根据严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见... 利用毕格型混合云室于1995和1996年春季在北京西郊观测了4种温度条件下的大气冰核浓度。分析了冰核浓度逐日变化特点,与1963年的观测(方法相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30a来,冰核浓度平均约增加了15倍。根据严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见度与冰核浓度的相关分析,推测人类活动作为冰核源的权重,冰核浓度增加。分析发现大气中高活性冰核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明显小于低活性冰核。结合冰核活性与粒子尺度的相关,分析推测了大气冰核浓度随高度递减的特点,推测高活性冰核随高度递减更快。分析中参考了世界各地的观测结果,并对不同观测方法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对其中一些地区差异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冰晶浓度与云中气溶胶粒子浓度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高冰晶浓度常对应有较窄的粒子谱和较小的浓度峰值直径。利用飞机观测的云中雪粒子浓度与冰粒子浓度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有正相关;初步分析表明,大气冰核浓度除对冰云微结构和云中降水过程有重要影响外;还可能对云的辐射特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大气气候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格型混合云室 冰核浓度 大气污染 沙暴 冰晶浓度 1995年 1996年 春季 北京地区 微物理结构 气溶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