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协和医院25年早产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40
1
作者 蒋芳 高劲松 +4 位作者 钟逸锋 胡静 杨剑秋 马良坤 刘俊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调查1990年至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的早产率、早产孕周分布及病因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单胎和双胎孕妇,统计其中的早产胎儿数,对不同孕周早产(极早早产、早期早产、轻型... 目的调查1990年至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的早产率、早产孕周分布及病因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单胎和双胎孕妇,统计其中的早产胎儿数,对不同孕周早产(极早早产、早期早产、轻型早产)和不同病因早产(自发性早产、治疗性早产)的比例及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年间北京协和医院总体早产率为7.8%,呈升高趋势,单胎和双胎的早产率趋势相同。双胎早产儿占早产儿的23.8%,该比例从早期的15.1%增加至目前的28.5%。早产的孕周分布情况是:〈28周的极早早产26例(0.7%),28~33+6周的早期早产1199例(33.9%),34~36+6周的轻型早产2310例(65.3%)。单胎和双胎早产孕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4,P=0.398)。以5年为时间跨度统计早产孕周的变迁,28周前早产的比例变化不大;28~33+6周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从23.8%到36.1%);34~36+6周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从75.5%到63.3%)。单胎和双胎早产儿的孕周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总体变化趋势相似。早产临产、早产胎膜早破和治疗性早产分别占早产的20.2%、38.9%和40.9%。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的比例在双胎或单胎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301)。治疗性早产的比例有所增加,常见原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因素(包括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结论对于综合性医院,早产率有增加的趋势,与多胎妊娠和治疗性早产的数量增加有关。降低多胎妊娠率、有效防治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是早产干预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治疗性早产 早产率
下载PDF
河南省早产儿出生状况及早产原因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亚璇 徐发林 +4 位作者 段稳丽 董慧芳 王银娟 张一 张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早产儿出生状况及早产原因,为早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河南省17地市53家医院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产科分娩的活产早产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早产儿发生率、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布、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及早产原因构... 目的了解河南省早产儿出生状况及早产原因,为早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河南省17地市53家医院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产科分娩的活产早产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早产儿发生率、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布、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及早产原因构成等情况。结果53家医院早产儿发生率为5.84%(12406/212438)。胎龄<28周、28~<32周、32~<34周、34~<37周早产儿比例分别为1.58%(196/12406)、11.46%(1422/12406)、15.18%(1883/12406)、71.78%(8905/12406)。出生体重<1000 g、1000~<1500 g、1500~<2500 g、2500~<4000 g、≥4000 g的比例分别为1.95%(240/12313)、8.54%(1051/12313)、49.53%(6099/12313)、39.59%(4875/12313)、0.39%(48/12313)。自然分娩占28.76%(3568/12406),剖宫产占70.38%(8731/12406)。早产儿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52.52%(6293/11983),其中胎龄<34周早产儿使用率为68.69%(2319/3376)。医源性早产是导致早产的首位原因,其次是自发性早产和胎膜早破性早产,分别占40.06%(4915/12270)、30.16%(3701/12270)、29.78%(3654/12270)。医源性早产前3位原因依次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7.12%(2316/4915)]、胎儿宫内窘迫[22.85%(1123/4915)]、前置胎盘/胎盘早剥[18.07%(888/4915)]。结论河南省早产儿发生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晚期早产儿占比较高。医源性早产是导致该省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儿宫内窘迫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早产 流行病学调查 早产儿
下载PDF
某院近五年婴儿出生发生早产状况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华 程玉梅 +1 位作者 陈永萍 侯东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分析近五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早产儿发生状况及预后,为早产儿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出生的6038例活产早产儿(胎龄<37周)为研究对象,按照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进行分... 目的分析近五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早产儿发生状况及预后,为早产儿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出生的6038例活产早产儿(胎龄<37周)为研究对象,按照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进行分类,并进一步根据胎龄分为极早早产儿(胎龄<28周)、早期早产儿(胎龄28~<32周)、中期早产儿(胎龄32~34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7周),分别研究早产儿预后。结果2013-2017年本院早产儿年发生率在7.38%~8.57%之间,平均为8.03%。近五年晚期早产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到2017年达到74.25%。医源性早产病因构成排名前3位的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978,39.96%)、前置胎盘(478,19.53%)、胎儿宫内窘迫(222,9.07%)。医源性早期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高于自发性早产儿(4.1%vs.1.2%,P<0.05),出生体重低于自发性早产儿[(1338.0±264.4)gvs.(1381.8±328.0)g,P<0.05)];医源性中期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自发性早产儿[(1843.9±341.5)vs.(1897.0±392.7)g,P<0.05)];医源性晚期早产儿住院率高于自发性早产儿(43.9%vs.38.8%,P<0.01)。结论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相应孕周范围的自发性早产儿,医源性早期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更高、早期及中期早产儿出生体重偏低、晚期早产儿需要住院的比例更高,应加强医源性早产孕母妊娠期管理、重视医源性早产儿分娩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早产 自发性早产 发生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兰州地区早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静 毛宝宏 +3 位作者 丁仲军 裴建赢 王晶晶 王燕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0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孕妇的住院资料,分娩足月活产儿5 639例、早产儿540例,分为足月产组(≥37周孕龄)和早产组(<3... 目的探讨早产、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孕妇的住院资料,分娩足月活产儿5 639例、早产儿540例,分为足月产组(≥37周孕龄)和早产组(<37周孕龄),比较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发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16年)(OR=0.61,95%CI:0.48~0.78)、家庭平均月收入(>3 000元)(OR=0.62,95%CI:0.50~0.78)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而母亲妊娠合并症,比如妊娠期糖尿病(GDM)(OR=3.97,95%CI:1.70~9.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OR=4.43,95%CI:3.35~5.87)、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OR=4.88,95%CI:3.25~7.32)是早产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2)按早产的病因分类,本研究中340例为自发性早产儿,余200例为医源性早产。经分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足月产相比,经产妇(OR=2.66,95%CI:1.87~3.76)、GDM(OR=4.52,95%CI:1.42~14.38),尤其是HDP孕妇(OR=14.19,95%CI:10.10~19.93)更易发生医源性早产,而ICP孕妇更多出现自发性流产(OR=12.875,95%CI:12.75~13.00)。结论应及早识别早产潜在的高危因素,加强围生期管理,以减少早产的发生,改善围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出生队列 危险因素 医源性早产 自发性早产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与早产亚型之间的关联研究
5
作者 王凯琳 张淼 +8 位作者 李青 阚慧 刘海燕 牟育彤 李宗光 曹焱敏 董遥 胡安群 郑英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9-815,共7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早产亚型之间的关联。方法招募孕早、中期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产前筛查的孕妇,进行基线调查和生物标本采集,随访孕妇至分娩或妊娠终止,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问卷调查等获取孕妇孕期情况、妊娠结局等信息...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早产亚型之间的关联。方法招募孕早、中期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产前筛查的孕妇,进行基线调查和生物标本采集,随访孕妇至分娩或妊娠终止,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问卷调查等获取孕妇孕期情况、妊娠结局等信息,建设孕妇队列。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探讨GDM与早产[医源性早产和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和早产临产)]之间的关联;对于多个混杂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校正法构建模型计算调整后的关联。结果在2031例分娩单胎的孕妇中,GDM和早产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0.0%(204例)和4.4%(90例);其中,GDM组(n=204)孕妇发生医源性早产和自发性早产的比例分别为1.5%和5.9%,非GDM组(n=1827)孕妇发生医源性早产、自发性早产的比例分别为0.9%和3.2%,两组自发性早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进一步细化自发性早产亚型,结果显示GDM组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临产的比例分别为4.9%和1.0%,非GDM组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临产的比例分别为2.1%和1.1%。GDM孕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风险是非GDM孕妇的2.34倍(aRR=2.34,95%CI:1.16~4.69)。结论GDM可能增加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未发现GDM孕妇早产临产发生比例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早产 自发性早产 医源性早产 未足月胎膜早破
原文传递
不同早产原因对晚期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王慧 曹丽芳 张雪峰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早产原因对晚期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2022年分娩的晚期早产儿及其母亲资料, 根据早产原因分为自发性早产组、胎膜早破组和医源性早产组。比较3组母亲围产期特点及新生儿结局, 并通过logi... 目的探讨不同早产原因对晚期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2022年分娩的晚期早产儿及其母亲资料, 根据早产原因分为自发性早产组、胎膜早破组和医源性早产组。比较3组母亲围产期特点及新生儿结局, 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早产原因与晚期早产儿复合不良结局(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呼吸系统疾病、需要呼吸支持、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53例晚期早产儿, 自发性早产组111例(20.1%), 胎膜早破组305例(55.2%), 医源性早产组137例(24.8%)。医源性早产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使用激素和剖宫产比例、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呼吸支持率、复合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另外两组, 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另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源性早产组胎龄低于胎膜早破组, 新生儿窒息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胎膜早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与自发性早产相比, 医源性早产(OR=1.983, 95%CI 1.037~3.791)晚期早产儿发生复合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与胎龄36周相比, 胎龄34周(OR=2.412, 95%CI 1.250~4.656)和35周(OR=1.909, 95%CI 1.197~3.044)早产儿发生复合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结论除了胎龄小所致的发育不成熟影响晚期早产儿结局外, 医源性早产也增加晚期早产儿复合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自发性早产 医源性早产 胎龄 复合不良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