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不孕症120例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苏敏君 申健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优势。方法联合应用宫、腹腔镜对12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病因明确者行相应治疗。结果盆腔粘连和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疾病也是常见因素...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优势。方法联合应用宫、腹腔镜对12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病因明确者行相应治疗。结果盆腔粘连和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疾病也是常见因素。术后妊娠率达43.8%。结论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患者能直观、准确、全面地明确盆腔、宫腔疾患,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提高手术疏通输卵管的成功率,提高女性不孕患者的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腔镜 不孕症
原文传递
宫腔粘连综合治疗218例预后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燕明 王燕 +6 位作者 郎雁 余炜昶 邢琦 董毅 刘玉兰 陈璐 方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以宫腔镜电切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因IUA行电切手术的2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程度IUA根据术后补充雌激素剂量... 目的探讨以宫腔镜电切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因IUA行电切手术的2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程度IUA根据术后补充雌激素剂量和周期数不同分为3组,A组9mg/d,服用3周期;B组6mg/d,服用2周期;C组4mg/d,服用1周期。观察3周期后月经恢复及宫腔情况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宫腔恢复良好86.2%(188/218),月经改善75.7%(165/218);随访8~46个月,受孕44.5%(97/218),活产48.5%(47/97)。Ⅱ度与Ⅲ度IUA的宫腔恢复率、月经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Ⅳ度以上IUA的宫腔恢复率、月经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程度IUA中A、B、C3组比较,宫腔恢复率、月经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宫腔镜电切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IUA治疗效果良好;轻、中度IUA预后明显好于重度IUA;适当减少雌激素剂量,缩短治疗周期对IUA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电切术 雌激素 宫腔镜
原文传递
278例不孕不育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金丽萍 王蕊 +2 位作者 梁竹巍 戴吉茹 李春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4155-4157,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不孕不育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7年4月生殖内分泌门诊因不孕不育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患者278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8例不孕不育患者中宫腔镜检查异常的有199例,阳性率7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不孕不育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7年4月生殖内分泌门诊因不孕不育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患者278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8例不孕不育患者中宫腔镜检查异常的有199例,阳性率71.58%。原发不孕中宫腔形态异常、子宫内膜炎、内膜息肉、腺体分泌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9.63%、23.70%、25.19%、17.04%;继发不孕中的发生率分别为8.40%、31.09%、16.81%、11.76%;流产组中的发生率为29.17%、25.00%、16.67%、8.33%。其中原发不孕组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组,原发不孕组子宫内膜腺体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炎与不孕不育相关性最密切。结论:宫腔镜检查对不孕不育患者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对于内分泌异常、子宫内膜薄的不孕患者应选择着床窗口期进行宫腔镜检查,可以更好观察子宫内膜腺体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无论原发还是继发不孕不育均应重视子宫内膜炎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检查 不孕不育 子宫内膜分泌状态 子宫内膜炎
原文传递
TCRA术后Foley球囊+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宫腔粘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润 欧红 阮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20例,...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在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再粘连;对照组在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普通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再粘连。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AFS评分、粘连范围、粘连类型、月经状况及再粘连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6.67%(52/6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1.67%(43/6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093,P<0.05);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两组患者AFS总分、粘连范围评分、粘连类型及月经状况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AFS总分、月经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粘连范围、粘连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观察组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为1.92%(1/52),对照组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为16.28%(7/4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566,P<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粘连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AFS评分及月经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Foley球囊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腔镜
下载PDF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娜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70例,随机分为栓塞术组和联合组,各35例,栓塞术组患者给予传统治疗,联合组患者则予以宫腔镜联...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70例,随机分为栓塞术组和联合组,各35例,栓塞术组患者给予传统治疗,联合组患者则予以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率、病灶直径、β-HCG水平与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2.08±9.12)、包块消失时间(5.36±0.78)、β-HCG转阴时间(4.77±0.60)、月经恢复时间(5.09±0.79)与住院时间(6.29±0.66)均显著性低于传统组(52.43±10.85,7.04±1.16,5.72±0.89,6.31±0.80,8.03±0.71);治疗后病灶直径(30.44±7.07)与β-HCG水平(4720±531)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传统组(36.38±7.46,6035±712);治疗后6个月生理功能(71.25±8.04)、角色限制(83.12±8.78)、身体疼痛(75.60±8.31)、总体健康(72.90±7.67)与活力评分(85.12±8.40)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传统组(62.47±7.95,74.56±7.83,67.13±8.22,64.78±7.96,76.45±8.7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及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动脉栓塞术 剖宫产 瘢痕妊娠
下载PDF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聃 那飞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45例,根据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4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评分、性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OPP、MDA、GSH-Px及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24h后AOPP、MDA及CR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GSH-Px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h后AOP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DA和CR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GSH-Px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4h后AOPP、MDA、GSH-Px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8.22%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性欲望、性唤起、阴道润度、性高潮及性生活满意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性欲望、性唤起、阴道润度、性高潮及性生活满意度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肌瘤 氧化应激反应 性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宫腔镜治疗不同形态子宫中隔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祖威 姚书忠 陈玉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8-812,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形态子宫中隔术后的妊娠率及其妊娠结局,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各种形态子宫中隔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根据患者症状分为不孕组及反复流产组,分别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术后是否妊... 【目的】了解不同形态子宫中隔术后的妊娠率及其妊娠结局,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各种形态子宫中隔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根据患者症状分为不孕组及反复流产组,分别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术后是否妊娠以及妊娠距离手术时间、妊娠结局。并按三维B超诊断的宫腔形态分为"Y型宫腔"、"V型宫腔"、"X型宫腔"三组,比较组间差别。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宫内节育器3个月+激素序贯人工周期处理预防宫腔粘连。【结果】不孕组主要为V型宫腔(46.2%),流产组主要为Y型宫腔(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V型宫腔较其他组受孕率明显升高(P<0.05)。流产组术前术后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宫腔形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无1例发生胎盘粘连、植入、产后大出血等产科并发症。术后出现1例宫腔粘连行二次宫腔镜手术。【结论】子宫中隔长度未达宫腔深度1/2者主要症状为反复流产,中隔长度超过宫腔深度1/2的者主要症状为不孕;完全中隔症状有不孕及反复流产。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是治疗子宫中隔畸形的理想方法,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中隔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对输卵管妊娠治疗后输卵管功能及盆腔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辉 杨保军 冯力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0-804,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阴道注水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对输卵管妊娠治疗后输卵管功能及盆腔状态的评定价值。寻找评价输卵管妊娠治疗后生殖状态的简单、安全及准确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该院妇科诊治成功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有生育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注水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对输卵管妊娠治疗后输卵管功能及盆腔状态的评定价值。寻找评价输卵管妊娠治疗后生殖状态的简单、安全及准确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该院妇科诊治成功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有生育要求者18例,治疗后3~12个月,行经阴道注水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检查,评定患者的输卵管功能及盆腔状态,指导患者正常受孕。结果 18例THL者中,有16例1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88.88%。4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对侧输卵管完全通畅率为25%,14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双侧输卵管完全通畅率28.6%,单侧完全通畅率35.7%;发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11.1%),盆腔粘连8例(44.4%),输卵管周围粘连5例(27.8%),卵巢粘连4例(22.2%),输卵管系膜囊肿1例(5.6%),子宫内膜息肉2例(11.1%),子宫内膜炎2例(11.1%),宫腔粘连1例(5.6%)。18例患者随访5~21个月,平均(13.7±4.6)个月,失访3例,自然妊娠6例(33.3%),重复宫外孕1例(5.6%)。结论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对输卵管妊娠治疗后输卵管功能及盆腔状态的评定直观、准确、安全及微创,对患者获得正常宫内妊娠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宫腔镜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 生殖状况
下载PDF
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彭丹 覃桂荣 +1 位作者 李柳铭 蒋晓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321-5325,共5页
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经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手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及是否能提高多次IVF-ET失败不孕患者IVF-ET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方法:选取连续3次及以上IVF-ET周期治疗失败的不孕... 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经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手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及是否能提高多次IVF-ET失败不孕患者IVF-ET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方法:选取连续3次及以上IVF-ET周期治疗失败的不孕症患者20例,于种植窗期宫腔镜下实施子宫内膜微创术。运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定位及半定量检测术前、术后子宫内膜ER、PR、LIF、VEGF的表达情况。术后患者再次进行胚胎移植,追踪其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结果:1术后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强(P<0.05)。2术后子宫内膜LIF、VEGF的表达与术前相比明显増强(P<0.05)。3术后患者再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着床率为33.333%,妊娠率为27.800%。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可以增强植入窗期子宫内膜ER、PR、LIF、VEGF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IVF-ET的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宫腔镜 微创手术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宫腔镜诊断与治疗绝经后子宫出血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银树 段华 +1 位作者 李长东 刘莹琦(编校)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2274-2275,共2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90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分析导致绝经后出血的宫腔内因素。对镜下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肌瘤及息肉的47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9例子宫...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90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分析导致绝经后出血的宫腔内因素。对镜下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肌瘤及息肉的47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并最终获得组织病理诊断。随诊观察手术疗效。结果: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以子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居首位(子宫内膜息肉27例,子宫粘膜下肌瘤7例,宫颈管息肉13例)共47例,其次是萎缩性子宫内膜炎共31例,子宫内膜癌为第3位共9例。绝经后良性宫腔占位47例均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一例手术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观准确,是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检查的首选方法;宫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高,是目前治疗绝经后宫腔良性占位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绝经后 子宫出血
下载PDF
宫腔镜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廖碧翎 宋悦 +2 位作者 魏然 黎云 范保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04-1607,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在高危计划性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需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患者,筛选出有高危情况的患者,分为宫腔镜组(观察组)428例和B超引导组(对照组)437例进行追踪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在高危计划性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需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患者,筛选出有高危情况的患者,分为宫腔镜组(观察组)428例和B超引导组(对照组)437例进行追踪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和近期并发症。结果:宫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宫腔镜组18例,对照组39例(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宫腔镜手术直观、准确、可靠,在进行高危人工流产术时能增加手术的成功率,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工流产术 宫腔镜 B超
下载PDF
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木华 黄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6期69-73,共5页
目的:对比评价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治疗,对照组... 目的:对比评价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电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术后月经量(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PI、RI)、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VAS评分、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PBAC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对照组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I及RI均高于术前及观察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术前(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均是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刮匙刮除术能够更好地保护子宫的功能,提升治疗后的妊娠率,但是其术后1年复发率高,临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刮匙刮除术 电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姚丽艳 丁岩 +2 位作者 郭祥萍 韩聪慧 龙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344,349,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AUB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将发现的子宫内膜病变类型按不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是绝经后出血的常...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AUB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将发现的子宫内膜病变类型按不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是绝经后出血的常见原因,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过长是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宫腔镜检查对AUB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各个年龄阶段的AUB患者首选宫腔镜检查及定位取检是很有益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膜病变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尹德娥 李玉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术前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检查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33例宫腔镜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0例,诊断符...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术前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检查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33例宫腔镜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0例,诊断符合率为90.9%;32例诊刮术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7例,诊断符合率为5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宫腔镜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5.8%、100.0%;诊刮术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70.8%、7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分段诊刮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咏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635-637,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手术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6月住我院的87例因输卵管原因引起的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检查、诊断,并视术中情况进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后3个月~2年进行...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手术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6月住我院的87例因输卵管原因引起的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检查、诊断,并视术中情况进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后3个月~2年进行随访。结果宫腹腔镜下通液术和碘油造影术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通液术和碘油造影术(P<0.05)。输卵管壶腹部和伞部阻塞手术后再通率明显高于间质部、峡部阻塞的术后输卵管(P<0.05),术后3个月~2年随访到的56例患者,有23例发生妊娠,妊娠率为41.07%。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能同时对输卵管病变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妊娠率较满意,是输卵管性不孕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性不孕症 宫腔镜 腹腔镜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肌壁间妊娠2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段丽君 田瑜 陈菲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4-485,共2页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子宫 肌壁间妊娠
原文传递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冬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断、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对12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予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诊治,并在手术前后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手术时间(5...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断、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对12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予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诊治,并在手术前后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手术时间(50.8±19.1)min,术中出血(26.5±9.3)ml,术后住院(6.1±0.8)天。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9.1±4.2)个月,失访13例,随访率89.2%(107/120),共有62例患者受孕,妊娠率57.9%(62/107)。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直观而准确,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卵管通畅率,提高妊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输卵管性不孕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宫腔镜手术治疗大宫腔内肌瘤的安全性研究(附70例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佟小明 夏恩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大宫腔内肌瘤(直径<3cm)应用宫腔镜手术(TCRM)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术前药物预处理1~4个月30例,术前晚进行宫颈预处理。TCRM用切割、钳夹、捻转、牵拉、娩出五步手法施术,术中常规B超或腹腔镜监护,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大宫腔内肌瘤(直径<3cm)应用宫腔镜手术(TCRM)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术前药物预处理1~4个月30例,术前晚进行宫颈预处理。TCRM用切割、钳夹、捻转、牵拉、娩出五步手法施术,术中常规B超或腹腔镜监护,术前及术终抽取静脉血查Na+、K+、CL-浓度、血糖和血浆渗透压水平,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7.14%。切除的肌瘤平均直径(4.91±1.26)cm(>3.0~7.5cm)。平均重量(31.23±18.12)mg11~182mg。平均手术(30.62±12.1)min(5~60min)。术中出血5~1500mL,出血1500mL者为子宫穿孔所致。17例手术后血Na+、K+浓度下降,血糖水平上升,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并发症为一过性发热4例,子宫穿孔1例,轻度低钠血症2例。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大宫腔内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肌瘤 手术 B超声 腹腔镜
下载PDF
妇科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7
19
作者 廖兵飞 唐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总结妇科实施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0年3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在气管插管全麻后行腹腔镜、宫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妇科疾病104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观察。结果104例患者共实施134项手术,无1例出现术中出血、子宫... 目的总结妇科实施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0年3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在气管插管全麻后行腹腔镜、宫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妇科疾病104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观察。结果104例患者共实施134项手术,无1例出现术中出血、子宫穿孔、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47 m in,平均出血量20 m l,术后1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无菌技术、围手术期护理、器械养护等护理配合是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取得成功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联合手术 护理配合
原文传递
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与传统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尹锦芳 《系统医学》 2018年第6期116-118,共3页
目的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应用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1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I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宫颈冷刀锥... 目的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应用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1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I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率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t=3.925;术中出血量:t=3.786;术后出血率:χ~2=6.117,P<0.05);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方面,术后1年对比,观察组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为86.21%,对照组为72.4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1,P<0.05)。结论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采用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止血快,出血量少,术后1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明显,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腔镜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