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粒控效应”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晓东 翟世奎 +2 位作者 许淑梅 张爱滨 卢海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8-874,共7页
对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样品的粒度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简称RSE,和典型陆源碎屑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元素的“粒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岸底层水溶解氧浓度正常海区沉积物中... 对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样品的粒度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简称RSE,和典型陆源碎屑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元素的“粒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岸底层水溶解氧浓度正常海区沉积物中,元素(包括典型陆源碎屑元素和RSE)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在缺氧区沉积物中,RSE与粒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其分布不受“粒控效应”的制约,而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另外缺氧区缺氧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RSE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缺氧区 粒控效应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
下载PDF
长江口低氧区异养细菌及氮磷细菌分布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萍 刘晶晶 +3 位作者 曾江宁 陈全震 江志兵 朱旭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6-1324,共9页
2009年8月15—28日,对长江口低氧高发海域的异养细菌、无机磷细菌、有机磷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氨化细菌数量最高,表层水、底层水和表层沉积物的数量均值分别为307.52×104个·L-1、... 2009年8月15—28日,对长江口低氧高发海域的异养细菌、无机磷细菌、有机磷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氨化细菌数量最高,表层水、底层水和表层沉积物的数量均值分别为307.52×104个·L-1、184.50×104个·L-1和199.97×102个·g-1;其次为异养细菌,数量均值分别为87.35×104cfu·L-1、86.85×104cfu·L-1和64.26×102cfu·g-1;再次为有机磷细菌,数量均值分别为19.26×104cfu·L-1、18.82×104cfu·L-1和19.56×102cfu·g-1;无机磷细菌只分布在长江口内和河口南槽至舟山海域,数量均值分别为18.50×104cfu·L-1、31.00×104cfu·L-1和7.17×102cfu·g-1;反硝化细菌分布广,但数量较低,均值分别为3.94×104个·L-1、23.08×104个·L-1和6.22×102个·g-1.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盐度、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pH是影响水体和表层沉积物异养细菌、磷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分布的主要因子;底层水和表层沉积物异养细菌、磷细菌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底层水异养细菌和有机磷细菌与溶解氧(DO)呈显著正相关;表层沉积物无机磷细菌与DO呈显著正相关,氨化细菌与DO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说明:低氧对表层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低氧区 异养细菌 氮细菌 磷细菌
原文传递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淑梅 翟世奎 +2 位作者 张爱滨 张晓东 张怀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9-766,共8页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底层悬浮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离岸富集"特征,去除粒度效应、陆源碎屑来源组分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等因...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底层悬浮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离岸富集"特征,去除粒度效应、陆源碎屑来源组分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之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仍显示出在缺氧区的富集。通过同一站位底层悬浮体和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的分析比较,发现底层水缺氧是导致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Cd、V等在沉积物中富集的主要原因。Mo、Cd、V等元素的不同富集程度可用来反映缺氧区的缺氧程度。因此,Mo,Cd,V等RSE在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可以指示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存在与大体范围,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衡量缺氧区的缺氧程度。U理论上虽然也对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敏感,但由于受陆源碎屑来源组分的影响较大,在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富集并不明显,因此U在研究区不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缺氧区
下载PDF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毅 吕方辉 +4 位作者 陈钊 刁新源 姜金光 魏传杰 潘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6-96,共11页
基于2018年早春和夏季长江口邻近海域的调查数据,分析溶解氧(DO)的时空分布,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季DO浓度变化范围为1.58~9.37 mg/L,浮游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DO是夏季表层水体过饱和的主要因素;夏季调查海域受台湾暖流北上引... 基于2018年早春和夏季长江口邻近海域的调查数据,分析溶解氧(DO)的时空分布,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季DO浓度变化范围为1.58~9.37 mg/L,浮游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DO是夏季表层水体过饱和的主要因素;夏季调查海域受台湾暖流北上引起海水层化加强,同时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表层生物大量繁殖所引起有机碎屑的沉降和耗氧分解作用是底层低氧区存在的主要因素。夏季在台湾暖流影响下底层水体表观耗氧量(AOU)与营养盐成正相关关系,底层有机物耗氧降解过程与营养盐的再生密切相关。早春DO浓度变化范围为7.90~10.1 mg/L,长江口外北部海域和浙江近岸海域海水混合均匀,DO浓度主要受温度控制,而台湾暖流影响区海水出现层化现象,其低DO含量也为低氧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长江口 表观耗氧量 低氧区
下载PDF
澳门内港水域低氧区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芳 蒋然 +1 位作者 杨莉玲 刘丙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62,共11页
澳门内港及附近水域(包括内港、筷子基北湾和南湾)历来是澳门海域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区域,水质恶化常引发大规模鱼类死亡。本文利用近10年的澳门水质监测统计数据,采用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了澳门内港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和水文动力过程... 澳门内港及附近水域(包括内港、筷子基北湾和南湾)历来是澳门海域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区域,水质恶化常引发大规模鱼类死亡。本文利用近10年的澳门水质监测统计数据,采用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了澳门内港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和水文动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内港区低氧现象为澳门海域潮、径流物理及生化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内港没有明显的外海往复流和水体层化现象,其整体的弱动力和筷子基水域的半封闭造成污染物滞留作用,是形成低氧区的关键物理机制。筷子基水体自身生化耗氧是导致内港低氧的驱动要素,底泥耗氧进一步加剧了内港的低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内港 低氧区 生化耗氧 弱动力 形成机制
下载PDF
Meiofauna distributions at the oxygen minimum zone in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waters 被引量:11
6
作者 HUA Er ZHANG Zhinan ZHANG Y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20-134,共15页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meiofauna was carried out along a transect throughout the Changjiang Estuary' s oxygen minimum zone (OMZ)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re exist two distinct station groups in the OMZ: the fine...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meiofauna was carried out along a transect throughout the Changjiang Estuary' s oxygen minimum zone (OMZ)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re exist two distinct station groups in the OMZ: the fine-grained hypoxic area and the more fine-grained anoxie area. Meiofauna abundance ranged from ( 101.5±31.0) ind./cm^2 ( hypoxie area) to (369.9±123.9) ind./cm^2( anoxic area) along the transect.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were the numerically dominant meiofauna at every station. The anoxic area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meiofauna abundance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from the hypoxic area. Within the anoxic area, nematodes abundance increased and amounted to over 90% of the total meiofauna; about 50% of nematodes were found in the 2-5 and 5-8 cm layers. At hypoxie stations, about over 85 % were restricted to the top 2 cm. Benthic eopepod abundance and dominance decreased consistently with the oxygen gradient. The pattern of meiofauna biomas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abundance.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meiofauna numbers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dicated that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total meiofauna and nematodes had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 P 〈 0.05 or P 〈 0.01 ) correlations with Chl a and Pha a, but no significant ( P 〉 0.05 ) correlations with bottom-water oxygen ( BWO2 ).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a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enthic eopepod abundance and bottom-water oxygen (P 〈 0.05 ).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indicated that two different nematode communities existed in hypoxic and anoxic areas. In certain way, the shift in nematode species composition distinguishes the anoxia to hypoxia. Nematode diversity was generally lower within the anoxic stations than the hypoxic ones,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Indices of the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varied in relation to the bottom-water oxygen together with bottom-water temperature, Chl a concentration and me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OFAUNA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oxygen minimum zone hypoxia ANOXIA Changjiang estuary EastChina Sea
下载PDF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被引量:8
7
作者 许淑梅 翟世奎 +2 位作者 张爱滨 张怀静 卢海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共8页
对取自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和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析与测试,对长江口外缺氧区缺氧环境对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 对取自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和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析与测试,对长江口外缺氧区缺氧环境对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简称RSE)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受粒度效应的制约很弱,主要受离岸缺氧区还原环境的制约,具有在缺氧区富集的特点。缺氧环境对RSE分布的影响超过了元素的粒控效应,从而使研究区RSE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E 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亲碎屑元素 粒度和粒控效应 长江口外缺氧区
下载PDF
Resistant Evaluation of Kiwifruit Rootstocks to Root Zone Hypoxia Stress 被引量:7
8
作者 Yinfa Mi Xiaowei Ma Shuangchen Che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4期945-954,共10页
In this thesis, 10 species of kiwifruit rootstocks were treated with hydroponics hypoxia to study their root zone hypoxia toleranc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growth of all kiwifruit seedlings was inhibited. The ma... In this thesis, 10 species of kiwifruit rootstocks were treated with hydroponics hypoxia to study their root zone hypoxia toleranc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growth of all kiwifruit seedlings was inhibited. The max length of new root, plant height, plant biomass, root activity, relative growth rate of leaves, and content of chlorophyll in leaves under root zone hypoxia stress obviously declined comparing with control. MDA content, relative conductance in the leaves and roots all increased in 10 kinds of kiwifruit seedlings. The sensitivities of 10 kinds’ kiwifruit seedlings to hypoxia stres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With the method of subordinate func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the adversity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10 kinds’ kiwifruit seedlings,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in order to appraise their hypoxia-tolerance a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Hayward”, “Qinmei”, “Jinxiang”, “Kuoye”, “Huayou” kiwifruit seedlings held higher tolerance to root zone hypoxia stress, while “Hongyang” kiwifruit seedlings were sensitive to root zone hypoxia stress. The others, including “Xixuan”, “Maohua”, “Jinhua”, “Shanli” kiwifruit seedlings kept moderate resistant intensity to root zone hypoxia stress. The kiwifruit seedlings’ resistance order from strong to weak was: “Hayward” > “Qinmei” > “Jinxiang” > “Kuoye” > “Huayou” > “Xixuan” > “Maohua” > “Jinhua” > “Shanli” > “Hongy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WIFRUIT ROOTSTOCK Root zone hypoxia Stress RESISTANT EVALUATION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鼠大脑皮质突触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传军 郭延奎 李亚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02-170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发育阶段大脑皮质突触质量影响,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取7日龄Wistar仔鼠,随机分成假手术(C)组、实验1(E1)组和实验2(E2)组,后两组制作HIBD模型。E 2组自HIBD后24 h开始到28天,...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发育阶段大脑皮质突触质量影响,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取7日龄Wistar仔鼠,随机分成假手术(C)组、实验1(E1)组和实验2(E2)组,后两组制作HIBD模型。E 2组自HIBD后24 h开始到28天,在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2次进行丰富环境智能训练。于3组鼠术后24 h~28天分5个时间点处死取额叶皮质,常规光、电镜制样,形态学观察并对突触后膜致密区(PSD)厚度和活性区长度进行测试。结果:E 1组和E 2组造模后24 h额叶皮质出现严重损伤,主要表现为脑组织水肿、神经元及其重要细胞器严重受损,灶性神经元皱缩甚至缺失,突触前膨大膜损伤、突触小泡减少,PSD疏松、厚薄不均,PSD形态计量参数显著降低。E 2组14天后与E 1组比较脑水肿明显减轻、结构清晰,神经元结构接近C组;与E 1组比较PSD明显增厚,活性带长度有所增加。结论:早期对HIBD新生鼠实施丰富环境智能训练可促进突触重塑,有利于损伤修复和智能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脑损伤 新生大鼠 早期干预 突触后膜致密区 突触活性区
原文传递
长江口低氧区的成因及过程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贲 张霄宇 +1 位作者 曾江宁 杜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7-194,共8页
长江口已成为世界低氧海域的一个代表性区域。近年来长江口低氧区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加剧。对该低氧区的表现特征、形成机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生态环境影响做系统的分析和综述,并结合世界多处典型低氧区开展对比分析,认... 长江口已成为世界低氧海域的一个代表性区域。近年来长江口低氧区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加剧。对该低氧区的表现特征、形成机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生态环境影响做系统的分析和综述,并结合世界多处典型低氧区开展对比分析,认为长江口低氧区域在地理学、海洋学上均不同于波罗的海、黑海以及东京湾等区域的低氧区,是全球低氧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案例。该区域的深入研究将有望丰富海洋生态学研究范畴。通过综合地球化学、生态学、物理海洋学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手段,发展低氧生态学,为研究海洋低氧现象的形成机制和生态效应,以及开展防治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低氧区 富营养化 水体层化 低氧生态学
下载PDF
近40年来对南海化学海洋学研究的新认知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金明 王启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4,共10页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在全球海洋和海洋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40年来,南海的化学海洋学研究取得了大量系统的新发现、新认识,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观点,对全球海洋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发现了南海次表层存在以海...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在全球海洋和海洋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40年来,南海的化学海洋学研究取得了大量系统的新发现、新认识,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观点,对全球海洋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发现了南海次表层存在以海水亚硝酸盐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参数极值现象,不同参数水层深度范围不同,由此形成的跃层生态系统有着与其他生态系统显著不同的特点。从系统研究获知,南海碳循环过程十分复杂,生物作用下的生物泵过程以及碳源汇区域和季节变化巨大,南海碳源汇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间的性质和强度迥异,全年尺度上总体表现为大气二氧化碳的弱源。南海北部的珠江口邻近海域和深海盆的生态环境特征与化学物质循环和陆架边缘海、珊瑚礁等密切相关,但又与陆架边缘海、珊瑚礁等显著不同,表现为珠江口底层存在缺氧现象,珠江口海域是一个以缺氧为特征的生态脆弱区。在系统认识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快速、生物过程控制着化学物质的垂直转移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高生产力的新机制——"拟流网理论"。对南海沉积物化学的系统研究认识到,沉积物-水体化学物质循环有密切的耦合关系,南海珊瑚礁或沉积岩心化学物质分布变化可反演其历史变化,如南海冰期表层海水古生产力为间冰期的1.6倍;晚中新世南海南部发生了一次"生物勃发事件",其生产力主要受季风和陆源营养物质输入量影响;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在不同区域其影响程度不同等。40年来南海化学海洋学研究的这些新发现和新认识对系统揭示南海的海洋学过程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未来南海化学海洋学研究也必将为南海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认知 跃层生态系 低氧与脆弱生态带 碳源汇 拟流网理论 生态环境演变 化学海洋学 40年来 南海
下载PDF
缺氧对成年大鼠SVZ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祁存芳 张军峰 +3 位作者 陈新林 焦倩 张建水 刘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763,772,共7页
目的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成体SD大鼠室管膜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组织,NSCs在常氧和低氧培养箱培养,光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NSCs标记物(nestin)... 目的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成体SD大鼠室管膜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组织,NSCs在常氧和低氧培养箱培养,光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NSCs标记物(nes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未成熟神经元标记物(β-tubulinⅢ/Tju-1)、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O4)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的分化能力;WST-1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从成体SVZ组织中成功分离培养出NSCs;无血清诱导下细胞培养至第4代有部分细胞分化,多为胶质细胞;血清诱导后NSCs可以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大部分干细胞分化为Tju-1阳性细胞(53.8%±6.8%),部分为GFAP阳性细胞(21.6%±5.4%),少部分为O4阳性细胞(11.4%±4.5%)。一定时间(<24h)的低氧(3mL/L氧浓度)可以促进NSCs增殖(P<0.05),但长时间缺氧(>24h),细胞增殖能力减弱而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1)。结论正常成体组织中存在NSCs;体外培养条件下分离培养的NSCs可以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短时间低氧可促进NSCs的增殖,而长时间缺氧导致细胞凋亡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室管膜室下区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B特异性拮抗剂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桂云 张伟 +2 位作者 叶新春 赵秋宸 沈霞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2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2B(NR2B)特异性拮抗剂(Ro 25-698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7 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Ro 25-6981组(HIBD前2 h,腹腔注射Ro 25-6981...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2B(NR2B)特异性拮抗剂(Ro 25-698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7 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Ro 25-6981组(HIBD前2 h,腹腔注射Ro 25-6981 10 mg.kg-1)、HIBD组(HIBD前2 h,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和假手术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结扎)。采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检测SVZ Nestin表达量及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HIBD组12h后Nestin表达量开始增多,48 h达峰值,之后缓慢下降;与其相比,Ro 25-6981组在12 h和24 h时下降明显(P<0.05)。HIBD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3 h后缓慢上升,72 h达高峰;与其相比,Ro 25-6981组在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表达均有所下降,以24、48和72 h减少明显,尤以72 h为著(P<0.05)。结论:Ro 25-6981能够降低HIBD新生大鼠SVZ Nestin的表达及Brdu阳性细胞数,对SVZ NSCs增殖起抑制作用,提示NR2B参与并促进HIBD引起的SVZ NS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B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脑室下区 神经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