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总刚 杜宇奎 +8 位作者 唐和年 李明 刘筠 郭永忠 阿不拉江 郭盛 马中原 阿依别克 买买提·艾力 《中国医药》 2011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的选择、禁忌证的把握,临床疗效并探讨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连续收治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3例,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28~78(504-12)岁。急性主...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的选择、禁忌证的把握,临床疗效并探讨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连续收治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3例,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28~78(504-12)岁。急性主动脉夹层60例、慢性夹层3例。依据主动脉根部病变情况以及主动脉弓病变施行升主动脉替换或主动脉根部替换以及半弓替换、全弓替换、象鼻支架等术式,全组患者同期行搭桥手术5例,二次开胸止血5例。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问(252±68)min,心肌阻断时间(1564-46)min,停循环时间(234-1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64-25)min。住院死亡10例(15.9%)。53例手术成功患者1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35.8%):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肺部感染3例,术后早期下肢体运动障碍1例。结论依据主动脉夹层细化分型,灵活判断手术时机、制定手术方案,术中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麻醉配合及术后精心的监护以及术后各种辅助设施,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至关蕈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支架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后梯度灌注复温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兆辉 王伟 +1 位作者 徐志伟 朱德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后应用梯度灌注复温,调整脑组织血流-温度-代谢平衡,籍以优化体外循环复温过程中的神经保护策略。方法3-4周龄上海白猪1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9.78±0.93...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后应用梯度灌注复温,调整脑组织血流-温度-代谢平衡,籍以优化体外循环复温过程中的神经保护策略。方法3-4周龄上海白猪1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9.78±0.93)kg。通过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建立微创的乳猪DHCA灌注模型(肛温18℃)。实验组DHCA停循环90min,术后复温策略为梯度灌注复温,肛温每升高5℃,维持平台温度15min;对照组DHCA停循环90min后常规复温。以肛温33℃为目标恢复温度。两组均采用pH稳态方法管理血气,分别于转流开始后10min,复温开始后15、30和45min采样,监测肛温、心率、心电图、血气分析、颈动脉血流量、颈静脉谷氨酸/天冬氨酸浓度,术后1h取实验动物脑组织,对海马CA1区进行组织学评估,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脑组织内的损伤敏感因子、NF-κB组分p50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的复温时间为(67.3±7.8)min,对照组的复温时间为(41.8±3.6)min(P<0.05)。复温后15min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脑血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升温30min和45min时,实验组的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压液相色谱(HPLC)分析显示,升温30min和45min时对照组颈静脉谷氨酸浓度高于实验组,仅在升温45min时,对照组的颈静脉天冬氨酸的浓度高于实验组。组织学评估显示梯度复温组海马CA1区椎体细胞层损失较少,免疫组化分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NF-κB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低温停循环后,梯度灌注复温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效应可能与保持复温阶段脑部血流-代谢-温度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停循环 深低温诱导 缺氧缺血 细胞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