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舌骨位置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月华 曾祥龙 +1 位作者 傅民魁 黄席珍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揭示OSAS患者舌骨位置的异常及其代偿机制,为OSA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借助计算机X线头形测量对4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及100例正常的人群舌骨位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垂直方向上,OSAS患者舌... 目的揭示OSAS患者舌骨位置的异常及其代偿机制,为OSA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借助计算机X线头形测量对4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及100例正常的人群舌骨位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垂直方向上,OSAS患者舌骨位置明显降低,绝大多数在第四至第六颈椎水平;在矢状方向上,舌骨位置因参照平面或参照点不同,表现为后移或正常位。结论OSAS患者的发病可能与舌骨位置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呼吸暂停综合征 舌骨 X线头影测量 OSAS
下载PDF
超声测量舌骨-甲状软骨间距评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格朗 杨稀月 黄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304-2308,共5页
背景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准确地评估吞咽功能在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评估方法正确率和特异度较低,且兼具辐射性以及操作复杂等特点,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超声作为一项无创、便捷、可重复性高... 背景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准确地评估吞咽功能在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评估方法正确率和特异度较低,且兼具辐射性以及操作复杂等特点,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超声作为一项无创、便捷、可重复性高的检查手段,可准确地测量舌骨-甲状软骨间距(HLA),为评估吞咽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目的探讨HLA评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42例为研究组,同期另选取本院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均经吞咽荧光透视检查(VFSS)证实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两名超声科医生(检查者Ⅰ、Ⅱ)分别对5例健康受检者进行检查,评估超声检查的可靠性。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咽部超声检查,测量或计算舌骨-甲状软骨间最大距离(MHLA)、最小距离(NHLA)和舌骨-甲状软骨缩短距离(HLAS)以及舌骨-甲状软骨间距离缩短率(ASR),比较两组间各超声测值的差异,并将各超声测值与VF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NHLA、HLAS及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检查者Ⅰ、Ⅱ测量MHLA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75和0.949,测量NHLA的ICC分别为0.924和0.957。研究组NHLA大于对照组,HLAS、ASR小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与NHLA呈负相关(rs=-0.581,P<0.001),而与HLAS及ASR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75、0.778,P值均<0.001)。NHLA、HLAS及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907〔95%CI(0.822,0.960)〕、0.852〔95%CI(0.757,0.921)〕和0.972〔95%CI(0.910,0.996)〕。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大于NHLA和HLAS(Z=2.012、3.421,P=0.044、<0.001)。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最佳截断值为40.63%,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5.71%、100.00%、0.857。结论ASR诊断吞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超声测量 舌骨 甲状软骨 舌骨-甲状软骨间距
下载PDF
吞咽造影录像检查定量评价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变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振亚 王光明 徐元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1-364,共4页
目的观察吞咽造影录像检查(VFSS)定量评价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脑卒中患者的VFSS资料,并将其分为吞咽功能正常组(n=19)、口期吞咽障碍组(n=14)和咽期吞咽障碍组(n=74);比较3组间舌骨喉复合体VFSS相关参数... 目的观察吞咽造影录像检查(VFSS)定量评价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脑卒中患者的VFSS资料,并将其分为吞咽功能正常组(n=19)、口期吞咽障碍组(n=14)和咽期吞咽障碍组(n=74);比较3组间舌骨喉复合体VFSS相关参数的差异,包括舌骨及喉部的前移幅度和上移幅度、舌骨喉复合体咽期启动延迟时间及运动时间、会厌折返功能及环咽肌功能。结果3组间舌骨前移幅度及舌骨喉复合体咽期启动延迟时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88、P=0.026,H=30.229、P<0.001),咽期吞咽障碍组舌骨前移幅度小于吞咽正常组(P=0.026),舌骨喉复合体咽期启动延迟时间大于吞咽功能正常组及口期吞咽障碍组(P均<0.001);3组间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咽期吞咽障碍组中,56例会厌折返障碍,47例环咽肌功能障碍,占比均高于其余2组(P均<0.05)。结论VFSS有助于量化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者舌骨前移幅度缩短,舌骨喉复合体启动时间延迟,易出现会厌折返障碍和环咽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舌骨 吞咽造影录像检查
下载PDF
儿童上呼吸道阻塞对错畸形患病率和颅颌面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瑞 卢淑娟 +4 位作者 赵震锦 田玉楼 刘帅 汪俊妍 唐汝萍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544-551,共8页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阻塞患儿错畸形的患病率情况,并利用头影测量分析上呼吸道阻塞对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1)错畸形患病率调查: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患儿176例为病例组(ENT...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阻塞患儿错畸形的患病率情况,并利用头影测量分析上呼吸道阻塞对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1)错畸形患病率调查: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患儿176例为病例组(ENT组),另选取2017年6月于辽宁省沈阳市光明中学七年级和塔湾小学三年级进行口颌面错畸形普查的中小学生485名为对照组(GS组)。比较两组人群不同期和整体错畸形的患病率,并统计不同期错畸形的安氏分类构成比。(2)头影测量分析: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病例组(H组),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对照组(N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颅颌面软硬组织、气道矢状径间隙和舌骨位置进行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ENT组患儿替牙期、乳牙期以及整体错畸形的患病率均高于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恒牙期两组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组和N组患儿,在颅颌面软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仅下颌平面角(SNGoGn)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道间隙矢状径测量中,软腭上后气道间隙(PNS-UPW)、软腭中后气道间隙(SPP-SPPW)、气道间隙最窄处距离(Mc1-Mc2)3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骨垂直向位置测量中,H点到腭平面的距离(H-PP)、H点与后鼻棘点的距离(H-PNS)、H点到下颌平面的距离(H-MP)和H点与第三颈椎垂直距离[H-C3(V)]4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阻塞患儿的错畸形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生长发育期,上呼吸道阻塞易导致下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咽腔上部矢状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阻塞 错畸形患病率 颅颌面生长发育 气道 舌骨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上气道舌骨位置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蓉 吴绯红 +4 位作者 苏筱芮 张博薇 粟丽 李海军 彭德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216-3219,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的变化对该病发病机制的影响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分别对52例重度OSAHS成年男性行清醒和Muller试验状态及32例正常人行清醒状态上气道扫描,分别测量舌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的变化对该病发病机制的影响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分别对52例重度OSAHS成年男性行清醒和Muller试验状态及32例正常人行清醒状态上气道扫描,分别测量舌骨位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AHI、MSaO2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清醒状态OSAHS组颏结节、硬腭平面至舌骨距离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清醒期相比,Muller状态下OSAHS组颏结节至舌骨距离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硬腭平面至舌骨距离与AHI呈正相关;硬腭平面、颏结节至舌骨距离与MSaO2呈负相关。结论:舌骨位置的改变对OSAHS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舌骨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女性患者强支抗内收前牙后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傅露斯 俞沣洋 +4 位作者 马丹丹 张梦涵 陈灵颖 姜瑶 卢海平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16-223,共8页
目的 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采用强支抗内收前牙矫治前后对上气道以及周围结构的改变.方法 筛选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女性患者9例,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Dolphin Imaging 11.5软件,对照研究分析患者经... 目的 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采用强支抗内收前牙矫治前后对上气道以及周围结构的改变.方法 筛选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女性患者9例,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Dolphin Imaging 11.5软件,对照研究分析患者经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以及舌骨位置的相关指标.结果 安氏Ⅱ类患者经拔牙矫治后上颌前牙大幅度内收,下切牙唇倾度减小(P〈0.05),下颌平面角以及上颌第一磨牙位置未见明显变化.上气道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体积,面积,上下界宽度以及气道最小横截面积均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而舌骨位置在垂直向上舌骨点位置没有变化,双侧舌骨体点至水平面[G(L)-X与G(R)-X]距离增大,差距有显著意义(P〈0.01)矢状向上舌骨点至颏后点(H-RGN)距离减小,舌骨体点至冠状面(H Z)以及右侧舌骨体点到冠状面[G(R)-Z]距离增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在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并使用强支抗内收前牙后使上下颌前牙大幅度内收,面型得到较大改善,但在治疗前后患者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气道的高度、宽度、体积、表面积并未出现明显改变.舌骨未出现明显的整体性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强支抗 舌骨 气道
原文传递
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患者舌骨位置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松青 赵燕玲 张佐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OSAHS患者使用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中舌骨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用X线头影测量法比较32例OSAHS患者戴用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为配对样本t检验,由SPSS软件完成。结果舌骨垂直向位置变化有... 目的研究OSAHS患者使用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中舌骨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用X线头影测量法比较32例OSAHS患者戴用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为配对样本t检验,由SPSS软件完成。结果舌骨垂直向位置变化有显著性,舌骨相对于眶点的水平前移有极显著性。结论下颌前移后,舌骨向前上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是治疗OSAHS成功的一个观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舌骨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骨性Ⅱ类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容积和舌骨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婵 门海艳 李洪发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应用CBCT研究成人骨性Ⅱ类不同矢状骨面型上气道的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方法按标准筛出180例CBCT影像资料并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和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组,每组60例。In vivo5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容积及舌骨位置... 目的应用CBCT研究成人骨性Ⅱ类不同矢状骨面型上气道的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方法按标准筛出180例CBCT影像资料并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和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组,每组60例。In vivo5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容积及舌骨位置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鼻咽气道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咽气道容积测量,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且下颌后缩组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之间舌骨位置的评价参数H-VPS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骨性Ⅱ类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存在差异,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舌骨矢状位置最靠后。颌骨、气道和舌骨三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上气道 舌骨位置 锥形束CT
下载PDF
舌动脉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梅金玉 刘业海 +5 位作者 陶冶 吴净芳 王书丰 赵红 刘斌 徐胜春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获得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学资料,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分别在头颈血管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观察舌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测量舌动脉... 目的获得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学资料,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分别在头颈血管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观察舌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测量舌动脉与颈动脉分叉、舌骨大角的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舌动脉主要起源于颈外动脉(CTA组,74.4%;标本组,80%),其次起源于面动脉(CTA组,23.1%;标本组,20%);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者少见,在CTA组占2.5%,在标本组中未发现舌动脉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走行变异较大,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在CTA组舌动脉在舌骨大角上(2.32±1.29)mm、下(2.00±1.68)mm范围内,近似平行于舌骨大角水平向前入舌。在CTA组和标本组,舌动脉起始点到颈动脉分叉水平和舌骨大角尖端水平之间距离分别为(12.93±7.36)mm、(10.40±5.75)mm;(14.80±6.18)mm、(8.35±5.44)mm。结论舌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舌骨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雷 韩培辉 +1 位作者 李永明 陈金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9例,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9例,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扫描照片,通过Mimics 10.01建立术前及术后鼻咽、口咽气道三维影像并进行测量。结果:术后患者口咽部容积与气道总容积(包括鼻咽与口咽)均显著减小(P<0.05),口咽部气道容积平均减小8.37%,气道总容积平均减小6.91%。术后软腭处气道横截面积平均减小19.83%(P<0.05)。舌骨位置、软腭形态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气道分别与舌骨位置(H-X,H-Y)、软腭形态变化(PNS-UT,U-T,UT/ANS)有显著相关性(P<0.05),软腭形态变化与舌骨位置变化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术后气道容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手术 CBCT 舌骨 气道 骨性Ⅲ类错 鼻咽 口咽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及舌骨形态位置的三维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霍振辉 赵堂民 +2 位作者 李懿波 高麒 李永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5期2835-2838,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I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与舌骨形态及位置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60名成人骨性II类患者,男女比例1:1,依据GoGn-SN角分为三组(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在自然头位下拍摄CBCT,运用MIMICS软件对上呼吸道及舌骨进行三维...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I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与舌骨形态及位置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60名成人骨性II类患者,男女比例1:1,依据GoGn-SN角分为三组(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在自然头位下拍摄CBCT,运用MIMICS软件对上呼吸道及舌骨进行三维建模并测量21项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上气道各段之间及舌骨形态、位置的差异。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鄂咽上界平面矢状径长度(PNS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气道各段高度(UTH、ETH)及宽度(PNSW、UTW、ETW)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角组上气道鄂咽下界及舌咽下界矢状径长度(UTL、ETL)与均角和低角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呈现高角<均角<低角的趋势。高角组上气道鄂咽及舌咽体积明显小于均角和低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形态及位置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垂直向生长方式对上气道产生影响较大,而对舌骨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CBCT 垂直骨面型 上气道 舌骨
原文传递
FRⅢ型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后舌骨位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远平 彭友俭 +1 位作者 张渝宁 李宏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并与正常者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并与正常者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组矫治前舌骨位置较正常组在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中H-FH、H-S、H-Mp距明显减小(P<0.01);在水平向H-Ptm距减小(P<0.05),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Ar-H-Me角度明显增大(P<0.01)。矫治后舌骨位置较正常组H-Mp距明显减小(P<0.01)、Ar-H-Me角度增大(P<0.05),H-FH、H-S、H-Ptm、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对比:H-FH、H-S距明显增大(P<0.01),H-Ptm距有增大(P<0.05),Ar-H-Me角度减小(P<0.05),H-Mp、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的舌骨位置与治疗前相比,位置更靠后、靠下,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Ⅲ类错 舌骨 X线头影测量片 舌骨位置
下载PDF
舌骨位置对预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腭部手术疗效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鑫 叶京英 +2 位作者 张俊波 檀俊龙 董佳佳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在改良腭咽成形术联合软腭前移术治疗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2008年7月至201 1年12月期间对128例经多道睡眠呼吸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术前行纤维喉镜检查,均存在腭咽部狭窄.行...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在改良腭咽成形术联合软腭前移术治疗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2008年7月至201 1年12月期间对128例经多道睡眠呼吸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术前行纤维喉镜检查,均存在腭咽部狭窄.行清醒平静呼气末上气道CT扫描,测量舌骨下缘距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inferior margin of hyoidto the inferior mandibular margin,D-HM)等CT参数.所有患者均行改良腭咽成形术,其中92例联合软腭前移术.术后6个月复查多道睡眠监测.结果 12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 ~ 66岁,平均(x±s表示,以下同)(39.6±8.5)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术前(58.2±22.4)次/h改善至(20.6±18.1)次/h(=14.9,P<0.001),其中手术有效77例(60.2%),无效51例(39.8%).比较有效与无效两组患者之间的术前各参数后发现,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D-HM分别为(14.6±7.7)mm和(19.4±8.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2,P=0.001),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D-HM、术前AHI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D-HM与术后残余AHI有显著相关性(r=0.284,P=0.001).D-HM≥23 mm时,判断术后AHI> 10次/h的特异度为95.2%.结论 D-HM是影响OSAHS患者手术疗效的独立因素,D-HM≥23 mm的OSAHS患者不适合腭部手术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耳鼻喉外科手术 舌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济南地区儿童上气道及舌骨位置正常参考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太智 魏琳 郭泾 《广东牙病防治》 2010年第10期517-520,共4页
目的建立济南市11~13岁儿童上气道大小及舌骨位置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症状的儿童208名,男性71名,女性137名,年龄11~13岁,拍摄X线数字头颅侧位片,测量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使用SPSS 1... 目的建立济南市11~13岁儿童上气道大小及舌骨位置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症状的儿童208名,男性71名,女性137名,年龄11~13岁,拍摄X线数字头颅侧位片,测量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使用SPSS 13.0软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上气道及舌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恒牙列初期儿童上气道大小和舌骨位置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上气道SPP-SPPW平面的矢状径比男性大(P<0.05);女性软腭中后气道间隙较男性大;男性比女性的舌骨位置低且靠前。结论建立了济南市恒牙初期儿童上气道及舌骨位置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 舌骨 X线头影测量 儿童
下载PDF
安氏Ⅲ类骨性Ⅲ类与安氏Ⅰ类错畸形舌体形态位置及舌骨位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小平 朗么磋 王昊 《西南军医》 2014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比较安氏Ⅲ类骨性Ⅲ类与安氏I类错畸形舌体形态位置及舌骨位置。方法对46例患者(实验组安氏Ⅲ类骨性Ⅲ类26例,对照组安氏I类20例)拍摄头侧位X光片并在舌背涂抹硫酸钡糊剂,选择舌体及舌骨的17个点进行描记,对13个测量值进行分析。... 目的比较安氏Ⅲ类骨性Ⅲ类与安氏I类错畸形舌体形态位置及舌骨位置。方法对46例患者(实验组安氏Ⅲ类骨性Ⅲ类26例,对照组安氏I类20例)拍摄头侧位X光片并在舌背涂抹硫酸钡糊剂,选择舌体及舌骨的17个点进行描记,对13个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1)安氏Ⅲ类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比安氏I类错畸形患者舌尖位置偏前(O-T1)、舌根位置偏后(O-T7)、舌体中断偏低(O-T2,T3)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安氏Ⅲ类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比安氏I类错畸形患者舌长更长(ET)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安氏Ⅲ类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比安氏I类错畸形患者舌骨位置偏前下方(P<0.0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Ⅲ类骨性Ⅲ类与安氏I类错畸形舌体形态位置及舌骨位置相比舌体形态位置及舌骨位置均有不同,安氏Ⅲ类骨性Ⅲ类错畸形较安氏I类错畸形舌长偏长,舌骨位置偏前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 骨性Ⅲ类 安氏I类 舌体 舌骨
下载PDF
舌骨大角尖端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田红 徐达传 +3 位作者 李严斌 李学雷 石小田 彭珍山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为临床颈部手术以舌骨大角尖端(THB)为标志定位周围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1例防腐罐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显露THB及其周围结构(颈总动脉分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舌下神经、喉上神经),通过THB做互相垂直的水... 目的为临床颈部手术以舌骨大角尖端(THB)为标志定位周围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1例防腐罐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显露THB及其周围结构(颈总动脉分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舌下神经、喉上神经),通过THB做互相垂直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测量相关结构与此两线间的距离。结果颈总动脉分叉点A位于THB后方8.5±2.3 mm,下方12.8±4.8 mm;甲状腺上动脉起点B位于THB后方4.6±2.2 mm,下方12.8±4.2 mm;舌动脉起点C位于THB后方4.1±2.5 mm,上方0.2±3.8 mm;其弓形最高点D位于THB前方0.2±2.1 mm,上方7.5±2.6 mm;舌下神经与垂直轴交点E位于THB上方5.1±1.6 mm;喉上神经内支与两轴的交点F、G分别距THB后方7.9±2.5 mm,下方6.5±2.0 mm。结论以THB为标志定位其周围血管神经有利于临床医生处理颈部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 颈总动脉 舌下神经 喉上神经 解剖标志
下载PDF
超声定位舌骨测量舌颏距离预测困难气道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昊 姚卫东 +1 位作者 王斌 金孝岠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 评价超声定位舌骨测量舌颏距离预测困难气道的价值.方法 拟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213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BMI 14~ 34 kg/m2,张口度>3 cm,寰椎关节伸展度>90°,Mallampati分级Ⅰ~Ⅳ级,ASA分级Ⅰ~Ⅲ级.麻醉... 目的 评价超声定位舌骨测量舌颏距离预测困难气道的价值.方法 拟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213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BMI 14~ 34 kg/m2,张口度>3 cm,寰椎关节伸展度>90°,Mallampati分级Ⅰ~Ⅳ级,ASA分级Ⅰ~Ⅲ级.麻醉前进行人工定位舌骨手指估测舌颏距离(HMDf)、人工定位舌骨刻度尺测量舌颏距离(HMDr)以及超声定位舌骨测量舌颏距离(HMDu).麻醉诱导后,直接喉镜下Cormack-Lehane分级3或4级定义为困难气道.以超声定位舌骨为标准,计算人工定位舌骨的错误率;应用Youden指数确定预测困难气道的最佳值,以此标准计算HMDf、HMDr和HMDu预测困难气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人工定位舌骨的错误率为18.8%.HMDu预测困难气道的灵敏度为64.6%、特异度为91.5%;HMDr预测困难气道的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84.8%;HMDf预测困难气道的灵敏度为29.2%、特异度为98.2%.结论 超声定位舌骨测量舌颏距离可准确地预测困难气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舌骨 插管法 气管内 预测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矫正治疗后舌骨位置、气道大小及功能的变化研究
18
作者 周斌 王雪艳 宗伟民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0期12-15,共4页
目的探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矫正治疗后舌骨位置、气道大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性研究。抽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上颌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在治疗... 目的探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矫正治疗后舌骨位置、气道大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性研究。抽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上颌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锥形束CT三维测量,通过Mimics 21.0软件实施三维重建,比较治疗前后舌骨位置、气道大小及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舌骨在垂直方向距离、舌骨至第3颈椎距离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后,硬腭处、第2颈椎处气道矢状间隙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腭咽及舌咽气道矢状向均较治疗前增大(P均<0.05)。结论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矫正后,患者气道口咽区域和鼻咽部的矢状间隙增大,可改善患者的舌骨位置使其更适应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 气道大小 气道功能 骨性Ⅲ类错颌畸形 矫正
原文传递
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畸形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后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帆 车永顺 +3 位作者 侯凤春 宋宇 杨瑶瑶 于艳玲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评估恒牙早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为临床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恒牙早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20例为... 目的评估恒牙早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为临床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恒牙早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20例为试验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选取恒牙早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治。试验组矫治时间为(18.4±2.6)个月,对照组矫治时间为(18.6±2.0)个月,其中试验组包括佩戴Twin-block矫治器及建立稳定咬合关系两个阶段,两组分别于佩戴矫治器前2周及矫治完成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利用WinCeph 8.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测量,采用SPSS 17.0软件对矫治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完成后,对照组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AH-SN、AH-FH、AH-MP、AH-OP、AH-PP、AH-Ge、AH-Me、AH-C3、AH-NPo、C3-Me距离显著增加,AH-O距离显著减少(t=-5.178^-2.382,P<0.05);PNS-Ba、PNS-UPW、SPP-SPPW、Mc1-Mc2、U-MPW、TB-TPPW、V-LPW距离均显著增加(t=-6.728^-3.716,P<0.05)。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可使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的上气道矢状径明显增大,舌骨前下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 功能性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错[牙合] 舌骨 气管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分型及舌骨选择性保留的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陆颖霞 谷庆隆 梁洁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提出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分型以及据此选择性保留舌骨的手术方式。方法在2015年1月~2019年12月46例儿童甲状舌管囊肿手术中,根据瘘管与舌骨的关系分为Ⅰ型(瘘管与舌骨无明显连接)、Ⅱ型(瘘管与舌骨紧密连接但可完整分离)和Ⅲ型(瘘管穿... 目的提出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分型以及据此选择性保留舌骨的手术方式。方法在2015年1月~2019年12月46例儿童甲状舌管囊肿手术中,根据瘘管与舌骨的关系分为Ⅰ型(瘘管与舌骨无明显连接)、Ⅱ型(瘘管与舌骨紧密连接但可完整分离)和Ⅲ型(瘘管穿过舌骨)。对Ⅰ型1例(2.2%)和Ⅱ型26例(56.5%)行保留舌骨的改良Sistrunk术,对Ⅲ型19例(41.3%)行切除舌骨的传统Sistrunk术。结果行改良Sistrunk术27例,传统Sistrunk术19例,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4±6.5)、(60.5±6.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5±7.1)ml、(25.5±6.9)ml,均无并发症发生。2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9.4±16.0)、(22.4±17.4)月,复发率分别为3.7%(1/27)、5.3%(1/19)。结论在仔细观察甲状舌管囊肿瘘管走行的基础上,对瘘管未穿舌骨的病例行保留舌骨的改良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是可行的,不增加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舌管囊肿 舌骨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