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合氧化铁对废水中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项学敏 刘颖 +1 位作者 周集体 王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59-3063,共5页
以FeCl3为原料制备水合氧化铁吸附剂,研究其对废水中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的降低,水合氧化铁对磷酸根的吸附能力不断提高,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被吸附的磷酸根在50... 以FeCl3为原料制备水合氧化铁吸附剂,研究其对废水中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的降低,水合氧化铁对磷酸根的吸附能力不断提高,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被吸附的磷酸根在50 g/L的NaOH溶液中进行解吸,解吸率>98%.解吸率与单位水合氧化铁的吸附饱和程度没有相关性.利用水合氧化铁对城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上清液进行磷的吸附和解吸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磷的回收率>90%.根据实验结果设计了城市污水中磷去除和回收工艺流程,该流程包括:吸附过程、解吸再生过程、富磷解吸液中磷回收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铁 磷回收 吸附剂 解吸 再生
下载PDF
水合氧化铁对含磷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莫德清 段钧元 王曦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66-69,共4页
以Fe(NO3)3为前驱物,制备了水合氧化铁吸附剂样品,以NaOH为解吸剂,研究了样品对模拟废水中磷酸根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铁对磷酸根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随着pH的降低,水合氧化铁对磷酸根的吸附能力增强,在pH为2时吸附达92.5%... 以Fe(NO3)3为前驱物,制备了水合氧化铁吸附剂样品,以NaOH为解吸剂,研究了样品对模拟废水中磷酸根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铁对磷酸根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随着pH的降低,水合氧化铁对磷酸根的吸附能力增强,在pH为2时吸附达92.5%;吸附前15 min吸附速率较快,约150 min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用水合氧化铁对初始浓度为50~100 mg/L模拟含磷废水吸附,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磷的去除率下降;水合氧化铁对磷酸根的吸附等温线较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用NaOH对水合氧化铁行解吸,浓度为40 g/L有最好的解吸率,60 min时达到解吸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铁 除磷 吸附剂 解吸
下载PDF
水合氧化铁/石英砂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振国 王晓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4-17,共4页
用反复沉淀法和加热蒸发法制备了水合氧化铁/石英砂水处理吸附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表面形态,测定了氧化铁在表面上的附着能力,研究了该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脱附性质.结果表明,加热蒸发法所得样品表面形态复杂;在... 用反复沉淀法和加热蒸发法制备了水合氧化铁/石英砂水处理吸附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表面形态,测定了氧化铁在表面上的附着能力,研究了该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脱附性质.结果表明,加热蒸发法所得样品表面形态复杂;在酸性溶液和机械振荡条件下表面氧化铁有良好附着能力;对Cd2+和Cr3+有较强的吸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铁 石英砂 吸附剂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天然水的主要离子与水合氧化铁表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蔡阿根 胡泳絮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15-320,共6页
本文应用微电泳法研究天然水体的Na^+、K^+、Cl^-、Mg^(2+)、Ca^(2+)和SO_4^(2-)等主要离子与水合氧化铁表面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各离子浓度对水合氧化铁电泳淌度的影响和体系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Na^+、K^+和Cl^-离子几乎不与水合氧化... 本文应用微电泳法研究天然水体的Na^+、K^+、Cl^-、Mg^(2+)、Ca^(2+)和SO_4^(2-)等主要离子与水合氧化铁表面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各离子浓度对水合氧化铁电泳淌度的影响和体系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Na^+、K^+和Cl^-离子几乎不与水合氧化铁表面相互作用;Mg^(2+)、Ca^(2+)和SO_4^(2-)离子与水合氧化铁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在pH为7.5左右的介质中,吸附能力的次序为Mg^(2+)>Ca^(2+)>SO_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 离子 氧化铁 表面 相互作用
下载PDF
Column adsorption of Cu(Ⅱ) by polymer-supported nano-iron oxides in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Experimental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被引量:3
5
作者 Hui Qiu Xiaolin Zhang Zhe X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163-1169,共7页
Polymer-supported hydrous iron oxides(HFOs) are promising for heavy metals removal from aqueous systems.The ubiquitous inorganic ligands, e.g., sulfate, are expected to exert considerable impacts on pollutants removal... Polymer-supported hydrous iron oxides(HFOs) are promising for heavy metals removal from aqueous systems.The ubiquitous inorganic ligands, e.g., sulfate, are expected to exert considerable impacts on pollutants removal by these hybrid sorbents. Herein, we obtained a hybrid sorbent HFO-PS by encapsulating nanosized HFO into macroporous polystyrene(PS) resin. Both batch and column sorption experiments of Cu(Ⅱ) by HFO-P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Obviously,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is favorable for Cu(Ⅱ) sorption onto HFO-PS.The performances of column Cu(Ⅱ) removal were fitted and predicted with Adams–Bohart, Clark, Thomas and BDST models. Thomas model is suggested best-fit to predict the breakthrough curves. Besides, a linear correlation is observed between breakthrough time and column length based on BDST model, which might be useful for predicting the breakthrough time for Cu(Ⅱ) removal by HF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Nanotechnology Waste water hydrous iron oxide Fixed-bed adsorption Thomas model
下载PDF
NHFO@蜂巢石的制备及其吸附氨氮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健 孙运运 +6 位作者 张华 奚姗姗 王金花 张佳妹 何春华 罗涛 余韵韩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30-6138,共9页
蜂巢石与纳米水合氧化铁(NHFO)是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剂,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将NHFO负载到蜂巢石上,探究其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及机制。实验探究了初始氨氮浓度、初始pH值及共存阳离子(H^(+)、Na^(+)、K^(+)、Mg^(2+))对NHFO@蜂巢石吸附氨氮的... 蜂巢石与纳米水合氧化铁(NHFO)是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剂,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将NHFO负载到蜂巢石上,探究其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及机制。实验探究了初始氨氮浓度、初始pH值及共存阳离子(H^(+)、Na^(+)、K^(+)、Mg^(2+))对NHFO@蜂巢石吸附氨氮的影响。采用SEM-EDS、XRD等手段表征NHFO@蜂巢石的形貌及结构。结果显示:氨氮初始浓度为20 mg/L,pH值7左右时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共存离子对氨氮的吸附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为H^(+)>Na^(+)>K^(+)>Mg^(2+)。SEM-EDS、XRD、FTIR等表征手段证实了NHFO成功负载在蜂巢石上,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R^(2)=0.9886)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69)。研究表明:氨氮主要通过羟基和NH_(4)^(+)的静电作用、离子交换和孔隙吸附共同实现的。该研究为吸附法处理氨氮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巢石 水合氧化铁 吸附 氨氮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