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级水库三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数值预测和水温分层与累积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兰 武见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该文应用美国三维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简称EFDC模型)对特大型水库进行了水流水温数值耦合预测计算,深入研究了水库的水热循环规律,并对分层型水库的水位、流速和水温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在梯级水电站联合运行环境下,重点分析了高坝大... 该文应用美国三维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简称EFDC模型)对特大型水库进行了水流水温数值耦合预测计算,深入研究了水库的水热循环规律,并对分层型水库的水位、流速和水温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在梯级水电站联合运行环境下,重点分析了高坝大库水温分层规律,探讨了建库前后的水温变化规律和梯级水库建设的累积影响,为调整梯级水电规划方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分层规律 水热循环 水生态效应 水资源调度
原文传递
海底热液活动的环境与产物 被引量:7
2
作者 曾志刚 陈祖兴 +3 位作者 张玉祥 杨娅敏 李晓辉 齐海燕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3-155,共13页
近23年的调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分布于洋中脊、弧后盆地、岛弧和热点等环境的海底热液活动发育在多种围岩类型之上,包括超基性岩石、基性岩石、中性岩石、酸性岩石和沉积物。海底热液活动经历了岩浆去气作用、流体-岩石/沉积物相互作用... 近23年的调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分布于洋中脊、弧后盆地、岛弧和热点等环境的海底热液活动发育在多种围岩类型之上,包括超基性岩石、基性岩石、中性岩石、酸性岩石和沉积物。海底热液活动经历了岩浆去气作用、流体-岩石/沉积物相互作用和流体-海水混合,获取了岩浆、岩石、海水和沉积物的物质,构成了热液循环,产生了高温、低氧、高或低pH值、富含Fe、Mn、Cu、Zn、Pb、Hg、As等元素以及气体组分(甲烷、氢等)的喷口流体,影响了海水、沉积、岩石和生物环境,形成了热液柱、硫化物、含金属沉积物和蚀变岩石等热液产物,组成了海底热液系统。未来,促进海底热液活动探测技术和热液产物测试方法的发展,对海底热液区的岩石、喷口流体、热液柱、硫化物、含金属沉积物以及热液循环、生物活动的持续观测与研究,无疑将为人类探知海底地质过程及生命活动、保护海底热液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海底资源提供有力的工作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环境 热液产物 喷口流体 物质循环
下载PDF
有关湖北蛇屋山金矿成因的几点浅识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源骏 《湖北地质》 1995年第1期84-90,共7页
作者根据:东起阳新富水西止嘉鱼蛇屋山矿田100km范围内所出露的中下寒武至奥陶系及其伴生的大量Au矿床、矿化体和地球化学异常所反映出明显的矿源层特征;由缓倾斜逆冲断层和牌产状张性滑动断层组成的热水环流通道;σ34S、... 作者根据:东起阳新富水西止嘉鱼蛇屋山矿田100km范围内所出露的中下寒武至奥陶系及其伴生的大量Au矿床、矿化体和地球化学异常所反映出明显的矿源层特征;由缓倾斜逆冲断层和牌产状张性滑动断层组成的热水环流通道;σ34S、σ18O、σD等同位素值及成矿温度等,与我国贵州、特别是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对比,认为在成因上定为卡林型问题不大.此外对地表风化—淋漓矿床成矿机制,地表矿与深部原生矿的关系,以及成矿时代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屋山 金矿 热水环流 卡林型
下载PDF
南海扩张期岩浆流体对洋壳厚度的影响: 数值模拟
4
作者 张慧慧 许鹤华 +2 位作者 邵佳 姚永坚 何丽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5-629,共15页
扩张期洋中脊热液循环系统的热排出与岩浆系统的热注入共同控制着洋壳厚度的生成,而岩浆流体是热液循环系统的流体成分之一,往往与下渗海水混合参与各圈层能量和物质传递,但其能量传递对洋壳厚度的影响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利用有限元的数... 扩张期洋中脊热液循环系统的热排出与岩浆系统的热注入共同控制着洋壳厚度的生成,而岩浆流体是热液循环系统的流体成分之一,往往与下渗海水混合参与各圈层能量和物质传递,但其能量传递对洋壳厚度的影响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利用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手段,对扩张期热液循环系统中岩浆流体与洋壳厚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只有海水参与的对流循环,含有岩浆流体的热液循环造成的洋壳厚度的减薄量更大、热液喷口温度更高.(2)岩浆流体对洋壳厚度的二次减薄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大而减弱,热液喷口温度随其含量的增大而升高.(3)南海岩浆水、地幔水含量和洋壳厚度的分布具有非均质性,东部次海盆的地幔水、岩浆水含量高于西南次海盆,前者的平均洋壳厚度也大于后者,并且在海盆残余扩张脊附近存在异常薄洋壳.结合模型结果分析认为,残余扩张脊附近的薄洋壳可能受到扩张期热液循环或后期岩浆流体的影响,而东部、西南次海盆的洋壳厚度差异可能是由于前者的岩浆流体含量高于后者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循环 岩浆流体 洋壳厚度 数值模拟 洋壳增生 南海 异常薄洋壳
下载PDF
IODP U1502B钻孔高温蚀变玄武岩的锂同位素特征及对南海初始扩张期热液流体循环的指示 被引量:1
5
作者 田丽艳 刘红玲 +2 位作者 吴涛 高金尉 沈晨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5-701,共17页
锂同位素体系是示踪水-岩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但关于其在洋壳高温蚀变过程中同位素分馏行为的认识仍不清晰。本文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U1502B钻孔的9个高温蚀变玄武岩开展了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 锂同位素体系是示踪水-岩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但关于其在洋壳高温蚀变过程中同位素分馏行为的认识仍不清晰。本文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U1502B钻孔的9个高温蚀变玄武岩开展了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新鲜洋中脊玄武岩相比,9个样品的Li含量偏高(4.8×10^(-6)~11.6×10^(-6)),δ7Li值偏轻(-3.8‰~+1.4‰)。岩相学与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洋壳高温蚀变过程中产生的绿泥石矿物导致锂同位素分馏、δ7Li值变轻,后期的低温海水蚀变作用使得钻孔上部出现Li的局部富集。蚀变玄武岩的锂同位素特征指示,该钻孔的热液流体循环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演化过程,蚀变流体以高温热液为主且含有少量海水;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玄武岩蚀变程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蚀变洋壳 热液流体循环 IODP U1502B钻孔 南海
下载PDF
倾斜对窄矩形通道内流动阻力特性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春平 阎昌琪 +1 位作者 王建军 熊昆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33-3639,共7页
在绝热强迫循环条件下,进行了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层流区,矩形通道内的摩擦阻力系数与Shah&London关系式吻合很好。在加热自然循环条件下,为探究倾斜与摩擦阻力特性的关系,进行了压力0.2 MPa,欠热度40~60... 在绝热强迫循环条件下,进行了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层流区,矩形通道内的摩擦阻力系数与Shah&London关系式吻合很好。在加热自然循环条件下,为探究倾斜与摩擦阻力特性的关系,进行了压力0.2 MPa,欠热度40~60 K,倾斜角度-30°~30°的单相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倾斜条件下,基于Navier-Stocks方程的摩擦阻力预测值不再适用于单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在层流区,正倾会使单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阻力增大,且阻力系数随倾斜角度增加而显著增大;反倾时,阻力系数随倾斜角度改变无明显变化;密度差驱动产生的二次流动使得低Reynolds数下的摩擦阻力系数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 微通道 阻力特性 水热 层流 二次流 自然循环
下载PDF
南海西南次海盆扩张期热液循环与洋壳增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慧慧 许鹤华 +2 位作者 姚永坚 邵佳 纪顺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27-2941,共15页
洋壳厚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前人大多关注地幔温度、地幔源成分等岩石圈深部因素,很少关注岩石圈浅层的热液循环对洋壳厚度的影响。利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手段,对扩张期不同背景(洋中脊、拆离断层)、不同扩张速率的热液循环与洋壳... 洋壳厚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前人大多关注地幔温度、地幔源成分等岩石圈深部因素,很少关注岩石圈浅层的热液循环对洋壳厚度的影响。利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手段,对扩张期不同背景(洋中脊、拆离断层)、不同扩张速率的热液循环与洋壳增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洋壳增生达到稳定前,热液循环导致理论洋壳厚度发生阶段性减薄,减薄量随时间改变,并且推迟了上地幔中熔融体出现的时间;当洋壳增生达到稳定后,热液循环下产生的理论洋壳厚度反而比无热液循环的更厚。结合洋壳增生过程中对流热通量的变化分析,在洋壳增生前期的上地幔温度低,驱动热液循环的热源小,产生的对流热通量相对较小且不稳定,热液循环缓慢冷却上地幔顶部的温度,进而推迟上地幔初始熔融的时间,减弱上地幔的熔融,并造成一定时间阶段内的生成理论洋壳比正常理论洋壳厚度更薄;当洋壳增生达到稳定后,对流热通量达到最大并稳定,热液循环持续快速的冷却上地幔顶部温度,导致上地幔深部的热向上地幔顶部补给,反而增大了上地幔顶部的温度和熔融量,进而增大了理论洋壳厚度。随着扩张速率的增大,理论洋壳厚度增大,对流热通量增大,热液循环导致的洋壳阶段性减薄的最大减薄量也增大,阶段性减薄的时间缩短。结合南海西南次海盆的洋壳结构特征分析:两条横跨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地震剖面显示,海盆内存在异常薄的洋壳区域,并且两条地震剖面的最薄洋壳厚度相差0.85 km,推测海盆内异常薄洋壳和不同扩张时期的最薄洋壳厚度差异受到扩张期热液循环阶段性减薄洋壳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循环 洋壳增生 洋壳厚度 数值模拟 南海西南次海盆 扩张速率 地幔熔融
下载PDF
地形环境对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内部流体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怀明 翟世奎 +2 位作者 于增慧 初凤友 陶春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8-546,共9页
在三层结构热液硫化物矿体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具有不同地形环境的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具有倾斜海底面和起伏地形特征的硫化物矿体模型内部温度场和流场分布,并据此探讨了地形环境在大型海底热液硫化物... 在三层结构热液硫化物矿体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具有不同地形环境的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具有倾斜海底面和起伏地形特征的硫化物矿体模型内部温度场和流场分布,并据此探讨了地形环境在大型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作用.模拟结果表明:(1)倾斜的洋壳层顶面对于矿体内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的影响程度有限;(2)矿体地形起伏是控制矿体内流体运移和热场分布的重要因素;(3)在热液流体喷出区附近硫化物的堆积速度较快,易于形成矿体的高地形区;但随着地形的不断升高,矿体内部的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模式会逐渐发生改变,导致该区域热液喷口逐渐消亡或者改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硫化物矿体 流体循环 地形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fault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geothermal water in Zhangzhou Basin 被引量:1
9
作者 GAN Hao-nan LIN Wen-jing +3 位作者 YUE Gao-fan WANG Xiao MA Feng WANG Gui-li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4期326-335,共10页
Faul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orage and movement of geothermal water. The Zhangzhou Basin is wholly located in a granodiorite rock mass. Due to the low permeability of granodiorite, faulted structure has a... Faul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orage and movement of geothermal water. The Zhangzhou Basin is wholly located in a granodiorite rock mass. Due to the low permeability of granodiorite, faulted structure has an evident control action on the hydrothermal activity of geothermal fields. Hot springs in Zhangzhou Basin crack along Pingtan-Dongshan Fault to the northeastern direction and emerge along Fu'an-Nanjing Fault. Through measurement of the temperature of several hot springs in the Basin, we found the temperature along the northwestern direction of Zhangzhou-Tianbao Fault is high and the temperature ga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Yangxi-Yuanshan Fault is huge; the estimation of geothermal reservoir temperature of geothermal water through quartz geothermometer indicates that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 temperature of the northern area of Nanjing-Xiamen Faul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southern area. Such result indicates that Fault obviously obstructs underground heat sourc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average geothermal gradient of the Zhangzhou Basin is set, the circulation depth of the geothermal water of the Zhangzhou Basin measured by geothermal reservoir temperature is 3 550-5 200 m and the circulation depth of the geothermal water of the north of Nanjing-Xiamen Fault is deeper than that of the Sou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ed structure hydrothermal activity GEOTHERMAL RESERVOIR temperature circulation DEPTH
下载PDF
Influence of permeability on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in the sediment-buried oceanic crust 被引量:1
10
作者 WANG Xingtao1,2, ZHAI Shikui1, MENG Fanshun1, LI Huaiming1, YU Zenghui1, SUN Ge1 & XUE Gang1 1 Marine Geoscience Institut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 China 2 Bureau of Ocean and Fishery, Weihai 264200,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7期773-784,共12页
Hydrothermal convection in the upper oceanic crust has been inferred to be a common and important process. Under the simplified conditions of planar boundaries, permeability provides a strong constraint on the pattern... Hydrothermal convection in the upper oceanic crust has been inferred to be a common and important process. Under the simplified conditions of planar boundaries, permeability provides a strong constraint on the pattern of circulation, the dimensions of convective cells and flow field of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By applying an advanced numerical modeling method, to our knowledge,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investigate convection as it i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strata permeability structures, formational anisotropy, fracture zone and cooling intrusion. The simplified geological model is com-posed of 3 layers, sedimentary layer, high permeable basement layer and low permeable basement layer from top to bottom. When permeability in high permeable layer is 10 times larger than that in sedimentary layer, convection occurs in high permeable layer. The pattern of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and flow velocity of hydrothermal fluid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strata permeability structures, changes of permeability in high permeable basement layer, fracture zone and cooling intrusion. However, formational anisotropy relatively exerts weak influence on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with the ratio up to 1.5 of vertical permeability to lateral permeability in high permeable layer. Fracture zone existing in bas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irculation field. The effects of a local intrusion are limited to convection intensity above the intrusion and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fluid flow on a regional scale. As the result of numerical modelling,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are good permeable zone and long-term heat source, not including fluid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permeability OCEANIC crust numerical model.
原文传递
有关湖北蛇屋山金矿成因的几点浅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源骏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B04期105-108,共4页
根据东起阳新富水、西止嘉鱼蛇屋山矿田100 km范围内所出露的中下寒武—奥陶系及其伴生的大量Au矿床、矿化体和地球化学异常所反映出明显的矿源层特征,由缓倾斜逆冲断层和陡产状张性滑动断层组成的热水环流通道:δ^(34)S、δ^(18)O、δ... 根据东起阳新富水、西止嘉鱼蛇屋山矿田100 km范围内所出露的中下寒武—奥陶系及其伴生的大量Au矿床、矿化体和地球化学异常所反映出明显的矿源层特征,由缓倾斜逆冲断层和陡产状张性滑动断层组成的热水环流通道:δ^(34)S、δ^(18)O、δD等同位素值及成矿温度等,与中国贵州,特别是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对比,认为在成因上定为卡林型问题不大。此外对地表风化—淋漓矿床成矿机制,地表矿与深部原生矿的关系,以及成矿时代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屋山 金矿 热水环流 卡林型
下载PD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processes in the giant Dahutang tungsten deposit, South China: Implications from litho-geochemistry and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Hai-Bo Zhao Yong Zhang Lei Liu 《China Geology》 2021年第2期230-244,共15页
The giant Dahutang tungsten(W)deposit has a total reserve of more than 1.31 Mt WO3.Veinlet-disseminated scheelite and vein type wolframite mineralization are developed in this deposit,which are related to Late Mesozoi... The giant Dahutang tungsten(W)deposit has a total reserve of more than 1.31 Mt WO3.Veinlet-disseminated scheelite and vein type wolframite mineralization are developed in this deposit,which are related to Late Mesozoic biotite granite.Four major types of alterations,which include albitization,potassic-alteration,and greisenization,and overprinted silicification developed in contact zone.The mass balance calculate of the four alteration types were used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neralization process.The fresh porphyritic biotite granite has high Nb,Ta,and W,but low Ca and Sr while the Jiuling granodiorite has high Ca and Sr,but low Nb,Ta,and W concentrations.The altered porphyritic biotite granite indicated that the Nb,Ta,and W were leached out from the fresh porphyritic biotite granite,especially by sodic alteration.The low Ca and Sr contents of the altered Neoproterozoic Jiuling granodiorite indicate that Ca and Sr had been leached out from the fresh granodiorite by the fluid from Mesozoic porphyritic biotite granites.The metal W of the Dahutang deposit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fluid exsolution from the melt and alteration of W-bearing granites.This study of alteration presents a new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model to understand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Dahutang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gsten deposit GEOCHEMISTRY ALTERATION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Dahutang Miner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Jiangnan Orogenic Belt South China
下载PDF
半埋管能源桩温度传播特性现场试验及Matlab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格格 陈龙 +2 位作者 李长恩 王明 曾昭宇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23-29,共7页
依托浙江某工程路段,针对一种特殊的半埋管能源桩开展现场试验,通过对桩身及桩周土体温度等进行监测,研究了热水循环作用下能源桩的温度传播特性。发现温度荷载作用下桩体温升沿桩长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桩体埋深较深处的换热效率更显著。... 依托浙江某工程路段,针对一种特殊的半埋管能源桩开展现场试验,通过对桩身及桩周土体温度等进行监测,研究了热水循环作用下能源桩的温度传播特性。发现温度荷载作用下桩体温升沿桩长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桩体埋深较深处的换热效率更显著。后通过Matlab模拟出不同桩深处距桩中心不同位置处土体温度值,桩侧临近范围内土体升温显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热温度循环对土体热传递特性和力学性质等物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循环48 h,对距桩中心1 m(2.5D,D为能源桩直径)范围内土体温度有一定影响。延长模拟时间至一年有效工作时间,对土体温度场的影响范围可达2.8 m(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 半埋管 热水循环 温度热响应 温度场
下载PDF
南海礼乐盆地礁体水热循环及其对地温场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自强 施小斌 +3 位作者 杨小秋 谌永强 盛冲 许鹤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2-627,共16页
南海礼乐盆地自渐新世以来持续发育碳酸盐岩礁体,礁体区地温场可能受到礁体与周围低温海水间水热循环的扰动.为了解礁体与周围海水间的热交换过程及其对礁体区地温场的影响,以便从位于礁体区的钻井测温数据中提取深部热信息,本文以过礁... 南海礼乐盆地自渐新世以来持续发育碳酸盐岩礁体,礁体区地温场可能受到礁体与周围低温海水间水热循环的扰动.为了解礁体与周围海水间的热交换过程及其对礁体区地温场的影响,以便从位于礁体区的钻井测温数据中提取深部热信息,本文以过礁体区S-1井的地震剖面为基础,在流热耦合条件下对礁体内的水热活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礁体与海水间存在水热交换,该水热活动对礁体区温度场有明显的扰动,使得礁体上部温度和地温梯度明显降低,进入礁体下伏地层后,地温梯度逐渐趋于正常;水热循环对礁体区地温场的影响程度与礁体的厚度和渗透率密切相关,礁体厚度越大、渗透率越高,礁体及其下伏地层温度越低;计算剖面中,2100 m厚礁体之下可能存在约400 m厚、渗透率约为3×10^-12 m^2的高渗碎屑岩层,高渗层上覆礁体平均渗透率估计介于1×10^-13~5×10^-12 m^2之间.分析表明,在受水热活动影响的礁体区,礁体下伏地层中的热流可近似代表礁体区的深部热背景,S-1钻井深部热流介于65~75 mW·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温度场 水热循环 热流 礼乐盆地
下载PDF
西南印度洋脊龙旂热液区蚀变岩岩石学特征及对热液流体循环的指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媛 李怀明 +5 位作者 董传万 于增慧 陶春辉 李伟 岳羲和 吕士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94,共18页
慢速-超慢速扩张洋脊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多出露类型多样的蚀变岩石,记录了地壳深部的流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为研究深部热液流体特征以及循环过程提供了样本。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大洋第30、34和40航次在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龙旂热液区(A区... 慢速-超慢速扩张洋脊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多出露类型多样的蚀变岩石,记录了地壳深部的流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为研究深部热液流体特征以及循环过程提供了样本。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大洋第30、34和40航次在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龙旂热液区(A区、B区和C区)利用电视抓斗采集的蚀变玄武岩、蚀变辉长岩、蚀变辉石岩和蛇纹岩等蚀变岩样品,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开展了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岩相学结果表明,龙旂热液区蚀变岩石样品约95%发生了地壳浅部的脆性变形作用,靠近龙旂1号热液区(A区)约有5%的蚀变岩石混合发育了脆性变形及脆性-塑性变形特征。研究区岩石蚀变属于中-低温变质作用,变质相近似绿片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绿泥石-绿帘石-钠长石-阳起石-榍石。其中,A区的蚀变岩中的绿泥石形成温度(201~341℃)以及蛇纹石、阳起石、绿泥石等蚀变矿物的Fe元素含量(17.5%~27.5%)都高于龙旂3号热液区(B区和C区)的绿泥石形成温度(239~303℃)和Fe元素含量(16.8%~26.5%),这也与在该区观测到高温的热液喷口相符合。本研究认为龙旂热液区所在洋脊段发育的拆离断层为热液流体的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洋壳扩张后期轴部的岩浆熔体在轴侧区域的岩浆侵入或喷发活动可能为热液循环提供了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旂热液区 西南印度洋脊 热液循环 蚀变岩石 拆离断层
下载PDF
冲绳海槽热流机制浅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官保 李乃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7-61,共5页
冲绳海槽是一个高热流区 ,平均热流值极高 ,但不均匀 ,实测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三个数量级以上。结合海槽地区的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 ,探讨了导致这一高而分散热流特征的多种因素 ,包括异常壳幔结构、海底热液循环以及地下水对流等 。
关键词 冲绳海槽 热流 机制 壳幔结构 热液循环
下载PDF
热液循环系统对黔西南高砷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兰安平 陈朝玉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5期353-354,336,共3页
本文从黔西南高砷煤砷富集的过程进行了热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研究.峨眉山玄武岩高含砷地质体为煤中的砷提供了物质来源.黔西南研究区厚实的上覆地层辅以峨眉山玄武岩引起的地温梯度增温为形成高砷煤热液循环系统提供了热动力来源,断裂构... 本文从黔西南高砷煤砷富集的过程进行了热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研究.峨眉山玄武岩高含砷地质体为煤中的砷提供了物质来源.黔西南研究区厚实的上覆地层辅以峨眉山玄武岩引起的地温梯度增温为形成高砷煤热液循环系统提供了热动力来源,断裂构造发育的地质条件为液体循环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热液循环系统把形成高砷煤的个主要因子联系起来研究,可找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煤 热液循环系统 峨眉山玄武岩 断裂
下载PD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Triassic Host Strata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Gold Mineralization in Youjiang Rift,South China
18
作者 张景荣 陆建军 +2 位作者 张晓豪 姚素平 盛雪芬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8年第3期226-233,共8页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are hosted in the Triassic Baipeng Formation(argillaceous siltstone and arenaceous mudstone) in the Youjiang Rift, South China. Physicalproperties (grain size, specific surface, p...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are hosted in the Triassic Baipeng Formation(argillaceous siltstone and arenaceous mudstone) in the Youjiang Rift, South China. Physicalproperties (grain size, specific surfac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hod rocks are studiedwith respect to ore-fluid circulation, water-rock reaction and the effective volume from whichore-components could be extracted. On this basi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re-fluid and oresmetals were extracted mainly from the strata and hydrothermal solutions, tending to move towards low-energy sites, deposting their gold in fault zones at the margins of the basin and inthe circle fracture systems around nuderwater uplifts. The gold deceits resulted from the deepcirculation of hydrothermal solutions, probably aided by multi-stage superimpeition. Thequantities of ore-fluid necessary to form the deposits were estim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物理性质 金矿床 成矿作用 热液作用 金属矿石
下载PDF
我国锂铍钽矿床调查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简述 被引量:79
19
作者 王登红 王成辉 +3 位作者 孙艳 李建康 刘善宝 饶魁元 《中国地质调查》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稀有金属是极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其需要量的日益增加,带动了该领域找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锂、铍、钽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稀有金属,迄今,我国对于锂等稀有金属成矿机制的研究... 稀有金属是极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其需要量的日益增加,带动了该领域找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锂、铍、钽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稀有金属,迄今,我国对于锂等稀有金属成矿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且争论不断。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该文对于锂矿的成矿机制提出了"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的新认识,并以此拓展了"五层楼+地下室"的勘查模型,进而指导四川可尔因伟晶岩矿田、甲基卡矿田及湘鄂赣交界地区的幕阜山—九岭矿集区、中央造山带的秦巴山区等地在寻找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花岗岩体型锂铍铌钽矿床及层控热液型铍矿床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指出了新方向,有助于打开稀有金属找矿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细晶岩型锂铍钽矿床 岩体型稀有金属矿床 层控热液型铍矿 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 “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成矿机制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及其科学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付伟 周永章 +5 位作者 杨志军 张澄博 杨小强 何俊国 杨海生 罗春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8,共8页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海底地质作用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海底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等因素制约了热水循环的发育和活动规律,而热水活动又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一些地质效应,如海底的热水...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海底地质作用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海底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等因素制约了热水循环的发育和活动规律,而热水活动又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一些地质效应,如海底的热水喷流成岩成矿效应,此外它还与海底的热能输导与转化、海洋化学组分特征、海洋生命和生命起源等现象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开展现代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应注重将热水循环的内部动力学机制和热水活动所引发的外部环境效应相结合,为此我们把它初步展开为:热水循环的空间组构研究、热量输导作用研究、热水流体的化学成分研究、热水活动与极端生命的关系研究以及热水活动的生命周期研究等5个方面,分别解析其内部特征以及引发的环境效应。最后初步探讨了开展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水系统 热水循环模式 生命起源 热水活动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