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对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静宇 杨玉玲 +4 位作者 康大成 汤晓智 张兴 马云 倪文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49-2358,共10页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的影响,并探讨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取活AA鸡屠宰,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用不同超声时间处理MP并制成热诱导凝胶,运用凝胶中总巯...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的影响,并探讨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取活AA鸡屠宰,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用不同超声时间处理MP并制成热诱导凝胶,运用凝胶中总巯基含量的变化来反应二硫键的形成;凝胶的表面疏水性S0和Zeta电位值来表征疏水作用力和静电斥力;用拉曼光谱的I850/I830比值大小反映凝胶氢键的变化;凝胶保水性用高速离心机测定。【结果】超声波处理0—6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活性巯基含量显著增加;处理6—15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以及活性巯基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而对MP原料进行同样处理时,处理时间在0—6 min内,MP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变化趋势与MP凝胶相同;超过9 min后,活性巯基和总巯基没有显著变化,且二者含量逐渐接近。表明短时间超声波处理促进了MP分子内部巯基转变成二硫键,长时间超声波处理和加热成胶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活性巯基转变成二硫键。MP凝胶的表面疏水性先随超声时间延长从1 194.1显著上升到1 489.5(6 min),随后逐渐降至1 230.8,表明超声波产生的空穴效应能够使MP分子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到分子表面,但超过6 min后,增加的蛋白表面疏水性又被包裹在凝胶网络中。MP凝胶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超声时间的增加从6.03显著增加到7.68(P<0.05),超过6 min后显著减少,表明超声波处理使MP分子逐渐展开,蛋白质分子间静电作用增强,但过度展开后对其形成凝胶的静电作用力不利。适度的超声时间(0—6 min)使MP凝胶的归一化强度I850/I830比值从0.9805增加至1.023(P<0.05),表明MP与水分子形成的"蛋白-水分子"氢键增多,6 min过后比值减少,蛋白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减弱;超声波处理0—6 min后的MP凝胶保水性从47.5899%快速升至72.9855%(6 min)(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 二硫键 疏水作用力 静电斥力 氢键 保水性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颗粒间表面力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邢耀文 刘敏 +3 位作者 桂夏辉 曹亦俊 高志勇 孙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2-1357,1374,共7页
为深入明晰颗粒间表面力组分,选取玻璃微球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胶体探针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疏水性颗粒间的微观作用力进行测试,借助经典DLVO及扩展DLVO理论对测试结果拟合分析,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亲水性颗粒与疏... 为深入明晰颗粒间表面力组分,选取玻璃微球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胶体探针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疏水性颗粒间的微观作用力进行测试,借助经典DLVO及扩展DLVO理论对测试结果拟合分析,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亲水性颗粒与疏水性颗粒间相互作用力服从经典DLVO理论,在长程范围内静电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离距离在6 nm左右时,颗粒间范德华力克服静电排斥力;两亲水性颗粒间存在着额外的短程水化斥力,拟合发现水化斥力以0.54 nm的衰减长度按单指数模型衰减;两疏水性颗粒间则存在着强烈的疏水引力,力曲线显示:在20~40 nm范围颗粒发生明显的跳入黏附,疏水引力以1.63 nm的衰减长度按单指数模型衰减.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极性水分子与二氧化硅表面氧原子间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表明亲水玻璃基板表面形成致密结构的水化层,诱发水化斥力;而疏水界面水分子没有氢键作用,疏水引力源于疏水界面的水分子重排熵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力 原子力显微镜 DLVO力 水化斥力 疏水力
原文传递
不同密度细粒煤泥对粗粒煤泥浮选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侯诗宇 马力强 +3 位作者 黄根 李吉辉 于跃先 严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13-1819,共7页
分别将0.074 mm粒度以下的低密度(-1.4 g/cm3)、中间密度(1.4~1.8 g/cm3)和高密度(+1.8 g/cm3)细粒煤泥掺入到粗粒煤泥中进行浮选试验,研究不同密度细粒煤泥对粗粒煤泥浮选产率的影响,通过AFM测定低密度、高密度细粒煤泥颗粒与... 分别将0.074 mm粒度以下的低密度(-1.4 g/cm3)、中间密度(1.4~1.8 g/cm3)和高密度(+1.8 g/cm3)细粒煤泥掺入到粗粒煤泥中进行浮选试验,研究不同密度细粒煤泥对粗粒煤泥浮选产率的影响,通过AFM测定低密度、高密度细粒煤泥颗粒与低灰粗颗粒煤之间的作用力,采用SEM观察浮选精煤、尾煤中粗颗粒煤的表面形貌,结合EDLVO理论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间密度细粒煤泥对粗粒煤泥浮选的抑制作用最大,低密度细粒煤泥次之,高密度细粒煤泥最小;粗粒煤泥的粒度越大,其浮选产率受中间密度细粒煤泥的影响越严重;AFM测定的作用力-距离曲线证实了疏水作用力的存在,颗粒疏水性越强,颗粒间的疏水力越大;通过SEM观察发现中间密度细粒煤泥在粗粒煤泥表面的罩盖现象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煤泥 浮选 机理 罩盖 EDLVO 吸附 疏水力
下载PDF
相互作用力及液膜排液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邢耀文 桂夏辉 +1 位作者 曹亦俊 刘炯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85-3192,共8页
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及液膜薄化破裂动力学是揭示浮选黏附机理的核心,也是近年来浮选胶体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深入明晰浮选黏附机理,对当前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及液膜排液动力学模型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对于颗粒气泡间相... 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及液膜薄化破裂动力学是揭示浮选黏附机理的核心,也是近年来浮选胶体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深入明晰浮选黏附机理,对当前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及液膜排液动力学模型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对于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疏水引力可克服颗粒气泡间范德华力和静电斥力,诱发黏附。不同作用程范围内疏水力的来源机制不同:长程疏水力(>20 nm)主要源于固液界面亚微米/纳米气泡桥接,而短程疏水力(<20 nm)则主要源于固液界面水分子重排效应。由于疏水力强烈的吸引性和气液界面变形,颗粒气泡间疏水力的定量表征仍存在较大的挑战。对于颗粒气泡间液膜排液动力学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Stefan-Reynolds平坦膜模型,Taylor模型和Stokes-Reynolds-Young-Laplace(SRYL)模型。Stefan-Reynolds及Taylor模型并未考虑排液过程中气泡表面曲率的变化,其应用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SRYL模型则在描述液膜薄化速率的同时,兼顾了气泡表面在流体力和表面力等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在给定起始与边界条件下,SRYL模型通过数值迭代法与液膜排液试验测试结果对比,可以计算出颗粒气泡间的相互作用力信息;也可通过与相互作用力试验结果对比获得液膜排液数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将SRYL模型与试验测试相结合,对颗粒气泡间疏水力进行定量表征,揭示浮选黏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黏附 相互作用力 疏水力 排液动力学
下载PDF
碳酸钠对白钨矿自载体浮选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纪镇 印万忠 孙忠梅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80,共7页
-10μm白钨矿的浮选回收率低,导致大量白钨矿损失于尾矿中,造成资源浪费,而载体浮选是提高-10μm白钨矿回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粒级以及粒级组成对白钨矿浮选的影响,通过浮选试验、理论计算和仪器检测等方法研究了-10μm细粒级白钨... -10μm白钨矿的浮选回收率低,导致大量白钨矿损失于尾矿中,造成资源浪费,而载体浮选是提高-10μm白钨矿回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粒级以及粒级组成对白钨矿浮选的影响,通过浮选试验、理论计算和仪器检测等方法研究了-10μm细粒级白钨矿的自载体浮选,同时研究了载体比例、载体含量和碳酸钠对白钨矿自载体浮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酸钠为捕收剂时,在合适的载体粒度和载体比例下,自载体浮选是提高-10μm白钨矿回收率的有效方法,碳酸钠可强化白钨矿的自载体浮选,扩大载体比例和载体粒度范围.机理研究表明,白钨矿颗粒间存在引力,使-10μm细粒级白钨矿黏附于载体颗粒上,且疏水性作用是白钨矿发生团聚的主要原因.加入碳酸钠后有利于促进油酸钠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增加颗粒间的疏水力,进而可提高白钨矿的自载体浮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白钨矿 自载体浮选 碳酸钠 油酸钠 疏水力
原文传递
颗粒气泡黏附科学:基于AFM和DWFA的颗粒气泡间疏水作用力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耀文 桂夏辉 +3 位作者 韩海生 孙伟 曹亦俊 刘炯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80-1585,共6页
为探索颗粒气泡体系疏水力的长程及短程来源机制,分别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浮选动态润湿膜分析仪(DWFA)对气泡与同一疏水玻璃基板间的疏水力进行测试。AFM发现气泡与亲水性玻璃基板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单调斥力作用,体系不存在诱发液膜... 为探索颗粒气泡体系疏水力的长程及短程来源机制,分别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浮选动态润湿膜分析仪(DWFA)对气泡与同一疏水玻璃基板间的疏水力进行测试。AFM发现气泡与亲水性玻璃基板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单调斥力作用,体系不存在诱发液膜失稳的引力作用项。疏水性颗粒气泡间的液膜是不稳定的,当AFM负载力到达19.3nN时,力曲线中观察到了明显的跳入黏附现象。疏水玻璃与气泡间的疏水力以3.50nm的衰减长度按单指数模型衰减,液膜在32.96nm临界破裂厚度处破裂。该疏水力倾向于一种短程力(<50nm),其源自界面的水分子重排熵效应。DWFA法同样发现亲水性玻璃基板与气泡间的液膜是稳定的,当总分离压力与气泡内部拉普拉斯压力相等时,液膜到达133nm的平衡膜厚度。疏水性玻璃基板与气泡间的液膜是不稳定的,液膜发生快速薄化并分别在185nm临界膜厚处破裂。对疏水力进行定量求解发现该力以47.30nm的衰减长度衰减,所获得的疏水力为一种长程作用力,该力源于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空化效应。AFM和DWFA排液试验中所用的气泡尺寸分别为微米级及毫米级,疏水力受气泡本身的尺寸影响,与气泡表面的毛细波传播有关,在吸引力作用下大气泡表面会形成更强烈的毛细波震荡。由于疏水界面水分子的热力学不稳定性,这种界面波动会诱发疏水固液界面空化气泡的析出,增加了引力作用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气泡 黏附 疏水力 AFM DWFA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比克白芷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滕晓鹏 任婷 +3 位作者 恽鸿博 时建伟 滕晓旭 曹团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79-2185,共7页
利用光谱法在不同温度和模拟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BYA)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通过静态猝灭机制,BYA使HSA内源荧光发生有规律的猝灭,两者的结合常数K_... 利用光谱法在不同温度和模拟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BYA)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通过静态猝灭机制,BYA使HSA内源荧光发生有规律的猝灭,两者的结合常数K_(a)>1×10^(4) mol·L^(-1),结合位点数n接近于1。BYA与H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G<0、△H>0、△S>0,表明BYA与HSA的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由Före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出不同条件下BYA与HSA的结合距离r为2.95~3.20 nm。BYA使H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导致HSA肽链结构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克白芷素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相互作用 静态猝灭 疏水作用力 构象变化
下载PDF
论疏水絮凝与疏水作用力 被引量:6
8
作者 常青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87-3796,共10页
1982年Israelachvili和Pashley在Nature期刊上报道了以实验测得的疏水作用力,这一发现使当时的学者们倍感兴奋,激起了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经过30多年的研究,疏水作用力被证明客观存在,并被众多科学家所认可.根据这一发现,经典的DLVO理... 1982年Israelachvili和Pashley在Nature期刊上报道了以实验测得的疏水作用力,这一发现使当时的学者们倍感兴奋,激起了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经过30多年的研究,疏水作用力被证明客观存在,并被众多科学家所认可.根据这一发现,经典的DLVO理论应补充疏水作用力,成为扩展的DLVO理论,经典的絮凝理论也应包括疏水絮凝的贡献.迄今疏水絮凝在矿物分选领域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水处理领域尚缺乏认识和研究.本文综述了疏水作用力及疏水絮凝的发现,探讨了疏水作用力的热力学解释和微观机理,指出了水处理技术中涉及到的一些疏水絮凝原理,认为水处理工作者应大力开展疏水絮凝的研究,以疏水絮凝的理论进一步推动水处理科学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絮凝 疏水作用力 水处理 DLVO理论 扩展的DLVO理论
原文传递
颗粒间作用力和eDLVO理论在水煤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强 侯健 +2 位作者 廖长林 张扬 张建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28-3740,共13页
综述水煤浆中颗粒间作用力情况,详细总结和论述近年来涉及e DLVO理论的作用力和典型计算公式、颗粒间作用力的发展历史,以及对于范德华力、双电层力和疏水力的各种计算表达式和研究成果;论述近年来煤颗粒间作用力的应用以及e DLVO理论... 综述水煤浆中颗粒间作用力情况,详细总结和论述近年来涉及e DLVO理论的作用力和典型计算公式、颗粒间作用力的发展历史,以及对于范德华力、双电层力和疏水力的各种计算表达式和研究成果;论述近年来煤颗粒间作用力的应用以及e DLVO理论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水煤浆中颗粒间作用力主要通过改变悬浮液中煤颗粒的聚集状态,进而对水煤浆的流变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水煤浆中微观颗粒间作用力可以通过宏观手段来调节,进而优化水煤浆的浓度和稳定性等;eDLVO理论是宏观参数与微观颗粒间作用力建立关联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颗粒间作用 DLVO eDLVO 疏水力
下载PDF
他莫昔芬与β-乳球蛋白的结合机制研究
10
作者 龙金华 石欢欢 +1 位作者 陈晋 曾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12-16,21,共6页
目的探讨β-乳球蛋白(BLG)作为他莫昔芬载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光谱技术,研究β-乳球蛋白与他莫昔芬的结合机理。结果他莫昔芬可以导致BLG发生荧光猝灭,其K_(q)值远高于动态猝灭常数的最大K_(q)值[(2.0×10^(10)mol/(L·s)],在... 目的探讨β-乳球蛋白(BLG)作为他莫昔芬载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光谱技术,研究β-乳球蛋白与他莫昔芬的结合机理。结果他莫昔芬可以导致BLG发生荧光猝灭,其K_(q)值远高于动态猝灭常数的最大K_(q)值[(2.0×10^(10)mol/(L·s)],在不同pH值条件下猝灭常数值是不同的,热力学参数△H和△S值均大于0。BLG可与他莫昔芬结合形成BLG-他莫昔芬复合物,其吸热过程以疏水力为主要作用力。他莫昔芬与BLG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结合模式,这主要取决于BLG的EF环的开闭状态。结论BLG具有结合他莫昔芬的能力,显示了BLG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他莫昔芬 静态猝灭 疏水力 荧光猝灭 药物载体 热力学分析 结合机制
下载PDF
不同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对低氧化度氧化石墨插层机理的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阳 解鑫 +1 位作者 孙春宝 寇珏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90,共7页
以人造石墨为原料制备了低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MOG),并研究了具有不同极性基团和不同碳链长度的表面活性剂对氧化石墨的插层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和Zeta电位仪对插层前后... 以人造石墨为原料制备了低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MOG),并研究了具有不同极性基团和不同碳链长度的表面活性剂对氧化石墨的插层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和Zeta电位仪对插层前后的氧化石墨进行表征,探讨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其插层能力的影响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插层机理.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其极性端与氧化石墨的羧基、羟基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进入氧化石墨层间进行插层,其插层效果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容易增大氧化石墨的层间距.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通过与氧化石墨之间形成氢键和疏水作用力来进行插层.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的分子大小越大,非极性端的碳链越长,其插层能力越强.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表面活性在氧化石墨层间的插层机理,同时也对氧化石墨插层改性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石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低氧化度氧化石墨 插层 层间距 疏水作用力
下载PDF
BSA荧光探针对醋氯芬酸含量的测定及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艳妮 马红燕 王文山 《化学工程师》 CAS 2021年第1期64-68,共5页
酸性条件下,醋氯芬酸(ACF)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性荧光有规律的猝灭,据此建立了定量测定ACF的新体系。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猝灭值ΔF与ACF的浓度在1.4×10-8~0.99×10-6g·mL^(-1)(R2=0.9925)范围内呈良好的... 酸性条件下,醋氯芬酸(ACF)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性荧光有规律的猝灭,据此建立了定量测定ACF的新体系。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猝灭值ΔF与ACF的浓度在1.4×10-8~0.99×10-6g·mL^(-1)(R2=0.992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1×10-8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0.43%(n=5,c=2.8×10-7g·mL^(-1))。该方法用于片剂中ACF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实验研究了温度对KSV的影响以及UV-Vis光谱的变化,结果都表明ACF以动态方式猝灭了BSA的荧光。根据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二者的结合比为1∶1,具体的结合位置在BSA的ⅡA位点。热力学公式得出ΔH>0,ΔS>0,ΔG<0,表明ACF和BSA之间为疏水作用力,反应自发进行。同步荧光法表明ACF更接近BSA的色氨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醋氯芬酸 结合位置 同步荧光 疏水作用力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姜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兰瑞家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15-1718,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C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变温试验研究二者之间的猝灭类型,求算结合数(n)和结合常数。结果静态猝灭是导致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CU与BSA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0)为5.26×106(21℃)和4.60... 目的研究姜黄素(C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变温试验研究二者之间的猝灭类型,求算结合数(n)和结合常数。结果静态猝灭是导致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CU与BSA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0)为5.26×106(21℃)和4.60×106(31℃),n为1.35。通过计算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推断CU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力为主。结论荧光法适合于研究CU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结合反应 疏水力
原文传递
论疏水作用力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青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11-3820,共10页
疏水絮凝是天然水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也是水处理中常被利用的原理.而疏水作用力则是引起疏水絮凝的最主要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过去30多年里,科学家们从实验测定、数值模拟及理论研究3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人们对疏... 疏水絮凝是天然水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也是水处理中常被利用的原理.而疏水作用力则是引起疏水絮凝的最主要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过去30多年里,科学家们从实验测定、数值模拟及理论研究3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人们对疏水作用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及研究所具有的高难度,目前疏水作用力的理论仍不够完善.为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疏水作用力的一些特性及影响因素,如疏水作用力的实验规律、疏水作用的距离范围、疏水作用力的粒度界限、表面接触角对疏水作用力的影响、电解质对疏水作用力的影响及温度对疏水作用力的影响等.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归纳表明,实验规律有单指数函数模型、双指数函数模型及幂函数模型,作用距离范围分为短程作用力及长程作用力,微粒半径大于临界半径时才可产生疏水作用力,疏水作用力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电解质对疏水作用力基本无影响,关于温度的影响,迄今尚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疏水作用力 疏水絮凝 DLVO理论 扩展的DLVO
原文传递
新型两亲性聚酰胺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迟咏梅 徐松杰 +1 位作者 曹玉廷 董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9-275,共7页
为了设计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和了解作用机理提供依据,分析两亲性聚酰胺与水相互作用的特征与本质,本文合成了新型水溶性高分子聚柠檬酰丙二胺,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一种含环己基基团的两亲性聚柠檬酰丙二胺。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凝胶渗透色... 为了设计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和了解作用机理提供依据,分析两亲性聚酰胺与水相互作用的特征与本质,本文合成了新型水溶性高分子聚柠檬酰丙二胺,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一种含环己基基团的两亲性聚柠檬酰丙二胺。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凝胶渗透色谱和示差扫描量热法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改性的聚柠檬酰胺能形成不可冰冻束缚水,而且比传统的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和聚维酮形成的不可冰冻束缚水多1倍。改性后聚合物中水的比热容增加约36%。聚合物和水之间产生的疏水相互作用,可将水分子更紧密地束缚在聚合物中。改性后的聚合物的疏水性强,造成了水分子彼此紧密束缚程度提高,为不可冰冻束缚水含量的增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高分子 疏水作用 不可冰冻束缚水 比热容
下载PDF
D-半乳糖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怀斌 徐畅 邢汝月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8期67-69,共3页
用光谱法研究了D-半乳糖(D-Ga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D-Gal浓度的增大,BSA的荧光光谱发生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且BSA的最大发射峰蓝移;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D-Gal使BSA的疏水性增强,骨架变得松... 用光谱法研究了D-半乳糖(D-Ga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D-Gal浓度的增大,BSA的荧光光谱发生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且BSA的最大发射峰蓝移;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D-Gal使BSA的疏水性增强,骨架变得松散;热力学分析表明,疏水作用力是D-Gal与BSA间的主要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D-Gal) 牛血清白蛋白(BSA) 光谱分析 疏水作用力
下载PDF
基于亚稳态液膜空化的长程疏水力作用机制
17
作者 包西程 邢耀文 +4 位作者 张凡凡 张德轲 刘秦杉 杨海昌 桂夏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疏水力作为胶体物理化学及生物大分子体系中重要作用力,具有典型的多尺度作用程特征,其中亚稳态液膜空化气泡桥接诱发长程疏水力和固液界面水分子重排熵效应诱导短程疏水力假说占据着当前学术主流,但仍缺少系统理论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基... 疏水力作为胶体物理化学及生物大分子体系中重要作用力,具有典型的多尺度作用程特征,其中亚稳态液膜空化气泡桥接诱发长程疏水力和固液界面水分子重排熵效应诱导短程疏水力假说占据着当前学术主流,但仍缺少系统理论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基于亚稳态液膜空化的长程疏水力作用机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全氟辛基三氯硅烷疏水化颗粒与表面间长程疏水力进行了系统研究.AFM力测试结果表明:长程疏水力作用程随接近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第十次接触时进针曲线跳入黏附距离达到502.01 nm,退针曲线中观察到了预示空化气泡毛细桥断裂的台阶.此外,发现经典毛细力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进针曲线,通过计算得到毛细桥体积约为0.30μm^(3),从理论角度直接验证了亚稳态液膜空化气泡毛细桥的存在.进一步借助GROM ACS(GROningen M A chine for Chemical Simulations)大尺度牵引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尺度探索疏水颗粒分离过程中空化气泡毛细桥产生、演化过程与力学行为的内在关联机制,结果表明:疏水颗粒从基板表面跳出分离瞬间,产生的局部压降吸引氮气分子向液膜内部扩散从而形成空化气泡毛细桥,同时,在毛细桥断裂时刻在计算弹簧势力曲线中观察到了力跳跃行为.最后研究了溶液气体含量对长程疏水力的影响规律,发现气体分子含量和空化气泡毛细桥体积增长速率与毛细桥拉伸断裂长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表明了长程疏水力的气体浓度依赖效应.基于亚稳态液膜空化的长程疏水力作用机制的揭示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胶体物理化学及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同时对调控实际矿物浮选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程疏水力 原子力显微镜 空化 毛细力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的疏水力常数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市委 陈松降 +3 位作者 陶秀祥 石开仪 陈鹏 陈文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36-2244,共9页
浮选实验表明油泡对低阶煤颗粒的捕收能力要远强于传统浮选过程的起泡。这主要是由于油泡表面被捕收剂覆盖,其表面疏水性要远高于气泡表面的疏水性。因此,在油泡浮选矿化过程中,低阶煤颗粒-油泡间水化膜的薄化速度要远快于煤颗粒-气泡... 浮选实验表明油泡对低阶煤颗粒的捕收能力要远强于传统浮选过程的起泡。这主要是由于油泡表面被捕收剂覆盖,其表面疏水性要远高于气泡表面的疏水性。因此,在油泡浮选矿化过程中,低阶煤颗粒-油泡间水化膜的薄化速度要远快于煤颗粒-气泡间的薄化速度。诱导时间测试发现,随着DAH溶液浓度从10-7mol/L增加到5×10-5mol/L时,低阶煤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从93ms下降到12ms。随着DAH溶液浓度从5×10-5mol/L增加到10-3mol/L时,低阶煤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从12ms增加到35ms。当DAH浓度由10-7mol/L(纯去离子水溶液)增加到5×10-5mol/L,低阶煤颗粒-油泡间的诱导时间由35ms降低到10ms。随着DAH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到10-3mol/L时,低阶煤颗粒-油泡间的诱导时间由10ms增加到25ms。为了从微观尺度下去表征油泡表面较气泡表面所具有的强疏水性,本文通过低阶煤颗粒-油/气泡间的诱导时间,利用non-DLVO理论及Stefan-Reynolds水化膜薄化模型,拟合出初始水化膜厚度h与疏水性常数K132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了低阶煤颗粒-油/气泡间的疏水力常数K132与十二烷胺盐酸盐DAH溶液浓度的关系。疏水力常数K132拟合结果表明,当DAH溶液的浓度为5×10-5mol/L时,低阶煤颗粒-油泡间的疏水力常数K132约为低阶煤颗粒-气泡间的疏水力常数K132的3倍;当DAH溶液的浓度为10-6mol/L时,前者是后者的15倍。因此,油泡表面较气泡具有更强的疏水性质。从而解释了低阶煤-油泡浮选矿化过程优于传统浮选过程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疏水力常数 水化膜 油泡 诱导时间 non-DLVO理论
下载PDF
试论油团聚法回收黄金工艺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建军 梁经冬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27-31,共5页
本文评述了油团聚法回收黄金的新工艺.对其机理作了深入的探讨.通过粒子间的作用势能定量计算和热力学分析,论述了预先疏水化的必要性.并对中性油、搅拌条件在油团聚过程中的作用作了阐明.
关键词 油团聚法 黄金 回收
下载PDF
微粒矿物诱导疏水絮凝中的疏水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少先 卢寿慈 《武汉钢铁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25-231,共7页
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使微粒矿物表面疏水化而使其悬浮体产生聚团的现象,称为诱导疏水絮凝。它与常规的胶体聚沉现象不同,不能为DLVO理论所解释。本文通过对颗粒间疏水粘着力及润湿接触角、zeta电位的测量和体系的疏水絮凝行为的研究,... 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使微粒矿物表面疏水化而使其悬浮体产生聚团的现象,称为诱导疏水絮凝。它与常规的胶体聚沉现象不同,不能为DLVO理论所解释。本文通过对颗粒间疏水粘着力及润湿接触角、zeta电位的测量和体系的疏水絮凝行为的研究,获得如下结论:疏水作用力对诱导疏水絮凝起支配作用;当微粒表面有足够大的润湿接触角而颗粒产生疏水吸引力时,才能使微粒悬浮体强烈聚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疏水粘着力 疏水作用 选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