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转型背景下不可忽视的新能源:天然氢 被引量:12
1
作者 田黔宁 张炜 +2 位作者 王海华 邵明娟 姚树青 《中国地质调查》 2022年第1期1-15,共15页
世界能源结构正面临着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过渡的第3次转变,氢气作为易燃且燃烧时不产生污染的清洁能源,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氢的工业生产主要通过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电解水制取,对天然氢的勘探开发刚刚起步,仅在非洲... 世界能源结构正面临着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过渡的第3次转变,氢气作为易燃且燃烧时不产生污染的清洁能源,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氢的工业生产主要通过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电解水制取,对天然氢的勘探开发刚刚起步,仅在非洲马里开采出天然氢。但是,天然氢已在世界各地被陆续发现,据相关文献报道天然氢可能来源于深源、水岩反应和水的辐解等非生物成因以及热成因、微生物成因等生物成因;天然氢包括游离氢、包裹体氢和溶解态氢3种类型;全球天然氢分布广泛、潜力巨大,据最新估算,除深源氢以外的天然氢潜在估算量近(254±91)×10^(9) m^(3)/a;目前在马里、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及欧洲的部分国家都已陆续开展了天然氢勘探开发工作。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天然氢有望成为氢能生产的重要部分。基于前人的大量研究,介绍了天然氢成因、分类、以及全球天然氢的发现情况,总结了国外天然氢勘探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在地下寻找天然氢的潜力,旨在为我国未来天然氢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新能源 天然氢 赋存 成因 资源量 勘探开发 潜力
下载PDF
天然氢气藏地质特征、形成分布与资源前景 被引量:5
2
作者 魏琪钊 朱如凯 +6 位作者 杨智 吴松涛 成大伟 刘翰林 王小妮 蒋文琦 范雨辰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3-1122,共10页
天然氢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地质成因的、可再生清洁氢,或将改变未来的氢气能源格局。基于对国内外天然氢勘探和利用现状、研究进展等调研,取得以下4点认识:①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已在天然氢气藏勘探研究中取得积极进... 天然氢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地质成因的、可再生清洁氢,或将改变未来的氢气能源格局。基于对国内外天然氢勘探和利用现状、研究进展等调研,取得以下4点认识:①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已在天然氢气藏勘探研究中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仍处于未起步阶段;②天然氢气藏具有5个地质特征,即氢源分布广泛、断层裂缝是氢主要运移通道、游离氢决定资源量大小、资源甜点区埋深浅及氢气藏属于动态成藏系统;③天然氢有深层脱气、蛇纹石化、水的裂解等多种成因机制,天然氢气藏主要分布在陆上火成岩区、金伯利岩、矿体、蒸发岩、油气田、裂谷带岩体和前寒武纪基底7个区域;(4)现有的氢生成量估算值(254±91)×10^(9)m^(3)/a远低于实际,天然氢有望成为全球清洁氢的主要来源。此外,围绕天然氢学科建立和中国天然氢领域发展面临的理论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天然氢气藏 清洁氢 勘探现状 地质特征 形成机制 资源潜力
原文传递
氢气加热炉炉管设计选材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晓冬 岳进才 《炼油设计》 2000年第8期28-30,共3页
以操作条件苛刻、选材难度大的加氢处理装置氢气加热炉炉管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其高温、高压、临氢操作的介质环境特点 ,从理论上探讨了氢腐蚀、高温硫化氢腐蚀、连多硫酸腐蚀产生的机理、腐蚀形态和影响因素 ,最后提出了工程设计选材应... 以操作条件苛刻、选材难度大的加氢处理装置氢气加热炉炉管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其高温、高压、临氢操作的介质环境特点 ,从理论上探讨了氢腐蚀、高温硫化氢腐蚀、连多硫酸腐蚀产生的机理、腐蚀形态和影响因素 ,最后提出了工程设计选材应遵循Nelson曲线和Couper曲线的原则 ,并以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加氢精制装置的设计为实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 加氢处理 氢气 加热炉 炉管设计 腐蚀 材料
下载PDF
Origin,discovery,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global natural hydroge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carbon neutrality” 被引量:6
4
作者 Qian-ning Tian Shu-qing Yao +2 位作者 Ming-juan Shao Wei Zhang Hai-hua Wang 《China Geology》 CAS 2022年第4期722-733,共12页
Global energy structure is experiencing the third transition from fossil energy to non-fossil energy,to solve future energy problems,cope with climate change,and achieve net-zero emissions targets by 2050.Hydrogen is ... Global energy structure is experiencing the third transition from fossil energy to non-fossil energy,to solve future energy problems,cope with climate change,and achieve net-zero emissions targets by 2050.Hydroge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potential clean energy in this centu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neutrality.At present,the industrial methods for producing hydrogen are mainly by steam-hydrocarbon(such as coal and natural gas)reforming and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whil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hydrogen had just started.According to this literature review:(1)Natural hydroge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including free hydrogen,hydrogen in inclusions and dissolved hydrogen;(2)natural hydrogen could be mainly from abiotic origins such as by deep-seated hydrogen generation,water-rock reaction or water radiolysis;(3)natural hydrogen is widely distributed and presents great potential,and the potential natural hydrogen sources excluding deep source of hydrogen is about(254±91)×10^(9) m^(3)/a according to a latest estimate;(4)at present,natural hydrogen has been mined in Mali,and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hydrogen has also been carried out in Australia,Brazil,the United States and some European countries,to find many favorable areas and test some technical methods for natural hydrogen exploration.Natural hydrogen is expected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hydrogen energy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energy pattern.Based on a thorough literature review,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 origin,classification,and global discovery of natural hydrogen,as well as summarized the current global status and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hydroge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natural hydroge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eutrality Energy transition New energy hydrogen energy Natural hydrogen OCCURRENCE GENESIS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下载PDF
冀中晋县凹陷区地表地球化学勘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祁士华 董勇 +1 位作者 柳建华 邱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冀中晋县凹陷内油气藏高含硫化氢组分.硫化氢既对油田开采产生危害又是硫的一种特殊资源,查明该区石油及硫化氢的分布和贮量为安全开发区内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介绍了在该区开展的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方法.通过对地表土壤中硫化氢和酸解... 冀中晋县凹陷内油气藏高含硫化氢组分.硫化氢既对油田开采产生危害又是硫的一种特殊资源,查明该区石油及硫化氢的分布和贮量为安全开发区内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介绍了在该区开展的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方法.通过对地表土壤中硫化氢和酸解烃等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探明了本区油气藏的分布和硫化氢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解烃 硫化氢 地球化学勘查 油气藏
下载PDF
Physical Experiments and Mechanism Study on the Occurrence State of Hydrogen in Clay Minerals
6
作者 WANG Lu JIN Zhi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70-71,共2页
In recent years,natural hydrogen has been discovered in various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which has sparked a global interest among geologists and led to a surge in the exploration ... In recent years,natural hydrogen has been discovered in various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which has sparked a global interest among geologists and led to a surge in the exploration of hydrogen gas(Klein et al.,2019;Prinzhofer et al.,2019;Moretti and Webber,2021;Scott,2021;Bezruchko,2022).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occurrence state of natural hydrogen gas,which hind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behavior in underground storage and 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hydrogen clay minerals hydrogen adsorp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natural hydrogen exploration 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
下载PDF
非洲马里气田天然氢气井勘探案例介绍及全球天然氢气勘探进展
7
作者 苏宇通 金之钧 +1 位作者 刘润超 王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2-1510,共9页
为了促进中国天然氢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推动天然氢气分布、富集机制以及成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文献调研剖析了非洲陶德尼盆地马里天然氢气勘探实例,同时介绍了全球天然氢气勘探进展。研究表明:马里氢气田的氢最可能的来源是西非克拉... 为了促进中国天然氢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推动天然氢气分布、富集机制以及成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文献调研剖析了非洲陶德尼盆地马里天然氢气勘探实例,同时介绍了全球天然氢气勘探进展。研究表明:马里氢气田的氢最可能的来源是西非克拉通Leo-Man地盾2.2~2.1 Ga岩石的活跃蛇纹石化作用,是岩石中的二价铁与水反应的产物。该氢气田发育两种类型的储层:上部储层为白云质碳酸盐岩,其中氢气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下部储层为砂岩,氢气主要以溶解态存在。氢气主要沿着断裂从氢源运移到储层,并在辉绿岩盖层的封闭下成藏。全球从事天然氢气勘探的公司数量已从2020年的3家增加到2023年的40家,多个国家已经开始发放氢气勘探许可证,但总体而言天然氢气的勘探和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成功案例较少,需要加强科学探索和技术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碳中和 天然氢气 氢气勘探 马里气田 陶德尼盆地 非洲
下载PDF
无机成因天然氢气的形成机理与中国天然氢气资源潜力分析
8
作者 钟治奇 周文 +2 位作者 章威 陶辉飞 伏美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2-952,965,共12页
作为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氢气被视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资源。当前,所有人工制备的氢气成本过高,难以与化石燃料带来的经济效益竞争,唯有天然氢气(即金氢)能够为氢气经济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动力。天然氢气是一种无碳、可持续利用... 作为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氢气被视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资源。当前,所有人工制备的氢气成本过高,难以与化石燃料带来的经济效益竞争,唯有天然氢气(即金氢)能够为氢气经济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动力。天然氢气是一种无碳、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地下不断生成的天然氢气渗透到地表的现象,也暗示着地下存在更大的氢气储量。然而,目前对天然氢气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天然氢气研究的核心将集中于探索天然氢气的成因机理及其资源潜力评价。在综述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无机成因天然氢气的3种主要赋存状态,包括游离态氢、包裹体中的氢和水中的溶解氢。基于现有理论和已发现的天然氢气特征,从深源氢、蛇纹石化作用、水的辐解作用和岩石破裂产氢4个方面总结了无机成因天然氢气的形成机理;并通过对比这4类天然氢气的生氢能力,探讨其能源潜力。在生氢机理与地质富集条件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已发现天然氢气的地点,总结并预测了可能具有天然氢气藏的地区,为中国天然氢气的发展与探索提供战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氢气 赋存状态 无机成因 资源潜力 氢气勘探
下载PDF
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商业示范应用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牟琳 李海洋 +1 位作者 陈勇 邓锦霞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2年第4期14-17,I0002,共5页
简要介绍了加氢站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灰氢、蓝氢和绿氢的主要制氢方式和特点,高压气态、低温液态、液氨、甲醇、有机液体、金属氢化物等氢气的主要储运技术以及优缺点,提出了氨现场制氢加氢站的技术路线。介绍了氨制氢工艺流程... 简要介绍了加氢站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灰氢、蓝氢和绿氢的主要制氢方式和特点,高压气态、低温液态、液氨、甲醇、有机液体、金属氢化物等氢气的主要储运技术以及优缺点,提出了氨现场制氢加氢站的技术路线。介绍了氨制氢工艺流程和氨现场制氢加氢站工艺流程以及氨现场制氢的优势,对氨现场制氢加氢站与外供氢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行了经济分析,提出了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站发展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以依法合规为准绳推进政策法规建设;二是以技术工艺为依托防控安全环保风险;三是以能力建设为目标培养加氢站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站 现场 制氢 商业 示范 应用 探索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119
10
作者 张水昌 朱光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共8页
四川盆地是一个高度富气的盆地,在四川盆地已发现的海相大中型气田多以孔隙型储层为主,普遍含有硫化氢(一般占天然气体积的0.2%~17%),烃类主要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充足的气源是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古隆起为海相油... 四川盆地是一个高度富气的盆地,在四川盆地已发现的海相大中型气田多以孔隙型储层为主,普遍含有硫化氢(一般占天然气体积的0.2%~17%),烃类主要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充足的气源是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古隆起为海相油气的聚集提供了圈闭条件,富含膏盐的白云岩储层为硫化氢的形成提供了硫源和催化条件。海相层系大多经历过较大的埋深,这为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发生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而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过程更为原油裂解提供了催化条件,导致气藏中既富含硫化氢又富含甲烷气。研究表明,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成藏条件优越,是最现实的勘探目的层系;四川盆地邻近膏盐层上下的大量薄层席状分布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为潜在的勘探目的层;川东地区是四川盆地勘探潜力最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天然气 成藏特征 硫化氢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原油裂解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中国含硫化氢天然气的研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21
11
作者 朱光有 戴金星 +3 位作者 张水昌 李剑 金强 陈践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共4页
我国目前已在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发现了含硫化氢气藏 ,含硫化氢天然气和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已成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硫化氢极强的毒性和腐蚀性 ,威胁着钻采生产过程中的每一... 我国目前已在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发现了含硫化氢气藏 ,含硫化氢天然气和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已成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硫化氢极强的毒性和腐蚀性 ,威胁着钻采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极易发生事故。而目前国内外对硫化氢的成因机理、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等方面的认识尚不能做到有效预测 ,安全钻采等工艺技术尚不配套成熟 ,在硫化氢出现时的防御措施也不到位 ,因此尽快开展硫化氢研究已是当务之急。研究了硫化氢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地质认识不足 ,形成机理掌握不够 ,地化特性考虑不充分等。指出了中国含硫化氢天然气资源潜力在陆上已开发气区和海陆碳酸盐岩储层中都十分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含硫 勘探前景 天然气资源 气藏 渤海湾盆地 碳酸盐岩储层 中国 分等 到位
下载PDF
高含量氢气赋存的地质背景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孟庆强 金之钧 +5 位作者 孙冬胜 刘全有 朱东亚 刘佳宜 黄晓伟 王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6,共9页
氢气作为一种可燃气体,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随着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从自然界中获得氢气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地质条件下能否形成高含量氢气,它们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如何,目前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 氢气作为一种可燃气体,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随着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从自然界中获得氢气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地质条件下能否形成高含量氢气,它们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如何,目前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比不同地质条件下氢气的形成及富集规律,发现在裂谷系统以及板块俯冲带前缘均可能发育高含量氢气气藏。通过进一步总结氢气在不同大地构造位置的分布特征,认为控制我国含油气盆地分布的板块碰撞带和俯冲带及其周缘,具备高含量氢气发育的地质条件,而且,这些构造位置上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具备较好的天然气保存条件,有利于高含量氢气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量氢气 发育条件 勘探方向 板块碰撞带 板块俯冲带
下载PDF
轻烃及硫化物气体测量找寻多金属隐伏矿方法试验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生郁 徐丰孚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8-138,127,共12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硫化物气体作指标勘查金属矿床的工作国内外均处于初试阶段。近几年我们用硫化氢、二氧化硫及轻烃气体 (C1—C4烷烃和烯烃 )作指标对十个不同景观条件不同地区的铅锌矿、铜钼矿、金矿、铜镍等多金属矿床进行了土壤及...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硫化物气体作指标勘查金属矿床的工作国内外均处于初试阶段。近几年我们用硫化氢、二氧化硫及轻烃气体 (C1—C4烷烃和烯烃 )作指标对十个不同景观条件不同地区的铅锌矿、铜钼矿、金矿、铜镍等多金属矿床进行了土壤及地表岩石测量勘查隐伏矿的方法试验 ,取得很好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寻找多金属隐伏矿的一种有效的气体测量方法 ,它可用于寻找覆盖厚度几米到 4 0 0多米运积物覆盖区隐伏矿及基岩面下埋藏 4 0 0多米盲矿的地表土壤和岩石测量以及岩体评价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隐伏矿床 测量法 轻烃气体 硫化烃
下载PDF
群孔抽水试验与同位素分析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来永伟 李本军 +1 位作者 王志奇 齐荣贵 《中国煤炭地质》 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
田庄煤矿主采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组16上及17煤层,威胁煤层开采的地下水水源主要为十下灰、十三、十四灰和奥灰含水层。其中十三、十四灰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可按同一含水层看待。十下灰岩水为16上煤的直接充水水源,十三、十四灰灰岩水和... 田庄煤矿主采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组16上及17煤层,威胁煤层开采的地下水水源主要为十下灰、十三、十四灰和奥灰含水层。其中十三、十四灰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可按同一含水层看待。十下灰岩水为16上煤的直接充水水源,十三、十四灰灰岩水和奥灰灰岩水为16上及17煤层的底板间接充水水源,在构造地段有可能转化为直接充水水源。在研究煤矿群孔放水试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氢氧同位素资料,结果表明井田内十下灰和奥灰含水层有各自的补、径、排系统,正常情况下水力联系较弱;十三、十四灰含水层与十下灰和奥灰含水层均发生着水力联系,在采掘及导水断层的影响下,其含水层间地下水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两种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增加了成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放水试验 水力联系 地下水年龄 水文地质勘查 田庄煤矿
下载PDF
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方案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7
15
作者 吉宇 毛晨瑞 +2 位作者 孙俊 郎明刚 石磊 《火箭推进》 CAS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核热火箭发动机是未来实现载人火星探测的首选动力方案,其具备高比冲、大推力和长工作寿命等优点。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较少,亟需开展核热推进技术理论及方法的研究。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分析与设计是关键问题之一,对推进系统总体设计... 核热火箭发动机是未来实现载人火星探测的首选动力方案,其具备高比冲、大推力和长工作寿命等优点。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较少,亟需开展核热推进技术理论及方法的研究。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分析与设计是关键问题之一,对推进系统总体设计有重要意义。分析了3种可用于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的方案特点,基于闭式膨胀循环设计了比冲为910 s的氢气核热推进系统和比冲为390 s的氨气核热推进系统方案,对比发现氢气系统更适合于载人深空探测,而氨气系统在推进剂长期在轨储存和对涡轮泵及反应堆的设计要求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胜任轨道高度变化相对较小的长期多次空间探测任务,作为液氧甲烷发动机的补充和替代。此外,结合设计过程以及核火箭发动机与化学火箭发动机的差异,围绕系统循环分析与设计提出了几点研究内容,为我国核热推进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火箭发动机 氢气 氨气 系统循环 载人火星探测
下载PDF
延长探区延长组陆相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红卫 李贤庆 +4 位作者 周宝刚 杨杰 张伟 王哲 高文杰 《矿业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99-108,共10页
通过页岩气样品的气体组分含量及稳定碳、氢同位素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陆相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延长探区延长组陆相页岩气成因和来源。结果表明:(1)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以烷烃类气体为主(... 通过页岩气样品的气体组分含量及稳定碳、氢同位素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陆相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延长探区延长组陆相页岩气成因和来源。结果表明:(1)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以烷烃类气体为主(87.89%~99.66%),甲烷含量均小于95%(60.44%~91.68%),重烃组分含量高,干燥系数较低(64.00%~93.43%),非烃气体含量低(以N_2和CO_2为主,分别为0.68%和1.36%),为典型的湿气;(2)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碳同位素值分别分布在-53.4‰^-46.3‰、-39.7‰^-31.9‰、-34.3‰^-29.6‰和-33.8‰^-25.0‰之间,碳同位素总体上表现为δ^(13)C_1<δ^(13)C_2<δ^(13)C_3<δ^(13)C_4的正碳同位素序列,仅少部分样品δ^(13)C_3和δ^(13)C_4发生倒转;(3)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以热成因气为主,主要为来源于低熟—成熟阶段的偏腐泥型页岩干酪根裂解形成的油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地球化学特征 碳氢同位素 延长组 延长探区
下载PDF
输气管线内腐蚀速度的逐步回归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平 黎龙轩 唐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为了更深入地探索天然气管线中所输介质与内腐蚀之间的关系 ,利用实验获得的在气相或液相中H2 S、CO2 、缓蚀剂浓度与其所导致的内腐蚀速度值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确定H2 S、CO2 、缓蚀剂与内腐蚀速度之间的最佳的逐步回归方程 ,以达... 为了更深入地探索天然气管线中所输介质与内腐蚀之间的关系 ,利用实验获得的在气相或液相中H2 S、CO2 、缓蚀剂浓度与其所导致的内腐蚀速度值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确定H2 S、CO2 、缓蚀剂与内腐蚀速度之间的最佳的逐步回归方程 ,以达到预测内腐蚀速度的目的 ;并将此方程计算结果与实际腐蚀情况相比较以验证其可信度。所有逐步回归过程及预测由编写的程序系统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输气管线 二氧化碳腐蚀 硫化氢腐蚀 缓蚀剂 腐蚀速度 逐步回归预测
下载PDF
国外白氢勘查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18
作者 吴珍珠 张万益 +2 位作者 王丰翔 黄宽 史淳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5-1405,共11页
氢能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天花板,在能源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氢能仅被视为一种二次能源,不具备大规模、稳定开发的特点,而且绝大多数氢能制备来自化石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与清洁能源的目的相背离。由于过度依赖化石能... 氢能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天花板,在能源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氢能仅被视为一种二次能源,不具备大规模、稳定开发的特点,而且绝大多数氢能制备来自化石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与清洁能源的目的相背离。由于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地质氢(白氢)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处高含量(>10%)白氢报道,尤其是法国东北部洛林盆地白氢矿床的发现,据估算,该矿床氢气资源量在6×10^(6)~2.5×10^(8) t之间。白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能源。基于前人的大量研究,介绍了氢能来源分类,对比分析了白氢与工艺制氢相比,具有环保零碳、生产成本极低、可再生三大天然优势。依据国际上白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地球拥有一套完备的产氢机制。相关研究表明,高含量白氢广泛分布在裂谷、板块俯冲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等区域,白氢的资源前景和应用前景广阔,美欧等国家正加紧布局白氢勘查。中国也具备白氢矿床发育的地质条件,然而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白氢研究工作有待提升,基于此,对中国白氢地质工作提出3点建议:启动松辽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白氢调查试点,加强综合研究和理论技术研发,建设高素质的白氢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氢能 白氢 松辽盆地 柴达木盆地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黄骅坳陷大港探区高含H_2S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19
作者 国建英 付立新 +7 位作者 肖鑫 王东良 李剑 张璐 肖敦清 谢增业 柳晓萱 王金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1-38,共8页
渤海湾盆地继冀中坳陷晋县凹陷发现H_2S气藏后,在黄骅坳陷大港探区又发现了高含H_2S气藏,在煤成气气藏中发现如此高含量的H_2S和CO_2在国内还属首次,酸性气体的成因也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通过气、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认为该区高... 渤海湾盆地继冀中坳陷晋县凹陷发现H_2S气藏后,在黄骅坳陷大港探区又发现了高含H_2S气藏,在煤成气气藏中发现如此高含量的H_2S和CO_2在国内还属首次,酸性气体的成因也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通过气、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认为该区高含量H_2S归因于TSR反应,揭示了煤成气区同样可以发生TSR,丰富了过去只在海相原油裂解气区发生TSR的地质认识;高含量有机或有机-无机混合的CO_2除了与碳酸盐岩的热变质、TSR有关外,与烃类气体属于煤成气有很大的关系。黄骅坳陷大港探区H_2S的富集受储层中的硫源丰富程度和地层温度的控制,高含H_2S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石炭系—二叠系覆盖且埋深较大的中南部地区,如埕海、泊古—乌马营—王官屯等地区。研究成果对该区高含酸性天然气形成机制以及天然气下一步勘探部署工作都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TSR 天然气成因 大港探区 黄骅坳陷
下载PDF
苏干湖湿地与奎屯诺尔湿地之间水力联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平平 王晓丹 陈海龙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9-435,共7页
选择位于柴达木西北部苏干湖盆地苏干湖湿地和奎屯诺尔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氢氧同位素、地下水动态、地球物理勘探及遥感解译技术与方法,对苏干湖湿地与奎屯诺尔湿地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苏干湖湿地地下水主要接受... 选择位于柴达木西北部苏干湖盆地苏干湖湿地和奎屯诺尔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氢氧同位素、地下水动态、地球物理勘探及遥感解译技术与方法,对苏干湖湿地与奎屯诺尔湿地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苏干湖湿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补给,奎屯诺尔湿地地下水主要接受阿尔金山冰川融水通过地下径流补给;(2)苏干湖湿地与奎屯诺尔湿地之间的青石沟洪积扇存在阻水断层,为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无地下水力联系。研究成果为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地下水动态 地球物理勘探 水力联系 苏干湖湿地 奎屯诺尔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