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
作者 王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0,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理论,构建4个不同含氧官能团模拟系统(—COOH、—OH、—CO及—OCH 3),通过模拟接触角、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径向分布函数及相互作用能结果,详细分析... 为了探究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理论,构建4个不同含氧官能团模拟系统(—COOH、—OH、—CO及—OCH 3),通过模拟接触角、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径向分布函数及相互作用能结果,详细分析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平衡后,在—COOH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18.65°,相互作用能为-1049.19 kcal/mol,并形成371.64个氢键。在—OH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25.37°,相互作用能为-563.83 kcal/mol,并形成178.03个氢键。在—CO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30.10°,相互作用能为-444.25 kcal/mol,并形成58.34个氢键。在—OCH 3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59.96°,相互作用能为-149.00 kcal/mol,并形成13.25个氢键。水团簇与不同含氧官能团体系的接触角越小,形成的氢键越多,相互作用能绝对值越大,对煤亲水性增强作用越好,这与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和径向分布函数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亲水性增强作用排序为—COOH>—OH>—CO>—OCH 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煤表面润湿性及其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官能团 煤润湿性 分子相对体积分数 径向分布函数 相互作用能 氢键作用
下载PDF
基于分子修饰C-COS的高吸湿保湿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卜鑫 裴继诚 +5 位作者 产慧芳 张方东 刘海棠 周志敏 甄小琴 王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95-1800,共6页
采用漆酶/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体系氧化壳寡糖制备了一种高吸湿保湿性羧基化壳寡糖(C-COS)。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FTIR和13CNMR考察了其分子间氢键的变化并进一步推测出吸湿保湿机理。结果表明:在C-COS... 采用漆酶/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体系氧化壳寡糖制备了一种高吸湿保湿性羧基化壳寡糖(C-COS)。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FTIR和13CNMR考察了其分子间氢键的变化并进一步推测出吸湿保湿机理。结果表明:在C-COS的吸湿过程中,聚合物分子与水之间存在着分子间氢键作用力。C-COS分子上极性较强的羧酸根产生了新的氢键效应,结合升温红外中3363、1643 cm^(–1)处吸收峰强度的减小和同样波数下吸收峰频率的蓝移以及溶胀红外中1643cm^(–1)处吸收峰强度的增加,确定了C-COS分子中羧酸根与水之间所形成的水合氢键(H—O—H···O—C==O)。另外,C-COS的保湿机理在于聚合物溶解在水体系中能够形成一种巨大的聚合物-水网状结构,促使水分子以氢键的形式被牢牢地锁住在这种网状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TEMPO体系 羧基化壳寡糖(C-COS) 吸湿保湿机理 氢键效应
下载PDF
由AMPPD发光中间体光致发光模拟其化学发光光谱的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涂浪平 孔祥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0-584,共5页
以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氧酰)-苯基-1,2-二氧环乙烷(AMPPD)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化学发光的中间体——间羟基苯甲酸甲酯阴离子在碱性水溶液中的光致发光性质。通过对其碱性水溶液进行稳态光谱、1HNMR共振谱、超快速... 以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氧酰)-苯基-1,2-二氧环乙烷(AMPPD)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化学发光的中间体——间羟基苯甲酸甲酯阴离子在碱性水溶液中的光致发光性质。通过对其碱性水溶液进行稳态光谱、1HNMR共振谱、超快速时间分辨光谱的测量,我们成功地在获得了不断水解的AMPPD中间体的碱性水溶液的光致发光光谱,并将其与AMPPD化学发光光谱进行比对,得出了其光致发光光谱与化学发光光谱在误差范围内峰位基本一致的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正确地认识AMPPD在碱性水溶液中化学发光的机理,并进一步合理地设计高效的化学发光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PD 化学发光 氢键效应
下载PDF
溶剂对2-(N-甲基)氨基-5-硝基吡啶光学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黄志敏 韩奎 +3 位作者 李海鹏 逯振平 张文涛 唐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863,共6页
基于自洽反应场(SCRF)中的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采用从头算HF/6-31G方法优化了标题分子2-(N-甲基)氨基-5-硝基吡啶在不同溶剂中的几何结构,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理论水平下,利用6-31+G(d,p)基组,计算了不同溶剂中该分子的紫... 基于自洽反应场(SCRF)中的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采用从头算HF/6-31G方法优化了标题分子2-(N-甲基)氨基-5-硝基吡啶在不同溶剂中的几何结构,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理论水平下,利用6-31+G(d,p)基组,计算了不同溶剂中该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系统研究了溶剂对2-(N-甲基)氨基-5-硝基吡啶分子的构型、紫外吸收光谱和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剂相对介电常数rε的增大,2-(N-甲基)氨基-5-硝基吡啶分子电偶极矩、线性极化率和第一超极化率都增大,并且在rε>10后,溶剂对分子构型、分子NLO性质以及分子吸收峰的影响趋于平缓.此外,氢键对分子NLO性质的影响较大,但PCM模型不能较好的描述这种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 溶剂效应 第一超极化率 氢键作用
下载PDF
Na-Ca-MMT制备介孔纤维材料的机理分析
5
作者 杨魁 杨长辉 李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13-115,共3页
目前市售钠基蒙脱石实际上多为钠钙基蒙脱石(Na-Ca-MMT),以此为原料制备出具有介孔结构的PVA/(Na-Ca-MMT)纤维。PVA中的O-H与MMT中的Si-O键,以及PVA中的"醋酸根"与MMT微粒板面上的O-H形成氢键,发生偶联作用,增强了PVA插入MMT... 目前市售钠基蒙脱石实际上多为钠钙基蒙脱石(Na-Ca-MMT),以此为原料制备出具有介孔结构的PVA/(Na-Ca-MMT)纤维。PVA中的O-H与MMT中的Si-O键,以及PVA中的"醋酸根"与MMT微粒板面上的O-H形成氢键,发生偶联作用,增强了PVA插入MMT片中的动力。通过增加MMT鳞片状微粒的层间距和改善其分散性,促使MMT在冰晶诱导下尽可能多地呈现单向排列,有利于PVA/MMT纤维的形成。对比两种Na-Ca-MMT的纤维形貌,1#样品纤维长径比大,直径均匀,可以作为制备PVA/(Na-Ca-MMT)纤维的首选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a—MMT 纤维 氢键作用
下载PDF
乙醇体积分数和贮存时间对乙醇溶液物理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刘靖晶 张欣蕊 +2 位作者 程丽 孙来军 李冲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6-210,共5页
利用密度声速仪、水分活度仪、电导率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测定了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和贮存时间下乙醇溶液的部分物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的声速值、水分活度和电导率均存在差异,且同一种体积分数乙醇溶液在贮存不同时间,声... 利用密度声速仪、水分活度仪、电导率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测定了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和贮存时间下乙醇溶液的部分物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的声速值、水分活度和电导率均存在差异,且同一种体积分数乙醇溶液在贮存不同时间,声速、水分活度和电导率也分别发生变化;近红外光谱(NIR)结果表明,低体积分数乙醇溶液(5%和14%)自由羟基吸收峰强于高体积分数乙醇溶液(38%和45%),猜测是高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中大部分羟基与乙醇分子或水分子形成了氢键,这种氢键随着乙醇体积分数变化发生改变,且变化速度比较缓慢,从而影响不同体积分数或不同贮存时间乙醇溶液的物理特性。该结论提出了乙醇-水微观结构对乙醇溶液物理特性的影响,为乙醇产品质量的分析和监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体积分数 贮存时间 微观结构 氢键作用
下载PDF
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性化合物杯[4]吡咯
7
作者 马华侨 罗米娜 +2 位作者 邵士俊 刘霞 蒋生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建立了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 IMC l)离子液体为背景电解质,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性大环化合物八甲基杯[4]吡咯(OMCP)、四环戊基杯[4]吡咯(TPCP)、四环己基杯[4]吡咯(THCP)的方法。根据分离电压的极性和电渗流标记物与被分析物的... 建立了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 IMC l)离子液体为背景电解质,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性大环化合物八甲基杯[4]吡咯(OMCP)、四环戊基杯[4]吡咯(TPCP)、四环己基杯[4]吡咯(THCP)的方法。根据分离电压的极性和电渗流标记物与被分析物的流出顺序,发现了氢键效应是分离的前提。根据德拜-休克尔理论,由背景电解质离子强度的平方根与有效淌度关系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该体系中存在离子对效应。计算了该分离体系中被分析物的各种形态(C4P、C4PC l-、C4PC l-R+)在不同电解质浓度下的摩尔分数。结果表明,C4PC l-为主要成分,并随着背景电解质浓度增加而减少,而C4PC l-R+随着背景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离子液体 非水毛细管电泳 氢键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